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总经理,张小泉的傲慢与偏见从何而来

恒浩网

张小泉总经理,张小泉的傲慢与偏见从何而来?

嘴上说着“要更懂中国厨房,要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实际”,实际上却在挑战我们几百年上千年的用刀习惯,就差随刀附赠一份使用说明和保养手册了。

张小泉总经理,张小泉的傲慢与偏见从何而来

最近,中华老字号、刀剪行业唯一中国驰名商标——张小泉被卷入风口浪尖之上,本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但张小泉从上到下的回应让消费者很不舒服,似乎是在给我上课,又似乎是在给我们说教。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广州市的王女士之前通过网购渠道买了一把张小泉牌菜刀;一天在拍蒜的时候,菜刀断成了两截,王女士试探性的问客服:‘拍蒜,它断了,这么脆弱吗’?没成想,客服回复到“不建议拍蒜哦”!

什么?只听说过生肉、熟食不能共用一把菜刀,从何时起,切菜和拍蒜也不能共用一把菜刀了?

带着疑问,记者又联系到客服,记者表示没有看到该产品不能用于拍蒜的使用提醒,问该款菜刀真不能用于拍蒜吗?客服这次再次强调,“我们的刀具都不建议横拍食物”。

看来客服是横了一颗心了,势要与消费者掰扯个清楚、较个高低——他家菜刀只能“切”、不能“拍”。

既然客服解决不了问题,咱就问问其他同事吧。于是,张小泉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再次出面回应,这一次又建议消费者不要用来拍黄瓜、大蒜……

吃了秤砣铁了心,看来张小泉势必要帮我们改变一下千百年来的厨房用刀习惯,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常识:切是切、拍是拍,你最好准备两把菜刀。

其实站在公允的角度来讲,无论是网店客服的回应,还是证券部同事的回应,理论上都“没毛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普及一个知识点,刀具的锋利度与强度呈正相关、锋利程度又与韧度成反相关,也就是一把菜刀越是锋利,其硬度越大、越脆,但韧度越低,拍打时越容易断裂。

涉事的菜刀是一把HRC56-58度较高硬度的菜刀,锋利性不必多说,但韧度就差了很多,也难免会在拍打时出现断裂。

说到这里,菜刀拍蒜后断裂的“谜题”算是解开了,但张小泉如此回应真的对吗?实在是看不出来:

按照国人的用刀需求和我们的使用习惯,恐怕99.9%的人都不会把“切和拍”区分开来,难不成做饭的时候先切生肉,再换一把刀切蔬菜,最后再换一把刀拍蒜?实在是不理解。

我们的厨房用刀习惯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不是我们固守原有习惯、不愿意改变的问题,本质上应当是商家来迎合我们的需求,而不是让消费者去适用商家的产品,是不是这个道理?

消费者消费,花出去的是真金白银,获得商品的同时,我们买的也是服务,而且期望产品是能满足我们各项使用需求的,服务是舒心的、贴心的。

反观张小泉的回应,大有站在消费者对立面的姿态,不仅没有意识到消费者要的菜刀是能同时满足“切”和“拍”这两项基本功能的菜刀,而且站在“造刀专家”的制高点上试图说服消费者,按照他的既定路线和设想来引导消费者,让消费者接受他生搬硬套的一套理论知识、接受“切和拍不能兼得”的设想。

无疑,张小泉的回应、态度完全背离了消费者,没有听明白消费者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反而给消费者上了一课、说教了一番,这是商家之大忌。

其实回应这件事也很简单,不知道相关工作人员真是出于傲慢和偏见,还是一时没想起应对之策,如果一开始就回应“对不起,我们过于追求锋利度了,没有兼顾到韧度,给您带来如此不好的体验,我们深感抱歉;以后的产品会整改,感谢您的宝贵意见”。

然后顺势给消费者退货或者退款、换货,这事不就圆满解决了吗?何必上来就站在消费者对立面上进行一通理论说教呢?何必非要和消费者争个高低、对错呢?没有任何意义,影响的只能是销量、品牌。

如果说以上回应还仅代表张小泉基层工作人员的个人态度和行为,那此前张小泉夏总经理在面对镜头时说出的一番言论就更为“致命了”:

两句话,彻底得罪了消费者,第一句:中国人的用刀习惯是错的,米其林餐厅厨师从来不这样切菜;第二句,我们把刀头换成斜的,不是设计,而是消费者教育。

好吧,我们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用刀习惯是错的,外国米其林餐厅厨师是对的;感谢你把刀头换成斜的,感谢你对消费者的教育。

终于明白了张小泉的客服为什么生搬硬套理论知识解答消费者的疑惑了,终于明白为什么证券事务部的同时会再次建议不要拍黄瓜拍大蒜了,原来总经理就喜欢“教育”消费者,这个习惯是从上到下的?

