螺旋桨走势,螺旋桨图形是什么形态

恒浩网

螺旋桨走势,螺旋桨图形是什么形态?

螺旋桨形态:是股票技术分析中一种特殊的k线形态,是指那些在K线组合上经常出现K线实体较小,上下影较长,但一段时期的走势具有独立性的个股,有时连续的阴线出现但股价不跌的个股。

螺旋桨王:如果价位不高,基本面还可以,没有股本扩张的历史,又具有螺旋桨特征的个股。一般情况下,具备螺旋桨王的个股是盘整市中机会较大的个股。

螺旋桨走势,螺旋桨图形是什么形态

什么是K线?

股票走势的线型很多,k线也称蜡烛线,是反应股票价格走势中效率较好的一种。K线一般是一方块和线条构成的,上面的线是显示当天最高的成交价格,下面的线是当天最低成交价格,红方块的上边是当天收盘价,绿方块的下边是当天的收盘价,那对应的方块的另一边就是开盘价。如果是周K线、月K线,则也是同样的概念,只是高低价、开盘、收盘价的取值范围扩大了。 多个交易日的一组k线可以大致反映股票的价格走势趋势,你可以看得出上涨还是下跌趋势,从技术角度来说,一般单看K线还不能比较好的形成交易决策,需要能和均线以及交易量等配合来看,决策会效率更好一些。当然具体怎么和其他技术指标搭配就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了。 早几年在人为操纵股价比较明显的时候,台湾人曾经带过来一种根据几根连续k线组合的形态来判断交易机会的理论,像红三兵、上吊线、螺旋桨线等,但在目前市场上这种理论其效率和背后逻辑基础都需要商榷。

如何看待电影无问西东?

100年的清华校史,融化在四个时空里的情绪里,四组人物细致地爱学术、爱国家、爱真情、爱善良,竟生出一股“赤子”般的热血浪漫,即使面对的是抉择、战乱、诋毁、尔虞我诈的残酷现实,也要将这份热血浪漫进行到底。《无问西东》不枉这长达近6年的漫长等待,你会因为这部电影,爱上心里那个真正的自己——就像片中那些有过可贵青春的年轻人一样,“只问深情,无问西东”!

第一个时空在1920年代末期,陈楚生演清华的莘莘学子吴岭澜

就连从未有过大银幕演出的歌手陈楚生的亮相,都显得恰如其分——在1920年代末期的青青校园,在文人救国的时代,这不就是那个时代该有的文人气质吗?陈楚生演的清华学子吴岭澜起初由于偏科而困惑,独处的寂寞浪漫感是从内心发出的时代呐喊,是一种沉默的力量。直到当他看到泰戈尔与一众文人前辈为清华学子做诗歌演讲的当口,这个一直纠结着“什么是真实”这个问题的忧郁学子终于豁然开朗,找到了真我。

吴岭澜终于参悟了“真实”的真谛

就像梅贻琦先生(祖峰)对他说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了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如吴岭澜般在迷雾中的莘莘学子的确需要一位睿智长者的一句不经意的名言来唤醒,而这位年长智者正是他的师长,1931-1948年期间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祖峰演的梅贻琦先生形神兼备

四个时空四组人物完成了完美的“起承转合”——第一时空的陈楚生是“基石”,那第二时空1930年代末期,王力宏演的沈光耀就是“基调”担当。这可能是最适合王力宏的角色——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少年英雄,让力宏和他演的沈光耀从始至终都自带光环。

第二个时空在1930年代末期,王力宏演西南联大的少年英雄沈光耀

1938年,由于战争的原因,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创建了西南联合大学。正是身处于如此恶劣的环境,王力宏演的广东籍学生沈光耀成了西南联大的一名学子,他在面对战火纷飞不畏危机依然在山坳里上课的老师,内心燃起了一团热血的青春之火;但同时,他也要面对母亲(TVB老戏骨米雪)的泪眼相逼,原本内心交战的沈光耀收起了这颗“赤子之心”。

