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总市值,罗氏赛诺菲辉瑞诺华默沙东阿斯利康

恒浩网

三星总市值,罗氏赛诺菲辉瑞诺华默沙东阿斯利康?

版权来源:梅斯医学。

4月份,强生,礼来,GSK,辉瑞、诺华、默沙东相继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在疫情的笼罩之下,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对于跨国药企而言,其开年业绩就上演了“王座更迭”的戏码!从全球来看,罗氏,礼来,吉利德,诺和诺德,再冠疫情助攻,强生一季度收入206.美国制药巨头强生公司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成为首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业务影响的大型制药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强生全球销售额(按固定汇率计算,下同)达206.9亿美元,同比增长4.8%;疫情造成了0.8个百分点的轻微负面影响。据强生投资者副总裁Chris DelOrefice表示,事实上,由于社会各界都在储备保健产品和药美国市场。

三星总市值,罗氏赛诺菲辉瑞诺华默沙东阿斯利康

消费者保健业务增长了11.3%药业务增长10.1%至111.3亿美元;医疗器械业务同比下降6.9%至59.3亿美元,在亚太地区和美国表现尤为明显,据报道,中国市场对医疗器械的7

按地区划分,除美国以外的西半球业务营收增长8.5%达15亿美元;亚太和非洲地区下降1.9%至36.6亿美元;欧洲48.3亿美元(+7.5%);美国107亿美元(+5.6%)。

报告期内,最畅销的药物包括斑块状银屑病治疗药喜达诺(乌司奴单抗),抗肿瘤药亿珂(伊布替尼)和抗炎药类克(英夫利昔单抗),全球销售额分别为18.2亿美元、10.3亿美元和9.9亿美元。强生全球消费用品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非处方药和皮肤健康/美容两个领域,分别贡献了13.5亿美元和11.2亿美元。

报告期内主要研发进展包括上个月确定了一款领先新冠肺炎候选疫苗,抗艾滋病长效双联疗法“cabotegravir +利匹韦林” ,以及拜利妥(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用于有症状的外周动脉疾病取得了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

在新冠肺炎疫苗方面,强生高管透露,公司正使用杨森的AdVac腺病毒载体平台和PER.C6生产细胞系技术(曾用于开发预防埃博拉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开发疫苗。公司表示,其位于德国的一家工厂将立即开始生产疫苗,年产能约3亿剂。首席科学官Paul Stoffels博士表示,公司计划于今年9月初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启动I期临床试验,并有望在年底之前获得该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临床数据。”

2020财务状况 (单位:亿美元)

销售额: 总计 207, +3.3% (美国 107, +5.6%; 欧洲 48, +4.7%,除美国外的西方国家 15, -0.1%; 亚洲+非洲: 37, -3.1%);

• COVID-19对公司的全球销售额产生了80个基点的负面影响;

• 医疗器械都受到了最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中国和美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 同时,受COVID-19影响,消费健康和药品板块有所提升;

消费健康板块摘要

• 总销售额: 36, +9.2% (US +21%, 其他地区+0.3%)

• 婴儿护理: 3.6, -8.2% 主要受婴儿业务剥离加上疫情冲击

• 皮肤健康/美妆: 11, +2.5% 由于COVID-19而引起的AVEENO和OGx市场需求增加,但中国和日本的疫情导致销量下滑对前面的需求增加有所抵消

• 口腔护理: 4, +7.6% LISTERINE漱口水的市场增长,主要因疫情导致大家对卫生护理的需求增加,

• OTC:13.48, + 24.1% 主要因Q1为流感季过敏季节推动市场增长,同时部分消费群体选利用泰诺类的OTC感冒药自行解决或许是由新冠引起的发烧、肌肉疼痛等症状。

药品板块摘要

• 总销售额: 111.34, +8.7% (US +8.6%, others+8.8%)

强生2020Q1主要产品销售额(亿美元)

• 肿瘤: 30.1, +19.7%

1)DARZALEX市场总体在扩大以及单品种市场份额增长

2)IMBRUVICA在CLL L1中的市场份额增加,并且由于疫情影响,处方间隔时间延长,单次处方量提升,因此反应为当季需求增加(实际总需求并没有增长这么快)

3)ZYTIGA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的销售强劲,在美国受仿制药竞争有负面影响

4)ERLEADA在CRPC适应症(转移和非转移)方面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 心血管及代谢等/其他: 11.6, -13.8%

1)XARELTO有所下滑:主要受回扣↑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导致短期内慢性病用药的需求增加(处方一次性开更多量)对回扣的影响有所抵消;

2)INVOKANA/ INVOKAMET的销售下降,因为竞争加剧,以及说明书上安全性说明有所改变;

3)PROCRIT/ EPREX的销售下降,主要因生物类似药竞争加剧

• 肺动脉高压: 7.45, +13.7%

1)OPSUMIT和UPTRAVI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同时疫情导致需求增加

2)TRACLEER的销售下降,竞争压力来自于OPSUMIT和其他竞品

• 免疫炎症: 36, +11.9%

1)STELARA在克罗恩病领域的份额有所提升,此外疫情导致需求增加;

2)TREMFYA在银屑病领域的份额强劲增长;

3)SIMPONI增长主要因适应症拓展;

• 传染性疾病: 9.2, +8.7%

1)强劲增长主要因SYMTUZA(HIV药)需求旺盛以及由于COVID-19导致的抗感染药物的总需求有所提升;

• 神经科学: 16.5, +1.8%

1)Paliperidone长效注射剂需求旺盛

• 总体:

1)共有19种产品实现两位数增长

2)100个基点的有利影响来自于先前的价格调整,另外100个基点的正面影响来自于COVID-19(在美国和欧洲的有利影响被亚太地区的负面影响抵消了)

