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暴跌,持有的你是否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清仓VS补仓,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在半导体指数阴跌不止的情况下,继续补仓摊薄成本,还是清仓离开,这个是很多诺安基金投资者每天在抉择的问题。
诺安成长混合基金与其说是一个混合成长类基金,不如说其是一个半导体行业类基金。持仓十大重仓股中全是半导体企业,行业高度集中。首先来看一下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蔡嵩松。蔡嵩松博士毕业,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1月加入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19年2月起任诺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拟任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其从业经历主要在科技企业,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仅仅只有一年左右。由此,行业能力圈相对较窄,主要能力圈在科技尤其是半导体板块。2019年Q4季度开始,半导体行业迎来上行周期,半导体整体板块大涨,很多半导体企业涨幅超过2倍以上。半导体板块的王者归来给蔡嵩松未来基金净值的大幅度增长提供行业基础。
蔡嵩松2月份开始接手诺安成长混合,正好赶上这一波半导体的上涨行情,随着半导体行业大涨,诺安成长净值大幅走高。收益的上涨带动基金的规模大幅增长。从2019年年中不到50亿规模,到目前将近300多亿的规模,基金管理规模在最近2年整整将近7倍。随着基金规模的大幅上涨,蔡嵩松的名气也越来越出名。
在半导体板块蔡嵩松是否能够跑出超额收益?由于其研究员时间较段,对于其他行业没有那么高的认知度。但是,蔡经理在半导体行业整体还是能够跑出超额收益。我们以被动性的半导体基金作为比较基准。在最近一年的比较基准上,其近一年收益为17.62%,半导体芯片则是17.08%。但是,在短期上诺安成长还是很难跑赢芯片ETF。由此,在近一年维度上诺安成长在整体波动率上是大于芯片ETF。
对于是否坚持下去,其实这问题就是在问。目前的市场中,半导体在以后还有没有类似于2019年那波行情。2019年那波行情,有半导体本身周期量价齐升的业绩基础,更有国家流动性宽松的有利条件。因此,半导体行业实现戴维斯双击,业绩估值双驱动。
现在,首先央行的流动性,经历疫情的全球大放水,目前的整体宏观环境,在想有特别宽松的货币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其次,在估值层面,半导体整体行业估值水平在70-80倍,整体还是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中等偏上,整体慢慢回到半导体行业估值中枢,2019Q4季度以来的涨幅慢慢也慢慢消化。
其次,半导体整体业绩方面。疫情的影响下半导体整体扩产周期节奏被打乱,随着疫情的恢复,下游终端需求逐步上行,芯片的短缺现象也开始出现,供给短缺十大使得半导体芯片价格出现小幅上涨。由于芯片的扩产周期相对较长,一般从开始扩产到量产最一般需要1-2年。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芯片短缺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这会对半导体业绩提供支撑。从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就可以看出来,年后美国科技型企业虽然随着美债收益率的上升而大幅下挫,但是费城半导体指数今年以来下行幅度相对较小。
是否持有,主要还是半导体未来还有没有大的行情。在流动性不可能出现大幅放松的情况下,半导体整体还是有大的业绩逻辑支撑。目前,半导体整体估值水平慢慢回归中枢,需要做的是就是慢慢在回归中枢后慢慢定投,等待疫情整体复苏时半导体整体业绩回归。但是,这次更多的是业绩上面的支撑,行业高度或许达不到2019年那次业绩和流动性的双重驱动。
欢迎关注【财经基本面】头条号,这里会持续给大家更新好文,欢迎大家评论转发收藏点赞,谢谢!
大跌后基金很便宜?
下跌过程中,不是我们不敢买,而是不知道底在哪,难以克服人性的恐惧。
如果没有经历过牛熊更替的完整周期,投资者仅凭自身的投资经验很难去把握短期的上涨和下跌,大部分人在面对上涨和下跌时,心里所想的还是等等再卖,说不定会更高;等等再买,说不定会更低。
大跌之后不敢买入的原因还是在于投资价值观的根源不够正,我认为有3点可以用来矫枉过正:
第一,没有形成价值投资理念看看A股十几年的走势,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开启上涨前,从1997年-2006年,给我们整整10年的时间可以用来买入便宜的筹码,在这10年里A股涨涨跌跌,没有谁可以准确的预知到什么是底。再看2015年的超级大牛,从2009-2014年,整整6年的时间布局买入筹码,这个过程整体的指数走势也在不断的下跌,你觉得有人能准确的预测市场的底部吗?
no one!在熊市里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在整个市场估值被低估的时候,不断的买入筹码,用相同的金额,买入更多的基金和股票份额。
能够支撑我们坚持定投的理由就是不断上涨的上证指数,从1991年至今,A股的上证指数上涨了15倍,在中国经济不断冲击世界第一宝座的同时,凭什么不相信中国股市的腾飞呢?
