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81,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恒浩网

301281,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之曲折离奇的战役故事。

301281,古代人打仗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神转折的事

这场战役不但战事起因非常曲折离奇,而且这场战争交战涉及多国,战役之中先胜后败、先败后胜各种奇葩故事层出不穷,这场战争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鞌(an)之战!详情且听以史为鉴慢慢道来。

一、战事起因-齐顷公的国际恶作剧

春秋时期晋景公虽然败给了楚庄王,但是也击败了秦国,国力也算强盛,于是晋景公打算恢复爷爷晋文公的霸业。晋景公的谋臣建议说:要恢复霸业,首先要做到结交诸侯,目前的齐国、鲁国两个大国首先要结交好才行。

晋景公觉得很对,于是派遣晋国上军元帅郤[xì]克作为国君特使,出使鲁国和齐国。郤克到达齐国后,刚好鲁国使者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曹国使臣公子首都打算拜访齐国。于是四人一起去拜见齐国国君齐顷公。

齐顷公的母亲叫做萧同叔子,最近一段时间心情不好,齐顷公为了逗母亲开心想尽了办法,这下四个使臣同时来拜访,齐顷公于是就让母亲偷偷观看这四个使臣开心一下。

为啥看到四个使臣会开心呢?根据《春秋谷梁传》记载,鲁国使者季孙行父是个秃子,晋国使者郤克一只眼瞎了,卫国使者孙良夫是个跛子,曹国使者公子首是个驼背。一下子集齐四个不同类型的残疾人也是难得,于是齐顷公还给这四位使者各自安排了一个同样的残疾人当做司机。

果然,齐顷公母亲看了这种绝对政治不正确的笑话,哈哈大笑。

但是齐顷公虽然成功惹笑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也成功的激怒了四国使者。曹卫是小国还好,鲁国和晋国却是大国,郤克更是发誓要报此仇。

引发齐晋鲁卫多国无数人丧命的鞌之战,起因就是这一次齐顷公的国际玩笑。

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萧同侄子处台上而笑之。二、第一阶段战事:齐国战胜鲁、卫

四国使臣回去后就开始联合怂恿国君出兵伐齐,但是齐国是大国,没有必胜的理由和正确的出兵理由肯定不能随便出兵。这些建议都被否决了。

齐顷公听到四国密谋伐齐,很生气,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帅军去攻打鲁国。

齐顷公认为自己大军出发肯定是必胜之局,于是派自己最宠爱的嬖人卢蒲就魁去攻打鲁国的龙邑小城。

但是,第一个转折来了:

这个卢蒲就魁除了会讨好齐顷公啥本事都没有,竟然被鲁国人打败活捉了。

齐顷公听见第一仗就打败了,竟然第一担心的是自己宠臣有没有事!一打听卢蒲就魁还活着,就赶紧跟鲁国人说:只要放了卢蒲就魁,我马上退兵!

鲁国人觉得:这种货色的将军能换退兵?齐顷公这是骗人都不会骗啊。

于是鲁国人当着齐顷公的面,把卢蒲就魁在城墙上杀了。

齐顷公大怒,命令大军大举攻打,打破了龙邑,替卢蒲就魁报了仇。

正打算继续进攻鲁国的时候,听到卫国大将孙良夫,率领卫国军队来攻击齐国。齐顷公于是率领大军,一举击败了孙良夫,要不是有其他人来救援,孙良夫就要被齐顷公捉住了。

三、第二阶段战事:晋国出兵

鲁国和卫国战败后,双双找晋国要求晋国出兵报仇。

于是经不住多国外交使者的连续轰炸以及郤克的强烈建议,晋景公最终决定让郤克带领大军联合鲁、卫、曹等国,一起伐齐。

齐顷公听见四国部队来讨伐自己,决定拒敌于国门之外,亲帅大军驻扎在鞌(an)地,准备和晋鲁曹卫联军决战。

刚开始的时候,齐顷公气势很足,亲自披甲出阵,邴夏御车,逢丑父为车右;而晋军一方则是郤克将中军,解张为御,郑邱缓为车右;

齐顷公穿着国君的盔甲,一马当先,命令士兵说:这帮人是乌合之众,让我们一鼓作气,击败他们后再吃早饭!

