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高校金融实验室,人工智能会引领未来行业吗?
人工智能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百度百度(BAIDU)、腾讯(TCTZF)、阿里巴巴(BABA)、科大讯飞(002230)等。
本文核心数据: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情况,欧洲人工智能市场投资情况,美国人工智能市场投资情况,欧洲人工智能市场投资情况,日本人工智能市场投资情况,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1、 人工智能行业规模巨大
当今,全球科技界最炙手可热的名词莫过于“人工智能”,全球科技巨头诸如谷歌、微软、苹果、IBM、Facebook、英特尔等都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技术引爆点,纷纷砸入巨额投资展开研发与竞争。谷歌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重大战略,全力开发“谷歌大脑”;Facebook斥巨资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微软推出旨在探索人类大脑奥秘的人工智能系统“Adam”(亚当),直接与“谷歌大脑”抗衡。
近年来,深度学习+大数据+并行计算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已开始落地开花,从智能安防,到智能客服,再到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产品在各个领域代替人类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得益于深度学习等AI技术的进步,以及Al在各个行业的深入应用,产业发展迅速。根据沙利文的统计预测,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917亿美元,初步估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规模将达到2335亿元。
2、欧美国家投资规模波动上涨,日本相较欧美差距较大
欧洲人工智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欧洲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欧盟制定了覆盖整个欧盟的人工智能推进政策、研究和投资计划,协同推进战略实施,确保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从2014-2020年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来看,欧洲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规模呈上升的趋势,但近几年行业投资热度有所下降,相对而言保持稳定。2020年,欧洲人工智能相关投资事件为40起,投资金额达到39.72亿元。
美国在脑科学、量子计算、通用AI等方面超前布局,同时,充分依托硅谷强大优势,由企业主导建立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和生态圈,在人工智能芯片、开源框架平台、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领域全球领先。
从2014-2020年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来看,美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19-2020年投资事件有所减少,但投资金额却不断增加,单笔平均投资金额持续上升。2020年,美国人工智能相关投资事件为101起,投资金额达到429.23亿元。
日本的人工智能研究,首先是从大学校园里开始的。有日本机器人之父之称的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一郎,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研发人工肌肉驱动之下的下肢机器人。1990年代又研发出以液压和电机驱动的下肢机器人。而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学教授石黑浩带领的研究小组,在2010年就开发出了可以模仿人类表情的女性替身机器人。在战略上,日本政府将人工智能定位为增长战略的支柱。
日本人工智能市场的投资规模远不如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较少也是其中影响因素。
3、全球人工智能将呈现螺旋式发展
未来全球的人工智能将呈现螺旋式发展,同时在人工智能应用快速普及的情况下,场景将呈现出快速整张的趋势。细分赛道中,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最具有发展潜力。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5年之后迈瑞医疗会是一家40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吗?
