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是商品期货风险大还是股指期货风险大

恒浩网

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是商品期货风险大还是股指期货风险大?

期货投资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高风险投资方式,期货风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期货特殊的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此外,期货的市场价格波动大也是期货投资风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下面就结合我以往的工作经验,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期货投资风险大的原因,并通过具体的期货案例和详细的统计数据来说明,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的风险到底哪个更大,最后再给大家介绍几种风险比较高的投资品种。

解答中可能会涉及一些专业名词,我会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如有看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关注私信我,一起交流讨论。

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是商品期货风险大还是股指期货风险大

期货投资风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交易制度和规则

一、期货投资采用杠杠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点,同时放大投资的盈利或亏损

这条规则就是大家常说的杠杆交易,或者说保证金交易,即用更少的钱做更大规模。为方便大家直观理解,我下面举个例子说明。

现在买入一手股指期货,买入价为3816.20点,中金所收取的保证金是8.0%,期货公司一般会加收两个点到10%,计算中采用期货公司标准。假设股指下跌到3716.20点,以下是在有无保证金交易规则下,投资本金的亏损比例;

不采用保证金交易时,买一手股指期货需要:3816.20点×300元/点=1144860元;采用保证金交易时,买一手股指期货需要:3816.20点×300元/点×10%=114486元;不采用保证金交易时,收益率:(3716.20-3816.20)×300元/点÷1144860元=﹣2.62%,即亏损投资本金的2.62%。采用保证金交易时,收益率:(3716.20-3816.20)×300元/点÷114486元=﹣26.20%,即亏损投资本金的26.20%。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亏损比率放大了十倍,没错,10%保证金对应的就是十倍杠杠。

这是期货投资风险大的第一个原因,亦即杠杠交易极大的放大了投资者的本金亏损或盈利的比率。

二、期货投资每日盯市,实亏实赚,与股票的浮动盈亏有很大的区别

每日盯市可以理解为,期货交易所每日收盘后都会对所有交易进行实际的盈亏结算,并划拨相应资金。这意味着即便在持仓的情况下,期货投资每日产生的盈利也是可以拿出来花的,是实实在在的盈利。当然,亏损也是实实在在要支付的亏损。期货投资每日盘中出现亏损导致保证金不足或直接亏完保证金时,期货公司或交易所会很不客气地将你的仓位平掉。相比之下,股票在平掉仓位之前的持仓盈利是无法拿出来花的,那是浮动盈利,同时股票的持仓亏损也不能算是实际的亏损,而是浮动亏损。所以即便你亏得再惨,证券公司或交易所都不会把你的仓位平掉。期货交易所的每日盯市结算制度流程图如下所示;

这是期货投资风险大的第二个原因,亦即每日盯市结算的方式使得期货投资的盘后盈亏都是实打实的,与股票有着很大的区别。

三、期货投资有到期日限制,到期日前必须平掉持仓,没法和股票一样拿成股东

股票没有到期日大家都知道,除非在上市公司破产退市的情况下,否则你不但可以拿成长期股东,你拿到灭霸入侵地球都没有问题。期货是有明确到期日的,例如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是合约月份的第三个周五,投资者在到期日之前必须将持仓平掉,否则在期货合约到期日,期货公司或交易所一样会将你的持仓强制平掉。

这是期货风险大的第三个原因,亦即在亏损发生时,期货无法通过长期持有,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方式来减少损失。

四、期货的市场价格走势波动大

相对于债券、基金等投资市场,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波动性更大,这也是除了期货交易制度与规则外,导致期货投资风险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下面的商品期货与股指期货风险大小对比中,我会做出详细分析,请大家往下看。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哪个风险更大

为直观了解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哪个风险更大,我分别截取黄金期货、铜期货、塑料期货和白糖期货过去两年的交易数据与股指期货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的具体过程和详细的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一、股指期货的市场波动和风险情况

下图为股指期货过去两年的每日收益波动及每日极值波动情况,如下所示;

其中;

收益波动=(当日收盘价格﹣上日收盘价格)÷上日收盘价格。极值波动=(当日最高价格﹣当日最低价格)÷当日最低价格。

为了定量分析股指期货的波动情况,我计算了股指期货过去两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指标,如下表所示;