这就是成语“灭此朝食”的来历。

四、第三阶段战事:齐晋鞌之战

在齐顷公的主动出击下,齐军万箭齐发,郤克的中军死伤惨重,而且在战车上擂鼓助威的郤克本人也被射中左肋,血都流到鞋上了,鼓声一下子慢了下来。

要是按照正常的情况,晋军这马上就要失败了,但是,第二个转折来了!

郤克中箭后疼的忍不住,跟御者解张、车右郑邱缓说:我受伤了,马上要忍不住了!

解张听见郤克这么说,很生气的说:从交战一开始我胳膊就中了一箭,我折断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说忍不住了吗?你这点伤还是忍著点吧!”

郑丘缓也委婉的说:“从交战一开始,遇到地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车,这些都没让你知道,不过你是流血流的挺多。”

解张接着骂道:“你是主将,我们战车上的战旗和战鼓就是军队的耳朵和眼睛,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不能放弃。我们来打仗,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这点疼痛不至于疼死的话,你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

骂完了,解张干脆不驾车了,把所有的辔绳都放在右手,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擂鼓。郤克的战车因为没了司机,干脆直奔齐军冲了过去。

晋军一听鼓声大作,主将的旗帜直奔齐军而去,都以为已经打赢了,于是士气大振,纷纷开始反击,加上齐军没吃早饭,一下子没顶住,整个阵营都奔溃了。

齐军于是由胜转败,竟然是因为郤克的马车没人管!?这事说出来谁能相信呢?

五、鞌之战后续

齐顷公因为太过自大,穿着国君的盔甲,非常显眼,被晋军追着绕了华不注山跑了三圈都没能跑掉。

齐顷公的车右逢丑父眼看跑不掉了,于是建议说:主公,赶紧换一下衣服吧,我穿上国君衣服冒充,你好乘机逃命。

↑山东济南的华不注山,齐顷公绕着它跑了三圈↑

换完衣服,齐顷公就被晋军围住了,晋国还是很讲规矩的,虽然是敌国,但对国君的礼仪一点没少。逢丑父扮演的国君装作口渴,要齐顷公扮演的车右去给自己打水。然后齐顷公就跑掉了。

逢丑父被捉到郤克跟前才发现这个国君是假的,于是郤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郤克命人拖出去斩了。

逢丑父大喊:晋军的兄弟们看好了,我这就是替主公挡灾的下场啊,以后你们千万可不能学我!

郤克听了觉得不对啊,于是只能说:这是个忠义之士,杀了不祥。然后把逢丑父关了起来。

齐顷公虽然逃走了,但是很担心逢丑父,史书记载齐顷公竟然在晋国军营中三进三出,前往打听逢丑父的消息,虽然不知道为啥晋军军营跟公厕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但是齐顷公这个人也真的是非常念旧情了。

后来齐顷公派人求和,郤克却提出了著名的郤二条:

1、让齐顷公母亲(就是嘲笑自己的主人公)去晋国当人质;

2、让齐国所有的田埂都从南北走向改成东西走向;(方便晋军长驱直入)

气的前来求和的国佐,放下礼物放话说:你这是欺人太甚,大不了咱们拼死一战,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鲁国、卫国的人觉得这样下去算是深深得罪齐国了,晋国一走离得远啥事没有,就是苦了离齐国近的自己。于是苦劝郤克到此为止,还要留着力气对付楚国呢。

郤克这才答应了齐国的求和。

齐顷公经此一败,倒也成长了许多,不在贪图享乐,而是注重民生,轻徭役,薄税赋,成为齐国的一代明君。

怎么样,这个故事前后是不是很曲折,很离奇啊?

欢迎关注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哦!

元朝七年是什么时候?