在传统又现代的母亲面前,原本内心交战的沈光耀收起了赤子之心

直到,沈光耀遇到了一位“点醒”他的智者前辈——飞虎队军官(华裔演员王盛德),他那句唤醒麻木神经的言论,成了沈光耀从学子到赤子的瞬间身份转换的至理名言。正因如此,即使他违背了向母亲发的誓言,也要坚持自我,做个救国于危难的飞行员。

王盛德演的飞行军官点醒了沈光耀的赤子之心

阁主被这浪漫的爱国之心而动容——当沈光耀违规开着战斗机向难民区孩子们投递食物的瞬间,在视死如归的撞向日军战艇的瞬间,那份浪漫又悲壮的赤子之心就在回荡在蔚蓝色的空中,浓得化不开。

王力宏演的少年英雄沈光耀,其实就是“飞虎队”的成员之一

最复杂、最浪漫也最动人的“转”落在了1960年代初期,章子怡演的王敏佳和黄晓明演的陈鹏以及李想身上。这是个单纯到有点极端、甚至拧巴的时代,人性中只有黑与白,根本没有灰色地带,包括内心的热血与真情,都会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那时候的人是相当的真诚,甚至连为虚荣撒个谎,都会特别真切实在。

第三个时空在1960年代初期,章子怡演医院护士王敏佳,黄晓明演清华大学理工男陈鹏~定格美好吧

这段故事是单纯也复杂、阳光也虐心,子怡和晓明都贡献了最美好的颜值与演技。章子怡演的王敏佳有着如《我的父亲母亲》时代的少女感,还爆发了如《一代宗师》宫二的影后级演技。从故事前半段的阳光灿烂,到后半段被诋毁被迫害时的荣辱不惊,王敏佳身上对真实和真爱的那份执着,是任谁都无法打碎磨灭的,即使面对的是群众致死般的残暴殴打,她都无怨无悔;即使她面对的是最亲爱的人(李想)的无情背叛,她都选择做个真诚的自己——这份青春勇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

少女被诋毁,到中女真诚以待,王敏佳都只做真我——就算时代无情,也无怨无悔

王敏佳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无情岁月,陈鹏却把最好的岁月献给了需要“照顾”的王敏佳。借着解释“核”之定义,陈鹏就这么肆无忌惮地拉着王敏佳穿越清华校园一直跑到原野树林,那份真实青春就在两个年轻人跑过的每一步脚踏实地的操场上、小路上。

最浪漫的青春片片段自此载入影史

真爱是不用多说一个字,生生死攸关的真情才是最真实的表达——劫后余生的王敏佳睁开眼看到的人,就是那个最后给她“托底”的陈鹏。这份有承诺、有担当的真爱是那个时代最特别的产物——时代有越残酷,真情就有多浪漫。真情流露到无以复加,连草木都跟着动容。

劫后余生的王敏佳,被真爱着她的陈鹏托住了底,再也没有往下掉

黄晓明不耍帅、扮土范儿,还真把这个60年代清华大学理工男陈鹏演得耿直可爱,角色再合适不过,演技与《中国合伙人》旗鼓相当,6年前的晓明哥也是萌系颜值担当啊——所以有了时代感和信念感,明星都能放下光环,走进真实的人物内心真实表达。

憨直少年与沧桑中年,心里一直有个人要照顾

这段故事中也有与这对年轻人对应的长者——王敏佳与陈鹏的中学班主任徐老师和师母(郑铮),但这对长者直接成为王敏佳被诋毁的导火索。那是个令人性扭曲的时代——师母的张扬跋扈不过就为了曾经与丈夫的誓言,但就为这一口气而从未放过隐忍的丈夫分毫。最后却因间接(以为)害死了王敏佳,师母愧疚地了断了生命。这是一对十分揪心又残酷的长者夫妇,向来他们年轻时也曾经也应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誓言。但他们最终在戏内成了扼杀青春的帮凶,而在戏外也成了为年轻人“托底”的人。

