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有哪些,明知道很多新股上市开板后会大跌?
开板后会不会大跌,是由许多条件和因素决定的,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以及两方面性,才会导致了有人害怕,有人贪婪。
其实买入那些开板后的次新股,都是为了赚一个快钱,而不是所谓的投资。
目前的新股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市场定价的方式;
也就是类似于国外的新股上市,就是我国的科创板。他们的上市定价是采取市场定价,而不是市盈率定价,因此在行情较好的时候往往一上市就容易造成很大的泡沫,而行情较差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大批的破发。
并且对于这些科创板的新股来说,上市前五个交易日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也就不存在你所说的开板和不开板的情况了。
第二种就是市盈率定价的方式:
主要是排除了科创板意外的个股,他们目前还是一个有着10%涨跌幅的限制,并且是一个市盈率定价,而不是市场定价。
所以,相对市场定价来看,这些个股的估值在刚上市的时候会显得合理,甚至低估,才会遭到市场赚钱效应的疯抢,出现连续不断的一字板涨停。
那么,这类个股才是你问题讨论的核心。
(可以看到下图中科创板的明显不是市盈率定价,而其他个股则是一个市盈率定价的状况。)
所以,要知道现在的市场依然还是一个市盈率定价的方式(科创板除外),基本在这些新股连续一字涨停板后出现的泡沫也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买入不是抱着立马赚到钱的心态,就是做好了亏钱止损的准备了。
如何确定一只刚上市的次新股开板后是上涨还是下跌呢?其实对于这样的判断确实是有一定技巧的。
要知道,对于刚上市的次新股,其实无法用正常的估值,业绩、基本面等方式去判断。因为刚上市,所以这些数据的参考性较低,周期太短,甚至没有太大的价值。
那么,我们只能够用一些经验和技巧来判断。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面;
所谓的技术面就是参考一些较为有利的支撑线,寻找突破口和买入点。就好比下图中,在一一只刚上市的次新股开盘之后,我们看到了股价确实是先有所谓的下跌。
但是在寻找到了有力的均线支撑之后,也出现了一波不错的上涨行情。这就是技术面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分析和判断方式。
第二、消息面;
所谓的消息面就是看有没有突发的利好消息刺激,或者有没有热点和概念覆盖,这样更有助于刚开板的新股上涨。
就好比当下有半导体概念的热点出现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半导体概念的个股都有了不错的涨幅,而其中次新股的涨幅空间更大一些。
因为他们的套牢盘较小,市值较小,更容易走出较高的空间,特别受到短线资金和游资的喜爱。所以,想要炒作超次新,必须时刻盯紧盘面的消息面变化,以及相关的热点和概念。
第三、趋势;
所谓的趋势往往指的是一轮大级别的向上趋势或者向下趋势。就好比在牛市的周期里,大部分的次新股开板后都会因为市场贪婪的赚钱效应而继续上涨。
而在熊市周期里,大部分的次新股不仅涨停板的数量会减少,而且开板后的下跌幅度、概率都会加大。
因此,如果想要抓住短期超次新的机会,最好还是在一个比较确定的向上趋势里进行,概率会提高很多。
第四、规律;
什么是规律呢?就是有涨必有跌,有跌必有涨,有业绩支撑的个股如果受到了严重错杀,那未来涨回来的概率也是很高的。
许多市盈率定价的个股在刚上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炒作,从而推高股价,产生泡沫和风险。但是如果遇到了后期多严重错杀,出现了所谓跌破发行价的情况,并且业绩并没有下滑,那么往往就是市场悲观情绪产生的机会!
一旦出现,其实可以大胆布局,等待回归合理的位置。甚至你看到在破发以后有明显宽幅震荡筑底的,也是一种强烈的机构布局信号。
第五、机会;
股市是一个情绪化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机会的市场。
因为情绪,许多市场也会犯错,个股自然也不例外,就好比如果一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可能就会让一只超次新提前开板。
那么这个时候买入,就可以享受后期情绪回归理性后继续上涨的收益了。
举个例子:
同类别的超次新上涨幅度如果是200%~300%,而你手里的这只居然在100%~200%以内就开板了,而且还是因为突发的利空消息,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机会咯。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散户会在新股上市后的前几个交易日里提前挂涨停板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想把握这些机会。
总结:明知道很多新股上市开板后会大跌,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去买次新股呢?当然了,如果你真的想要在超次新开板后买入,寻找一些机会,最好还是做一个综合的分析和判断。
通过技术面、消息面、趋势、规律、机会等结合去寻找,可能会比你用单一的方法去做效果更好一些。
不过大仙提醒:不要盲目投机,股市里还是以长线投资为主,毕竟短期的不确定性太高,容易引发的风险和亏损也就大大增加了。
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记得给个点赞和关注哦,谢谢!