其中;

离散度是指统计期内,所有数值相对于平均值的绝对偏离程度,再取偏离程度的均值。波动率是指统计期内,所有数值计算的标准差。跟离散度一样,波动率也是常用以衡量市场价格波动的指标,取每年250个交易日进行年化。

从数据上看,股指期货的隔日波动比日内波动更加剧烈,有期货交易经验的人会觉得数据有些反直觉,其原因在于还未扣除长假因素影响,如果扣除掉长假因素的影响,我们会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当然,此处跟本题涉重点不同,在此不作讨论。

二、商品期货的市场波动和风险情况

同样地,我们先画出黄金期货、铜期货、塑料期货和白糖期货过去两年的每日收益波动和每日极值波动图,如下所示;

如上图;

左图:在过去的两年中,塑料期货的每日极值波动比其他三个商品期货更大一些。右图:在过去的两年中,塑料期货和铜期货的每日收益波动比黄金期货和白糖期货更大一些。

下面是过去两年这四个商品期货品种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指标,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

从最大收益波动上看,塑料期货的最大收益波动最大,其次是黄金期货,白糖期货最小。从最大极值波动上看,塑料期货的最大极值波动最大,其次是铜期货,而黄金期货最小。从离散程上看,塑料期货的离散度最大,其次是白糖期货,而黄金期货最小。从波动率上看,塑料期货的波动率最大,其次是铜期货和白糖期货,而黄金期货最小。综上,在我们统计的四个商品期货中,市场价格波动最剧烈的是塑料,最小的是黄金。

三、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的风险哪个更大一些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的风险,我现在将上面的两张表格放在一张里面,然后在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如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就每日(含长假)的收益离散度和收益波动率来说,股指期货均明显大于商品期货。就日内的极值离散度和极值波动率来说,股指期货均明显大于商品期货。综上,我们可以明确得出股指期货风险大于商品期货风险的结论。

特殊情况说明:

无论对商品期货还是股指期货来说,动辄十几个点的年化波动率都比较大,这也是上面我提到的,除了交易制度和规则之外,导致期货投资风险大的最主要原因。我不用全市场的商品指数和股指期货进行对比的原因在于,全市场的商品指数编制方法会影响到最真实的对比,无法更加客观地体现股指期货风险比商品期货大,所以我分别选了商品期货中最具代表性的贵金属类的黄金期货,工业品类的铜期货,化工品类的塑料期货及农产品类的白糖期货。给大家介绍几种高风险的投资品种

一、外汇投资

外汇投资大家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一种标的物是外币,但杠杠放大倍数更高的特殊期货品种。现在美元外汇的标准合约规模是每手十万美元,国内的不少交易平台可以实现杠杠倍数的调整,做得比较多的是100倍和200倍的交易杠杆,亦即可以收1%的保证金,也可以只收0.5%的保证金。国内的期货投资在期货经纪商加收保证金点数后,一般是十多倍的杠杆,而外汇的动辄上百倍的杠杆,也明显说明了它具有巨大的风险。为方便大家理解,我下面举例说明。假设以10000美元进场,买入杠杆倍数为100倍的美元外汇合约,半仓操作。在外汇价格不利变动1%时,亏损的比例:1%(变动)×50%(半仓)×100倍=50%,即亏掉了5000美元。在外汇价格不利变动2%时,亏损的比例:2%(变动)×50%(半仓)×100倍=100%,即亏掉了全部10000美元。

二、TD投资

TD即现货延期,大家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一种没有到期日但却可以随时申请交割的特殊期货品种。目前国内最主要的还是黄金TD,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从盘面来看这个品种的流动性也还不错。TD的交易保证金上海黄金交易所收6%,即16.666倍的杠杆倍数,经纪商一般都会加收几个点,但整体上和期货市场交易的黄金期货合约差不多,对于不喜欢换仓的黄金投资者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替代品种。在投资风险上,TD的风险和期货的风险相差不大。总结

综上所述,总结几点如下;

期货投资的风险大,原因在于期货投资的交易规则和制度特殊。例如每日盯市制度、杠杠放大等。此外,期货的市场价格波动性大也是导致期货投资风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上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期货投资的风险指标都比较高。股指期货的风险比商品期货的风险更大。由上面我对两种期货的详细分析可知,无论是隔日波动还是日内波动,股指期货的风险指标都明显大于商品期货,所以可得出股指期货风险比商品期货大的结论。除了期货投资外,其他风险比较大的投资品种还有外汇投资、黄金TD投资等等。

【一厢萌宠】:CIIA持有人,一个喜欢宠物的前金融民工,欢迎关注交流!