纠缠一生却从未放手的徐老师和师母

放在现代的故事是全片最后的“落脚点”,而故事中的人物是张震演的从清华毕业的广告人张果果。这个角色起初为一己私利,在尔虞吾诈的广告圈里谋求一份成功的虚荣感,有着典型现代商业人士的冷漠与世故,不苟言笑是他的假面具。

最后一个时空是当下,张震演清华毕业后成为年广告人的张果果

在现代社会环境生存,选择做真我,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他经常在半夜惊醒,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他只希望用多项运动来麻木自己,也不愿在睡梦中惊醒。

多运动、少睡觉,是张果果的麻木自己的方式

张果果本以为穷困客户赖上他,而选择无限期逃避。但当他终有天了解到被他误会的客户只是希望纯真的善良回报他的善举之际,这曾经的清华学子终于发现了隐藏多年的真我,从此不再麻木。

张果果算是张震最复杂,也最难以驾驭的角色之一。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个世故的角色,但只要你重新审视他纠结的沉默与困顿的眼神,你会深刻体会到——张果果可能就是正在变得不再天真、假装成熟的那个复杂而纠结的自己,嫌弃他的原因所在也可能正在于此。

找到真我的张果果还是个纯良少年

相比60年代一段,这段现代故事中的长者显得更“奸诈”——广告公司的前辈罗伯特(人艺老戏骨韩童生),这个颇有城府和心机的老家伙成了张果果的反衬——如果张果果没找到真我,可能过几年他就会成为另一个翻版的罗伯特。但巧妙地是,面对罗伯特的拉拢与诱导,张果果用了一个令人遐想的“你猜”来回应。

中年“老油条”韩童生与活力无限的张震的对手戏,有趣又精彩

如何正确评价二战中各国的表现?

在一战结束的巴黎和会上,由美国总统发起成立了国际联盟,但是国联真正的掌权者是法国和英国,而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成为了受气包,而美国虽为参加国联,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成为新兴崛起势力。

而二战成为世界各大国重新分配势力版图一场大战。

在这场战争中,法国被打下了神坛,率先投降;英国也从日不落帝国变成了美国的小弟,而经过在一战中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二战后期成为了左右战争走势的强国,而二战这场法西斯国家对同盟国的打群架中,胳膊最细的意大利成为了一个站在老大身后搓火喊号子的小丑,并从欧洲文明的发起国,逐渐变成了今天欧洲国家口中的“笨猪五国”之一。

1945年5月8日德国向盟军无条件投降

一、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落日余晖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到被轰炸的废墟上视察

其实从一战前,英国就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

由美国开始主导世界工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二战前,英国又将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拱让了美国纽约,英国也从债权国变了债务国,但无论怎样,英国也是当时统治国家最多的殖民大国。

直到今天还有约53个英联邦成员国直接或间接受英国控制。

从左至右 伊丽莎白公主、英王乔治六世、玛格丽特公主、伊丽莎白王后

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德国对英国的轰炸发生在轰炸范围遍及英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但以伦敦受创最为严重。一直到不列颠战役结束,伦敦已被轰炸超过76个昼夜,超过4.3万名市民死亡,并有约10万幢房屋被摧毁。

德军大轰炸下的伦敦

虽然遭到了德国的大规划空战的持续打击,但工业基础强大的英国,很快就造出了大量的飞机,对德国进行了反轰炸。

二战中为英国立下大功的丘吉尔首相

在二战中,在英勇好战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虽然在1940年的战争初期,与法国的联军,受到德国陆军的重大打击,被迫从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但没对英军的有生力量形成致命地打击。

2017年英法美荷四国合拍电影《敦刻尔克》

英军在敦刻尔克被德国赶出欧洲大陆后,英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地中海地区,并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任自己欺负的对手——意大利。

