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上市,大概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恒浩网

海外上市,大概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从上市方案拟定、架构上市搭建、组建服务机构团队,到资本和资源对接、上市工作推进与协调、投资者及监管机构的沟通、直至最后挂牌交易。

不过实际情况会复杂的多,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突发事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龙运服务平台头条号,每天都有干货分享哦!

海外上市,大概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有没有美国企业在中国上市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国内的本土企业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那有没有美国企业在中国上市呢?

答案是没有,一个都没有。

为什么从来没有美国企业在中国上市?

国内股市从1989年开始试点,真正开始的时候是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同期还有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其实这样来看,国内股市距今仅仅只有三十来年的创立时间。因此,成立时间短、不完善,这是国内股市面临的一些客观问题,但这是导致美国企业不在中国上市的全部理由吗?

显然不是。

为什么从来没有美国企业在中国上市呢?笼统来看,有三大原因。

一、国内资本市场尚处于早期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经济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们仅仅只用了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时间,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突破了一万美元。

看起来我们与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并且极有可能在三十年内超越美国。但在资本市场方面,如果说美国是大学毕业,那么我们可能正在读小学、上初中。

国内的资本市场还是较为落后的,完全无法满足美国上市公司所要的资本环境。

用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两者之间的差距。美国股市一共有两百多年,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纳斯达克、道琼斯和标普500。美国股市过去三十年,年均回报率高达8%,从2009年开始,9年中只有2015年是稍有下跌,其余年份都是上涨的。

而我们的上证综指,长期在三千点左右徘徊,注册制启动不久,更没有无涨跌停限制,成熟的资本环境并不到位。

对美国企业来说,是会选择本土潜力巨大且成熟的资本环境,还是会选择来到我们国内上市呢?

答案不言而喻。

二、不可能三角:金融限制,流动性差

不可能三角是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

对于美国公司来说,他一定是需要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资本严格来说并不是自由流动的,而是采取限制的。

在外汇管制下,通常把货币项目项目分为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经常性项目指的是,国外的人在中国上班,用其他外汇支付结算工资的,可以把工资收入随时转到国外。

但资本性项目限制非常严格,能不能汇到国外都是一个问题。而类似于上市融资这种事情,就完全属于资本性项目。对跨国公司来说,这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香港之所以能够以“弹丸之地”被称为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香港足够“开放”,采取的是资本自由流动。

各国货币采取浮动汇率,全天候自由兑换,保证了透明性和即时性。

三、国内股市上市要求严格

过去几十年,由于互联网的涌现,公司当下盈利与否已经不再是判定一个公司好坏的法则。例如美股目前市值最高的亚马逊,在当初就是连年亏损的代表,其创始人贝索斯更是直言,未来几年都不会考虑盈利,会把投资人手里的每一分钱都花出去,用在刀刃上。

但即使这样,也依然无法阻挡亚马逊股价的一路飙升,一直到现在。

上市机制,是决定了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能否上市的关键一步。

显然,我们这么多年也错过了不少极其优秀的公司。例如京东、BAT、小米、拼多多等等,这些公司之所以无法在国内上市,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符合上市标准。

例如,想要在主板上市就必须要连续三年盈利且盈利总额超过3000万元;在创业板上市至少也要最近一年盈利。

但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初期亏损才是常态。

这也就导致了,创业初期亏损的公司无缘内地股市,只能远走他乡,前往美国纳斯达克。

A股的限制的确很多,除了上市标准之外,涨跌停也是一个很大的限制,这就是导致了股价的上下浮动不会超过10%,这看起来是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实际上,一言难尽。

综上所述,国内的股市恐怕还有许多许多年的路要走,别的不说,至少要破了三千点这个魔咒吧。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房地产为何如此高企呢?我个人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居民的投资渠道还是非常单一的,尤其是在股市无奈的情况下,那么就只能投资房地产。

未来,也希望我们的股市会越来越好,有朝一日美国公司也能够排队去上证敲钟。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职场干货与个人成长心得。

香港上市与内地上市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香港上市:是境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

内地上市:属于是境内上市,是指证券发行人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在本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方式。

二、财务审核不同

对于境外上市和境内上市,需要注意的是,两者是采用不同的财务审核机制,境内上市,审核的机制是按照中国现有的会计准则来审核。而对于境外主流资本市场,都是用国际通用会计准则来审核。

三、不同的融资规模和成本

国内股票发行的融资成本较低。同样的发行计划可以在国内产生更多的资金。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国内外IPO的融资成本包括外汇费、中介费和促销子费。在不同的市场中,融资成本与总融资的比例相差很大,从5%到20%不等。

四、上市途径不同

境内上市(内地上市),第一步就是先股份制改制,改制完了之后才能正常走流程。而境外上市(香港上市),不需要改制,因为在境外对公司是不是股份制是没有要求的。

海外二板市场上市?

指股票在海外二板市场交易

为什么阿里巴巴海尔等中国大企业要到国外去上市?

阿里和海尔有一点点不同。

1、阿里和一众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主要是跟VIE结构有关。

现在国外所有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里(你所能想到的,比如新浪、百度、腾讯、搜狐、京东等等等等),几乎都是VIE结构。

关于什么是VIE结构,已经有连篇累牍的文章介绍了,简单讲,就是:

因为国家目前的一些政策限制(比如限制外商投资像电信运营、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而国内的企业又需要资金投资来得以继续发展,同时又加上国内A股上市比较严格,所以,它们的做法是:

先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A(通常都是注册在开曼群岛),作为上市主体,在国外上市,然后A(在国内另外成立一家外资独资公司A1,通常是咨询类公司)和国内的公司B签订一系列协议,将B所有的权益转给A1,这样外资不就等于投资了国内的公司了吗?(等于绕过国家政策,曲线投资)。

也就是通过各种协议拥有国内原公司。

2、海尔的情况是,它计划在德国上市,其实是基于中欧所背景下的D股。

这里有个背景,2015年,中国和德国做了一个高级别的金融对话,后来就成立了中欧所,股东分别是咱们国家的上交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及德国的德意志交易所,D股就是它的产物。

海尔选择D股上市,一方面是它自身和德资有很深的渊源,最早是和德国人合资的(德国利渤海尔公司),虽然后者后来退出了,但海尔的壮大跟它分不开。

另外,海尔在德国的市场还是有相当分量的,海尔做为制造业的一个象征,在以制造闻名的德国D股上市,算是得天时地利人和。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