3)COVID-19导致慢病用药的需求增加:Imbruvica,Xarelto,Stelara,PH和HIV产品

医疗器械板块摘要

• 总销售额:59.32,-8.2% 主要是由于COVID-19导致的各类手术延迟

• 骨科: 20.38, -7.5%

1)髋关节,膝盖,创伤,脊柱,运动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

2)脊柱的下降部分被OUS在体育领域的份额增长所抵消

• 外科手术: 21, -12.3% 受COVID-19影响最严重

• 眼科:10.67, -5.5%

1)隐形眼镜:ACUVUE OASYS日用一次性镜片在中、美等国家有两位数增长,抵消了疫情负面影响

• 介入手术: 7.27, -0.6% 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不可推迟手术)

1)房颤手术以及诊断导管为核心销售驱动力

2020年业绩指引

由于疫情期间大量储存药物等物资对公司美国和欧洲市场提振效果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渐消失,强生公司发布了大幅修正的2020全年业绩指引。

强生首席财务官约瑟夫·沃尔克所指出,公司的全年业绩预测考虑到了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由于参与保险人数将受到潜在的负面影响和人们在短期时间内将优先安排可支配收入,整个医疗体系都将受到的影响。沃尔克说,疫情的短期影响比较大,预计今年下半年医院择期手术和诊治活动会逐步恢复正常。

研发状况

二、罗氏逆势上扬

罗氏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年度迎来了开门红:集团全球营收151.43亿瑞郎(156.28亿美元),同比+2%。其中

制药:营收122.62亿瑞郎(126.54亿美元),同比+3%,占总营收81%;诊断:营收28.81亿瑞郎(29.73亿美元),同比-1%,在逆势之中也很不容易,占总营收19%。

制药领域罗氏Tecentriq当打之年,Ocrevus欲上峰巅。诊断市场罗氏cobas SARS-CoV-2作为FDA获批的第一个准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上市之后,短时间生产量暴涨10倍!

主要的增长因素是多发性硬化症药物Ocrevus(+67%)和癌症药物Perjeta(+41%)、PD-L1药物Tecentriq(+135%)以及新的血友病药物Hemlibra(+146%)的销售额增长。中国市场,新推出的药物Perjeta、Alecensa以及包括达菲(磷酸奥司他韦胶囊)、Rocephin在内的成熟产品的强劲增长抵消了部分药物进国家目录的降价以及新冠疫情期间对中国药品销售的影响。

制药业务营收

▲罗氏制药2020年Q1各药物营收数据

2020年Q1,罗氏”三大王牌“,位居罗氏制药Top3,占据总营收的33%,占比同比-10%。

在美国营收66.16亿瑞郎,与去年持平,其是罗氏制药第一大市场(占制药营收的53.96%,同比去年市场占比下滑1.57%),从增长最快的市场,变成增长最慢的市场(2019年Q1罗氏美国市场同比+20%),主要是由于其三大单抗安维汀(-27%)、美罗华(-14%)、赫赛汀(-38%)受生物仿制药竞争影响,目前美国本土有9款针对三大单抗的生物仿制药;

Avastin(贝伐珠单抗/安维汀):

营收14.97亿瑞士法郎,同比-13%,美国区下滑明显,达到-27%,欧洲区-3%,但依旧是罗氏制药营收Top1。

安维汀是罗氏旗下的全球首个可广泛用于多种瘤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该药于2004年首次获得FDA批准,2018年到达专利期。目前针对Avastin有2款生物仿制药,在第一季度获批一款:

2019年12月31日,辉瑞研发的安维汀生物仿制药Zirabev正式上市。

MabThera/Rituxan(利妥昔单抗/美罗华):

营收13.89亿瑞士法郎,同比-15%。日本-39%,欧洲-24%,美国-14。

美罗华于1997年在美国上市,2018年专利到期。目前针对Rituxan有2款生物仿制药,在第一季度获批一款:

2020年1月23日,辉瑞研发的美罗华的生物类似药Ruxience正式上市。

Herceptin(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营收12.07亿瑞士法郎,同比-24%,是三大单抗中下滑最严重的,其中美国区下降最严重,达到-38%,其次是欧洲区-32%。

罗氏赫赛汀最早于1998年9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14年到达专利期。目前针对Herceptin有5款生物仿制药,在第一季度获批3款:

2020年2月,辉瑞研发的赫赛汀生物仿制药Trazimera正式上市;2020年3月,梯瓦与Celltrion公司研制的Herzuma上市;2020年4月,默沙东与三星生物研制的Ontruzant正式上市,定价-15%。

在营收Top10其他药物中,新生驱动力:

多发性硬化症药物Ocrevus,营收11.12亿瑞郎,同比+38%。自2017年3月28日上市以来,Ocrevus以首个/唯一一款治疗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药物的优势,销售额很快破亿,并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乳腺癌药物Perjeta,营收10.11亿瑞郎,同比+22%。受生物类似药上市影响,2020年Q1Herceptin销售额同比下滑22%,罗氏三大主力之一开始走下坡路,好在Perjeta及时接上,有意成为罗氏Her2+领域新王者;PD-L1产品Tecentriq,营收分别为6.44亿瑞郎,同比+99%。适应症是PD-(L)1药物的生命线,Tecentriq如今斩获4个适应症,其中3个是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给Tecentriq销售额加了一把火;包括联合贝伐单抗及化疗药物卡铂和紫杉醇治疗非磷NSCLC,一线治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联合化疗。非鳞NSCLC,一线治疗。血友病新药Hemlibra,营收5.21亿瑞郎,同比+146%!Hemlibra是近20年来首个获FDA批准的用于治疗体内含有因子VIII抑制剂的A型血友病的新药,增长势态迅猛。

三、诺华同比增长11%

诺华 集团全球营收122.83亿美元,同比+11%。其中:

创新药物部(Innovative Medicines):营收97.55亿美元,同比+11%。山德士(Sandoz,仿制药业务):营收25.28亿美元,同比+9%,增长主要受COVID-19相关药物的长期采购影响。

营收增长主要由

心衰药物Entresto 5.69亿美元(+62% )、 脊髓肌肉萎缩症药物Zolgensma 1.7亿美元、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Cosentyx 9.3亿美元(+19% )、乳腺癌药物Kisqali 1.61亿美元(+82% )和乳腺癌新药 Piqray 7400万美元等驱动;新冠疫情之下,与COVID-19相关药物的囤积采购,带来了至少4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使得销售业绩增长约为9% 。