法西斯一词的创造者 战争狂人墨索里尼与他的好朋友希特勒

1940年6月,当墨索里尼发现法国即将崩溃时,终于觉得自己马上就没有怕的人了,宣布向盟军宣战。

此时,正没处找人撒气的英国终于找到了可以报复的对象。

战争场面惨烈的北非战场

1940年12月,英国在北非的沙漠地区对意大利进行了痛击,两个月之内,意大利的第十兵团被英军抓了13万俘虏,而英国只牺牲了550人。

英军元帅亚历山大

1941年1月至2月间,由英国、印度和非洲部队组成的联军,向埃塞俄比亚和意属索马里发起猛攻,意大利在北非全面溃败,到11月,意大利在北非的部队全部投降。

大名鼎鼎的英国开斯特型重型轰炸机

在海上, 本来意大利海军的实力是很强的,1940年11月11日,意大利又通过夜间空袭严重挫败了三艘英国战舰。

正在接受抢救的意大利士兵

可是1941年3月,在马塔潘海角海战中,意的三艘巡洋舰被英擒获,而意方的指挥官海军上将安德鲁·坎宁爵士则在海战中沉船殒命。

英国海军声望级战列巡洋舰

虽然在与意大利的战斗中出尽风头,可真遇到强大的德国时,英国还是疲弱不堪。

1940年德国第七装甲师少将 隆美尔

当1941年12月德国的战神“沙漠之狐”隆美尔抵达北非时,战局开始发生逆转。

酷爱摄影的隆美尔

在1942年2月至5月的北非战役中,英军被隆美尔打得晕头转向,要不是到7月德国也打得累了,停下来整顿,给英国以喘息的机会,英国在北非的结局可就很难说了。

二战中的著名战机 英国肖特斯特林四引擎轰炸机

应该说,正是因为英国在北非战场对德国的牵制,才使得德国在对苏战争中无法使出全力,英国在整个二战期间的表现,虽没有美国和苏联那么出色,但绝得可以称得上是二战初期欧战的主心骨,而且对意大利和德国两大轴心国起了极大的牵制作用,而且英国首都伦敦作为盟军最高指挥机关所在地,也对整个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大的领导和指挥作用。

被英国间谍炸毁的德国位于挪威维莫克的重水工厂

还有一点,如果不是1944年2月20日英国派出的间谍炸沉了德国用来运送制造原子弹的重水和相关设备的渡船,作为早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德国很有可能就会率先造出原子弹,如果那样,整个二战的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

2001年美国电影《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美国利益受到侵害,1942年1月美国正式参战,从美国加入正式参加二战开始,战争走向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2013年俄罗斯电影《斯大林格勒》

当1941年12月,德军被从莫斯科战场上赶出来之后,也大大鼓舞了北非盟军的士气。

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将军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在1942年10月打响,英联邦部队在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的指挥下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击败,迫使其残余退入突尼斯,蒙哥马利因此役的胜利晋升为上将,并获颁巴斯骑士勋章。

在二战中投降频率最高的意大利军队

1942年11月,英美联军在非洲西北部登陆(“火炬行动”),随后又与法国维希政府的军队作战,维希政府随后改变了立场。

盟军在突尼斯北部包围了数十万德国和意大利人,并最终在1943年5月迫使他们投降。

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

到1944年中,在东部战场,德军被苏军追着屁股往西打,而以英军为主的盟军也趁机收复了非洲地区。

英国“竞技神号”航母

二战期间,英国海军被德国拖在太平洋了太平洋上。

尽管如此, 德国海军在与英国的对抗中也没有彻底占得上风,并在守卫直布罗陀、马耳他等各大海上要道和战略要地以及承担着盟国物资的运输任务。

二战期间,首个击沉德国U型潜艇英国皇家空军第82飞行中队的“布伦海姆”轰炸机

英国的空军也很厉害,虽然在战争初期,因反应太慢,英国被德国的先下手为强给打懵圈了,但没用几个月,有强大制造能力的英国军工,很快造出了比德国更多的飞机,从此以后,英国在与德国的空军对轰中,虽然没有大胜,但也算有来有往,不算太丢人。