第二,不了解指数基金的估值现在行业内,指数基金的估值和预期收益率已经比较成熟了,有很多工具都可以看到当前热门指数的估值区域,比如下图的绿色、黄色、红色分别代表了低估、正常、高度3种价值。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表中指数基金的估值就行买入和卖出。
对于指数基金来说,每年的波动在30%左右,如果注重短期收益的话,每年都会出现卖点。但是从指数基金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讲,是要在低估区域买入并“长期持有”的,这样在牛市指数进入高估区域时卖出,这样才可以享受到指数基金上涨所带来的收益。
注意,这里“长期持有”是有引号的,假如你买入不久,便进入到牛市之中,一旦指数基金的估值被高估,就立即要卖出。
所以,我们选择是否买入XXX基金,并不是依赖于股市是否大跌,而是要根据基金的估值选择是否继续定投买入还是暂停买入。
第三,记住“投资就是反人性操作”世界上有一个定律几乎是永恒的,那就是【二八定律】,几乎任何一件事情都符合。而股市这个大赌场更是【七亏二平一赚】,大部分的人在股市里玩了一辈子,很可能总资产没怎么增加,反而跑输了通货膨胀。
在投资的市场中,最忌讳的就是跟风投资,大部分都知道的赚钱机会,已经不是赚钱机会了,很可能是挖个坑让你跳。因此市场的热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往往高手会在市场热度没有炒起来之前先布局,等市场热度起来后,那就是后进场的人给高手抬轿子。
如果你经历过牛市和熊市的更替,您应该很熟悉这个现象:
牛市疯涨的时候,纷纷都入场追高买入
熊市跌成狗的时候,都在骂,纷纷割肉,怎么说都不敢在买股票
这就是人性,然而投资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知难行易。如果可以做到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投资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总结我们不妨把以上的3点的分析做一个总结:
1、养成价值投资的理财观念,对于个人成长很有必要性
2、学习基金/指数基金的估值如何计算,学会自己判断
3、克服人性的弱点,调整投资的心态和情绪
以上几点说起来容易,真正到了落实的时候就变得没那么简单。投资就是一场修行,不断地修正投资的理念和操作,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财富带给我们的意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和题主一样的投资者,点赞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这段时间的基金为什么持续大跌?
大跌的基本上是股基,现在股票市场一片哀嚎,跌停都不在少数,而股基所持仓的股票大跌,基金本身自然难逃厄运。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这段时间都是股票市场大幅震荡,散户别进去了,哪怕是股基,如果想入场,还是等等吧。
至于何时探底,什么技术分析都难以断定。没有重大利好以及一波三连阳出现前,都很有可能继续下探。保险起见,过年前尽量观望。
基金下跌还要持续多久?
这个说不准。A股基金震荡下跌二三年属于正常现象,米国股市曾经有过十年熊市。但没有永远下跌的基金(老鼠仓流氓仓被清盘的除外)。长期定投一只基金,都能获利出局的。
虽然长期赚钱效应显著,但是手里的基金一跌再跌,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先来教大家诊断一下自己的基金,再做判断。
1 ,自检手中持有的基金
以2020年8月28日到2021年2月28日这半年时间作为时间段,股票型基金总指数与混合型基金总指数在此区间上涨8.23%、9.99%。也就是说,在半年前买入的权益基金平均状况应该是盈利的,大多数亏损的投资者可能是2021年后看到市场过去表现不错才决定买入基金的。
因此,这里应该分为两种情况分析:
第一种情况,如果是持有时间超过6个月还出现亏损,很可能是基金本身没有跑过市场平均水平。此时需要分析一下,是否投资方向有问题,比如主要投资了个别估值高的行业导致回调较大?还是运作有问题,比如基金经理投资的个股遭遇了“黑天鹅”?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基金的年度报告或者去年四季报了解,或者等待今年一季报披露或许更好做判断。
如果发现这种类似基金本质的问题,可能需要减仓或者调整手中的基金;如果只是随市场波动,那么建议耐心持有。
第二种情况,如果持有时间还没有超过半年出现的波动,其实并不能看出这只基金的真实表现。基金投资有句说法是,“基金80%的收益来自20%甚至是10%的时间”。有专业人士做过一组测算:自2017年3月1日到2021年3月1日,这四年里股票基金绝对收益为71.14%,其中80%的收益来自22.08%的时间;自2018年3月1日到2021年3月1日,这三年里股票基金绝对收益为59.28%,其中80%的收益来自25.59%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最近四年时间里,基金收益持续震荡甚至下跌的时间累计可能长达三年,只有一年时间的上涨为持有人实现了丰厚收益。因此,想要获得收益,就要耐得住寂寞。
赵蓓等医药基金3天暴跌11?
获利太多,趁利空就坡下驴,打两棍子,中间反弹套人,磨到年底,散户信仰崩塌,反手就拉,等你敢买了,涨不多少该出货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