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餐饮富豪,股价翻倍后突遭国内券商唱空1700亿有水分?
谢谢邀请!
海底捞太贵了吗?
7月16日,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尽管海底捞的经营和管理在国内餐饮行业中仍属最高水平,但市场预期过高,公司短期估值与实际的业绩预期无法匹配,因此将评级从“增持”下调为“减持”。受此影响,海底捞股价连续两日下跌,截至7月17日收盘报31.90港元/股,两日跌幅约4.86%,公司最新市值为1691亿港元。
海底捞始创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大型餐饮连锁集团,于2018年9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2018年底,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经营466家直营门店,员工数量超过6万人。据《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最新身家为565亿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餐饮首富。
进入2019年以来,海底捞股价上涨猛烈。若以1月2日开盘价17.16港元/股为起点计算,截至6月28日收盘32.65港元/股,海底捞股价半年涨幅高达90.27%,接近翻倍。
财报显示,2018年海底捞实现营收169.69亿元,同比上涨59.5%;实现利润16.49亿元,同比增长38.1%。公司年内平均翻台率为5.0次/天,顾客人均消费为101.1元,较2017年略有增加。
国金证券此次“唱空”海底捞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尽管公司短期门店扩张带来的增长较为确定,且其餐饮品牌影响力值得一定估值溢价,但目前股价隐含市场对公司未来三年50%至60%的净利润复合增速预期很难达到。基于此,国金证券给出的目标价为23.23港元/股,这意味着海底捞股价仍有超30%下跌空间。
截至7月17日收盘,海底捞最新市盈率为89.99倍。据国金证券提供的一份餐饮行业估值比较显示,海底捞市盈率大幅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如呷哺呷哺、味千(中国)及全聚德等。
关于国金证券“唱空”事件及经营相关问题,时间财经多次联系海底捞战略事务部,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券商的“唱空”逻辑
据国金证券研究创新中心追踪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内地市场海底捞门店总数约为530家,扣除暂停营业的门店后,较2018年年底净增加94家。而去年上半年中国内地餐厅总数净增加62家,公司整体开店速度明显加快。
新进城市方面,今年上半年海底捞主要新进入9个低线城市,包括开封、德州、淮北、三亚、抚州、新乡、许昌、赣州和九江。
若以门店面积区分,新增门店中900平米以下小店的占比近七成,尤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店中,小店数量占比超过80%。由于小店桌数约为65张,显著低于传统大店约85张的桌数,国金证券认为,市场对于海底捞新店带来的营收规模测算需要下调。
同时,一线城市客流量出现分化。从国金证券提供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由于门店网络扩张明显,拉新的边际效应在降低,2019年上半年期间单店客流量表现开始分化。处于核心商圈的老店凭借选址优势,翻台率长期处于高位;但在某些门店密度较高的区域中,已经出现老店客流量低于新店的情况。
而对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来说,持续性尚待验证。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继续“下沉”,新进入9个低线城市,是整体客流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金证券表示,“结合数据量化分析可以发现,海底捞低线城市门店的就餐结构与一二线城市有所不同,中大桌的消费需求占比较高”。
海底捞首家智慧餐厅,位于北京中骏世界大厦地下一层
国金证券的结论是,“市场对海底捞估值的预期来自于加速开店步伐下,不断突破门店天花板上限,且单店利润规模维持不变”。然而,公司门店实际运营情况与市场假设存在一定预期错位。若海底捞未来门店越开越小,单店平均贡献营收、利润规模会继续下降;且一线城市由于门店激进加密,出现分流,单店的翻台率开始出现分化,平均翻台率下降。
三四线之殇
在过去两年中,海底捞保持了较为激进的扩张态势,但能否确保提供一致的质量和服务仍然存疑。一家大型连锁餐厅通常会拥有大量员工,要确保所有餐厅的用餐体验及所有员工遵守多个地区的法律及法规通常更为困难。
从供应链管理来看,火锅的品质、味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材的新鲜度及质量。随着公司迅速扩张,向可靠供应商按优惠价格采购新鲜优质食材,以及管理所有餐厅食材的存货、物流等都将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海底捞2018年五大供应商中有四位为关联人士。截至2018年底,来自海底捞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为39.26亿元,占公司总采购额的38.4%。若海底捞持续快速扩张,公司无法保证供应商维持产品及服务的现有质量水准。海底捞在年报中表示,若上述供应商“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会或无法按合理成本及时无色其他供应商”。
财报显示,餐厅经营业务仍为海底捞2018年主要收入来源,在总营收中占比达97.2%,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贡献了剩余2.8%营收。此外,海底捞同店销售从2017年的76.30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81.07亿元,上涨6.2%。
截至2018年底,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共有430家门店,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有106家、207家、117家,对应营收为40.36亿元、77.95亿元、33.79亿元,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单店收入约为3807.55万元、3765.70万元、2888.03万元。显然,海底捞在一二线城市拥有更强的营收能力,与三四线城市拉开不小差距。
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底海底捞在中国大陆以外共拥有36家门店,实现营收13.23亿元,单店收入约为3675.00万元,与中国大陆一二线城市水平大致相当。2018年海底捞共新增193家门店,增幅为70.70%。
分区域来看,中国大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国大陆以外增幅分别为63.08%、72.50%、69.57%、89.47%。各个区域均保持了较强劲增幅,一线城市略显缓慢。
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刑满释放的人员?
