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概念股,今天再现千股跌停?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A股3年18次千股跌停!向依旧活跃的股民致以最高的敬意。
正如上表所统计的,3年来,股市18次千股跌停,21次900股以上跌停。
任何股市,大概都没有A股这般惨烈吧。
你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应该只有一个答案。
当2015年开始,楼市火爆重现,A股就进入了3年熊市期。但是,又不能太过于明显,于是启动白马股牛市,这样的策略,让人一会感觉是牛市,一会感觉又是熊市。
上证50指数相比2015年高点只有20%左右的下跌。
中证500指数距离15年高点都腰斩了。
楼市火爆,大家都买房了,股市的钱肯定少了。
资金从消费和股市流入楼市,楼市对资金形成虹吸效应,这是很无奈的选择。
房地产每年十几万亿的销售额,股市多少年才能流入这么多啊,想想这么多钱如果流入股市,那肯定会跟美股一样,稳稳向上。
期待资金流入股市那天早点到来。
每天坚持原创,已经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给些鼓励,关注,点赞,留言都可以!感谢读者,感谢粉丝的长久陪伴!在底部横盘十多天的股票还能看到希望和未来吗?
这个问题很好,也看得出很无奈。
2018年初,股市开门红,大盘11连阳,这在中国股市上那是罕见的。2000年后仅2006/6/15~2006/6/29走出过11连阳。但11连阳是表面现象,从成交量上看,后面几天A股基本上是无量上涨了,成交量极度萎缩。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我们先对比下历史上两次的11连阳。2006年那轮11连阳,上证综指涨幅9.16%,在大牛市背景之中,11连阳后小幅调整继续上涨突破前期高点,然后再开启为期1个月调整行情,调整之后延续上升大趋势。
2018年1月这轮11连阳,上证综指涨幅4.68%,和2006年大牛市不一样的是,当下背景总体属于周期驱动的春季躁动行情,延续着2017年的市场风格。在这过程中,仍然是结构性分化非常严重,上涨个股超过下跌个股的交易日只有5天,并且没有一天上涨个股占比超过80%。其中1月10日上涨个股数甚至不足24%。消费、周期轮流接力,而后区块链概念股火了一把。
总体而言,A股市场呈现11连阳走势,但逾70%的个股只是旁观者,更有近30%个股不涨反跌,这就是赚了指数没赚到钱。那么问题来了,哪些下跌的个股能有机会反弹吗?或者风格还是周期在驱动吗?
其实从盘面上看,最后2天,中小盘也在动了,尤其是区块链概念炒作很厉害,这说明周期股驱动的性质已经在发生变化了。而且随着水泥、天然气等价格的近期下调,周期股回调概率很大。所以下面真成长的小盘股反弹的概率很大。
至于说底部横盘10天的股票,要看具体股票了,虽然说真成长的股票反弹概率高,但一定要选业绩好的,业绩基本面差的小盘股还是要丢弃的。
成交量低股价上涨意味着什么呢?
你好:
如果玩涨停板战法那么你必须玩“放量板”也叫换手板!
缩量上涨与放量上涨其背后资金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每个逻辑应该有相应的操盘思路来对待!
我个人的理解缩量上涨是意志坚定的行为表现!
如:上涨有缩量上涨与放量上涨之分;
缩量上涨且此刻股价运行在相对低位,那么这种行为的外在表现即可理成“需大于求”的供给行为!
放量上涨无论此刻股价运行位置高与低,那么这种行为可以理解成“分歧氛围”,也就是说此刻的成交量是因分歧产生,最后多方胜利的外在表现。此时的资金行为有一部分离场有一部分介入,最终买方压制了卖的意志,随之分歧转为平衡(也叫换手板!
从缩量上涨与放量上涨这种行为来说,本人认为各有千秋,不能用固化思维来衡量这种行为!
另外:缩量上涨大部分都是“秒板”也就是几笔大单迅速封死涨停。
而放量上涨大部分都是“震荡板”或者是“破板、烂板”所形成!
消费股龙头持续调整?