如何看公司未来收入和市值空间?复盘了迈瑞医疗30年来的成长四阶段,经历2009~2015年的逆风蓄势与伺机而动,公司依靠“创新+并购+国际化”实现三大产线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以及渠道的完善,成功在2016年以后实现王者归来,2016~2019年收入CAGR=22.4%,净利润CAGR=43%,而且我们认为伴随国内的进口替代加速、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新冠疫情提升公司的品牌和渠道,公司这一阶段的高增长有望继续延续较长时间。
2003~2019年公司收入增长了35倍,净利润增长了46倍,历史已经见证迈瑞医疗的成功。基于公司“创新+并购+国际化”的基因特质,参照全球巨头的发展路径,认为公司未来的空间需要站在全球视角去分析,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灯床塔、除颤仪、血球、生化、超声等主要产品均已做到国产第一,未来有望向全球第一冲刺,公司具备将这种成长路径复制到化学发光、凝血、兽用、硬镜、呼吸机等业务的能力。从两个角度来看公司未来收入端的潜力:
1)各业务线可及市场规模千亿美元以上,随着份额提升,公司2030年三大产线和新业务总合计有望支撑公司150亿美元的收入空间;
2)公司将在5~10年内挤进全球器械20强,预计2025年和2030年对应收入中值分别为71亿美元和152亿美元。从市值空间看,考虑到公司远高于全球巨头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预计百亿美元收入有望支撑迈瑞万亿市值,而这有望在5~10年兑现。
生命信息与支持:龙头典范,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2019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收入63.4亿元(+21.4%),2015-2019年CAGR=18.9%,其中监护仪和麻醉机在2019年全球市占率分别为15%和11%,而呼吸机、除颤仪、灯床塔的份额不足5%。
1)短期看,2020年受损的麻醉机、灯床塔、除颤仪、硬镜等业务有望在逐年恢复,同时后疫情时代的医疗新基建有望带来持续增长机遇,根据我们测算,国内医疗新基建方案将为监护仪、呼吸机等产品市场带来约百亿增量,按份额预计将为公司带来约50亿收入,有望在未来2~3年逐渐体现。海外市场的医疗补短板将在疫苗接种后逐渐落地,有望为公司2022年以后带来较多的监护线订单,因此短期看该产线仍有望在高基数下实现稳健的增长。
2)长期看,凭借“精品打磨+推陈出新+极强的性价比优势+成功走通的海外销售渠道+疫情期间品牌力提升”,后续各产品全球市占率有望持续增长,并与其他业务线的产品形成协同效应。
体外诊断:稳扎稳打,终成增长引擎。在过去20年血球、生化和化学发光等不同阶段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公司都成功抓住机遇成为国产IVD的龙头企业,2006~2019年,公司IVD业务收入从4.4亿元增长到58.1亿元,年复合增速22%,尤其2016~2019年随着化学发光业务高增长,IVD板块逐渐成为公司增长引擎。
1)在血液细胞分析市场,公司产品齐全,五分类分析仪技术领先,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19年预计国内市占率1/3,位居第二,全球份额10%,位居第三,未来有望直追希森美康。
2)在化学发光领域,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推出化学发光检测的时间相对较晚,
但增速一直领跑行业,主要因为公司①全IVD产线布局,不同检测项目间具备协同作用;②发光试剂检测领域布局合理,贴近临床刚需,无明显短板;③渠道布局完善,医院覆盖率高,仪器装机增长快。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化学发光将后来居上成为国产第一。
3)在生化领域,公司市场份额约10%,仅次于贝克曼和罗氏,位居国产第一,凭借公司发力高端高速的生化仪器以及不断完善生化检测试剂,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市占率将稳步增长。2020年疫情下公司IVD产线的仪器装机仍稳步增加,试剂产出或短暂承压,预计2021年开始随着试剂放量,IVD产线将重回增长引擎的位置。
医学影像:聚焦超声,向超高端突破。公司该产线主要包括超声诊断系统和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其中彩超为核心,收入占比约85%。2015-2019年,医学影像业务收入从22.3亿元增长到40.4亿元,复合增速16%。2019年公司超声业务全球市占率约7~8%,国内市占率约18%,通过立足中低端(DC系列),发力高端(昆仑系列),向超高端突破(在研),公司有望在超高端的心脏彩超领域成为国内首家突破GE、飞利浦垄断的国产企业。2020年因疫情影响业务招标采购受到负面影响,2021年有望恢复增长。
未雨绸缪,前瞻布局兽用器械、微创外科、骨科等新增长点。
1)兽用器械:优势复刻,进军潜力市场。宠物消费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其中宠物医疗市场属于不受医保影响的刚需行业,公司凭借人用产品优势,在国内外发力兽用监护、兽用IVD、兽用超声等产品,参考全球兽用器械领导者——IDEXX实验室的发展。
2)微创外科:聚焦硬镜,荧光内窥镜推出在即。2019年全球硬镜市场56.9亿美元,其中白光硬镜44亿美元,荧光硬镜13亿美元,荧光硬镜凭借宽光谱成像优势逐渐拓宽临床范围,预计2024年荧光硬镜将占市场的一半份额以上。2019年国内硬镜市场为65.3亿元,预计2019~2024年将以11%的复合增速增长至110亿元,其中2019年荧光硬镜市场规模为1.1亿元,刚为起步阶段,未来几年有望以接近100%的复合增速爆发式增长,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为35.2亿元,占我国硬镜市场比重达32%。
3)骨科耗材:打磨产品,迎接后集采时代。2019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达308亿元,同比增长19.4%;2015-2019年均复合增速约17%,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和医疗需求的不断上涨,我国骨科手术量预计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相比海外,关节类、脊柱类份额提升具空间,如中国每千人关节植入手术0.4例,美国为3.3例,德国为4.9例,预计未来关节植入手术量有10倍以上空间。公司2012年收购德骼拜尔(现武汉迈瑞),目前仍在打磨产品,将来有望在后集采时代通过渠道优势发力骨科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点欢迎关注【财经基本面】头条号,这里会持续给大家更新好文,欢迎大家评论转发收藏点赞,谢谢!