谁能想到小区里天天送快递的那个快五十岁岁的男人,曾在监狱服刑十几年,前几年才出来。
男人二十多岁的时候是我们附近一片的地头蛇,谁也不敢惹他,整天纠结一帮无业人员到处闲逛,喝酒生事儿。男人有个很漂亮的女朋友,也不知道女孩子是摆脱不了他,还是真的喜欢他,反正我们那时候都知道那个漂亮的女孩儿是他女朋友。
我们那时候所看见的就是男人整天和一帮狐朋狗友招摇过市,动不动惹是生非。知道他们肯定是有不正当的经济来源,不然他们靠什么生活。
那年一次激烈斗殴,有人被打死,男人被抓了起来,判了十几年,后来听说减刑了,但也是十年之后才出来。男人出来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四十岁了,当然,当年的女朋友早已嫁人,孩子已经上学了。
过了几年,男人和附近农村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结婚了,女人离过婚,但是没有孩子。两人结婚之后很快生了一个儿子,虎虎得很可爱,男人开始在小区门口摆摊卖水果。
不知道是不是他之前名声太坏,大家心里还有阴影,卖水果生意并不怎么样,其实男人态度很好,经常面带微笑,但就是买他水果的人不多。
再后来,男人开始送快递,应该还不错,看他这两三年了,一直在送,每天乐呵呵的,跑得忙忙碌碌。
看他家孩子也快上小学了吧,有时候看见他妻子领着,孩子挺招人喜欢,还是肉乎乎的样子。
这三口之家其实也是最普通的人家,过着平静而温和的日子,多年前的那些想必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男人用他的双手挣着最干净的钱,过着最踏实的日子,享受着最温馨的亲情。
做房地产三大巨头都来养猪?
万科为何在这个时候选择养猪?市场分析认为,随着2019年撞上超级猪周期,养猪可以说是目前的一个风口。
几年,房企的跨界行动越来越多元。房地产高涨时代一去不复返、增收不增利,被认为是房企频繁玩跨界的主因之一。
5月7日,万科公司官网发布了猪场招聘岗位,包括聚落化猪场总经理、预结算专业经理、开发报建专员、兽医、猪场拓展经理。
这意味着,这家老牌房企巨头正式进军养殖业。
该招聘广告一出,立刻刷屏了。网上有评论称,“这是卖房的也要转去养猪了吗?”,也有评论称“我想起来房地产造车。”还有网友自曝专业对口,等他3年。
在去年年底的一个峰会上,王石问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去年养猪赚了多少钱,刘永好回答称,“效益不错,请你吃饭没问题”。4个月后新希望年报揭晓答案,净利润同比暴涨195.78%。
事实上,早在万科之前,恒大、万达、碧桂园等头部房企就已涉足养猪业务。
万科深夜招聘“猪司令”
5月7日晚间,万科招聘小程序“万招君”发布信息,为万科食品事业部招聘包括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养猪场预结算专业经理、猪场开发报建专员、猪场兽医在内的5个社招岗位,工作地点均在深圳。
图片来源:万科招聘小程序截图
职位基本均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至少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而除了猪场拓展经理不限专业以外,其余职位对招聘对象的专业有特定要求。
图片来源:万科招聘小程序截图
招聘信息显示,5个职位来源于万科食品事业部。今年3月,万科正式成立食品事业部。业务开展初期,主要布局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企业餐饮三大领域。根据万科官网,集团合伙人谭华杰将兼任食品事业部的首席合伙人。
至此,万科架构中的业务单元(BU)增至7个。整个万科集团还包括,集团总部,南方、上海、北方、中西部四大区域和物业服务5个事业群(BG),以及印力、物流仓储、冰雪、海外、长租公寓、梅沙教育6个业务单元(BU)。
网友的评论亮了
万科的养猪招聘信息一出,网友们纷纷热议。
有网友表示能够理解,“毕竟今年二师兄身价暴涨”“以后万科是畜牧业股了”,也有人表示,“做梦都想不到”、“也许万科能建比较好的猪舍”。
此外,还有网友表示:房价没有猪价跑得快,恭喜万科成功抓住猪周期;也有网友心怀期待:买不起万科的房,总能吃得起万科的猪肉吧。
开发商“跨界”养猪背后:房地产高涨时代一去不复返
