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的股票,股价破发对公司影响?
股价跌破发行价对企业的影响具体如下:
1、对公司诚信产生怀疑,对公司形象造成不利影响。要知道上市本身就是一个活广告。
2、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对公司前景表示悲观。
3、第一印象很重要,虽然股市投资喜欢失忆。对公司之后的证券活动有所影响。
4、管理层不乐于看到这种情况,总得给投资者一个交待,即使明义上的,比如通报一下。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新三板精选层二级市场大涨与之前新股破发对比强烈?
感谢朋友邀请。
新三板精选层转板到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交易,是一个新生事物。既然出现、存在了,就有它的合理性、生命力、运行的客观规律性和一定的投资价值。
我擅长用历史数据来寻找出其客观运行规律和轨迹。目前还没有对应的板块指数数据。
我只能理性地进行简单的逻辑分析,好吧。
从可以转板看。1、看上市公司。
新三板,相当于高考补习班。
先天不足或成绩较差的同学,想补习几年,希望考上大学和名牌大学的,报名参加吧。
精选层相当于高考补习强化班。
2、看资本。
无论是哪一个阶段投入的,包括参与上市前股改的增资扩股 ,上市后交易买入,由于新三板挂牌公司太多,超过万家,交易时间少,以前每周交易一次,资本退出机制和管道不顺畅。
现在好了,可以进入精选层转板了,这样,前期进入的资本,可以收回投资了。
资本运行的规律,就是安全性第一,所以它们往往在自己熟悉的市场和领域操作。
这样看,它们成功退出后,是否会进入科创板和创业板,不好明说。
综上所述,转板,为新三板的风险投资资本,简称新三板风投,开放了一条快速、有效的风投退出机制和管道。
白话:出资帮助想考上大学的孩子们,考上后,把出资再转手给别人。
从转板后交易看。上面说道,板块指数还没有。
现在说道,个股上市交易后,至少要等待其走出一个完整的上升波段+回调波段+止跌阶段,或回调波段+上升波段+开始震荡回调阶段,才好综合进行技术面加基本面分析。
即先让资本市场充分对其评估、定价,然后再说。
也许有极少数个股,有长期投资价值。
再说交易者,有100万资产限制,所以普通散户,有兴趣的,可以欣赏。等待自己钱够了,再说吧。
综上所述,普通散户不必太关心新三板精选层转板的个股投资机会。先努力赚钱吧。当有一天,有100万了,回头再看时,说不定那时正好有个好股票等着你呢。
后记:我只是一个头条号平台的股友兼自媒体新人,愿意和朋友们免费长期分享我的增量信息。
只要看后、点赞就好,我就知道朋友您阅读过了。
觉得账号靠谱,就果断关注吧。
因为下次相遇,不知何时、何地。
即使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有缘相遇了,也不一定能认识出来。
关注了账号,以后——
正好您有需要时,就能找到我了。
您觉得呢?
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独角兽上市公司工业富联为例,在其上市之初获得短暂冲高之后,其股票价格却呈现出持续阴跌的走势。截至8月8日收盘,工业富联创出了15元的调整新低,而这一价格水平已较最高价格缩水超过40%。与此同时,这一价格水平也进一步接近13.77元的发行价格,而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工业富联破发的风险还是不可小觑的。此外,从总市值的变化情况分析,工业富联的总市值规模一度超过4200亿元,位居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第12名,而如今工业富联总市值仅有2956亿元,市值排名骤减至17名。
时至目前,工业富联的动态市盈率骤减至近28倍的水平,已较之前有了一定幅度上的缩减,但若以代工厂作为定位定价,这一价格水平仍显偏高。至于药明康德以及宁德时代,其相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65.38倍以及93.97倍。实际上,对于当初独角兽上市公司的定价水平,仍显偏高,而同样有着独角兽称号的港股独角兽上市公司,则先后出现了破发现象,而独角兽企业在两地市场之间的表现确实有着巨大的差别。
从原因分析,独角兽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一方面与其定价偏高、估值水平较高有着一定的联系性;另一方面则与市场心理预期以及对独角兽的价格预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影响,这同样影响到独角兽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中的价格表现。
梁姐现在每天在【梁姐微信公众平台:均线看市】坚持讲解选股思路,来反馈粉丝朋友对我的支持,目前已经有很多粉丝都已经学会,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线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线的新股民,希望你发3分钟看完,之前选的牛股很多,就比如下面这只:
对于底部反弹个股一波拉升后的回踩,本人给大家讲过要注意回踩阶段的量与势,量能持续萎缩,趋势在回踩至支撑企稳,那么此股后期定有一波反弹主胜浪,上面的哈投股份是不是如此,30号盘中选出,随后一路大涨,今天更是涨停,你有没有抓住?恭喜本人的粉丝及时进场布局!
目前这种行情,很多底部个股都是走出类似行情,就如股价在回踩至5日时,本人选出讲解的海泰发展,目前已经成功上涨50%,这就是本人粉丝能够把握到的利润,你想不想抓!
本人一直在讲思路,讲技巧,就是为了提高朋友们的选股和操作能力,更好的适应股市!像九有股份、南风股份这样的短期爆发牛股,本人在选股文章会持续讲解,又到了每日竞猜时刻,看下面这只股能不能如上面一样走出短线行情:
该股走势非常明显,上升回档形态,本周经过连续阴跌回调,主力洗盘彻底,吸筹完毕,回调结束转强,量价齐升,该股后期走势和买卖时机将另行发布,想抓机会的股友留意。【梁姐微信公众平台:均线看市】关注即可!