手机中似乎只有微信和今日头条是常用软件?
所有应用
ChatGPT会不会是下一个超越微信的存在?
会,他比微信更能撬动人类社会的变革。
这个变革可能相当于农业、工业和信息化。1.农业革命大约七千年前,在亚洲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类开始种植小麦、大麦和豆荚,并驯养牛、羊和驴,这是人类农业的起点,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这个地区,史称“新月沃地”。为伺候农业,诞生了一种新人类,叫“农民”。做农民很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从猿到人用几十万年挺直的腰杆,农民又弯了下去。做农民不自由,一年到头围着田间地头打转,不敢耽误了种地的时令,“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做农民没口福,从地里刨食儿,就得种什么吃什么,小麦、稻米、土豆、红薯,一年到头少见荤腥。相比之下,旧人类自由地狩猎采集,食谱里都是水果和野味,可比新人类丰富多了。为什么还要做农民这种新人类?因为农业给的实在太多了。一块荒地,搞成农田,伺候好了,能得到10~20倍的食物。一个人类部落,如果不搞农业,食物就比别人少,食物少就人少,人少就打不过别的部落。所以,不搞农业就被淘汰,搞农业才能生存。而且,世界上有四个农业起源中心区,就算没有新月沃地,还有中国、中南美洲和非洲北部。在中国长江黄河沿岸,七千年前的先民们也在种植水稻、粟米和芋头,并驯养鸡、鸭和猪。所以农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一出现就像野火燎原,覆盖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同时,也让“农民”这种新人类,淘汰了狩猎采集的旧人类。伺候农业,是人类的宿命。因为不是农业需要人类伺候,是人类需要农业的供养。2.工业革命农业社会持续了几千年 ,有个限制条件一直无法突破——人的体力。在农业社会做任何事情,几乎都要使用人的体力。种地、打铁、织布、编筐,都要用人力完成,就算是马车也得找个人驭马。我们常说“当牛做马”,当不了的,人的体力是有上限的,再强壮的人也达不到牛和马的水平。体力不够,搞生产就慢,产出就少。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要搞诸葛亮,阴戳戳地让人家三天做出十万只箭,这在农业社会,就能逼死人。人类需要突破自身体力的限制。蒸汽机突破了这个问题,蒸汽机能通过烧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烧煤越多,动力越强,甚至有开山裂石的伟力。从此,人类开始制造机器,用机器代替人力,来打铁、织布、编筐,还用机器代替了马和牛来种地。为伺候机器,诞生了一种新人类,叫“工人”。做工人很辛苦,一天到晚围着机器转,机器不停,人不歇脚。做工人不自由,去大小便都得打报告求批准,连生产队的驴都不如。做工人很危险,机器力大无穷又冰冷无情,一个不小心卷进机器,非死即残。为什么还要做工人这种新人类?因为工业给的实在太多了。在机器运转的轰鸣下,工业能用极低的单价,提供茫茫多的工业制品。比如布匹、比如汽车、比如武器。草船借箭的故事如果放到工业社会,随便找个工厂,一小时一万支,十小时十万只,任务完成,诸葛亮还有两天零十四个小时,可以用来摸鱼。