▲诺华 2020年Q1销售Top20的创新药物

创新药物部(Innovative Medicines):营收97.55亿美元,同比+11%。其中制药业务+14%,主要是由Cosentyx(+18%)、Entresto(+59%)、Zolgensma增长驱动;肿瘤学业务同比+12%,主要是由免疫药物Promacta/Revolade(+33%)、Kisqali(+82%)驱动。

美国:营收35亿美元,同比+18%,强劲增长由Cosentyx,Entresto 、过敏性哮喘药物Xolair、Zolgensma推动的;欧洲:营收34亿美元,同比+9%,得益于Entresto、Jakavi、Tafinlar + Mekinist、Kisqali和Ilaris;日本:营收6亿美元,同比+10%;新兴市场:营收23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中国市场增长两位数,主要由Entresto、Cosentyx推动。

诺华在2020Q1,将20.6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同比-10%。从去年的超200个临床项目,精简到166个临床项目。

▲诺华近几年年的研发规划

四、默沙东:K药继续高歌猛进,同比增长45%

默沙东今年Q1季度的营收为120.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制药业务营收106.5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动物保健业务营收1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8%。而最受大家瞩目的K药的销售额依然在高歌猛进,增长了45%达32.84亿美元,这反映出了K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的强市场渗透力,当然,如肾癌、黑色素瘤等其他适应症也是其拓展市场的一大助力。目前,K药在全球范围内有多达1200项临床研究,探索多种癌症的治疗。

图:默沙东各业务板块营收情况

除了K药外,其九合一HPV疫苗Gardasil 9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销售额达10.97亿美元,同比增长31%。另外,受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其多价肺炎球菌疫苗Pneumovax 23在美国及欧洲的需求有所增长,该药销售额增长39%至2.56亿美元。而麻疹水痘腮腺炎疫苗Varivax的销售收入则下降了12%。此前,默沙东就预计Varivax在2020年全年的销售额将低于去年,部分原因是拉美市场政府招标时间安排以及美国麻疹暴发减少。

来源:默沙东财报,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五、辉瑞:受仿制药冲击影响,营收下滑8%

辉瑞今年Q1季度的营收为120.28亿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生物制药业务营收10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普强业务营收20.22亿美元,同比下降37%;而消费者保健业务从今年开始已经不计入总营收之内。

图表1:辉瑞2020Q1营收情况

来源:辉瑞财报

生物制药部分主要由Eliquis、Vyndaqel/Vyndamax、Ibrance和Inlyta推动。Eliquis销售额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这主要是由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用药及口服抗凝剂市场份额的增加所致。另外,该药在新兴市场及美国市场的增长尤为强劲,增速分别达44%及34%。Vyndaqel/Vyndamax的销售额则从2019Q1的0.41亿美元增长到了2.31亿美元。一方面,在去年5月,该药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心肌病或遗传性转甲状腺素介导的淀粉样变性(ATTR-CM)心肌病后迅速放量;另一方面,该药于去年3月在日本更新了ATTR-CM指标,促使国际市场业务增长156%。Ibrance和Inlyta的销售额分别为12.48亿美元及1.69亿美元,适应症的拓展使这两种药的市场规模均进一步扩大。

与生物制药业务的增长相反,受Lyrica在美国的仿制药竞争以及Lipitor和Norvasc在中国市场业绩下滑(主要受集采影响)等因素影响,普强业绩下滑厉害。其中,Lyrica的销售额从11.86亿美元下降到了3.57亿美元,同比下降达70%,是降幅最大的药物。

图:辉瑞2020Q1季度主要药品销售情况(亿美元)

来源:辉瑞财报,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在临床试验方面,受全球疫情影响,辉瑞已经于3月下旬暂停了某些正在进行的全球介入临床研究试验的招募部分,并推迟了大多数新研究的启动工作。而在4月下旬,辉瑞又着手恢复部分临床试验工作,在当地政府或卫生局允许的情况下,重新开启招募工作以及新的临床研究,当然,部分临床试验还是有可能会推迟完成。

六、GSK公布了2020年Q1财报,同比增长19%

GSK公布了2020年Q1财报:营收90.9亿英镑(113.26亿美元),同比+19%,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COVID-19相关的药物需求增加,以及居民囤货促进Q1药物销售增长,其中:

处方药业务营收43.96亿英镑(54.77亿美元),同比+6%;疫苗业务营收18.05亿英镑(22.49亿美元),同比+19%,消费者健康营收28.63亿英镑(35.67亿美元),同比+44%,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辉瑞消费者健康业务组合带来的增长!

2020年Q1,GSK营收90.9亿英镑(113.26亿美元),同比+19%。

主要受呼吸领域药物Trelegy(+>100%)、Nucala (+38%)、艾滋病药物Juluca、Dovato,以及疫苗药物Shingrix (+81%)的强劲推动。

▲GSK 2020年Q1整体营收数据

具体营收分析

▲GSK 2020年Q1处方药业务营收数据

处方药:营收43.96亿英镑,同比+6%。主要由于

新冠疫情之下,欧洲和美国对与COVID-19相关的药物要求需求增加,以及居民囤货促进Q1药物销售增长;呼吸领域Trelegy 1.93亿英镑(+>100%)、Nucala 2.1亿英镑(+38%)的增长,使得呼吸业务营收8.71亿英镑,同比+38%;艾滋病领域销售达到12.07亿英镑,同比+8%,主要由于Juluca、Dovato推动;

区域来看,

美国:营收17.58亿英镑,同比+4%;欧洲:营收11.42亿英镑,同比+14%;国际区:营收14.96亿英镑,同比+2%。

▲GSK 2020年Q1疫苗业务营收数据

疫苗:营收18.05亿英镑,同比+19%。主要受Shingrix 6.41亿英镑(+81%)销售额增长推动、Meningitix 2.25亿英镑(+8%)和Influenza 0.21亿英镑(+40%)也有所增长。

区域来看:

美国:营收10.13亿英镑,同比+30%欧洲:营收3.48亿英镑,同比+3%国际区:营收4.44亿英镑,同比+

▲GSK 2020年Q1消费者健康业务营收数据

消费者健康:营收28.63亿英镑,同比+44%,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辉瑞消费者健康业务组合带来的增长!