有人说看股票的涨与跌应先看股指期货的涨跌?

股指期货主要具备套保与对冲风险的功能,而在2015年,股指期货由于被操纵,也放大了市场风险。

看股票的涨与跌应先看股指期货的涨跌,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2015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期间,上证指数蜕变成了股指期货的“影子”指数,也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当年本人曾跟踪股指期货与上证指数的走势很长一段时间,发现股指期货上涨,上证指数随即上涨;股指期货下跌,上证指数也会出现下跌。那么,通过研究股指期货的走势变化,来判断股票市场的走势就成为可能。

但目前的股指期货其实还存在问题。自2015年中金所对股指期货的保证金比例、手续费以及日内交易开仓手数等进行限制后,虽然历经多次松绑,目前股指期指交易并没有实现常态化,这对股指期货是有影响的。在股指期货交易恢复常态化后,做股票先观察下股指期货的走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什么股指期货可以避免过度短线操作给股市带来的动荡?

2015年股灾,很大程度是股指期货的高频交易引发的期货现货联动反应。

之后交易所大幅提高了手续费和保证金比例,使得高频交易(超短线交易)的成本大幅提高,有时候利润比手续费还少。

这样就大幅抑制了短线交易,使得期货波动减小,对现货的影响也相应减小。

怎样正确认识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价格的差被称为基差,当股指期货价格高于现货指数价格时,股指期货处于升水,基差为正;反之,股指期货处于贴水,基差为负。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社会普遍关注其升贴水情况。有观点认为,升水就是做多看多、贴水就是做空看空股市的标志,甚至将股市下跌归罪于股指期货贴水。这是对境外市场个别观点的不当概括,很值得商榷。综合境内外研究及实践情况来看,股指期货升贴水主要受金融市场利率、股市分红、微观资金成本、套利力量、市场情绪等影响,升贴水不代表定价有偏差,也不是看多或看空的有效标志,更不是股市走势的指南针。

三年半来,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总体良好,日趋成熟,为套保开展和功能发挥奠定基础。

1、期现货高度拟合,升贴水幅度总体合理

定价有效性是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三年多来,沪深300指数期货呈现出了“量增价稳”的基本态势,期现货紧密联动,未出现长期系统性偏离,市场定价有效、质量较高,令人满意。一是期现货市场拟合度较高。三年多来,股指期货主力合约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系数达到99.89%。二是期现套利空间小。三年半来,95.62%的交易日内基差维持在±1%以内,基差较小,2012年全年平均只有4.99点(即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4.99点),期货价格大都处于无套利区间内,未出现长期系统性偏离。三是股指期货市场呈现出信息有效特征。通过Lo和MacKinlay(1988)方差比检验方法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是信息有效的,即股指期货市场能够充分反映市场所能得到的公开信息,价格呈现出不可预测而随机游走特征。

2、以升水为主,期货价格总体偏高

沪深300股指期货定价偏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期货价格总体高于现货指数,即以升水为主。截至2013年11月15日,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平稳运行了867天,其中主力合约(1)升水为589天,占67.94%;当月合约升水为551天,占63.55%。分年度看,主力合约2010年的升水天数比例为87.36%,2011年为70.90%,2012年为77.78%,2013年截至11月15日为36.41%。

二是期货实际价格高于理论价格。理论价格由持有成本模型计算得到。以F表示股指期货理论价格,S表示指数当期价格,r表示融资利率,y表示年股息率,△t表示距合约到期的天数,单利计息情况下,股指期货理论价格表示为:F=S*[1+(r-y)*△t/360]。今年之前,股指期货定价高于理论价格的交易天数达到56.13%,其中2010年更是达到了74.14%。一般来看,股指期货市场建设初期,散户参与比例较大且多秉持股票做多思维,而机构套保套利力量不足,这是期货定价偏高的重要原因。中金所金融实验室(2)从投资者结构与交易指令不平衡性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长期升水为主的现象,认为投资者结构不完善、套利套保力量较弱是主要原因。