一个人类国家,如果不搞工业,就贫穷,就弱小,就会被淘汰,搞工业才能生存。这方面,我们是吃过大亏的。所以工业的出现也是历史的必然,工业就像野火燎原,覆盖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农业也慢慢变成工业化的样子。没错,农民们早就开上拖拉机和各种农用机械,变成工业化的新农民了。同时,也让“工人”这种新人类,淘汰了远离工业的旧人类。伺候工业,也是人类的宿命。因为不是工业需要人类伺候,是人类需要工业的伟力。3.信息革命工业社会发展几百年,一直有个难题——效率。工厂一开工,就飞快地消耗材料,输出产品,这时最怕的就是材料不足、产品积压。仓库能解决一点问题,怕材料不足可以多买一些,怕产品积压也可以先放仓库。仓库也不够呢?只好停工停产,停着停着,工厂就倒闭了。可是于此同时,也许有另一个厂,正需要这个厂的产品,正在四下打听哪里能买到货呢。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出。关键就是缺乏信息。工厂也找过专门搜集信息的人,采购员,销售员,让这些人天南海北的找消息。有点作用,但是不多。因为人类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很低,还容易出错,买50箱猴牌香皂能传成买50只猴儿。人类需要突破自身信息沟通效率的限制。信息化解决了这个问题,借助电脑和网络,信息能以光速传播到全球每一个角落,而且准确无误。从此,人类开始制造电脑、网络和各种软件,用数据信息来指导工厂的制造计划,还用电脑和网络来控制拖拉机种地。为伺候信息化,诞生了一种新人类,叫“网民(社畜)”,网民既使用电脑和网络工作,也使用电脑和网络生活。做网民不健康,少动、晚睡、近视,秃顶和颈椎病是网民逃不过的宿命。做网民没自由,微信和钉钉把你和老板时刻相连,就连睡觉都得留只眼睛盯消息,一句话就得滚起来干活。做网民很焦虑,作为伺候电脑和数据的工具人,随时会被替换,35失业、65退休,人生有整整30年无处安放。为什么还要做网民这种新人类?因为信息化给的实在太多了。在0/1字节的跳动中,信息化能用极低的成本,实现极高的信息沟通效率。比如电商、比如物流、比如精准军事打击。一个人类经济体,如果不搞信息化,就迟钝,就低效,就会被淘汰,搞信息化才能生存。所以信息化的出现也是历史的必然,信息时代就像野火燎原,覆盖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工业和农业,也渐渐变成信息化的样子。同时,也让“网民”这种新人类,淘汰了远离网络的旧人类。就连村头的老头老太,都学会上并夕夕购买洗头水和洗衣液了。伺候信息化,也是人类的宿命。因为不是信息化需要人类伺候,是人类需要信息化的效率。4.下一场革命信息化发展几十年,也出现一个难题——不智能。电脑只能计算信息,不能理解信息。需要找人来伺候,就是说,需要有人来承担理解、分析、决策和创造之类的工作。这太慢了,网络世界里的信息如山似海,这里面蕴藏着金山银山,但是靠人脑根本处理不过来。人类需要突破自身脑力的限制。ChatGPT就代表一种可能,一种能超越人类脑力,去挖掘和创造财富与价值的可能。就算ChatGPT不行,人类也会继续探索ChatGPT2.0、ChatGPT3.0这种社会一定会到来。因为智能化给的会非常多,多到你不搞智能化就会被淘汰,搞智能化才能生存。工业、农业和信息产业,也会渐渐变成智能化的样子。同时,也一定会出现一种伺候智能化的新人类,淘汰我们现在这些旧人类。这是人类的宿命。因为不是智能化需要人类伺候,是人类需要智能化的加持。哪一座城市发展的更好一些?
