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申购,你怎么看共享单车业务

恒浩网

永安申购,你怎么看共享单车业务?

羿飞:共享单车行业的金融玩法逻辑

欢迎大家关注羿飞头条号:在今日头条app中搜索关键词“羿飞”即可关注,以后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羿飞的原创文章及理财心得分享。

羿飞:互联网金融专栏作家,P2P网贷独立评论人,《我的钱》作者,天使投资人,尤努斯中国顾问小组成员,互联网普惠金融研究院顾问,多家互联网企业董事。

永安申购,你怎么看共享单车业务

------------------

共享单车行业的金融玩法逻辑

最近半年,共享单车成为最火爆的概念和话题,而上一个曾经火爆的概念是O2O,目前已经落幕,泡沫破裂后大量的项目烂尾。

今天羿飞(公众号:羿飞谈互联网金融)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虽然自己一直在做创投方面的事情,但是因为众筹一直是本人反对大多数普通投资人参与的,所以我极少提这方面的内容。今天聊共享单车,主要是这个商业模式的火爆,伴随着众多的金融玩法,非常值得跟大伙研究和剖析一下。看戏学知识,总是没错的。

目前比较火爆的是大家熟悉的摩拜单车、ofo小黄单车、永安行、小蓝单车、优拜单车等等……,为什么没有详细说其他的,因为这个行业的入口会明显的聚合、集中,最终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大多数后入场的单车,应该是没有机会了,最终陆续淘汰出局。

行业入口会比较集中,是因为大众用户并不需要在没有明显差异化的服务上,保留太多的App,自然会卸载不常用的低频App。这与游戏行业不一样,游戏App每个都是不同的,而且随着产品逐渐老化,用户会继续寻找新的产品,这样才不断涌现出新的成功作品的传说。

回到主题,先聊聊为什么忽然共享单车火爆如斯?其实在很久前已经有了永安行这种可以租车的行业,以及不少城市都在推广公共自行车。至于定位功能,这在之前的O2O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事实上这个行业并没有技术层面的重大创新。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羿飞提到的“金融玩法”了。

共享自行车的突然火爆,完全是“押金模式”这个金融创新所激发的。摩拜单车299元的押金,小黄车99元的押金,为这两款产品的运营平台产生了巨大的现金流,推动其不断的扩张。

当然,我看很多文章分析过这个“押金模式”的不合理性。说一辆摩拜单车的成本要3000元,即使进入量产以后可以降低到1500元左右,押金也远远不够。小黄据说一辆车的成本300元左右,99元的押金也远远不够。

这里我们且先不去讨论到底这个成本估价是不是准确,因为羿飞(公众号:羿飞谈互联网金融)不是自行车生产的专业人士,我只是想说,这个算法忽略了一个问题:有谁告诉过你,一辆车只有一个人能注册,只有你一个人能骑了?

仔细想想看,我们最常见的一个共享单车的应用场景:一个地铁口摆放着几十辆共享单车,被出来的人陆续扫码骑走。那么请问,是不是这个地铁站附近的注册用户,只有这骑走车的几十个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真正注册过,有过使用经验的人至少是几百人,是车辆数的10倍以上都不止。也就是说,平均每辆单车有10倍以上的人缴纳过押金,摩拜来算就是每辆车产生了3000—5000元的押金流入,小黄车平均每辆带来1000—2000元的押金流入,远高于其单辆车的制造成本,这才是“押金模式”真正的秘密。

而且,10倍会是单辆车押金流入的终点吗?我们做互联网行业的,有个词叫“渗透率”,实际上随着各品牌的不断宣传,同一个地铁口的固定人流中,逐步接受和开始尝试的新用户比例会不断的提高,由观望者成为使用者。因为地铁口车辆摆放空间是有限的,那么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这个单辆车的押金倍数会不断提升,直到达到“渗透率”瓶颈期。目前还没有数据证明最终瓶颈在哪里,因为行业还在初期,用户仍在学习阶段。

羿飞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很明白了,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其实技术创新只占一丢丢,更主要的是金融创新,等于创造了一个无限杠杆的融资工具。他们铺一辆车出去,很快就会产生可以再铺2、3辆车的现金流,所以我们才见到那种看起来像疯子一样不计成本到处狂铺车的现状。目前各家的打法,就是完全不考虑单量车的成本,只考虑市场覆盖率的,因为这些都是资金入口。为了提高用户注册率,甚至不惜各种补贴、红包、免费骑,甚至是小黄车故意留下了一些可能会被私占使用的小技巧,这些做法可能长期看会损害企业利益,但是短期看却能快速刺激用户注册带动资金流入。