3、期货定价逐年优化,定价效率持续提高

随着股指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者更加理性,期货定价有效性总体有所提升,这在股指期货的基差率变化上有所体现。所谓基差率,是指基差与标的指数的比值,基差率越小,期现套利机会越小,市场效率越高。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基差率呈明显地下降趋势,2010年为0.57%,2011年和2012年降至0.14%和0.21%,2013以来为0.13%,说明市场定价效率总体上有所提高。此外,从上述“实际价格高于理论价格的交易日占比”等指标可以看出,定价偏高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善。

4、套利力量逐渐增强,驱动期现价格拟合收敛

期货价格最终收敛于现货指数,即期货到期日的最后结算价是当天下午沪深300指数所有报价的算术平均数。有了“到期收敛”的制度保障,在合约整个生命周期中,当期货过度偏离现货、基差过度偏离均值时,市场套利力量认为有钱可赚,即会自动介入、买高卖低,努力将期货拉近现货、将基差拉回均值。

研究发现:一是除了极个别情况外,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基本都在均值附近往复波动,具有均值回归性(3);二是通过线性Engle-Granger模型与非线性ESTAR模型,进一步测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均值回归速度系数分别-0.25和-0.22,显著为负,也说明基差具有均值回复性,“走过头了就减速往回”。可见,套利交易具有典型的“自我消灭”或“自我纠正”特征,价格高度拟合、套利机会较少正是因为套利力量的客观存在并发挥作用。“路不平众人踩”即是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

股指期货今年贴水较深是分红、“钱荒”

及反向套利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市以来,沪深300股指期货在总体定价合理的情况下,有三次升贴水幅度较大。第一次是上市当天。由于投资者“炒新”习惯,积极争抢“第一单”,股指期货上市首日价格偏高,而初期机构参与政策未能明了,套利力量不足,期货高度升水维持了近一个月时间。第二次是2010年国庆前后。当年上半年,受信贷投资额超预期引发央行调控等因素影响,沪深300指数大跌28%。7月后,在中央肯定“稳增长”等诸多政策刺激下,出现修复行情,三季度涨幅达到12%。到了9月末,市场情绪乐观起来,不少券商研报纷纷指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之前的预期可能过于悲观”,“坚定看好10月以后市场走势,业绩、估值双驱动将提升股票资产配置价值”。因此,股市自节前最后一天开始拉升,资源股、权重股成为热点,股市单月涨幅达到24%。受此影响,一些机构尤其是私募也放弃套利而选择单方向做多,期现价差迅速拉大,升水最高超过120点。前两次都出现在上市初期,升水明显,给套利者发了“红包”,也反映了套利力量的不均衡。

今年以来,基差出现了第三次显著放大,显示出了不同以往的一些特点。一是负基差明显。尤其是5-7月出现深度贴水,最大达到60点,比以往贴水情况更加显著。二是持续性增强。贴水自3月份开始增多,维持数月之久,直到8月份后,贴水情况明显改善,逐步回到合理水平。三是关注度提高。期间债市、股市较为动荡,市场悲观情绪加重。总体来看,此次负基差的产生,是分红水平提高、钱荒影响情绪和反向套利乏力三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即集中分红导致期货贴水,钱荒加剧市场恐慌加大贴水幅度,反向套利机制不畅无力改善这一情况。