区域来看:

美国:营收9.69亿英镑,同比+98%欧洲:营收7.46亿英镑,同比+25%国际区:营收11.47亿英镑,同比+28%

2020年Q1,GSK研发支出11.87亿英镑(14.79亿美元),同比+18%,占营收的13%。

Emma Walmsley介绍,“2020年GSK将推出5款新产品,覆盖癌症、艾滋病毒和肾脏疾病等,以及现有药物扩大适应证,即一线卵巢癌药物Zejula和哮喘用药Trelegy。”

发布Q1财报后,GSK中国通知,自2020年5月1日起,呼吸业务部架构调整:

创新产品事业部和经典产品事业部合并;中国区呼吸团队划分成南、北两个区域管理中心。现创新产品全国业务负责人李国峰负责北中国区呼吸业务,现经典产品全国业务负责人林子明负责南中国区呼吸业务。

在这种变动下,创新产品业务的全再乐(Trelegy)并入经典产品业务舒利迭(Seretide)的销售团队,进行协同学术推广,而去年年底刚进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欧乐欣(Anoro),则成立专职销售团队推广。

GSK此举是为了巩固GSK在呼吸、疫苗和特药核心治疗领域的领导地位。实现2030年在华销售30亿英镑,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跨国药企的目标。

回过头来看,GSK拆分创新产品、经典产品事业部仅过去1年,就合并2次!

第一次拆分:

2019年5月,GSK 中国进行架构大调整:

对处方药三大业务部进行重组,将呼吸业务部新老产品分开,并与CNS、肝炎、特药业务部产品进行重新整合,新成立创新产品业务部、经典产品业务部。创新产品业务部:任命陈思渊负责,包括呼吸产品全再乐(Trelegy)、欧乐欣(Anoro),同时中枢神经产品组合以及 HIV 业务。

▲原GSK中国副总裁、呼吸和HIV业务部陈思渊陈思渊

*陈思渊2015年加入GSK,担任GSK控股的 ViiV Healthcare 公司副总裁、亚太区商业负责人。2019年 11 月 18 日,GSK 中国又宣布,GSK 中国副总裁、呼吸和 HIV 业务部陈思渊将离职,最后工作日为 11 月 30 日。2019年12月2日,陈思渊加 BMS,就任BMS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经理。

经典产品事业部:任命朱宁负责,包括呼吸产品舒利迭(Seretide)、待上市的万瑞舒(Relvar),以及肝炎产品组合,随着舒利迭市场的缩减,推广重心会转向万瑞舒。

一月后,朱宁离任,加入礼来中国跨生化产品事业部,担任特药产品事业部副总裁。

▲原GSK经典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朱宁

*2019年4月1日,礼来任命朱宁担任礼来中国跨生化产品事业部副总裁,负责这个事业部的所有产品线,直接汇报给礼来中国总裁兼总经理季礼文。

第二次拆分:

朱宁的离职后,GSK 经典产品业务部又划归陈思渊,创新产品业务部与经典产品事业部合并为呼吸和HIV业务部。

不过,随着陈思渊的2019年11月30日的离职,新成立的呼吸和HIV业务部再拆分:

呼吸业务暂由 GSK 中国总经理 Fabio Landazabal 主持市场工作,销售工作则暂由现特药和 CNS 业务部负责人忻晨芸负责。HIV 业务任命现肝炎业务部负责人孙蕾担接管并任抗感染业务部负责人,自 12 月 1 日生效。

1月9日,GSK 中国宣布处方药和疫苗领域重大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现任 GSK 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和中国总经理 Fabio Landazabal 调任意大利总经理,原GSK 副总裁、中国疫苗及大湾区总经理齐欣接任中国区总经理。

这也是GSK 中国迎来的首位本土掌门人!

▲现任GSK中国区总经理齐欣

*齐欣2004 年加入 GSK 中国担任疫苗业务市场总监。2017年3月,被任命为GSK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总经理。2019年 4 月 8 日起晋升为副总裁及中国区疫苗总经理,接替章英伟职务,同时领导中国香港及澳门处方药和疫苗业务。

2月3日,GSK宣布:GSK副总裁、中国处方药研发和医学事务部负责人贺李镜决定离职,由新兴市场医学事务部负责人 Abdelkader El Hasnaoui 暂时代理中国处方药研发和医学事务部负责人一职。

3月20日,GSK中国宣布多项领导团队人事任命,包括业务团队和支持部门,并调整了组织架构!

原忻晨芸领导的特药和 CNS 业务部将聚焦于特药领域,成立特药业务部,仍由忻晨芸负责,主要产品新可来、倍力腾、凡瑞克等。而 CNS 产品、肝炎和 HIV 业务,都将被整合进新成立的核心处方药和 HIV 业务部,主要有乙肝产品韦瑞德和一些中枢神经产品,新负责人为原GSK中国副总裁、新兴市场企业传播及政府事务负责人徐丁。现抗感染业务部负责人孙蕾被任命为疫苗业务负责人,主要负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的上市和推广,这个产品去年 5 月份已在国内获批。现 GSK 中国疫苗事业部业务运营总监栗颖被任命为商业卓越部负责人,现商业卓越部负责人张蓓被任命为大中华和洲际区域商务运营特别项目负责人,几个月后将调往新加坡。

5月1日,GSK研发部倍力腾、临床开发负责人籍纳新分别被任命为副总裁、处方药临床开发负责人,汇报给GSK全球医学部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 Sabine Luik,并将从英国调往中国工作。

七、礼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同比增长15%

礼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在销量+22%的推动下,集团全球营收58.60亿美元,同比暴增15%,强势回归。

一方面,由于新冠疫情得扩散导致购买需求和患者处方药物数量得增加,礼来大部分产品在2020年Q1受到了有利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给礼来带来了2.5亿美元额外收入,其中单单美国区就有2亿美元。

另一方面,主要是受新兴药物强势推动:

