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372,印度的铁路轨距是多少

恒浩网

301372,印度的铁路轨距是多少?

各国铁路的轨距各不相同,窄的为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中等的有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宽的甚至达到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斯里兰卡的铁路轨距不一,但多数为1676mm。印度现有计划将所有窄轨改成1676mm 。轨距(mm) 采用国家和地区 大于1435 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利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 1435 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土耳其、埃及、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加蓬、丹麦、挪威、瑞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法国、摩纳哥、意大利、梵蒂冈、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罗马利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秘鲁、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澳大利亚 小于1435大于1000 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约旦、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刚果、安哥拉、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苏丹、加纳、莱索托、洪都拉斯、搁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 1000 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马里、几内亚、塞内加尔、布基拉法索、科特迪瓦、多哥、贝宁、喀麦隆、埃塞俄比亚、突尼斯、吉布提、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瑞士、西班牙、波多黎各、巴西、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庭 小于1000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泊尔、刚果(布)、苏丹、厄立特里亚、波兰、瑞士、意大利、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巴拿马、古巴、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圭亚那、秘鲁、斐济

连续缴纳社保15年和累计交满十五年社保?

【社保侦探】观点:因为,退休时养老金的多少,并不是缴费年限这一个因素决定。所以,如果可以保证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其他3个因素一致,就可以说连续交社保15年和累计交社保15年,退休当月养老金是一样多的。如果无法保证其他3个因素完全一致,两者退休时养老金肯定是有差别,至于差别大小,看影响因素的变化。

301372,印度的铁路轨距是多少

影响退休后养老金高低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根据职工社保(无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计算公式可知:

退休当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退休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常见的计发月数有50周岁为195个月,55周岁为170个月,60周岁为139个月)。

由此可见,决定退休时养老金高低的关键因素是【退休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均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这4个。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参保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法定退休年龄、历年缴费工资的平均指数相同,不管是累计交社保15年还是连续交社保15年,缴费年限都是15年,那么,两者退休当月养老金也就完全相同。

交社保15年,退休后养老金能领多少钱?

王大爷,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按照历年社平工资的100%(历年缴费指数平均值为1),累计缴纳社保15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5万元(可以去当地人社局定制权益记录查询),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均工资为6000元。

则王大爷退休当月养老金为:

基础养老金:6000×(1+1)÷2×15%=9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139=360元;

合计所得,按照历年社平工资100%,累计缴费15年,60周岁退休的王大爷退休当月养老金为900+360=1260元。

小结:很多人会觉得,交社保15年,退休时养老金才1260元/月,可能连基本生活费都不够,是不是通过交社保养老不划算呀?

其实不然,首先,养老保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想要退休时多领养老金,退休前就应该提高缴费基数,增加缴费年限。

其次,职工社保养老保险15年,个人承担才不到5万元,即使月养老金不涨,也就3年就可以回本,况且养老金领取无时间限制,寿命越长,越赚养老金。如果寿命不足63岁,个人账户储存额余额也可以由家人继承,一点也不会浪费。

最后,月养老金每年都会以5%左右的涨幅增加,比任何养老产品抗通货膨胀能力都要强。

连续缴纳社保15年和累计交社保15年,有什么区别?

区别1:失业津贴;

以北京市为例,领取失业津贴的标准为:【城镇户口】职工累计失业保险缴费前4年,自然年每满1年可领取3个月失业津贴;从第5年开始,按每满1年增发1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农村户口】职工,累计失业保险缴费每满1个自然年,发给1个月失业生活补助,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连续缴纳15年,则因公司原因被解除的城镇户口人员,退休时可以领到3×4+1×12=24个月失业津贴,也就是12×1645+12×1536=38172元。

如果是农业户口职工,退休时以公司解除为由,可以领到12个月的失业补助金,也就是12×1372=16464元。

而如果是累计缴费15年,且每个自然年都不足12个月,则领不到16464元失业补助金也领不到38172元的失业津贴。

区别2:社会福利;

