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用汉语做母语的国家

恒浩网

中文,用汉语做母语的国家?

国人不要气馁,虽然我们错过了一百年,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语的影响力还是有的。

【世界上现存7000多种语言,用的最多的只有23种。】

我们的汉语做为世界6大通用语言之一,一直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15亿人,也就是说地球上每5个人里,至少有一个说汉语的(第二名是西班牙语,使用人口3.99亿;第三名是英语使用人口3.35亿)。

 中文,用汉语做母语的国家

当然啦,说汉语的人有可能也说其他语言,说其他语言的也可以同时说汉语。我国境内,也不一定全说汉语,我国现在至少存在300种语言。

【除了中国大陆和港澳台,起码还有30个国家和地区有使用汉语。】

我国以外,使用汉语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泰国、老挝、蒙古、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有不少海外华人和华裔,很多都是以汉语为母语,当然,同时也要学当地语言。

【有两个国家比较特殊:】

◆有个南美小国:苏里南,上世纪70年代才独立。这个国家比较特殊,华裔只占3%人口,却占有7%以上的经济。苏里南出过两任华裔总统,汉语被定为法定语言之一,华人农历新年也被定为公共节假日。(苏里南的奶粉也爆发过三聚氰胺哦)

◆另外一个,就是新加坡。新加坡超过70%的人口是华人,其实,汉语也算是新加坡华人华裔的母语。只不过为了平衡民族关系,还有就是为了追随英美,新加坡官方一般使用英语,当然,(汉语)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

随着,我国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国家开始引进汉语,要不是汉语太难学,估计汉语早就热起来了。

语言设置里面没有中文怎么办?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第一步:打开手机主界面,找到“设置”(settings)图标;

2、第二步:在“设置”中找到“高级设置”(advanced settings)选项;

3、第三步:点开“高级设置”(advanced settings),找到“语言和输入法”;

(language&input)。

4、第四步:在“语言和输入法”(language&input)中,找到“语言和地区”(language®ion)设置选项;

5、第五步:点开“语言和地区”(language®ion)设置选项,我们看到现在的语言是英语,点开红框标注的位置;

6、第六步:在展示的所有语言中选择“简体中文”;

7、第七步:选择“简体中文”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选择“change”进行切换;

8、完成操作;

英语和汉语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比较两种语言,我总结差异如下:

1,同音字多音字比较:

英语少。汉语多,而且是特别多。往往需要进一步弄清楚是哪个字。

2,语法结构比较:

英语语法简单。汉语是语序结构,语法复杂。

3,表达清晰度比较:

英语简洁。汉语晦涩。往往需要进一步解释。

4,词性清晰度比较:

英语清晰。汉语的动词和名词、名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混淆,容易出现病句、歧义句。

以上是语言方面的差异。在文字方面,汉字有几个致命缺点:

1,英语文字易学。汉语难学。

英语在学会字母、音标和基本语法后,就具有初步自学能力。会说就会写、会读、能够理解。

汉语至少要掌握1500汉字才具有自学能力,才有看懂练习题的能力。这要花费好几年时间。。

形成自学能力,中国的孩子比比别人要晚五六年。此时正是孩子记忆力黄金时期(6~10岁),都用来记汉字了。

假如学习时间都是6~22岁大学毕业,人家足足学了16年,我们的孩子大约只有11年!前四五年要先学文字。

这是我们的孩子学习很累的原因,也是我们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文化僵化保守。

2,方便快捷性比较:

英语看见就能读,汉字不能,必须先背下至少1500个汉字,还经常借助于字典。

3,书写速度比较:

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书写越快越好。汉字的书写速度稍慢一点。不是很显著。

4,在网络与高科技应用方面:

英语适宜编程,汉语很困难。

……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进行非语言交流的符号工具,应当具有易学、易写、表意清晰的特征,才是好的文字。如果把“识字”都必须当做一门技能来学,而且还要学几年,才具有自学能力,对于教育传承,对于一个民族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都是个悲剧。

或许:以汉语拼音为蓝本,改造我们的文字,使得我们“凡是会说话的孩子,稍加训练就有读书看报的能力”,不再耽误黄金时期的6~10岁,文字不再是学习的早期障碍之一!

举一个例子:

越南用了近2000年的汉字,现在越南所有的历史记载古迹碑文都是用的汉字。

据越南介绍,胡志明建国后,在北越实施了一项扫盲运动,用越南文对没读过书的人扫盲。该运动仅三个月后,就有95%的人脱盲,能够读书看报写信了。

这或许只是个说法。但越南孩子读书不存在文字障碍,不会要等到十一二岁才能读书看报写文章,这是不争的事实。

越南人也担心历史文化断代。但他们的做法不是继续使用汉字,而是逐步把历史记载翻译成越南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