所以,之前不少文章去分析一辆车成本有多高,这个行业根本就是乱烧钱的舆论,羿飞比较怀疑实际上是单车厂商们自己找写手发的推文。因为,其一是高成本的舆论可以阻吓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入场。另一方面,没有算过这个账的普通人,反倒觉得我99元就可以使用这个300元的车子好划算啊,占便宜的心理推动这个产品的被接受度。

企鹅和蚂蚁的自行车王国:

当然,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快到了超出羿飞(公众号:羿飞谈互联网金融)之前的预期。正是因为企鹅和蚂蚁这两种动物的入场,目前已经快速切入到第二阶段,商业模式即将发生重大改变。

企鹅抢先落子,2016年9月,滴滴出行快速出手投资ofo,相当于腾讯间接持有ofo的股份。而对摩拜,腾讯选择了直接投资,2016年10月参与了摩拜的C+轮投资。事情推进到这里,阿里已经因为自己的出手迟疑陷入了困境,因为两边都有腾讯的资本了,再出手也就只能单纯的作为财务投资,而失去了战略意义。

神仙打架,考虑的永远不是我们小老百姓投资只想能赚多少钱这种事,而是战略价值。像当年的滴滴、快的之战,双方不惜成本补贴那么多钱,其实打的是支付入口之战,而非这个打车软件本身能有多少增值。

而这次在共享单车身上,腾讯系先知先觉,意识到这个产品未来会产生更大的订单量,从支付入口的价值上甚至大于滴滴,所以不惜血本提前出手。事实的数据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目前共享单车行业日总订单量已经接近4000万,远超已经发展多年的汽车出行2000万的日订单量,其入口战略价值惊人。

阿里系如果目前只是单纯的跟随腾讯的步伐跟投已经没有意义,所以我们等了很久才开始看到阿里出手,这次出手的主体均为蚂蚁金服,而非阿里巴巴,说明已经明确了这次其战略定位已经完全聚焦在金融而非交通应用。

因为已经丧失了行业前两名的优先投资机会,无法在支付入口层面取得优势,阿里仔细谋划之后,这次直接把战火烧到了“信用入口”层面,就像当年打车激活了人们的手机支付习惯一样,共享单车未来更大的价值,是激活大众的“信用使用”习惯。

2017年3月,永安行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蚂蚁金服、IDG资本、深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并推出免押金信用骑的服务,第一次打破共享单车原有的“押金模式”玩法,一场新的肉搏战开始了,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市场格局开始大变。

很快,之前已经快被前两名拖垮的小蓝单车、优拜单车拿到了同一家风投黑洞投资的巨额投资,纷纷宣布加入芝麻信用免费骑的阵营,相信这家风投,应该是在蚂蚁得到了某些肯定的承诺,才敢这样大胆出手。随后支付宝手机App的芝麻信用中,增加了骑行选项,里面列举了所支持的全部免押金信用骑的品牌,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骑行的流量平台入口。并且支持了直接使用支付宝扫码相关品牌车辆,直接开锁这样深度植入的功能,羿飞自己试过小蓝,并不需要下载小蓝客户端,直接使用支付宝扫码即可进行全部操作,非常的方便。这种设计开始推广以后,等于支付宝可以扫开除了摩拜和ofo之外的其他所有单车。

信用骑的普及,最大的受益方肯定是蚂蚁金服,一直没有被广泛应用的“芝麻信用”第一次开始走入了大众的生活,羿飞(公众号:羿飞谈互联网金融)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在谈自己的芝麻粉还不够,还不能扫开某辆车这样的聊天内容。

而最大的受伤者是谁呢?答案是ofo小黄车。其实本来之前摩拜和ofo虽然是竞品竞争,但是互相形成了良好的差异化定位。摩拜是GPS锁体验比较有科技含量高大上,但是299的押金较高,而ofo机械锁比较麻烦车子的质量差一些,优势是押金只要99,入门成本低。这样就形成了交叉定位,互相开发不同消费需求的用户群,能有这样的良好竞争尺度相信腾讯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少斡旋作用。