英国空军飞行员

在空军方面,仅仅英国当时最忠实的小弟加拿大就为英联邦培养了十几万的飞行员,更何况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国家的参战而组成的英军,总兵力达1200万人以上,战争潜力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二战时英国非要跟德国玩命把底子掏空了,美国想取代英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25年出生 经历过二战战火洗礼 和中国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第49届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

即使如此,二战后,英国仍是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强国,而且经常和美苏叫板,即使到今天英国虽与美国走得很近,但一直想在欧洲重新掌握话语权,所以一个劲儿闹腾,竭力脱欧。

1944年参军的伊丽莎白公主

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英帝国解体,英国才彻底被挤出第一梯队。

今日之英国虽然与当年鼎盛时期比早已不负世界大国盛名,但仍是世界五大强国之一,英国的工业产值依然占全世界的10%左右。

英国庆祝二战胜利 英王乔治六世为表彰丘吉尔的功勋 主动让他站C位

应该将,英国虽然在二战中彻底丢掉了在军事和政治地位上世界老大的地位,但是没有英国在二战中的坚持与不屈,也不会有二战那么早的胜利。

二、法国——最怕被人提起的二战投降史

200万法军向德军投降

在一战结束时,作为国联的三大发起国之一,当时的法国可时巴黎和会的主席国啊,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国际领袖,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却令人笑掉大牙。

被德军一击而溃的马奇诺防线 后来成为战场上的“豆腐渣防线”的代名词

1940年 5月10日,德军在比利时和英法联军展开激战,本来被法国人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冲击下溃不成军。

德军在法国香榭里舍大道举行胜利游行

1940年6月,德军全面突破法军的防线,由于法国没有战略纵深,敌人很快就兵临首都巴黎城下。

就在这时,墨索里尼也趁火打劫,从阿尔卑斯山背后进攻法国,在背后捅了法国一刀。

法国元首贝当 戴高乐的政治引路人 曾是法国民族英雄 后被戴高乐判死刑 最后特赦

到1940年6月22日,法国贝当政府投降。

在法国非占领区的地方由维希政府统治。

解救法国的民族英雄 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戴高乐将军

整个二战期间,法国最大的亮点来自于戴高乐将军,这位被投降派贝当政府轰出政府执政团队的前法国重要政治人物,带领自己的一干人马,流亡英国,以温斯顿·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于1940年6月28日宣布承认戴高乐为“自由法国”的领袖,戴高乐组织的武装力量被称为"自由法国军队"。

从1942年起,在英国的帮助下,这支流亡海外的政治力量,最终在盟军的帮助下,不但有了自己的武装,而且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显现了巨大的威力。

世界战场史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联军为主导的联军部队共计288万人抢滩登陆法国诺曼底。

属于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部队的法国元帅勒克莱尔指挥的法军第二装甲师虽然人数不多,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表现神勇,率先攻入巴黎,为戴高乐彻底回归法国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法国钢铁巨炮 勒克莱尔

1944年7月,巴黎解放,投降派的贝当政府和非占领区的维希政府被推翻,9月9日,由戴高乐主持的国民政府成立,尽管如此,一些盟国仍然拒绝承认戴高乐为法国的合法代表,因为他不是民选政府。

直至1944年10月23日,巴黎解放后的三个月,法国临时政府才终于被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大强国承认。

美国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登陆

法国虽在二战的前5年表现得令人不耻,但自从戴高乐回归法国,法国解放后,法国的心气不一样了,不仅如此,在这之后的北非战争和欧战中,法国军队也都派兵参加了,而且还在非洲收回了本来在此之前的既得利益。