糖尿病药物度拉糖肽(Trulicity)(+40%)、恩格列净(Jardiance)(+31%)、甘精胰岛素(Basaglar)(+21%);银屑病药物Taltz(+76%);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Olumiantt(+70%);癌症药物Cyramza(+31%)、Verzenio(+72%)。

▲2020年Q1礼来财报

业务营收

▲礼来业务板块

▲礼来 2020Q1主要药物营收数据

驱动礼来业绩增长主要是由这8款药物:

2型糖尿病药物度拉糖肽(Trulicity)2014年9月上市,上市后一路狂飙,自赛诺菲糖尿病退出舞台后,在糖尿病领域能与礼来对招的只有诺和诺德。如今成为礼来手中“王牌”,业绩营收Top1,Q1营收12.29亿美元,同比+40%。2016年3月上市的斑块状银屑病药物Taltz营收4.44亿美元,同比+76%,不逊于诺华(Consetyx)和强生(IL-23抗体Tremfya);2017年2月上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Olumiantt是继辉瑞的托法替布后第二款获批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JAK抑制剂,Q1营收1.40亿美元,同比+70%;2017年9月上市的乳腺癌药物Verzenio头顶辉瑞Ibrance和诺华Kisqali,Q1营收1.88亿美元,同比+72%;2014年4月上市的癌症药物Cyramza营收2.39亿美元,同比+31%;2014年5月上市的2型糖尿病药物恩格列净(Jardiance)营收2.68亿美元,同比+31%;2015年12月上市的糖尿病药物甘精胰岛素(Basaglar)营收3.04亿美元,同比+21%;2018年9月上市的偏头痛药物Emgality营收0.74亿美元,同比+421%。

可以看到,这8款产品,上市时间最长的也不过5年,可谓是礼来业绩增长新兴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礼来主要产品中有两款营收下滑,糖尿病成熟产品Humulin(优泌林)下滑5%,治疗骨质疏松Forteo(teriparatide,特立帕肽)下滑最明显(-13%),主要是受到仿制药竞争带来的影响。

尽管近年来跨国药企面临管线空虚的危机,礼来凭借着扎实的产品管线储备,加上近几年新药产出颇丰,对业绩的持续增长可以保持乐观。

目前礼来临床Ⅰ期27个、临床Ⅱ期10个、临床Ⅲ期15个、等待获批上市有9个。

▲礼来最新管线

礼来发布最新产品管线,其管线中的二代NTKR抑制剂LOXO-195、RET抑制剂LOXO-292、非共价BTK抑制剂LOXO-305都有望在未来带来惊喜,成为下一个炸弹。

新药(适应症)获批:

2020年1月,FDA批准礼来旗下Trijardy XR(恩格列净/利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2月,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批准Cyramza(ramucirumab,雷莫芦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疫情动态:

据Evaluate Vantage测算,由于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将有315项研究延迟,涉及172104个受试者,涉及金额可能高达200亿美元。临床试验被大规模叫停,特别是一些新开展的以及处于早期阶段的临床试验,礼来也不例外,

礼来是首个宣布停止注册的大型医药公司 —— 推迟启动大多数新开展研究,暂停大多数正在进行的患者入组等工作,以确保患者安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其tirzepatide(预计2024年营收达16.19亿美元)临床试验受到了很大威胁。礼来同时表示,正试图通过改组自己的实验室,进行病毒诊断及新疗法的研究。

在新冠治疗领域,礼来也加速研发,

3月14日,礼来和AbCellera宣布合作,开发用于治疗和预防COVID-19的抗体疗法。

八、赛诺菲Q1:中国区下滑14%,全球反增6.9%

4月23日,赛诺菲发布2020Q1财报,净收入达到89.73亿欧元,同比增长6.9%,高于2019年全年4.8%的同比增幅。在疫情全球蔓延对药企业务经营普遍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情况下,赛诺菲交出了一个漂亮的一季度业绩答卷,这主要是得益于免疫领域明星药物Dupixent(dupilumab)的强劲表现,销售收入7.76亿欧元,同比增长130%,丝毫未受疫情的影响。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Dupixent、Aubagio和一些罕见病药引领下的专科药业务实现收入27亿欧元,同比增长31.3%,抵消了成熟品种和初级护理业务的下滑。

赛诺菲主要产品2020Q1销售收入

虽然收入增幅高于2019年全年4.8%的增幅,但中国市场中受氯吡格雷及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等专利过期产品大幅降价进入带量采购影响,第一季度赛诺菲中国整体收入为6.8亿欧元,下滑14.4%。

其中氯吡格雷在第一季度收入1.18亿欧元,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收入0.68亿元,分别下滑53.5%和32.7%。另由于赛诺菲格列美脲没有参与第二轮带量采购报价,因此在其他几家国内生产企业的冲击下,第一季度中国收入0.33亿欧元,下滑13.2%。

自赛诺菲的氯吡格雷以每片2.54元在带量采购中杀出重围时,赛诺菲对于此种状况已经有所预判,2019年第三季度的电话会议中已经释放了这种信号。当时电话会议中就已经透露,在中国市场中赛诺菲的氯吡格雷和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产品销售额占到赛诺菲中国区总销售额的40%,而纳入带量采购后,2019年第四季度将会出现大约50%的下滑。

而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的销售额也印证了这种说法,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中国市场中氯吡格雷和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业绩已经分别下滑了69.1%和40%。

在2019年的财报披露中,赛诺菲也承认了带量采购给全球利润率带来了压力。在年报的电话会上,中国和新兴市场事业部负责人Olivier Charmeil表示,2020年中国市场中,氯吡格雷和厄贝沙坦的销售额将会继续下滑50%。但是其同时也表示,由于赛诺菲氯吡格雷价格降幅较大获得了更大院内市场。而其预计今年下半年,赛诺菲氯吡格雷的亿元使用量将进一步稳定增长。