开发商“跨界”养猪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万科之前,碧桂园、恒大、万达等房企已进军农畜业。
早在2014年,万达就曾在贵州投资10亿元用于养猪。2016年许家印投资3亿元,在贵州建设110多个以养猪为主的农牧基地。只是,当时万达和恒大的投资目的是当地扶贫。
2018年5月,碧桂园在微信公号发布“养猪事业部负责人”招聘信息,并要求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内容包括主持事业部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事业部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等。当年6月15日,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碧桂园养猪岗位招聘信息
万科养猪,恒大造车,碧桂园搞机器人,这几年,房企的跨界行动越来越多元,和盖房子这个主业的联系也越来越远。
房地产高涨时代一去不复返、增收不增利,被认为是房企频繁玩跨界的主因之一。
Wind数据显示,2019年135家上市房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成;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约6636.62亿元,同比下降3.33%。
拿万科来说,其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全年取得营业收入3678.9亿元,同比增长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88.7亿,同比增长仅5.1%,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速均低于市场预期。
而地产商们入市之前,早在十年前,国际投行已将眼光瞄向了中国的生猪产业。先是高盛斥资近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一带大手笔全资收购养猪场,后是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的股份。彼时,外资投行“炒猪”的言论令市场咋舌不已。
跨界养猪最著名的还是互联网巨头。
早在2009年,网易丁磊就喊出了养猪计划。2015年,网易老板丁磊用网易生态猪宴请互联网大佬,网易味央生态猪一举成为网红。2017年4月,网易味央获得A轮融资1.6亿元,随后网易宣布,计划在江西高安县新建面积3400亩的养猪场。
马云的阿里云也在2018年3月宣布,把AI技术引入到养猪行业。目前阿里云在AI养猪这一项目上已经累计投入了数亿元,预计到2020年,产出生猪1000万头。
同年11月,京东也宣布进军养猪业,并和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合作,推出了一套人工智能养猪方案。通过“猪脸识别”来观测与记录每只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同时还能自动调节风机、水帘、暖气等设备,智能控制猪舍温度、湿度。
图片来源 / 图虫
养猪到底多赚钱?
毛利不低卖房,有人身家暴涨900亿
不可否认,去年猪年撞上超级猪周期,猪肉价格一飞冲天,猪企赚得钵满盆满,是万科进军养猪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猪企去年都赚了,4家扭亏为盈
Wind数据显示,2019年,24家上市猪企中,18家净利同比增长,没有一家亏损。与之相对,2018年有13家净利同比下滑,4家陷入亏损。
图片来源 / wind
其中,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02.21亿元,同比增长51.04%;实现归母净利润61.14亿元,同比增长1075.37%。
猪肉价格环比处于下降趋势,国内众多生猪养殖企业生猪销量同比大幅下降。但由于猪肉价格仍处于高位,一季度上市猪企仍然赚翻了,“想不赚钱都难”。
为何国外餐馆廖廖几人能开多年?