元(公元1264-公元1368)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元年

公元 1264年

甲子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年

公元 1265年

乙丑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三年

公元 1266年

丙寅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四年

公元 1267年

丁卯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五年

公元 1268年

戊辰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六年

公元 1269年

己巳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七年

公元 1270年

庚午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八年

公元 1271年

辛未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九年

公元 1272年

壬申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年

公元 1273年

癸酉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一年

公元 1274年

甲戌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二年

公元 1275年

乙亥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三年

公元 1276年

丙子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四年

公元 1277年

丁丑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五年

公元 1278年

戊寅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六年

公元 1279年

己卯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七年

公元 1280年

庚辰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八年

公元 1281年

辛巳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九年

公元 1282年

壬午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年

公元 1283年

癸未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一年

公元 1284年

甲申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二年

公元 1285年

乙酉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三年

公元 1286年

丙戌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四年

公元 1287年

丁亥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五年

公元 1288年

戊子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六年

公元 1289年

己丑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七年

公元 1290年

庚寅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八年

公元 1291年

辛卯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二十九年

公元 1292年

壬辰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三十年

公元 1293年

癸巳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三十一年

公元 1294年

甲午年

元成宗铁穆耳

元贞元年

公元 1295年

乙未年

元成宗铁穆耳

元贞二年

公元 1296年

丙申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元年

公元 1297年

丁酉年

元成宗铁穆耳

元贞三年

公元 1297年

丁酉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二年

公元 1298年

戊戌年

元成宗铁穆耳

元贞四年

公元 1298年

戊戌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三年

公元 1299年

己亥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四年

公元 1300年

庚子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五年

公元 1301年

辛丑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六年

公元 1302年

壬寅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七年

公元 1303年

癸卯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八年

公元 1304年

甲辰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九年

公元 1305年

乙巳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十一年

公元 1307年

丁未年

元武宗海山

至大元年

公元 1308年

戊申年

元武宗海山

至大二年

公元 1309年

己酉年

元武宗海山

至大三年

公元 1310年

庚戌年

元武宗海山

至大四年

公元 1311年

辛亥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皇庆元年

公元 1312年

壬子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皇庆二年

公元 1313年

癸丑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元年

公元 1314年

甲寅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二年

公元 1315年

乙卯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三年

公元 1316年

丙辰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四年

公元 1317年

丁巳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五年

公元 1318年

戊午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六年

公元 1319年

己未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七年

公元 1320年

庚申年

元英宗硕德八刺

至治元年

公元 1321年

辛酉年

元英宗硕德八刺

至治二年

公元 1322年

壬戌年

元英宗硕德八刺

至治三年

公元 1323年

癸亥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元年

公元 1324年

甲子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二年

公元 1325年

乙丑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三年

公元 1326年

丙寅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四年

公元 1327年

丁卯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五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致和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文宗图贴睦尔

天历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幼主阿速吉八

天顺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文宗图贴睦尔

天历二年

公元 1329年

己巳年

元文宗图贴睦尔

天历三年

公元 1330年

庚午年

元文宗图帖睦尔

至顺元年

公元 1330年

庚午年

元文宗图帖睦尔

至顺二年

公元 1331年

辛未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元统元年

公元 1333年

癸酉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元统二年

公元 1334年

甲戌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元统三年

公元 1335年

乙亥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元元年

公元 1335年

乙亥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元二年

公元 1336年

丙子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元三年

公元 1337年

丁丑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元四年

公元 1338年

戊寅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元五年

公元 1339年

己卯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元六年

公元 1340年

庚辰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元年

公元 1341年

辛巳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年

公元 1342年

壬午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三年

公元 1343年

癸未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四年

公元 1344年

甲申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五年

公元 1345年

乙酉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六年

公元 1346年

丙戌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七年

公元 1347年

丁亥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八年

公元 1348年

戊子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九年

公元 1349年

己丑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年

公元 1350年

庚寅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一年

公元 1351年

辛卯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二年

公元 1352年

壬辰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三年

公元 1353年

癸巳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四年

公元 1354年

甲午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五年

公元 1355年

乙未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六年

公元 1356年

丙申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七年

公元 1357年

丁酉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八年

公元 1358年

戊戌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十九年

公元 1359年

己亥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年

庚子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一年

公元 1361年

辛丑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二年

公元 1362年

壬寅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三年

公元 1363年

癸卯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四年

公元 1364年

甲辰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五年

公元 1365年

乙巳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六年

公元 1366年

丙午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七年

公元 1367年

丁未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二十八年

公元 1368年

戊申年

医学历史上还有哪些成就的医学家?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在医学上的造诣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西医才慢慢处于上风,但在我国,中医还是一直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医学名家有很多,笔者在这里介绍一二。