次新股开板后很快就跌停并封死代表什么意思?
这没有什么原因,次新股纯属于资金博弈,跟估值也没有太大关系,在市场退潮期,资金发生抢跑,这是很正常的。短炒是不看基本面的
2018年次新股普遍要跌破发行价吗?
最主要是现在次新股高价发行,而且一上市就是十几个涨停,因为刚开始流通盘比较少,也就是说筹码比较少买的人又多,通常都给机构一口气,推到云端上去,因为他们有优先通道,所以基本上他们都能接到便宜的筹码,然后再高位放量的时候,断头铡式的下跌,暴力出货,
看看现在的次新股指数,已经跌到前期新低,破发过已经不计其数,有很多还跌致以前高价的十分之一。
次新股现在是哀鸿遍野血流成河,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破发价很多都在一步之遥,留下一大堆烂摊子,也许是价值回归吗,如何捧上天的,也会重重的如何的摔到地底下,正所谓站得高摔得重,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上市公司定价,可能不合理吧,很多股一般般的,发型价就七八十块一股,不知道是谁定的价,也许他们一起合伙,包装一下,称上市流通盘少的时候再爆炒上去,然后过个大半年再顺利解禁跑路。这种股一旦解禁就是断崖式下跌,他们就会不计成本的出货,因为他们成本低的可怜,上百块的股也许他们成本不过一块钱,这种乱象能不破发吗,破发也是大势所趋,特别是碰上这种市场,本身市场就是存量资金博弈。最主要现在是上市公司定价权,应该要全民参与,投票。才会出现合理的价格。或者说监管机制要严格,凭什么一个没有技术的公司发行价八九十块一个,为什么,如果这个原因不找出来,新股破发往往是常态,这一地鸡毛,还不是我们小散来捡?
严重抗议高价发行?高价发行正式隐藏破发得导火线。这么贵发行不破发才怪?
股票中的次新股是什么意思?
次新股一般是指上市不足一年并且没有分红或送股等情况的股票。炒次新股的优势在于盘子小,如果和某个题材相契合,很容易出牛股或妖股。但是炒次新股的缺点在于盘子小,公司经营不够稳定。
有人说次新股在往年都具有明显的二月效应?
说起次新股,那是我的最爱,研究比较多,每天做短线首选就是次新股。每天收盘后第一个复盘的板块也是次新股,所以我觉得我最有发言权。不过,我不同意次新股有所谓的“二月效应”。但我发现次新股有其它规律。下面请看我的分析。
所谓的“二月效应”,就是说次新股最容易在每年的二月份容易表现,表现较好。这是一个时间周期的规律。恰好我对时间周期也研究较多,我用简单的图表就可以证明次新股的“二月效应”是假的。请看下图,这是次新股板块指数和沪指月线对比图。
上图是有次新股指数以来的图表,共有八个二月份。图中的竖线标示的K线,就是每年二月份的K线。从上图可以看到,只有画圆圈的两个二月份的K线幅度略大于沪指的K线(也不是大很多),其它二月份的K线,都是小阴小阳线比较多,没有明显的表现迹象。所以,所谓的次新股“二月效应”是假的,次新股在每年的二月份根本没有明显的表现规律。
那么,次新股的表现有没有其它规律呢?有对比才有规律。答案仍然可以从上图大概总结出来。从上图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在大盘比较强势的上涨或下跌趋势中,次新股的走势和大盘基本同步;在大盘弱势上涨或震荡时,次新股表现强于大盘。说白点,次新股板块表现的最佳机会在大盘弱势上涨或者震荡时。原因也比较简单,因为操作次新股的资金都是游资比较多,属于非主流板块。这些游资在大盘弱势或者震荡时,才会主攻次新股。
至于2019年的2月份,次新股会不会表现,根据以上规律以及思考A股的看盘经验,次新股会有所表现。首先是大盘背景,符合弱势上涨或者震荡的条件;其次,从次新股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已经出现了涨幅较大的次新股领头羊,很多次新股也出现逆势小幅震荡上涨的迹象,这往往是次新股要表现的前兆。
综上所述,次新股的“二月效应”是不存在的,但是2019年的2月份,次新股可能存在表现机会,还是值得投资者适当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