谢谢邀请!南京和杭州这两个长三角重要的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在国内都属于经济发达城市,都是2017年GDP超万亿城市,也是2017年5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新一线城市。那么这两座城市究竟哪一座城市发展好一些呢?笔者尝试从城市定位及规划面积、人口总量、经济总量及增长、高新产业发展、商业贸易、金融业支撑、科教支持、旅游收入等方面来说说两座城市谁更好一些。第一,从城市定位及规划面积来看。南京市是国家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总面积6587平方公里;杭州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杭州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是南京面积的2.5倍,可发展的空间比南京大。第二,从城市常住总人口来看。2016年末,南京常住人口8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1万人;杭州常住人口为918.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2017年末,南京常住人口847.58万人,比上年增加20.58万人,杭州常住人口946.8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从城市人口总量上看,杭州比南京多100万人,从人口增长来看,杭州也多一些。
第三,从城市经济总量上看。2016年,南京实现GDP1050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0%,人均生产总值为127264元,杭州实现GDP110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121394元。2017年,南京实现GDP11715亿元,增长11.54%,增量1212亿元,杭州实现GDP12556亿元,增长13.63%,增量1506亿元。从经济总量上看,杭州强于南京,2016年相差547.47亿元,2017年相差841亿元,差距在拉大,从增长速度上看,2016年南京比杭州低1.5个百分点,2017年低2.09%个百分点。
第四,从产业发展上来看。两个城市都十分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很不错。南京实施“4+4+1”产业发展战略,聚力打造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增材制造与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努力赢得产业升级的先机和主动。开工建设紫光集团存储器制造基地、中兴通讯智能制造全球总部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推动台积电一期、FMC智能电动汽车等一批龙头项目顺利投产,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杭州着眼于建设国际化城市,大力实施人才创新战略,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机器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材料、虚拟现实等重点产业,将形成数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相比南京,杭州知名企业有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网易、娃哈哈、吉利汽车集团、万向集团、传化集团、苏泊尔、海康威视、老板电器等著名企业,还有很多像同花顺、蘑菇街、丁香园、虾米网等互联网创业公司。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超过了5200亿美元、网易市值也将达到500亿美元以上。阿里集团将投巨资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建设菜鸟物流总部,建成后,杭州将成为长三角的物流中心。从2016年数据看,南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为2.4:39.2:58.4,杭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36.0∶61.2,杭州的第三产业占比要高一些,说明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强。
第五,从商业贸易发展来看。因2017年统计公报未出,以2016年数据为依据,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完成进出口总额3315.19亿元,增长0.3%。杭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6.20亿元,增长10.5%,实现进出口总额4485.97亿元,增长8.7%。从对外贸易看,杭州总量及增长速度均强于南京。
第六,从金融业支撑来看。2016年末,南京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355.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实现保费收入485.80亿元,比上年增长32.0%。杭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386.04亿元,增长11.8%,实现保费收入518.40亿元,增长38.5%。总体来看,杭州金融支撑要强于南京。
第七,从科教支持上来看。2016年末,南京普通高等学校共有53所,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12所,稳居中国第三,在校大学生71.74万人,在校研究生11.04万人。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8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1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13家。全年签订各类输出技术合同22827项,合同成交总额215.73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5198件,专利授权28782件。 杭州普通高等院校39所,在校学生48.10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5.30万人。 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2495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8647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达3035家,研发中心1765家,技术市场共吸纳科技成果6597项,实现交易额84.22亿元。在科教支持上,南京明显强于杭州。第八,从接待游客及旅游总收入看。2016年,南京实现旅游总收入190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杭州实现旅游总收入2571.84亿元,增长16.9%。杭州旅游收入总量比南京多662.58亿元,增长速度高3.8%。
综上所述,南京、杭州两座城市都是经济发达的新一线城市,经济总量全国排名杭州第10名、南京第11名,发展特色各有优势,杭州强的方面稍多一些。笔者声明,以上是应题主要求,客观理性比较,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欢迎朋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