法国人民欢庆解放

1944年11月,法国元帅勒克莱尔率部攻克德国斯特拉斯堡,随后进军德国,协同美军攻占贝希特斯加登,1945年7月勒克莱尔任法国远东远征军总司令,9月代表法国接受日本投降。

为法国忙活了一辈子的戴高乐终于在1958年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

虽然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1月戴高乐被迫辞职,但沉寂12年之后,戴高乐于1958年12月21日正式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

联合国成立 法国又满血复活

因为法国曾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创始国,虽然在整个二战中是第一个向德国投降的大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戴高乐政府的努力下,1945年10月24日法国依然成为新成立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成为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大国。

三、美国——在二战正式跃为世界第一大国

强大的美国军工制造能力是美国在二战初期在发战争财的最大保障

实际上在一战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了。

可这个1783年才被英国正式承认独立的国家,到二战爆发的1931年,不过才正式出现了148年。

所以这时的美国,在英法等欧洲老牌强国的眼睛里,也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爆发户,再有钱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如果从1931年算二战的起始时间,那么到1942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参加二战,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美国实际只参加了三年的二战,作为一个成功的“隔岸观火”者,美国是整个二战中最大的赢家。

美国支援苏军的坦克

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主要干的活儿,就是给盟军卖武器,而且不允许代替,必须是现金结算,而且美国不负责送货,这些买武器的国家必须自己用船运回去。

可是1941年3月以后,英国的现金马上就要用光了,这时罗斯福提出一个新的”租借法案“,美国可以先行垫钱生产这些武器,但必须要在战争结束后按价购买或归还给美国,这其中包括大部分的盟军成员国,其中也包括苏联。

可以说如果没有租借法案,二战盟军未必能取得胜利,整个“租借法案”美国投入了超过500亿美元,这可是1945年的500亿美元啊!

美国支援苏联的斯蒂贝克US6型卡车

在这500亿美元之中,有超过113亿美元给了苏联。

有人说,二战的反败为胜,苏联的绝地反攻作用很大。

可要如果没有美国给苏联提供了几十万辆汽车、18000架飞机、7000辆坦克、600多艘舰船,苏联靠什么打赢这场苏德战争,并最终反败为胜,直捣柏林呢?

美国M10坦克歼击车

美国前后援助了300多亿的物资给英国,可是战后英国只还了6.5亿美金,而那个用了100多亿美元的苏联呢,跟美国东谈西谈,到最后谈到了7.2亿美金,可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笔钱也没还。

美国B-29轰炸机 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四引擎螺旋桨轰炸机

有人说,苏联傻吧,借出了500亿美元,最后只收回了六七亿美元,这不亏了吗?

其实不然,正因如此,美国作为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债主,才会有那么大的话语权,而且可以自由地到这些国家去投资做生意,相对于回报, 这500亿美金的投入太值得了。

虽然在此期间,美国没有参战,但在1940年秋天,就首次建立了征兵制,要知道这可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建立征兵制,与此同时,美国的武器制造业也在发战争财的同时大大提高的制造水平,而且美国也提前加大了军费投入,为可能出现的战争做好了兵源和武器方面的双重准备。

指挥偷袭珍珠港的日本狂热主战派 山本五十六 大将

要不是不识相的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是不会主动参加二战的,而且12月11日,希特勒也向美国宣战了。

本来想在二战中坐收渔利的美国,不得不同被卷入了亚洲和欧洲的战争中去,要么不来,一来就是个猛的。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一开始是节节败退的,从珍珠港,败到爪哇岛,再败到澳大利亚战区

1、爪哇岛战役盟军8万人被俘

爪哇岛战役 太平洋战场日军最大胜局 8万盟军被俘虏

1942年2月27日以美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组成的盟军联军在爪哇岛战役中被打败,虽然这次战役的盟军主帅是荷兰上将卡雷尔·道曼,但战争的结果很丢人,几乎被全歼。