消费龙头持续调整,再一次提示投资者,当你觉得某个板块有价值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个板块可能要调整的时候。
说下消费股,早在消费股涨之前,其实大拿在文章中都分析过,比如酱油、醋之类的股票,而且专门做过专题的详解,当时的的判断就是,此类消费类的个股,其实很有投资的价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多数人会把这种消费类的个股,直接给忽略了,因为看起来太不起眼,就像酱油,有多少人在股市中,会看好酱油股的发展呢?更多人每天面临的资讯,都是类似于芯片、科技之类的,所以这个行业看起来特别不起眼。问题是,看起来不起眼的行业,就不是好行业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消费股在大涨之前,有着充分的投资逻辑。还拿酱油举例子,不要小看这个酱油的调味品,虽然不起眼,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而且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对它的价格也不是那么敏感,这就保证了,即便经济一般的时候,很多人依然会正常购买此种消费品,同时他们的涨价可能带来的收益,消费者也不会抵触,简直是旱涝保收的行业,尤其在今天疾病的影响之下,很多行业看起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如果资金从安全角度来说,就会考虑到消费类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业绩基础的,这也就是前段时间,消费股被资金追捧的原因,尤其今天新发的基金也比较多,为了稳健起见,抱团取暖的资金也会选择一部分消费股,同样推动了消费类个股的向上空间。
不过,在投资中你要知道,随着股价的上涨,过去我们看起来比较稳健的品种,它的风险是会随着股价升高而提高的,因为股票的逻辑是在于,既是一个好公司和好行业,又有一个好的价格,当这个价格涨上去的时候,显然就是风险开始提高的时候,涨起来的价格,意味着它很多的预期,已经在现在的价格上得到了体现,而如果股价想继续的冲高,需要有新的超预期的业绩才能可以,显然消费类本身业绩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再超预期的业绩增长,也是有难度的。
总体而言,消费股有一些很不错的上市公司,但是如果股价已经高高在上的时候,那就要尽量回避,或者最起码,价格回落后再考虑。#理财大赛第三季#
——以上,财经王大拿,立志于做金融界的大拿,更多投资案例与逻辑思考,敬请关注!
我买的这只股票后来涨了30倍?
感谢邀请!
交易永远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永远在对错之间交替。
即使像芒格这样的投资大师,也会在交易中犯错,也会错失30倍的利润,更何况普通的交易者。但是,芒格之所以坦诚相告,也证明了芒格对错失30倍利润的坦然的态度。
只要是长期坚持股票交易的人,包括你,也包括我,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2019年A股市场涨的最多的股票,无疑是东方通信,涨幅接近翻了十倍。我相信很多人已经在3倍时或者5倍时已经下车了,只有少数人能够赚到100%,就是庄家了。
而这只股票,在2005年7月的时候,股票的价格仅仅只有0.22,如果持仓到了今年的最高值41.88元时,利润何止是30倍,几乎达到了200倍。但是,有几个人,会长达数十年的坚持了持有,一直到了目前的高位,或者再到未来的更高的位置去。在2007年,东方通信最高上涨到了10.04元,已经达到了50倍的涨幅。就单纯从利润的角度,50倍的利润,也到了出清的程度了。因此在当时看,这样的策略应该是对的。
当时没有出清的人,在经历长达一年的的调整后,股票价格回到了1.56元附近。看到利润巨幅的回吐,我想除了懊恼之外,没有任何东西给投资者带来安慰了。
而后来,东方通信又再次发力,又涨到了10.18元时,还有人能够坚持持有仓位吗。
如此几次三番的折腾,东方通信在今年涨到了41.88元,接近当初的0.22元价格的200倍了。如果此时你持有了这只股票,那你还会坚持继续持有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交易的对错也是相对的。
当初芒格在5倍时,就卖出了这只上涨了30倍股票,在当时看,交易的策略应该是对的。否则,芒格是不会去这么做的。只有从后来看,这个交易才是错误的。
就是因为我们通常看不到未来要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交易的依据只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小概率事件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
就像芒格一样,坦然这样的事实,表达坦然的态度。
交易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交易永远在对错之间交替发生。芒格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坦然。当我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时,我们也会变得坦然和乐观了。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里封闭不同见解,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