以北京市为例,非京籍人员需要连续正常缴纳5年社保,才可以享受购房和小汽车摇号资格;社保正常连续缴纳7年,才够资格参与积分落户,达到当年的最低分数线,落户北京。而连续正常缴纳,就可以享受以上福利,若是累计缴费,中间有断交社保,就无法享受以上社会福利。

区别3:医疗报销;

以北京市为例,医疗保险中断一个月,次月开始就不可以实时报销医疗费用,而且正常缴纳3个月以后,才可以恢复实时报销功能。而且断交社保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不可以通过企业手工报销,就只能自掏腰包了。

在北京,正常连续缴纳职工社保,花费20000元医疗费用,若是【门诊费用】,需要除去1800元的免赔额,剩余的医疗费用最低也可以报销70%,也就是医保报销(20000-1800)×70%=【12740元】;如果按照最高可以报销90%来计算,则医疗可以报销【16380元】,个人仅承担3620元,仅占总花费的18%;

若是【住院费用】,需要除去1300元的免赔额(从第二次开始免赔额为650元),在职职工最低可报销【15895元】,最高可以报销【16830元】;退休人员最低可报销【17858.5元】,最高可以报销【18139元】,个人仅承担1861元,仅占总花费9%。

写在最后的总结:

如果只看退休时的养老金,只要【退休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均工资、缴费基数和退休年龄】相同,不管是累计还是连续缴纳15年,退休时领到的养老金都是一样多。

但是,交社保一定是【宜连续不宜断交】,因为社保一旦中断,就可能最高少领38172元的失业津贴,可能无法享受摇号、购房、积分落户等社会福利,还可能医疗就无法正常实时报销。

所以,连续交社保,福利更多,能不断交社保,一定要保证连续性。

关注【社保侦探】,助您破解更多社保和职场问题,更多【分享】,更多【收获】!

祝生日快乐的红包数字发多少合适?

微信发红包数字含义大全:

1、红包金额:1.68元、16.8元、168元; 寓意:一路发。

2、红包金额:1.88元、18.8元、188元; 寓意: 一直发发发。

3、红包金额:9.99元、99.9元、99.99元; 寓意:你和朋友的友谊天长地久。

4、红包金额:2.58元、25.8元、258元; 寓意:爱我吧。

5、红包金额:19.20元、1920元; 寓意:永久爱你。

6、红包金额:1001元; 寓意: 千里挑一。

7、红包金额:13.14元; 寓意: 一生一世。

8、红包金额:1.66元、16.6元、16.66元; 寓意: 人生一路顺风。

9、红包金额:13.72元、1372元; 寓意:一厢情愿。

数字的象征:意味极浓,而对数字的崇拜则是神秘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文化和宗教信仰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由特定数字构成的一些概念或事物成为部分人崇拜的对象,这种类型的的数字,往往在宗教仪式、神话传说、历史和文化的诠释乃至艺术作品中作为结构要素反复出现。而人们通常把这类具有神秘性或神圣含义的数字称为神秘语言、魔法数字或模式数字。

不同数字在不同国家的寓意不同:

【举例】:

按照道家理论,零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认为到了无极的时候那就是混沌状态,是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0在中国古代叫做金元数字。

在中美洲,20是一个神圣的数字,常于太阳神联系在一起。

希伯来人则看重21,认为该数字与智慧有关。

依照犹太人的传统,50意味着狂欢之年,并将50奉为神明。

60是中国历法中最基本的一个数字。

70在《圣经》中是人寿的极限,是整体和普遍的象征。

对很多人来说,10000象征着数的无穷无尽以及时光的无限;希腊人则称10000波斯精悍武士为“不朽的英灵”。

红包: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据传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裹。现在泛指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喜庆时馈赠礼金。在中国粤语区红包被称为利市,是将金钱放置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礼品。

【红包的传说】:,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就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可是他们不知不觉也睡着了。半夜里“祟”化作一阵阴风吹进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准备好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土木堡之变给明朝有什么影响?