紧接着,日本占领澳大利亚的新不列颠岛的腊包尔地区,之后,日本海军又在锡兰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击沉了英国的两艘巡洋舰和一艘小型航母。

日本海军的大杀四方彻底惹怒了美国人。

2、打成平手的“珊瑚海海战”

沉没的美国列克星顿号航母

1942年5月,当日本正在逼近澳大利亚本土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海军于5月17日对日军发起了进攻。

沉没的日本海军瑞鹤号航母

从美国航母“列克星顿”号和“约克城”号上起飞的轰炸机击沉了日本的小型航母“祥凤号”,作为报复,日军先后击沉美军的“列克星顿号”,也重创了”约克城号“航母。

惨烈的珊瑚海大海战

可是日本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损失更大,直接退出了战斗序列,无法参加之后的”中途岛海战“了,这场战争就是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非常有名的”珊瑚海战役“。

3、美军取得大胜的中途岛海战

2019年美国电影《决战中途岛》

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中部,属于美国海外无建制领地,在战略意义上被称为”太平洋的心脏“,当时的日军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大将认为,要想彻底击垮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必须要拿下中途岛。

可是令日本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提前破译了日本企图偷袭中途岛的意图,提前做好了部署。

日本赤城号航母

1942年6月4日,美军在当时军衔为中将的尼米兹将军的指挥下,大败日军。

日军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等四艘航母全部遭到了重创,其中前三艘直接沉没,“飞龙号”直接退出了战斗序列。

在两次海战中都立下大功 但最后还是沉没的“约克城号航母”

6月7日,在珊瑚海战役被重创刚修好投入到中途岛战役中的“约克城号”航母被日军的一艘潜艇击沉。

在中途岛海战中一战成名的美国海军五星上将 尼米兹

中途岛海战以美军大获全胜结束。

自此之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整个太平洋海战中由守转攻,直接扭转了之前的颓势。

4、获得惨胜的硫磺岛战役

美国纪念硫磺岛海战纪念碑

二战前的硫磺岛属于东京都小笠原支厅的硫磺岛村,是日本本岛最近的日本海防要塞。

1945年2月19日到3月26日,美国与日本在硫磺岛展开了激战。

这次战役,美国出动了6艘战列舰、12艘护航航母、5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组成的火力支援编队进攻硫磺岛。

可尽管如此,美军在硫磺岛战役中损失巨大。

美军牺牲了6821名士兵,而日本则损失了23,786名士兵,除1,083人被俘外其余22,703人全部阵亡。

美国占领硫磺岛后于5月25日对东京进行了疯狂轰炸 图为主力机型为B-25轰炸机

硫磺岛战役的胜利,标志着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全面胜利。

之后,美军将该岛建设成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降落的机场,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政治和经济工业中心进行战略轰炸之效果,更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也为最终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做好了全面准备。

5、美国在空战中的表现

美国B-17轰炸机 绰号“空中堡垒” 四发动机轰炸机

由于希特勒对美国宣战,也使美军被迫将陆军和空军兵力投入到了欧战中。

1942年8月17日,美国空军先后出动了1550架次飞机轰炸被德控制的法国鲁昂地区,损失了32架,到1944年1月,美军每月出动6000架次飞机轰炸德军。

美国B-24轰炸机飞往德国

虽然美军在空战和海战上优势越来越明显,但陆军在与德军的激战中并不占优势。

6、288万盟军诺曼底成功登陆

艾森豪威尔

1944年6月6日,在盟军最高指挥官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下,盟军共出动了288万人,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艾森豪威尔和盟军伦敦总部的高级指挥官们