虽然后来总经理出面解释大家对他上面所说的两句话存在曲解,当时的语境不是这样的,但矛盾还是因此再次升级了,如果最初就有工作人员如下正面回复,也就没有后期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

作为中华老字号,允许你“骄傲”,毕竟品牌影响力摆在那里;但请你不要“傲慢”,尤其是不要对消费者傲慢,离开了消费者,再牛的品牌也“啥也不是”;

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允许你在设计和制造厨房菜刀的时候有“见解”;但请你不要对国人千百年的用刀习惯有“偏见”,这是在自取其辱。

说实话,张小泉的品牌塑造之路,一路走来着实不易,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较高的占有率,而且远销海外。

民族品牌能走出国门,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作为企业,在赚外汇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自己始于那里,不要忘记是谁为你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希望以后能真正看到、听到国人消费者的需求和建议,走稳、走远!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张小泉的总经理崇洋媚外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崇不崇洋媚外不好结论,但抛弃自家的精华学现代的捷径,张小泉老艺人可能是跺跺脚和恨铁不成钢的。最大的处罚应该是不用广告费总经理自己把自己的品牌和信誉搞咂了!

那么你听过他们总经理第一桶金的故事吗?

没听过,目前也只买过他们家的指甲剪。

被资本绑架的百年老字号还能走多远?

我在烹饪学校学过三年厨师,毕业以后在大大小小的酒店都从事过厨师工作,自己也开过几年的小饭店,拿菜刀切菜做饭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

厨师对于刀都是特别珍惜的,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厨的时候老师就告诉要先学会磨刀,而且每次菜刀用完要刀刃朝里放在案板上,甚至有些厨师为了防止刀生锈会把刀插到米袋子里,或者是涂抹上猪油。

一把菜刀的好坏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评价:

1.菜刀拿起来后顺着刀刃看要呈一条直线,而且刀刃要特别的锋利,因为有些切片和切丝的菜必须要刀足够锋利,比如整鱼剔骨,以及片海螺片等菜肴。

2.菜刀的刀背要足够的厚,因为厨师的刀工技法中包括片、劈、剁和斩等,刀背够厚落刀时刀才会稳,而且刀背可以用来砸食材。

3.菜刀的使用寿命要长,钢口要好,毕竟一把菜刀都要用上几年,菜刀的刀把和刀身连接处一定要够结实,因此锻造出的菜刀大部分都是刀把和刀身呈一体的。

厨师的菜刀是不允许别人随便使用的,因为菜刀是厨师吃饭的“家把什”,很多厨师出外工作时都会自带菜刀。

中国的厨师跟国外厨师还不同,不像国外一个厨师要配备多把刀具,以便用来切配不同的食材,而中式厨房里只需一把菜刀就可以用来料理各种菜品。

中国每个家庭里都会有菜刀,菜刀并不算是易耗品,不过有些家庭也会选择一年一换菜刀,因为这有个谐音叫“财到了”,很多家庭淘汰菜刀主要还是因为使用不当出现卷刃和不够锋利后不愿意磨刀。

菜刀的售价现在也高中低都有,记得以前厨师用刀基本都是国产的“大金钟”牌菜刀,但是近些年菜刀的分类已经越来越细,切片、西餐、砍刀等都会在一套刀具中出现,而且刀的用料也开始使用不锈钢的居多,以前基本都是铁刀。

最近国内的老字号刀具企业张小泉,因为其菜刀拍蒜断裂,加上售后的不当言论而火出了圈,这对张小泉这家老牌生产刀具的企业可以说负面影响很大。

张小泉一夜口碑崩坍的背后,被资本绑架的百年老字号还能走多远?

张小泉和王麻子都是国内生产刀具的老字号,能够延续百年以上的历史,它的口碑形成主要靠的就是顾客的口口相传,东西耐用和结实是衡量一把菜刀是否优质的一个标准。

现在的菜刀如果要求过于锋利,那么刀的脆度就好高,这样脆的刀是容易断的,比如日式料理制作生鱼片的刀,这样的刀都可以吹毛断刃,但是掉地上就会摔坏,不过张小泉生产的是厨房用菜刀,不是特殊用途的刀,拍蒜能够拍坏是说不过去的。

因为拍蒜这个视频,一下子让张小泉口碑崩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张小泉的客服的回复,危机意识太差,平时估计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培训,因此使事情发酵起来,影响到了企业的形象。

百年老字号近些年确实有很多出现了不少负面新闻,比如狗不理包子和全聚德烤鸭,但是这些企业的底蕴都在,虽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危机过后还会站起来的。

这些企业只要不一切向钱看,做好企业的初衷,靠质量求生存和发展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了。

结语:

张小泉不会因为这一次拍蒜事件不可能使一个百年传承而倒下,不过短期内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希望张小泉能够知耻而后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