1、期货贴水有其道理,反映分红因素影响

指数成分股分红后,股价进而指数价格将自然回落。但股指期货持有者拿不到股票分红,因此预期到股票分红后,期货价格类似“股价除权”,会提前出现相应回落,容易出现贴水。进一步由股指期货理论价格公式(F=S*[1+(r-y)*△t/360])可以看出,股息率(y)与无风险利率(r)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期货升贴水的关键因素。当无风险利率高于股息率时,期货理论价格高于指数当前价格,股指期货往往升水;当股息率超过无风险利率时,期货理论价格低于指数当前价格,股指期货一般贴水。这得到了全球实践的一致证明。在美国,1982-2008年间无风险利率一直高于股息率,标普500指数期货一直以升水为主;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大幅降低利率,近三年都在0-1%之间,而股息率仍维持在2%以上,使无风险利率大幅低于股息率,标普500指数期货也在2009年以后至今出现了持续贴水,负基差天数占99%。英国的FTSE100股指期货、法国CAC股指期货以及香港恒生指数期货等品种,基本规律都是如此,都在2008年前后随着危机的发生、市场利率的大幅调低而出现了由升水到贴水的整体态势调整。此外,由于利率基本高于股息率,韩国KOSPI200指数期货、印度NIFTY指数期货、巴西BOVESPA指数期货和南非FTSE/JSE指数期货等以升水为主;由于利率基本低于股息率,日本日经225指数期货、台湾综合指数期货等以贴水为主。

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升贴水变化同样与分红关系密切,此次负基差过程中体现明显,即分红的提高与集中引致期货贴水压力。具体来看,第一,近年来证监会一直鼓励上市公司分红,证券交易所也发布政策指引,积极加以引导 (4)。这使得股市分红有所增加,2011年沪深300指数股息率已超过美国标普500指数(5),2012年进一步提高到2.66%。

第二,我国股市分红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5-7月,近三年在这三个月的分红都超过全年的85%,仅6月份就达到全年的约60%。今年5-7月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累计分红5231亿元,相当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当期平均市值的2.98%,折合年化股息率达到11.92%,远高于同期无风险利率,“股价除权”效果十分明显,股指期货贴水理所当然。事实上,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每年这一时期都出现过连续负基差现象,如2010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2011年5至6月,2012年的5至6月。

第三,今年投资者充分预期并提前布局指数分红的“股价除权”影响,部分机构早在3月份就已经卖空6月合约,这使得负基差较早就已出现,体现出了市场的进一步成熟。第四,随着分红季的结束,当然也包括市场信心恢复等因素影响,8月后基差迅速收敛,侧面显示了分红对基差的较大影响。

2、资金紧张加剧股指期货贴水程度

市场交易是鲜活的,价格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很可能不同于理论价格。此次期货贴水较深,价格已经明显低于理论水平,不能由股票分红因素完全解释,当时资金紧张也是重要诱因。实际上,近年来股市持续调整,市场悲观情绪客观存在,而做空渠道有限,在市场风险加剧甚至出现恐慌后,股指期货成了更多投资者的逃生选择。尤其是今年6月,受多种因素影响(6),市场资金面陡然紧张起来,债市出现“钱荒”,6月20日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拆借利率达到了惊人的20%以上。受此影响,股市出现连续大跌,沪深300指数6月24日单日跌幅达到6.31%,6月累计跌幅达到16%、累计最大跌幅超过22%。在此情况下,股指期货大幅承压,贴水进一步放大,并于7月初达到巅峰。市场之所以选择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出口,本质上是期货交易机制有优势,包括资金效率高、交易成本低、多空皆便利等。股指期货吸纳了避险乃至投机火力,为股市缓解了抛压、减轻了负担,为实现股市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3、融券不畅限制反向套利,期货深度贴水仍属合理

此次股指期货贴水持续时间较长,迟迟不能纠正,反映的是市场缺乏反向套利力量,更直接地说就是机构融券较困难。目前,我国融券业务券源少、费率高、规模小,转融通业务还有待发展。截至今年11月初,“两融”业务仍以融资为主,融券余额为36.3亿元,占融资融券总余额的1.15%,是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0.016%,融券年化利率在8.6%-11.6%之间。调研中部分券商机构也提出,当时融券难度很大,甚至出现“无券可融”的情况。因此,即便股指期货出现了50-60点的深度贴水,套利机构也并不能有效实施卖股票、买期货的反向套利来获取偏差定价的收益,促使期现价格收敛。进一步来看,融券困难的存在,使得反向套利成本较大、无套利区间较宽,即便股指期货深度贴水,甚至是显著偏离其理论价格,但实际上仍处于无套利区间内,不能通过套利行为改善其定价效果,只能由投机力量决定其高低水平。