这次战役盟军以损失57000人为代价,换来了德军20000人阵亡,67060人受伤,198616人失踪或被俘。

诺曼底登陆后,有盟军“群狼战术”的撕咬之下,德军由攻转守。

盟军很快解放法国全境,在西线战场上曾不可一世的德军开始转向溃败。

在北非和欧战中封神的美国四星上将 巴顿

与此同时,在东线战场上的苏联也对德国进行了大反攻,1944年6月23日至8月末,苏联红军相继解放了白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

1945年2月苏军攻占匈牙利,德军开始大溃逃。

1945年3月末,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通知苏联人,他们无意占领柏林。

苏军攻占柏林

可斯大林却有些不相信,1945年4月16日苏军开始进攻柏林,苏军派出的250万人和16000架炮兵武器参战,而德国只拥有不到100万人,经过9年的战争,此时的德军已经没有太有战斗力的士兵和武器了。

可杀红了眼的苏联人哪管这些,对柏林进行了疯狂地进攻,力求速战速决,完成致命一击!

1945年4月26日,希特勒自杀身亡。

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被枪决,后被愤怒的群众暴尸

苏军攻占德国国会大厦

5月2日,苏军全面占领柏林,自苏军进入德国境内以来,进行了疯狂地杀戮和劫掠,苏军是在报复德国在前期对他们的伤害。

希特勒的继任者 德国元首 海军元帅 邓尼茨

5月7日,德国继任元首邓尼茨的代表与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全面无条件投降协议。

8月8日,以美英为首的西部盟军欢庆欧战胜利,以苏联为首的东部盟军9日开始欢庆。

胜利日之吻:1945年8月15日 纽约时代广场 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起来

二战中同盟国还有一个大国苏联也为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了大功。

无论是在东部战场上在与德军的战斗,还是1945年8月9日后出兵中国东北,全是改变二战战史的大手笔,因篇幅有限,就不在这里一一述说了。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战结束

关于二战争日本最后投降阶段发生的事,我在回答悟空回答《1945年,自己还拥有700余万军队,日本为何选择投降?》中有详细描述,在这里也不再赘言了。

参考书籍:1、《一战战史 二战战史》;2、《二战全史》;3、《美国四大战将》;4、《二战简史》

如果德国在1938年发明了喷气式飞机?

谢邀,不过这个问题啊就说明题主知道的事情少了。

如果题主假设1938年发明了喷气式飞机就是一个笑话了。

看这张图片,这是一架叫做Coandă-1910的飞行器,罗马尼亚工程师发明的。发明推出的时候是1910年。发现这家飞机没有螺旋桨了吗?这是一架喷气式飞机。

Coandă-1910是一种由管道风扇驱动的非常规翼型飞机。 被Coandă称为“涡轮推进器”,其实验发动机由传统的活塞发动机组成,该发动机驱动多叶片离心式鼓风机 ,利用鼓风机将大量的空气压入管道驱动飞机飞行。 这架不寻常的飞机于1910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航空展览会上展出,成功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当时唯一一架没有螺旋桨的展品,但飞机的发明人没有继续后继工作而将视线放在了传统的螺旋桨飞机上。。。。。。

如果说以活塞式发动机驱动涡轮是作弊的话,那么下图:

这是1939年德国Heinkel公司设计的真正的涡轮喷气式飞机,使用的是在1936年就已经研制成功的涡轮发动机。

即便是德国的Me 262,也仅仅是第一架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而已。

但同期,苏联、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其实都有类似的机型在研制。德国并没有真正的领先世界多久。

所以即便是1938奶奶德国的Me262 能够首飞成功,只要一投入战场不出3个月就会有大量的竞品出现。

而真正和Me262 同期的格罗斯特流星其实首飞比Me262也并没有晚多少。

之所以二战中没有太多的喷气式飞机,其实主要原因还在于早期的喷气式飞机虽然速度提高了,但是油耗也高,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军方的真正重视。

倒是最后提到的格罗斯特流星,从1944年开始正式生产,一直服役到了1980年代。也算是一个老寿星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