神农氏:最老的了,为《神农百草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啊!~

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外经》。

华佗(?-208) :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歫。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古人对于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的运用已相当成熟。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张仲景 :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民间医疗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王叔和 :魏晋间医学家。名熙,高平人。曾任太医令。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 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皇甫谧(215--282): 魏晋间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 那(今甘肃平凉西郊)人。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著成《甲乙经》。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孙思邈(581--682): 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曾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书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并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王冰:唐代医学家。自号启玄子。平素钻 研医学,曾郃时十二年,注释九卷本《黄帝内经素问》。所著又有《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一说为后人

王惟一: 北宋医学家。天圣四年(1026)参与官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总结古人针灸医疗实践基础上,考定明堂图经络孔穴。并铸成立体铜人孔穴模型。后又参预校正《黄帝八十一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流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对东亚地区针灸医学有重要影响。 唐慎微: 北宋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曾著《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两书,并搜辑经史诸子文献内所载方药。重视民间医药经验,曾赴各地采访单方、草药,编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总结了宋以前药物学成就。 许叔微: 南宋医学家。字知可,绍兴二年(1132年)进 士,所著《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对汉张仲景《伤寒论》的内容有所发挥。另著有《普济本事方》,记录医案及经验诸方。 王好古: 元代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曾学医于张洁 古、李东垣,并任赵州医学教授。所著有《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阴症略例》等,对脾胃学说多所阐发。 朱丹溪(1281--1358): 元代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家居丹溪,早年即好医学,所著《格致馀论》,认为多种疾病的病机,均由“阳有馀、阴不足”所致,其治法主张“滋阴降火”。对于当时《和剂局方》中用药偏于温燥现象,著《局方发挥》加以批评。另著《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等。 薛己(1488--1558): 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家世业医, 曾任太医院院使。其医论重视脾肾,治法善用补益。自著及注释医书十六种,多附治验病例。?人汇集其著作为《薛氏医案》七十八卷,其《口齿类要》等,为现存较早的口腔、喉科专著。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 春)人。家世业医,注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曾长期上山采药,并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铃医请教,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馀种,对各种药物亲自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中药名、品种、产地等错误,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多种药物,经二十七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其书收录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一千五百十八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古代人民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著又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另有《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 张景岳(1562--1639):明代医学家。名介宾,字会(惠)卿,会稽(今浙江绍 兴)人。曾学医于金英(梦石)。精研《内经》,历时三十年为之整理注释,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等、《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于医学理论颇多阐发。 张石顽(1617--1701?): 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所著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又著《医通》, 薛雪(1681--1770): 清代医学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少习文史, 兼擅诗画,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曾选辑《内经》原文,按阴阳、藏象、论治、疾病等分为十四类,约取诸家注释,并加入个人体会,编为《医经原旨》。又著《湿热篇》,为论湿热病之专著。 王清任(1768--1831): 清代医学家。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以为“业医诊病, 当先明脏腑”。为明解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与非难,亲至坟冢间观察小儿残尸,并至刑场检视尸体脏器结构。所著《医林改错》,纠正古代医书记载脏器结构及功能之错误(也有误改之处)。其医论和诊治重视气血、擅长活血化瘀。

今天中医也在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中西医结合,为减轻疾病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做出积极的贡献!比如屠嗷嗷研究中医经典,提纯了青蒿素,为全世界疟疾的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今天中医逐渐走出国门,为世界所认可,为全人类免除疾病苦难发挥着重要作用!

京杭大运河如何与长江交汇?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公元十八年(1281)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有哪些体育纪录30年无人能破?