随着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播,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明朝热,很多朋友对土木堡之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土木堡之变,对于大明帝国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一系列大变局的开始。

明英宗朱祁镇,这是明朝真正意义上的头号昏君,在排名上能够力压崇祯,在把国家搞乱,这方面很有两把刷子。

其实他刚刚继位的时候,他的排面非常好,可以说手捏四个二两个猫,三杨内阁,在整个明朝时都算得上是顶级配置。再加上还有太皇太后,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坐镇,整个国家的运行仍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向上态势。

可是朱祁镇这哥们不学好,不像三杨,这样的政治高手,学习治国的本领,偏偏喜欢和太监王振混在一起。而这个王振恰恰是个有些想法的太监,就是在他的鼓动之下,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对抗瓦剌。

其实按照当时明军的实力,只要指挥得当,扛住瓦剌的进攻,应该没有问题。偏偏王振这个人堪称荣誉蒙古人,为了自己的私心,置大军安危于不顾。结果明军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敌人打的落花流水,明英宗朱祁镇也落到了瓦剌人的手里,开始了明朝版的变形记。

土木堡之役后,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号召天下勤王,最终打败了敌人,保住了大明朝,没有成为大宋的翻版。

朱祁镇这位老兄,回到国内,不安安稳稳的闭门思过,反而痴心妄想再次登基,发动夺门之变。这位叫门天子,再次登上皇位之后,不顾于谦等人的功劳,将于谦杀害,天下寒心。而朱祁镇的夺门功臣曹吉祥以及石亨,谋反被杀,整个土木堡之变得余波算是告一段落。

但是土木堡之变的影响却没有结束。由于土木堡大败,明朝的国防政策出现了变动。在此之前明朝的军事实力非常的强大,明朝对待北方的蒙古族,所采取的国策都是主动进攻,敢于侵犯自己边境的,那就是一顿胖揍。此时的明朝将领,个个都信奉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一信条。

但是,土木堡大败之后,明朝精锐损失殆尽。虽然北京城下明军打败了敌人,但是要缓过这口气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明朝统治者不得不改变以往的积极的主动进攻的态势,从此就形成了明朝被动防御的局面。

而且明朝政府从此跟国家的主要威胁定在北边,整个战略重心也北移。虽然这么做能够确保北方地区尤其是对处在北方的首都北京的安全。但是由于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力的削弱,南方地区卫所的崩坏也就顺理成章的不可逆的速度发生着,这也是导致明朝中叶几十个倭寇就能横行东南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朝堂上也出现了大的变局。由于在土木堡大败中,以英国公张辅为代表的的武将功勋集团遭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而在北京保卫战中,作为文官的于谦又表现得极为出色,整个官场文武之间的紧平衡被打破,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的朝文官倾斜,武将们逐渐沦为了文官的附属品,文官们强势崛起。

由于朝堂上的局势出现了一边倒,为了加强皇权,皇帝得为文官集团找一个对手,很快他就找到了这个人选,那就是那些太监们。

用太监制衡文官,这成为了明朝皇帝们的一条金科玉律,于是就出现了汪直汪公公,刘瑾刘公公,魏忠贤魏公公等一系列大太监。可以说就是因为土木堡的惨败,才使得这些大太监有了出人投地的土壤。

应该这么说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直接影响了明朝的走向,是明朝从一个开放的进取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保守的不思进取的内部问题多多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北伐?