虽然遭受了几大王牌品种销售额下滑的冲击,但似乎不必为赛诺菲担心过多。目前赛诺菲正在加速中国市场的业务转型,发掘新的增长点。

据赛诺菲披露,其在中国的非带量采购业务(non-VBP portfolio)在2020Q1仍有14.9%的高速增长,除了来得时(甘精胰岛素)放量强劲之外,4月21日正式商业化上市的PCSK9单抗波立达(阿利西尤单抗)也将为其中国业务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在过专利期产品面临大幅降价的同时,赛诺菲的创新药很快将在中国顶上。根据赛诺菲全球CEO贺恩霆博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赛诺菲中国计划在2025年之前上市25个以上的新产品,2020年约有5-6款新药获批上市,涵盖免疫、罕见病、心血管及糖尿病等领域。这也就意味着在过专理期品种外,创新药将会帮助赛诺菲在其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继续站稳脚跟。而其明星药物Dupixent也有望于2020年内在国内获批上市。

研发方面,赛诺菲在2020Q1的几项关键里程碑事件包括:1)网络会议公布了BTK抑制剂SAR442168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II期概念性验证研究的详细数据。2)网络会议公布了Dupixent治疗6-11岁儿科特应性皮炎的III期积极结果。3)CD38单抗Sarclisa(isatuximab )在3月2日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在3月底同时也获得了CHMP的肯定推荐。

九、阿斯利康2020Q1财报:中国区收入增长14%,奥希替尼单季度销售近10亿美元

4月29日,阿斯利康公布2020Q1业绩报告,营业收入6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中国区收入14.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到阿斯利康全球总收入的22.29%。

根据数据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在2019年就已经成为阿斯利康全球最大的业务板块,2020年Q1依然如此,达到22.73亿美元(+13%)。新上市药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0.98亿美元。

几款药物销售额表现出色,三代EGFR抑制剂Tagrisso(奥希替尼),PARP抑制剂Lynparza(奥拉帕利)、PD-L1单抗Imfinzi(度伐利尤单抗)等销售表现都不俗。随着奥希替尼在2019年进入医保目录,在中国销量显著增加;而Imfinzi也在中国成功获批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PD-L1单抗。这些都巩固了阿斯利康在中国地区的强劲增长。

另外,对于COVID-19疫情的影响,阿斯利康表示并未出现实质性的供应链的中断,中国地区快速复工复产,几乎没有造成任何的供给影响,但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造成的影响,可能还要等到半年报时期才能有所反馈。另外,阿斯利康正在开展达格列净治疗COVID-19患者的III期研究,评估其降低临床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十、拜耳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额128.45亿欧元

拜耳集团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增长6.0%(经汇率与资产组合调整),达到128.45亿欧元。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长10.2%,达到43.91亿欧元,其中汇率带来的正面影响为4100万欧元。息税前利润增长40.4%,达到24.99亿欧元,部分原因是净特殊费用下降至6.39亿欧元(2019年第一季度:10.43亿欧元)。这些特殊费用主要与律师费、进行中的重组计划以及孟山都的整合有关。净收益增长20.0%,达到14.89亿欧元,而持续经营业务带来的每股核心收益增长9.9%,达到2.67欧元。

拜耳农业业务(作物科学事业部)销售额增长5.7%(经汇率与资产组合调整),达到68.34亿欧元,所有地区均实现增长。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长13.5%,达到26.11亿欧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因COVID-19的需求增加、所有地区的销量增长以及随着整合收购业务的进展所实现的成本协同效应。

处方药业务销售额增长3.9%(经汇率与资产组合调整),达到45.46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长7.3%,达15.94亿欧元,主要得益于其业务的良好发展。

自我保健产品(健康消费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3.5%(经汇率与资产组合调整),至13.98亿欧元。健康消费品事业部不计特别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长3.8%,至3.01亿欧元。

十一、吉利德

市值增长了14.5%,主要由于该公司的实验性抗病毒药物remdesivir(瑞德西韦)。同情用药在早期试验中显示出是患者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恢复的数据,虽然这些数据没有对照组对比,但瑞德西韦仍倍受赞誉。4月初,吉利德首席执行官Daniel O'Day表示,公司已加快该药物的生产时间表,并提高了产量,以便在今年年底之前生产出100万件瑞德西韦。然而就在今天凌晨,英国金融时报出一份世界卫生组织意外公布的文件草案,瑞德西韦在中国的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失败了。受此消息影响,吉利德股价跌幅一度超过8%。5月,吉利德将公布在美国和欧洲的临床数据,该数据或将更加直接地影响吉利德今年第二季度的市值。

十二、百健

渤健第一季度的总营收为35.3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其中,多发性硬化症(MS)药物销售增长9%;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药物Spinraza销售增长了9%,达到5.65亿美元;生物类似药增长25%,达到2.19亿美元。但其他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3%,主要是由于在2019年第一季度渤健将大部分血友病存货出售给Bioverativ公司。

渤健首席执行官Michel Vounatsos表示:“COVID-19大流行在世界范围内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渤健更是亲身感受到了这场危机所带来的痛苦

辉瑞也加入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苗的研发阵营辉瑞公司首席科学官Mikael Dolsten表示,正在与BioNTech进行合作,以利用其基于mRNA的药物开发平台开发COVID-19疫苗。

辉瑞的Vyndaqel首次在欧洲获批用于治疗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欧洲委员会(EC)已批准将辉瑞的Vyndaqel(tafamidis)用于患有野生型或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的成年人。

辉瑞罕见病创新药维达全在中国获批全球首个转甲状腺素蛋白稳定剂口服制剂维达全于2月5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辉瑞的美罗华仿制药RUXIENCE的营销申请,获得欧盟人用药物委员会的积极评价辉瑞公司宣布,其美罗华(利妥昔单抗)的潜在的生物仿制药RUXIENCE的营销授权申请,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人用药品管理委员会(CHMP)的积极意见。

辉瑞的CDK4/6抑制剂Ibrance,获英国NICE批准治疗乳腺癌辉瑞公司(Pfizer)宣布英国国家卫生与医疗研究院(NICE)批准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 / 6)抑制剂Ibrance(palbociclib),用于接受过内分泌治疗、荷尔蒙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默克和辉瑞的抗PD-L1单抗Bavencio改善了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生存率: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默克和辉瑞公司周一宣布,其PD-L1单抗新药Bavencio(avelumab)用于先前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III期研究在中期分析达到了其总体生存率(OS)的主要终点。两家公司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抗PD-L1单抗是首个显着延长OS的免疫疗法。

世界500强市值企业排行榜?