注释

1、此处将交易量最大的合约定义为主力合约。

2、见刘峰、李路等,《中国股指期货市场长期升水之谜》,2012。该研究排除了现货卖空限制、标的指数成分股分红、利率随机变动、税收与时间期权、投资者持有头寸、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等研究假说的影响。

3、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时间序列进行了Durbin-Watson一阶自回归检验发现此结果。

4、如上海证券交易所2012年8月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指引》称,上市公司当年有利可分却未进行现金分红,或拟分配现金红利与净利润之比低于30%的,需披露原因;上市公司若无法按照既定分红政策实施利润分配的,则需2/3以上股东同意。

5、2011年沪深300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股息率分别为2.34%和2.12%。

6、市场列出的因素包括: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税收资金集中入库,导致资金面紧张。据财政部今年6月9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56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59亿元,增长6.6%。二是银行为迎考核吸收资金。每到月末时点,银行都会不惜高息揽储以确保存贷比达标,加剧市场资金紧张程度。三是准备金退补缴令资金面呈现周期性收紧。今年6月的补缴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也加剧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四是央行6月份一反常态没有释放流动性,造成借款利率高企,引发市场恐慌。

股指期货是一種以股票指数作为买卖对象的期货。交易的对象是股票指数而不是股票。沪深300指数成为首个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

问:什么是合约乘数,什么是合约价值?

答:合约乘数是指每个指数点对应的人民币金额。根据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暂定),目前合约乘数暂定为300元/点。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合约价值为沪深300指数期货报价点位乘以合约乘数。如果当时指数期货报价为1400点,那么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价值为1400点×300元/点=420,000元。

问:什么是合约的最小变动价位?

答:股指期货合约报价是按照指数点进行的。股指期货合约报价的最小变动价位是指合约报价时允许报出的小数点后最小有效点位数。沪深300 指数期货的最小变动单位为 0.1点,因而一个合约的最小变动金额按每点300元计算便是30元。

问:沪深300指数期货有涨跌停板吗?

答: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涨跌停板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10%。合约最后交易日不设涨跌停板,因为最后交易日不是以期货价格的平均价作为结算价,而是以现货指数的平均价作为结算价。必须要保证指数期货的价格能够和指数现货趋同,因此不设涨跌停板。

问:沪深300指数期货收取多少保证金?

答:目前设计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交易所收取的保证金水平为合约价值的8%。按照这一比例,如果沪深300指数期货的结算价为1400点,那么第二天交易所收取的每张合约保证金为1400点×300元/点×8%=3.36万元。投资者向会员缴纳的交易保证金会在交易所规定的基础上向上浮动。

问:每日结算价是如何确定的?

答:当日结算价是指某一期货合约最后一小时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最后一小时无成交且价格在涨/跌停板上的,取停板价格作为当日结算价。最后一小时无成交且价格不在涨/跌停板上的,取前一小时成交量加权平均价。该时段仍无成交的,则再往前推一小时,以此类推。交易时间不足一小时的,则取全时段成交量加权平均价。

问:最后结算价是如何确定的?

答:最后结算价是期货合约的清盘价,是最后交易日现货指数最后两小时所有指数点的算术平均价。由于现货指数收盘价很容易受到操纵,为了防止操纵,国际市场上大部分股指期货合约采用一段时间的平均价。

问:合约的最后交易日是哪一天?

答:合约的最后交易日为到期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最后交易日也是最后结算日,这天收盘后交易所将根据交割结算价进行现金结算。

问:股指期货的每日交易时间和股票一样吗?

答:沪深300指数期货早上9点15分开盘,9点10分到9点15分为集合竞价时间,下午收盘为3点15分。但最后交易日下午收盘时,到期月份合约收盘与股票市场收盘时间一致。

问:每日开盘价、收盘价是如何确定的?

答:开盘价是指合约开市前五贩N幽诰暇杭鄄某山患鄹瘛H绻暇杭畚床鄹竦?以当日第一笔成交价为当日开盘价。如果当日该合约全天无成交,以昨日结算价作为当日开盘价。收盘价是指合约当日交易的最后一笔成交价格。如果当日该合约全天无成交,则以开盘价作为当日收盘价。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