一个中式饺子1欧元,一份炸子鸡33欧元,一份酸甜排骨25欧元,我姐和姐夫在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兰开了一家中餐馆,每年纯利润在27万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80多万元人民币。
移民米兰前,我姐他们在国内也是开餐厅的,餐饮行业在国内太具有竞争力了,开一家餐饮的压力,就跟卖那个什么粉一样,但赚到手的钱却跟卖白菜差不多,真正的白菜价。
在国内,我姐的餐厅主打的是粤菜,每天进来的食客很多,老顾客也不少,忙碌了一年,到年底一算账,手上没几个钱是自己的,都是账面上的一串数字而已。
国内做生意跟风和眼红的人太多了,只要某一家店生意好了,马上就有跟风的人在附近新开一家,异常的同业竞争结果就是搞得大家都赚不到钱,最后宁可大家没得赚,我倒闭了也要搞垮你,拉着你一起倒下。
就算你躲过了同业竞争,看到你生意好了,商铺的房东马上就涨铺面租金,涨10%的房东都算是还算有良心了,那些动不动翻倍涨租金的房东才可恨,你辛苦赚到的那点钱,全都让房东赚走了,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的是你,坐躺着轻松赚钱的是房东。
移民米兰后,我姐说姐夫白头发都没那么多了,在这里不用担心房东随意涨租金、不用担心旁边又开一家和自己同业的店、不用担心顾客为了赖账而故意在饭菜里放自己头发、更不用担心刚挂上去的招牌,为了统一样式而被要求换新招牌。
在米兰做餐饮,他们对卫生的要求确实是太严格了,简直说是要求卫生做到极致,只要卫生是合格的,在这里做生意就是你的个人舞台,不会有太多的行政指导要求你这个那个的,招牌你爱挂不挂,什么样式的招牌是你的事,没有人会要求一条街都是黑底白字的招牌。
感觉米兰的人不太会做生意,我姐的中餐馆生意不算不错,居然没有跟风在旁边也开中餐馆的人,房东看到你生意好了,也没有通知你下个月涨50%的租金,甚至到你店里消费时,房东都不会要求餐费给打折。
有人说:2020年我在米兰留学,问了一些店铺老板,他们真的不担心租金动不动就上涨50%,每年能涨5%就算顶天了。
也有人说:在欧美国家,如果只是单纯主打中餐,其实是很难经营下去的,一是成本太高,二是老外吃中餐也只是偶尔调剂一下而已。
还有人说:欧美国家崇尚“诚信”和“自由”,基本上是自行报税,一旦被查到偷税漏税,后果不是你能想象或承受的,不是事后被缴,然后向全国人民道个赚就可以了的。
为何国外餐馆廖廖几人能开多年,而国内生意不错,却维持不下去?一、外国人做生意不会盲目跟风。
外国人和我们相比,他们不会盲目跟风,在开店前,他们会进行市场调查,甚至他们有很多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你只需委托专业公司就可以了,3-6个月时间的长期调查,到时他们会给你一个可行性报告,如果数值低于5,他们会建议你谨慎开店。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是在我们国内某地开了一家婴儿游泳馆,每天顾客盈门,不出一个月,你旁边马上会有2-3家婴儿游泳馆,你8折优惠,我就搞买一送一,相互斗个你死我活,最后房东给出致命一击,告诉你下个月房租涨价5000元,你赚多少钱都不够给房东打工。
二、外国人做生意讲究资源稀缺。
老外做生意,一条街上如果已经有人开了卖某样东西的店,他们不会跟风开同样的店,而是会选择配套服务的店或是其他没有卖的商店,如,你在这条街开了一家牛肉粉店,外国人肯定不会再开一家卖牛肉粉的店和你竞争,他们会开一间饮料店或是考虑到你吃饱后需要休息,他们会在你旁边开一家咖啡小店。
他们懂得市场存量就是那么大,一个人吃刚好能吃饱,二个人去吃,那就是两家分着吃,而且大家都吃不饱,倒不如你吃你的粉,我喝我的咖啡,大家开不同的店,没有同业竞争,说不定还能成为好朋友。
三、外国餐饮行业利润大。
我姐所在的米兰,她们家餐厅的价格在当地算是中等偏下水平,干锅花菜7欧元一份、丝瓜炒毛豆6欧元一份、羊肉串5欧元一串、炒米粉8欧元一份、水煮牛肉15欧元一份、酸汤肥牛15欧元一份、麻油鸭19欧元一份,你可能觉得这也不贵啊,你乘以6.8就是人民币价格了。
据某商业杂志调查,欧美国家中餐馆纯利润在30%-68%之间,综合来说这个利润率还是挺可观的,只要你勤奋、用心营业,一年赚个几十万不是难事,如果心思活跃一点,一年赚个百八十万那也是个轻松事,我姐是大专学历,我姐夫是职高学历,他们在米兰轻松年入20多万欧元。
四、外国人注重契约精神,不会随意涨房租。
外国人整体比较注重遵守契约精神,跟你签好合同,是多少就多少,不会第2天觉得少了亏了,转脸就通知你要求涨房租,不然到找问题西找麻烦给你,搞得你把开店的精力一半都用在应付房东身上。
我问过我姐,她说当时租门面的时候,中介帮忙租的,和房东说好了前3年不涨房租,往后每年只涨3%-5%,在同等条件下,原租客有优先承租权,租金不需要押6付3,你只需要每月28号按时交租就可以了。
五、国内餐饮竞争大,利润率相对较低。
国内餐饮行业看着是门庭若市,卖同样餐品的店,一条街上可能就有4-5家,你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如何能把服务做得更好,如何把店铺整体质量提高上去,每天只能是想着今天怎么多拉一个客人,辛苦一年干下来,却发现赚不到多少钱,即使能赚到一点钱,但心理落差很大,感觉跟没赚到钱一样。