北伐,泛指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的大规模战略攻击。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由北向南易,由南向北难。中华五千年,有记载的北伐行动共计二十余次,只有朱元璋真正达成了战略目标,可见北伐是有多么艰难。说明历史上中国的北方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实力都明显高于南方,南方统一全国的条件与时机还不成熟。

一、三国时期的北伐

1、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五次北伐,虽然蜀军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军;而曹魏也曾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结束后,由曹真为统帅向蜀汉发动过反击战,但因受蜀汉地形、气候影响而退军。

2、蜀汉大将军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从公元238年开始,到公元262年,在24年的时间里,姜维朝廷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共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不过在《三国演义》演义中只写了九次北伐。

3、东吴大将陆逊四次北伐曹魏,四战全胜。大败曹休,斩获万余,获资材器械无数。

二、东晋时期的北伐

1、祖逖北伐

当时东晋政权刚刚建立,北方流亡到江南的人们为了恢复家园进行北伐。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经过4年多的苦战,祖逖率领的北伐军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挥兵南向。太兴四年(321年),正当祖逖抓紧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时,东晋朝廷派戴渊都督北方六州诸军事指挥逖军,并扼制逖军后路。同时东晋统治者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些情形,使满腔热忱的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北伐功亏一篑,收复的北方领土又为后赵石勒所得。

2、桓温北伐

东晋权臣桓温为了建功立业、树立自己在朝庭中的威信也进行了北伐。第一次是在永和十年(354年),他亲率步骑四万余人,连破氐族苻健军,直抵霸上(今陕西长安东)。桓温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退返襄阳。第二次北伐是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击败羌族贵族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向晋穆帝建议还都洛阳;又建议自西晋末年南迁的土庶人等,一律返回故乡。但上自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均安于江南一隅,不愿北还。桓温的建议未被采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恢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五万人大败前燕军,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断了晋军的粮道,桓温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名将慕容垂骑兵的追击,死伤三万人。

3、刘裕北伐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 晋元兴二年(404年),北府兵大将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为了晋朝的强大,抗击南燕,外扬声威,决定挂帅北伐。 义熙五年(409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四月,率水军从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岘(今山东沂水北穆陵关),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收复青、兖两州,追获慕容超,斩首建康。

先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后长安虽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但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这是祖逖、桓温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不失为取得较大成果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北伐。唐代史学家朱敬则称赞此次北伐:“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

三、南朝时期的北伐

1、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北伐

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宋于元嘉年间主动进攻北魏一系列的征战,共计有三次,分别于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及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三次北伐主要目标及战场均为宋的河南失土,战事耗费了不少兵力及物资,但结果全遭失败。尤其第二次北伐对江北各地造成极大破坏,江南人民也在恐惧震荡中久久不能平复。宋文帝去世后宋更陷入内斗混乱中,北魏渐取得军事上的优势,逐步夺取宋的北方领土。

2、南朝梁武帝时期陈庆之北伐

南朝梁武帝萧衍欲以魏图魏,于梁武帝大通元年(529年)派将军陈庆之率7000白袍骑兵拥北魏北海王元颢北上。陈庆之率军连克荥城(今商丘东)、梁国(商丘)。大梁(开封)、荥阳、虎牢,遂入洛阳。魏主元子攸北逃,元颢在洛阳登位。时北魏主政者为尔朱荣,尔朱荣坐镇晋阳,遥制洛阳朝廷。尔朱荣闻洛阳有变,当即火速南下,边行边部署各部迅速南下集结,然后拥魏主进兵洛阳。陈庆之扼守河阳河桥,以拒尔朱荣之军。尔朱荣缚材为筏,渡过了黄河。元颢及陈庆之军溃败,元颢被杀,陈庆之逃回南朝。魏主重回洛阳。陈庆之入洛之战为刘宋以后南方对北方较深入的一次用兵,与刘宋时期的北伐一样,其进兵也速,其溃败也速。

四、五代十国后周柴荣北伐

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为收复被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而对契丹发动的战争。在此次北伐中,周世宗一连收复了瀛州、莫州、宁州三个州(实际上是四州,还应加上易州)和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个关。然而,天妒英才,就在周世宗准备一鼓作气攻取幽州(今北京)时,突然病倒,不久病逝,享年39岁。从此,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为后来的北宋王朝遥不可及的梦想。