1.沃尔玛 美国 26.美国电话电报 美国

2.国家电网 中国 27,开市客 美国

3亚马逊 美国 28.信诺 美国

4中石油 中国 29.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

5中石化 中国 30.喜德诺 美国

6.苹果公司 美国 31.托克集团 新加坡

7.CVSHealth 美国 32.中国人寿保险 中国

8.联合健康集团 美国 33.微软 美国

9.丰田汽车公司 日本 34.嘉能可 瑞士10.大众公司 德国 35.中国铁路工程 中国

11.伯克希尔 美国 36.沃博联 美国

12.麦克森公司 美国 37.EXOR集团 荷兰

13.中建集团 中国 38.安联保险 德国

14.沙特阿美公司 沙特 39.中国银行 中国

15.三星电子 韩国 40.克罗格 美国

16.中国平安保险 中国 41.家得宝 美国

17.美源伯根 美国42.中国铁道建筑 中国

18.英国石油公司 英国43.摩根大通 美国

19.皇家壳牌石油 荷兰44华为 中国

20中国工商银行中国45威瑞森电信法国

21.字母表公司 美国 46安盛 法国

22.鸿海精密 中国 47.福特汽车 美国

23埃克森美孚美国 48本田汽车 日本

24戴姆勒 德国 49通用汽车 美国

25中国建设银行中国50anthem 公司美国

美团点评市值4409亿港元?

行业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小米可以说是在手机市场处在竞争求生存的时期,美团是外卖市场的巨无霸,虽然饿了吗能和它处在两分天下的局面,但是美团已经是外卖行业的龙头了,小米在手机领域竞争者众多,前面三星、华为,苹果,后面各手机品牌都和小米争夺市场,市值有2238亿港元已经很不错了。

而股价已经说明了一切,美团现在的股价在77港元,最低的时候也仅仅是40港元,今年基本是维持上涨的局面,虽然上市仅有一年多时间,但是和小米比起来,美团的股价是非常不错的。而小米的股价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一直在回购,但是上市至今股价在22港元跌到了8港元,从股价走势也说明了大众对美团和小米的看法不同。

那小米只有美团一半市值,除了行业不同,还有问题在哪?

1,小米和美团股东格局不同。小米公司的股价是屡创新低,雷军的身价也是在不断缩水,但是小米仅仅比美团在港交所早上市了两个月时间,为什么股价差美团,市值低美团,而且走势还弱于大盘?问题在于小米的股东在一年多时间频繁的减持股份,造成股价持续下跌。

而且不仅是小米的股东减持股份,连总裁林斌还在股价最低时期减持了3亿多港元,造成了小米公司和小米股价被大众议论纷纷,虽然美团发行价高于小米,也有减持事件,但是大部分美团股东的减持意愿非常低,大部分股东都是战略投资,股份规模较大,基本是长期持有,不会像小米这样持续出现套现行为。

2、行业不同造成的市值差距。美团在今天股价创了新高,最高达到了77.8港元,目前远远的甩小米一条街,但是王兴比雷军低调,记得此前小米上市后,雷军说过要让首日买入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结果现在大家是亏了一倍。而小米股价低除了股东减持意愿强烈,还有和美团的地位不同。

现在外卖行业可以说是双雄的局面,市场规模是逐年增长的,市场的格局也是以美团和饿了吗成为了定局,国内在线的外卖用户规模有4亿人,而美团占据了市场份额的55%以上,很显然美团是龙头地位。而小米在只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仅有11.%,很显然和美团除了行业不同,份额不同,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因此,美团的股价上涨就有道理了,自身股东套现需求意愿不强,股价今天还创新高了,但是小米的股价低也是有道理的,股东持续的减持股份,加上小米在手机市场也是夹缝生存的格局,两者市值有差距很正常。

感谢点赞和关注,欢迎评论和转发,每日分享更多观点

世界主要国家的首富分别是谁?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呈现普跌,也正在进行新一轮洗牌。根据上半年的数据,世界经济排名第一的仍旧是美国,上半年GDP高达10.1万亿美元。中国以6.5万亿美元紧随其后,从第2到第10名依次是日本、德国、英国、印度、法国、意大利、韩国、加拿大。我们来看一下这10个国家的首富分别是谁?每个人掌握多少财富。

美国

美国首富为贝佐斯,白手起家创办了知名电商平台亚马逊,身价高达2046亿美元,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净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的人。在这次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可以说几家欢乐几家愁,亚马逊就是在这次疫情中受益的公司,从1月份开始,亚马逊的股票涨了80%,贝佐斯的身价也是随着公司的股价水涨船高。值得一提的是贝佐斯因为离婚也成功将前妻送到了美国女首富的宝座。如今的亚马逊公司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售卖图书的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

中国

中国首富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就是马云,就是被很多人称呼为马爸爸的那个身材瘦削,骨骼惊奇的人。马云以716亿美元的身价登顶中国首富,也是全球第11大富豪。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高考曾两次落榜,直到第三次的时候才考上了一所普通二本学校杭州师范学院。当年跟着马云创业的元老如今已经赚的盆满钵满,最近马云又带领另一拨人富裕起来,蚂蚁金服也要上市了。马云给蚂蚁金服员工的现金激励高达1377亿,人均800万。最爽的就是那一批当年阿里巴巴上市分红后又转到蚂蚁金服的人。马云造富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日本

日本首富就是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个人财富311亿美元,世界排名36名。优衣库?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此处应该有故事......优衣库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个优衣库,就是这个国民品牌将柳井正推上了日本首富的宝座。紧随其后的就是软银集团的孙正义,因早期投资阿里巴巴获得巨额财富为大家所熟知,孙正义个人财富308亿美元,与柳井正仅仅相差3亿美元,不过孙正义今年63,,柳井正今年71亿,孙正义成为日本首富有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