我问过开餐馆的朋友,他们说国内餐饮利润率在10-20%之间,而且很容易形成三角债,拿不到手的钱,让老板也没太大动力用心去经营,保持住当前不亏本就满足了。
总结:
国外餐馆虽能赚钱,但你得忍受离乡背井的离别,国内餐馆生意没那么好做,但也能养活一家人,每天能看得到家人,偶尔还能开开心心一家人也去玩一次,有得必有失,看你怎么取舍。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去国外开餐馆还是在国内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如何看待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加入新加坡国籍成为该国首富?
海底捞火了,创始人张勇也火了。不仅仅因为海底捞上市,老板身价超过小米雷军等,更是因为张勇一时间的新加坡国籍令很多人大跌眼睛。明星,名人,商人等纷纷加入新加坡国籍,究竟为了什么,又如何看待张勇夫妇成为了“外国人?
海底捞老板突然成了“外国人?《福布斯亚洲》杂志8月29日发布最新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显示海底捞创办人张勇成新加坡新首富,身家138亿美元。这个榜单一出,很多人是很惊讶的,明明是四川人的张勇,怎么突然就成为了新加坡人?而且还成为了首富?
招股说明书透露具体信息其实老郭也很纳闷儿,不过这个事情并不是新闻,因为去年海底捞上市准备之际,很多有心的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根据2018年海底捞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说明书,公司负责人的国籍、住址一列显示,张勇、舒萍夫妇二人的国籍、住址均为新加坡。
百度百科显示:张勇,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加坡人,1994年创建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餐饮企业海底捞,2012年评选最佳领导力奖。2018年10月,张勇、舒萍两位新加坡籍夫妇以5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34位。
海底捞变成“外企”据《商业时报》报道,2017年,张勇在新加坡购置了一套豪宅,花费约270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1.38亿元)。当时便有消息传出,张勇夫妇可能已入籍新加坡。 这一消息于2018年被证实以及福布斯亚洲杂志公布富豪榜后,人们才意识到,海底捞变成“外企”了。其实,港股上市的海底捞控股公司实际上是重新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全名是HADILAO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经营体系也是由海底捞开曼公司、57家附属公司在内的368家分公司共同组成。
为什么要加入新加坡国籍?大的家可能都知道,我国很多明星都已经加入了新加坡国籍。而包括张勇等很多商业大佬,也加入了新加坡国籍,这到底是为什么?
老郭认为之所以加入新加坡国籍,主要还是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环境吧,比如经商,教育,医疗等等。据了解,新加坡在综合环境上,确实还是具备很多优势的。
税费比较低。目前新加坡的税费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除此之外,新加坡没有遗产税,还有税费抵扣等等政策,实际上居民要承担的税费是比较低的。
生活质量水准相对较高。新加坡看起来城市也不过跟上海差不多,但是软环境很好。工资水平高,医疗福利不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和谐。
新加坡是多数以华人为主的社会。2010年,新加坡共有将近280万华人,占新加坡居民人口的74.1%,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 新加坡是中国之外唯一以华族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也就是说,这里大家不用担心语言问题,中文基本通用。
其他的我们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多了解,比如医疗,教育等大家很关心的方面。包括对张勇移民新加坡,我们也相信应该是多重考虑,不必深究,选择国籍是公民自己的权利,其他人无权干涉。张勇夫妇的选择也是他们的权利。商人有自己的生意经,有了钱,考虑的也就多了,可选择的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