五、北宋太宗时期的雍熙北伐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为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派遣二十万大军分兵四路伐辽。四路大军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但随着西北路军米信部新城会战失利及东路军曹彬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宋太宗急令宋军四路大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杨业一部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此战的失利,使宋对辽的战略关系由进攻转为防御。

六、南宋时期的北伐

1、南宋高宗时期岳飞北伐

岳飞于宋绍兴四年(1134年)击败叛将李成,收复襄阳;又乘胜北进,向伪齐政权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等六郡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元帅宗弼之军,又在颖昌大破金兵的反扑,乘胜进至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金军对垒,准备渡河收复失地;由于岳飞的胜利进军,河东、河北人民纷纷响应,袭击金军,断其归路。金人大恐,准备退回北方。就在这时,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了彻底实现控制军队和压制主战派的目的,谋弃淮河以北之地与金人求和,急诏岳飞班师,岳飞被迫退兵,所复诸州再次丧失。宋高宗以“临军征讨稽期”和“指斥乘舆”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风波亭,自毁长城,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得了暂时的和平,这就是“绍兴和议”。

2、南宋孝宗时期的隆兴北伐

孝宗在经过和主和派的激烈斗争后,决定派张浚北伐。张浚坐镇扬州,派手下将领李显忠和邹宏渊北伐。宋军初战告捷,收复了灵壁和宿州。但金国很快在河南调集了兵力,反攻。因为李邹不和,宿州失守,接着宋军又在符离溃败,北伐失败。主和派看到战争失败,又重开求和论调,于是主和派开始占上风。主战派不甘妥协,坚决作战。孝宗试探了金国的议和条件,觉得太苛刻,不能接受。但此时,宋在北伐失败后,已无力再打下去了。金又乘机继续进攻宋,宋岌岌可危。最后,孝宗答应了金国稍做退让的议和条件,就是将完颜亮入侵后,宋收复的唐、邓、海、泗四州还给金国。改宋对金称臣为叔侄之国,将岁贡改为岁币,数量比以前减少20万。将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让给金。这就是历史上的“隆兴和议”。

3、南宋宁宗时期的开禧北伐

南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

开禧二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以及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在杨皇后支持下,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并将他的人头函首送到金国。

七、明朝时期的北伐

1、明太祖朱元璋北伐

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明军在攻占山东之后,即向西旋转,攻取河南,西抵潼关,阻关中军之东出,然后,进军河北,攻元大都,大都既下,再逐山西扩廓帖木尔,进军关陇、巴蜀,统一天下。北伐之前,朱元璋即已确定其北伐方略:“吾欲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振动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枢。天下形势,人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而克。既克其都,走行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矣。”

此役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可谓千古奇功。朱元璋开创了历史上由南到北统一天下的先河,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2、明成祖朱棣北伐

永乐初年,蒙古贵族势力内部互相残杀,遂分裂为鞑靼、瓦剌和三部。三部之间经常互相残杀,并不时侵扰明朝边疆。为打击居于漠北的蒙古贵族对内地的侵扰和破坏,明成祖朱棣分别于1410年、1414年、1422年、1423年、1424年五次率兵亲征,这就是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史称"永乐北伐"。有效地打击了蒙古贵族势力的侵扰破坏,保障了边境的安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央政权的统治地位。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第五次远征漠北,在回师的途中因病驾崩,享年65岁。临终之前,朱棣遗诏:“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被后来的十三位皇帝世代遵守,成为大明王朝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两百多年。

八、清朝太平军北伐

1853年3月19日洪秀全率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多人北伐。1853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咸丰帝宣布京师戒严。八月北伐军进攻天津失利。1855年3月林凤祥在连镇突围被俘,4月3日在北京就义。李开芳退守山东茌平冯官屯,被俘后被押解北京,6月11日凌迟处死。太平军北伐, 孤军远征, 长驱六省,虽为精锐之师,但后援不继,终不免全军覆没。广大将士英勇奋战,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兵,对南方太平军和北方人民的斗争客观上起到了支持作用。

九、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率师北伐。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后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国民党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