虽然很多人觉得共享单车都是差不多的,单纯从用户角度看确实是这样,都是1元钱就可以使用的公共自行车,骑行体验差别有,但不明显。但是实际上每个品牌都有着差异巨大的运营模式。例如最火爆的摩拜和ofo,摩拜走单车辆成本高是缺点,所以采用了GPS定位遥控开锁,优势是有定位可以用户主动找车,这样可以提高每辆车的使用率。小黄车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理念,我降低单车辆的成本,放弃昂贵的GPS社保,这样同样的资金量下,可以比摩拜多铺货3、4倍的车辆数,虽然不能定位,但是目标是大家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有小黄车可用。

差异化的运营理念下,从用户使用体验上来说,差别就是当你产生了想法要骑车的时候,会使用摩拜的GPS定位去找一辆车骑。而ofo则是大家在路上走着,看到了一辆小黄车,忽然萌生了骑一下的想法。一个是主动骑车,一个是被动骑车。长期看随着厂商都在不断的增加铺货,最终小黄的数量优势会不断降低甚至消失,缺少GPS成为短板。但是在新开拓的城市中,小黄车的铺货速度则更快,模式更适应蓝海市场。

大概也正是因为要人为的塑造这种定位差异化,小黄车是打死了也不去升级机械锁,这种偏执已经持续到了今天。羿飞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小黄车的大股东是个卖机械锁的,当然这只是句玩笑。

大概也正是因为要人为的塑造这种定位差异化,小黄车是打死了也不去升级机械锁,这种偏执已经持续到了今天。羿飞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小黄车的大股东是个卖机械锁的,当然这只是句玩笑。

当蚂蚁推动的信用骑开始杀入市场以后,可以说完全破坏了原有的“押金模式”生态,现在新用户已经没有理由去选择需要押金的单车,尤其是这些车辆也几乎都是GPS锁,比小黄车更高档。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定位高端的摩拜影响还少一些,更看重可以节省押金的这部分小黄车的用户,则更容易接受信用骑,小黄车的退押金现象大量出现,而小蓝车、永安行、优拜等第二梯队的单车数量明显增加。原有的市场格局小黄车5、摩拜4、其他1的情况,正在快速变成小黄车4,摩拜4、其他2。

而且最近关于押金是否被挪用等舆论开始见诸报端,一个现实已经摆在了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面前,信用骑大势所趋,“押金模式”终将退出共享单车行业的历史舞台。“押金模式”从所向无敌到英雄末路,前后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左右,阿里系已经完成绝地大反杀。

小黄车不乐观的未来其实早就已经有苗头,2017年1月,腾讯正式领投摩拜2.15亿美金的D轮融资,这其实等于在宣布,腾讯在自己体系的两者中,优先选择了支持摩拜,而所有的战略资源肯定也会有所倾斜。

这里羿飞(公众号:羿飞谈互联网金融)剖析一下为什么腾讯会选择当时市场占有率更低的摩拜,而不是更领先的ofo呢。可能很多人都想不通,不是应该选用户量更大,价格优势也更接地气的产品吗?原因就是阿里这次把战场开在了“信用”这个领域,而腾讯自身在这个领域目前没有什么积累,企鹅信用也只是在很小范围的测试中,目前无法立即开始大面积推广。既然在信用骑方面已经不可能进行对抗,那么腾讯只能选择做“押金模式”的卫道士,在押金玩法彻底结束之前,导入用户,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去扩张占领市场。

阿里拉开的是群狼战术,腾讯手里是两张王牌无法形成矩阵,所以也只能是集中全部资源去支持一个。如果只能在二者之间做一个选择,那么显然定价更高的摩拜,在腾讯投入等量的用户资源时,可以带来更大的现金流。所以,结果就是这么雷人,定价高这个天然短板,反倒成了摩拜被选中的理由。

很快我们就看到了腾讯大力出手,3月29日消息,摩拜单车入驻“微信钱包”页面,而且,位置是“九宫格”中的第一个位置,是的你没看错,位置比滴滴和京东还高。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位置的威力,腾讯官方披露的数据是首日访问600万次,按周计算,访问量增幅是100%。同时,配合推广各地二代摩拜大量投放,甚至超过了原本以量取胜模式的小黄车。