足坛里可太多了

1、英格兰前锋莱因克尔职业生涯0吃牌。1978年,莱因克尔在家乡莱斯特城开始职业生涯。1992年,莱茵克尔在日本名古屋八鲸队退役。在他长达14年的绿茵生涯里,没有吃到过一张红黄牌,被誉为“足球绅士”。

2、1958年瑞典世界杯,法国前锋方丹打进了惊人的13粒进球。到最近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举办时,已经过去了60年,这一纪录依然无人企及。

3、1960年欧冠决赛,皇马7比3击败法兰克福,“飞奔少校”普斯卡什一人独进4球,成为了欧冠史上唯一在决赛中上演“大四喜”的球员。

4、还是普斯卡什!1964年欧冠决赛,皇马3-5不敌本菲卡,普斯卡什包办了皇马的所有进球。这也让他成为了迄今唯一一位在欧冠决赛中两次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

5、皇马名宿亨托,曾8次出战欧冠决赛,其中有6次都夺得冠军(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6),这一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6、国米名宿斯坦科维奇保持一项“惨痛”的纪录,他是唯一代表过三支国家队出战世界杯的球员。分别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代表南斯拉夫;2006年德国世界杯,代表塞尔维亚和黑山;2010年南非世界杯,代表塞尔维亚。

7、前巴西国门罗热里奥·切尼,职业生涯中打进了131粒进球。其中 68个点球、62个任意球、1个运动战进球,是毫无争议的门将进球之王。而考虑到门将的位置属性,估计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无人能够打破他的纪录了。

8、“任意球之王”小儒尼尼奥,职业生涯中一共打进过77个直接任意球。是迄今为止,进任意球最多的球员。

9、“球王”贝利职业生涯一共打进1281球,是官方认定进球最多的球员。

然而既然有官方认定,那肯定也有非官方纪录。有资料显示,贝利的同胞弗里登-雷克才是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员,据说他在1910-1934年间,在各项赛事中狂进了1329粒进球。

10、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乌拉圭对阵苏格兰的比赛中,乌拉圭后卫何塞-巴蒂斯塔开场54秒就吃到了红牌,从而意外成为了世界杯上被罚下最快的球员。

11、不过放眼足坛,巴蒂斯塔的纪录就不算什么了。有史可查的足坛最快染红的纪录,是一名李-托德的球员保持的。他在代表克罗斯法姆公园凯尔特人队对阵东塔顿流浪者队的比赛中。开场仅2秒,就被主裁出示红牌罚下。而他得牌的原因更是相当离奇:

当时裁判刚吹响了开场哨,正站在裁判边上的托德,被响亮的哨声吓了一跳,他有意无意的顺口来了一句:“我X,真XX响!”。没想到裁判立刻转过来,对他亮出了红牌!

12、说到吃牌,克罗地亚后卫西穆尼奇也保持一项奇葩的纪录。在2006年世界杯,克罗地亚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西穆尼奇在第61分钟和第90分钟,相继吃到黄牌,按照规则,西穆尼奇此时就应该被罚下场了。

但是当值裁判波尔,却没有示意让西穆尼奇下场。更尴尬的是,第93分钟,西穆尼奇又犯规了,波尔又一次向他出示了黄牌后,这才掏出红牌将他罚下。于是西穆尼奇,就成了世界杯史上,唯一一位吃到三张黄牌才被罚下的人,而且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

13、法国传奇教头居伊-鲁,执教生涯长达45年,是足坛执教时间最长的主帅。比大家熟悉的弗格森爵士,执教生涯还多了6年。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44年,他都在执教一支球队,那就是欧塞尔。

14、韩国传奇射手车范根,曾在德甲赛场上,创造了98粒进球的纪录,是在五大联赛中,进球最多的亚洲球员。而遗憾的是,自1989年车范根退役后,亚洲球员不要说打破了,甚至就连接近纪录的球员都没有了。

15、传奇射手阿里-代伊曾代表伊朗国家队打进过109粒进球,是收获国家队进球最多的球员。

最接近代伊纪录的,则是金球奖得主c罗,葡萄牙天王目前的国家队进球数为85个,两人之间还有24粒进球的差距。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