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的做指什么,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中的做指的是什么角色?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觥筹交错中的觥和筹?
觥筹交错是形容聚会喝酒,热闹非凡场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一句:
“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其中,觥,指的是盛酒的器皿;筹,是用来行酒令的筹码。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觥,来自商朝。
这些盛放美酒的青铜器,一般都是野兽的造型,上面的盖子是可以移动拿下来的。有人解释觥是饮酒器,这个不准确。大家用常识想一想,这么一件敦敦实实的青铜玩意,拿在手上,根本端不稳嘛?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觥里面盛酒,再用勺子把酒舀到酒杯里面,才好喝酒。先来一把长勺子。
在上酒杯,不对,应该叫酒爵。
这才是喝酒的全套家伙什。
那么酒筹呢,就是古人喝酒玩游戏的时候用的筹码。现代人在酒桌上偶尔会玩一玩猜牙签,猜火柴棒的游戏。或者是数七游戏,就是酒桌上顺圈报数,逢数字7,或者带7,或者七的倍数的时候,沉默拍巴掌跳过去。犯规的喝酒。
古人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些玩意,太粗俗。你看《红楼梦》里面那些姑娘们怎么行酒令喝酒,《红楼梦》六十四回写道:
晴雯拿过来一个竹雕的签筒,里面装着一百支象牙做的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几粒骰子,放在盒中,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个六点,依次数至宝钗,宝钗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伸手掣出一签,只见上面画着一枝牡丹,题着“冠艳群芳”四字,下面又有一行小字,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或新曲一支为贺。按着牙签上的酒令,宝钗与同席之人共同喝了一杯,又命小红唱了一枝彩曲儿,便捧起骰子盒儿摇了一摇,揭开一看,只十六点儿,依次数过去,恰是探春。探春从签筒里掣出一根象牙签儿,上面一枝杏花,题着“瑶池仙品”四字,下注一句唐诗:“日边红杏倚云栽”。下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再同饮一杯。探春自己一瞧,便搁在桌上,红了脸笑道:“很不该行这个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帐话在上头。”众人逼着探春喝了一杯。
所以古代的酒筹是这样的,有钱人家用象牙,贵金属做酒筹,普通人家,竹子是最常见的材质了。
想想古人喝酒都这么有文化,看看我们现在,动不动就是我干了,你随意! 还有人编顺口溜: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陪领导来喝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还有人加段子,把酒杯放得比领导的酒杯低一点:领导在上我在下,想干几下干几下!
臭流氓!
如何看谱子唱音?
看谱唱音,即看着谱子就能把音符唱出来,音乐学习称之为视唱,视唱是音乐专业领域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练耳一起组成视唱练耳这门专业学科!
如何训练视唱,能看着谱子就唱好音,这里面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能看谱,就是识谱,一是能唱出来,就是自己的音准和乐感!
我们首先来看识谱这块,识谱包含很多内容,包括你能看懂:
五线谱:五线谱是音乐学习基础 全世界最广泛专业的记谱法
简谱:如果你是唱简谱的话,也需要能认识简谱及简谱标记方法
谱号:高低音谱号等常见谱号的识别及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拍号:能清楚2/4、3/4、4/4、3/8、6/8等常见节拍的含义
调号:能清楚各个大调小调的调号标记
旋律:最重要五线谱上的线与间上的音能非常熟悉,看着就能说出来
节奏:对音乐组合的各种节奏、节奏型能准确打出来,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不会节奏,就不能把音组合起来
音乐术语和标记:除了以上基本核心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能看懂各种各样的音乐术语包括速度、力度、表情等等,还有连音线、跳音、反复记号等等,这些标记是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作品的处理和情绪。
如果要唱谱,那以上都是识谱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是演唱的基础!
会识谱了,要把它准确的唱出来唱准,那还涉及到演唱能力以及自己的乐感音准能力!
音准:把音唱准,具备基本的音高概念,音高关系,就是不跑调
节奏感:要有基本的节奏概念,会打拍子,组合节奏
乐感:把单独的音组合成乐句的能力,不生硬,很流畅
基本的演唱能力:视唱主要还是唱,那么演唱能力也是要具备的,如何发声,如何呼吸,如何咬字等等
想要看谱子唱音,是必须要具备这些基本音乐知识和基础的,看看自己哪方面能力不足,多去补充学习提升,同时还需要多听,反复练习,从简单的开始,一步一步,肯定会慢慢熟悉,有进步的!
戏曲和相声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感谢提问,小编出品必属精品!
戏曲与相声具有异曲同功之妙,要说必然联系也是有的,小编罗列以下方面以供参考。首先 相声与戏曲形同
我们知道相声与戏曲都注意舞台演出,舞美是两者都非常注重的,服装,场景,灯光,音效等对于戏曲表演非常重要,对于相声表演亦然。所以相声与戏曲形同。
其次 相声与戏曲意同
相声曲目中很多历史人物形象,故事背景及情节与戏曲是同根同源的,比如在戏曲《仲由借米》曲目中说到孔子学生仲由借米救母的故事,在相声中也有相关内容,虽然细节处理不尽相同,但故事是很类似的,所以我们说,相声与戏曲意同。
再者 相声与戏曲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是我国文化领域不可缺少的文化内涵。
戏曲的兴起与发展早于相声艺术,在很多相声作品里也讲究唱曲,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相声的很多曲调借鉴了戏曲。在相互发展蓬勃的今天,新的戏曲也借鉴了相声的内容。所以,戏曲与相声相互融合与发展,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共同绘制了我国文化艺术的美好蓝天。
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剧和国粹?
京剧融合吸收了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是中国最为普及的剧种;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吸取了各剧种的优点,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
京剧是我国首都北京诞生的戏.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 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