现在腾讯的逻辑很简单粗暴,趁着信用骑才刚刚开始,尽快开发潜在用户群,让还不了解的人都先使用摩拜,沉淀下押金。而其他信用骑的品牌,未来只能依靠机构投资人输血造车增速会大大降低。而摩拜就会成为所有共享单车中,资金量最充裕的品牌,继续高速扩张。

在腾讯系坐了冷板凳的ofo,又被众多信用骑的后来者追着屁股打,ofo终于作出了重大的选择,3月16日ofo正式入驻芝麻信用。很快4月22日,ofo小黄车对外宣布获得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小黄车最终选择了加入阿里系,未来腾讯在小黄车的体系中只存在财务利益。

到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化版的共享单车格局分析:

2016年底:ofo占6,摩拜占3,其他占1。

2017年初:ofo占5,摩拜占4,其他占1。

阿里出手2个月后:ofo占4,摩拜占4,其他占2。

腾讯力推摩拜后:摩拜占5,ofo占3,其他占2。

未来长期格局:摩拜占4,ofo占3,其他全部品牌占3。

腾讯赢了投资,因为能继续获得用户押金来源的摩拜盈利会更好,一家利润可能超过全部信用骑公司的总和。而阿里系的信用骑整体占市场60%,终端更多,所以赢了“芝麻信用”的普及化。

关于我们是不是可以投资“共享XX”:

我们从两个事件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对于押金高度依赖性。第一个是ofo宣布加入信用骑,是逐个城市开通的,说明其没有能力一次性转型,只能根据未来的其他城市继续推行押金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在注意力更高的重点城市转型,完成全部信用骑需要一个非常长的过程。

第二个是永安行在宣布获得蚂蚁金服的投资以后,很快又宣布了暂停合作。那是因为永安行近期递交IPO成功过会,即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只概念股。所以急急的停止了和阿里之前的投资合作,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股票市场,主要是考核利润的,而永安行一开始就是以信用骑的模式切入市场的,不能吸纳押金,那么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会非常巨大,严重影响永安行的财报。所以宁可双方暂时停止资本层面的合作,可见没有押金的影响有多大。

这里提醒一个机会,永安行正式上市申购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得参与。因为财务标准的原因,科技类的企业都是很难在A股上市的,多数会上香港或者纳斯达克,极少数能在国内上市的科技公司,都会经历爆炒,例如之前的暴风科技。永安行作为火爆的共享单车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对行业巨大的关注度和期待会体现在这只股票上,必然推动这个股价的泡沫化,他会有比普通新股狂热的表现。大多数的普通新股,第一次开板就比较适合套现,而这只股票,首次开板以后,应该还会有一波表现,如果有幸可以打到这只股的小伙伴,可以拿的更有耐心一些。

在共享单车火爆以后,共享充电宝等各种共享概念的产品层出不穷,机构很亢奋,很多普通投资人也很亢奋,开始关注一些打着“共享XX”旗号的众筹项目。在这里,羿飞郑重地提醒风险: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共享单车能火爆,主要并不是物品本身的租赁收益,而是押金带来的资金流入。

如果你看到的项目是能吸收大量押金的金融玩法,他才能持续扩张。如果只是讲了一个产品的故事,什么大家会如何如何需要这个东西,共享会如何如何提高生活便利,那么就像泡沫已经破裂的O2O一样最终一地鸡毛。共享单车的成功绝不意味着“共享XX”都能成功,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几年以后,一片云彩都不会给你留下……

文章的最后,羿飞(公众号:羿飞谈互联网金融)感谢技术创新,感谢共享单车的创业者们。这个产品的出现,首先是降低了出行成本,优化了道路资源,降低了碳排放,是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将来政府也不需要再花钱投入市政单车了,节约了财政开支,所以政府一定大体上是支持态度。

其次是近年来,第一次有这种原创的科技应用在中国出现,而不是以前以模仿美国模式为主。这说明我们中国自己的研发能力、产业链成熟、资本支持以及用户优秀的学习能力已经有了质变。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原创应用不断出现,中国也会成为应用技术的出口国。

最后是要感谢这个应用,让羿飞在离开自行车多年以后,重新恢复了这个出行习惯。

每次骑单车的时候,心情都会特别的好,好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中学时代。

感谢科技发展!

欢迎大家关注羿飞头条号:在今日头条app中搜索关键词“羿飞”即可关注,以后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羿飞的原创文章及理财心得分享。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