德国首富是贝亚特·海斯特&小卡尔·阿尔布雷希特,他们的父亲德国最大零售连锁店Aldi创始人,这两个人是在他们的父亲2014年去世后继承的巨额财富,身价为40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0。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强国,德国正在逐渐走下神坛。全球富豪版图分布,美国占40%,德国只占4%。虽然贵为首富,但这兄弟俩却极为低调,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这就是闷声发大财的典型代表。

英国

英国首富是詹姆斯·拉特克利夫,财富来源是化工投资产业,个人身价为179亿美元。在每年财富公布排名时,有人想极力掩饰自己的财富,有人却觉得自己的财富被低估。拉特克利夫就是一个很乐意露富的人,在18年5月份时,《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了拉特克利夫个人财富,排名第18位。拉特克利夫随后联系了该报刊的编辑,抱怨他的个人财富被低估了,并提供了公司的私人账户。今年,他的财富顺利从第18位冲到了榜首。

印度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贫富差距极大,这里不仅仅生产神片,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平民窟。印度首富是穆克什·安巴尼,是印度信实工业集团董事总经理,其个人财富高达85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5。有一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这句话用来对比印度首富奢侈的生活再贴切不过了。2011年安巴尼因为顾虑风水不佳弃住27层豪宅,其夫人更是从头到脚都彰显着奢华,裙子镶钻石,鞋子只穿一次,更是各种名牌包的收割机。

法国

法国首富是伯纳德·阿诺特,是知名品牌LV的老板,其个人身价为113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法国首富财富的增长更是得益于中国新消费群体对于奢侈品开启的买买买模式。10年时间阿诺特身价从165亿美元增加到了1134亿美元。

意大利

意大利首富是乔瓦尼·费列罗,其财富来源费列罗公司,就是生产我们熟知的生产费列罗巧克力的公司。乔瓦尼·费列罗个人身价245亿美元,世界排名32位。

韩国

韩国首富是李健熙,财富来源于三星集团,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以198亿美元身价排名世界第72位。李健熙毕业于世界名校早稻田大学,他将三星集团从低质量的大规模生产商改造为了亚洲最有价值的科技企业。不过,2020年10月25日三星会长李健熙去世,享年78岁。

加拿大

加拿大首富是大卫·汤姆森,身价为388亿,位居世界第28位,财富来源于路透社。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这个魔咒在大卫·汤姆森被打破。肯尼斯·汤姆森从父亲那继承了家业然后又传给了大卫·汤姆森。大卫·汤姆森是知名的小气鬼,为了节省开销,让妻子为他理发,向麦当劳总裁讨要儿童手表。

结束语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各领风骚数三五年,笑到最后的才是英雄。

韩国三星是如何从倒卖蔬菜和小鱼干的小铺子发展成世界五百强的?

你能相信当初投入30000韩元,按照现在的汇率只有不到200人民币,最初只是倒卖鱼干果蔬,经过70多年的发展创下1500亿美元的市值?

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对不对?但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做到了。

李秉喆小时候家境还是比较富裕的,生活上吃穿不愁,也就成就了他早年一段阔绰公子生活,整天和狐朋狗友打牌到深夜,对妻子儿女半点都不上心。按理说这样的顽固子弟只有混吃等死的份,当时李秉喆的家人也是这么看待他的,但一件小事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一天深夜,李秉喆像往常一样打牌归来,这一次他兜里的银子输的干干净净,本想进卧室好好睡一觉,但却在窗口不经意间看到了熟睡的妻子和3个孩子。这一眼让李秉喆心生悔意,自己早已身为人夫、人父,却整日游手好闲,依靠父母的接济过生活,这还怎么算是个男人?

正是这次反思,让李秉喆一夜之间长大。

三星李秉喆时代:初创。

其实在三星之前,李秉喆有过一次创业史,但却以失败告终。

当时他纠结了几个朋友,在父亲的帮助下办了一家粮食加工厂,为了购置机器还向银行借了一笔贷款。身为早稻田大学政经科的高材生,李秉喆将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一切逐步迈向正轨,但这样的喜悦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政府冻结了银行的所有资金供给军用,缺少贷款的李秉泽走投无路,粮食加工厂宣告破产。

一次失败并不能让李秉喆死心,他专门拿出一年的时间做考察,足迹遍布朝鲜半岛和中国北方,终于决定向我国东北做果蔬海鲜出口的生意。这次他向父亲借了30000韩元的本钱,在大邱市租了一间商铺,“三星商会”正式成立。

作为三星的创始人,如果他一直做果蔬海鲜的小买卖,肯定没有现在庞大的三星集团。

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三星商会”的生意越做越大,食品行业已经不满足李秉喆的野心,这个时候他做出了转行的重大决定。

从1950年开始,李秉喆就开始在纺织业、制药业、制糖业、造纸业、保险业等各个领域试水,均获得不错的成绩。直到1978年,三星重工业、三星半导体、三星电子、三星造船厂、三星精密化学成为李秉喆手下的支柱产业,完成了三星集团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三星李健熙时代:开拓。

1987年底,三星第一任掌门人一病不起,将接力棒交给了儿子李健熙。

都说虎父无犬子,李健熙没有辜负父亲的信任,在他上任第二年的时候就宣布进行“二次创业”,实质就是进行公司内部的产业升级,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这个时候开始,证券公司、生命保险、信息网络开始纳入三星集团的经营范畴。

变革的不仅仅是集团的业务范围,对于公司内部的人事安排、管理制度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动。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变革,李健熙用了短短9年的时间就将三星变成全球第五大集团,旗下子公司遍布亚欧美,总资产达到顶峰,为2800多亿美元。

三星李在镕时代:守成。

现在的三星集团实际受到李在镕的控制,他在2016年进入董事会开始,就意味着三星权力的交接。

可能是上任的时间比较短,李在镕在这4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太多出色的举措,目前来看只是个守成之主。

从目前来看,爷孙三代人的奋斗史像极了清朝康雍乾三代君主,李秉喆开创了一个盛世、李健熙缝缝补补做到了创新发展、李在镕守着诺大的基业,至于未来三星集团是昌盛是衰败,就需要时间来证明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