思路很多,牛股更多,梁姐希望下一个学会此种思路抓住牛股的,就是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当然,如果大家手中持有股票已经被套,不懂解套,不懂走势,不懂操作,都可以一同探讨,梁姐看到定当鼎力相助,为大家答疑解惑。
【梁姐微信公众平台:均线看市】关注即可!
上市公司和券商需要赔偿股民损失吗?
新股如果上市就破发,那么作为申购的散户投资者能不能得到赔偿损失呢?可以给大家很负责任的讲,不可能。在法律法规中也不会赔偿,在过去的历史实践经验中,也没从来没有过赔偿的案例。面对这种损失,最终的结果就变成了一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们国家的新股发行的规则,到目前为止,已经改变过多次了。那么现在使用的“市值配售、抽签认购”的方式,也已经延续好几年了。但是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新股上市前的询价,只有被动的等待发行公告的通知,然后在抽签日认购,之后等待中签的通知,进行缴款,最终在上市日才能看到新股发行的市场交易价格,才知道盈亏结果。
所以其实对于新股上市之后是否会破发,最主要的关键因素在于新股发行前的询价过程。这个询价过程其实是由上市公司、以及承销券商和相关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决定的。如果最后定价过高,那么上市之后很有可能破发,投资者利益受损;如果定价过低,那么上市之后,价格会上涨,投资者能赚取到新股收益。
在之前,监管部门对于新股上市询价是进行了一定的干涉,所以一般来说新股上市时的发行价相对比较低。这导致投资者积极参与打新,可以获取到新股中签的资本差价收益。但是在今年9月份,我们的新股上市询价新规出来了,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新股频频破发的现状。
在2021年9月18日,上交所发布了新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与承销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同时,深交所也发布了新修订的《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资本市场称之为“询价新规”。
在询价新规下,过去新股询价时,机构投资者集中报价现象不再出现,而上市公司发行人以及主承销商,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后两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争取更高的发行价格,这样上市公司可以实现超募,拿到更多的资金,出让更少的股份;而经销商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承销收入,以及未来有可能的跟投差价。
但是对于被询价的机构投资者来说,降低发行价格的想法无法再实现,部分合理估值的机构投资者会被淘汰出局,例如“如觉得上市公司质量一般,公司和承销商想发行价定在40元,但是机构只给30元,那么按照询价新规,每一次报价都会将低报价机构踢掉,最终上市价格会定的比较高。”
正是因为这个询价机制的改变,导致了现在的新股上市屡屡破发,但是这也是市场中的行为,所以不会给中签的投资者做任何补偿。未来投资者已经不能盲目打新股了,每次想申购之前还是要仔仔细细看一下上市公司资料,心中盘算一下会不会破发,只有那些上市价格合理的公司才予认购,盲目打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是也希望监管部门可以针对询价新规进行监管,制止上市发行价出现。其实上市首日给予投资者一些适当的认购利润,这也是合理的,也是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普遍认同的看法。
历史上破发的股票后来怎么样了?
形态各异,结局啥都有。
136万股民懵了!2019年A股最悲剧的新股:上市10秒便破发!
A股新股“中签必赚”的时代,结束了。
今日(11月26日),1000亿级“巨无霸”:浙商银行(601916)正式登陆A股,却令所有中签的投资者“大跌眼镜”:
09:25,集合竞价结束,浙商银行的开盘价为4.95元,仅高出发行价1分钱,直接将其推向破发的边缘;
09:30,正式开盘,浙商银行快速跳水、破发,最低价为4.88元,跌破发行价1.2%,仅用了10秒钟不到。
浙商银行股价1分钟走势图
虽然,破发后,其股价直线拉升10%并触发临停,但终究未能挽救颓势。截止到收盘,浙商银行上市第一天,涨幅仅0.61%,成为2012年以来“最惨”的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
据Wind数据显示,上市前夕,浙商银行的股东户数超136.6万户。
中签浙商银行的投资者,若开盘便卖出,大概率将亏损,若持有至收盘,每一签的账面浮盈仅30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A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从未出现过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而这一记录,今日便被浙商银行打破,A股新股“中签必赚”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最惨新股:资产超17000亿的“巨无霸”
上市首日,便惨遭破发的浙商银行,之于A股无疑是一只“巨无霸”的存在:
2019年,浙商银行跻身“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前100名,位列第98名;
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浙商银行的总资产规模高达17205亿元;
2019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的净利润高达114亿元,成为浙江省最赚钱的A股上市公司;
……
如此体量的“巨无霸”,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自然缺少了想象空间,二级市场给予的估值、定价必然会非常理性。
因此,对于浙商银行,其上市首日即破发虽然出乎意料,但其实在情理之中,主要原因还是估值:
一是估值在银行中偏高。浙商银行的发行价为4.94元,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9.39倍,发行市净率1倍,而同期A股银行指数的市盈率仅为6.7倍,市净率也仅为0.83倍。对比而言,无论市盈率还是市净率,浙商银行都高出行业平均值近四成左右,这无疑大大影响了二级市场的预期炒作空间。
二是H股的估值锚。同时作为一家H股回A上市的公司,其H股的估值水平是一个最明确的锚:市盈率6.4倍、市净率0.87倍,同时AH溢价率达28%,浙商银行A股发行价的吸引力显然不足。
浙商银行在港股上市以来的周K线图
三是大盘银行股不是短炒资金的菜。浙商银行的总股本高达213亿股,总市值高达1052亿元,上市首日的流通市值也超100亿的规模。A股炒新资金更加青睐更容易带节奏的中小盘来炒作,这种毫无想象空间的“巨无霸”显然不是他们的菜。
破发前夕,1432万股遭弃购
事实上,在浙商银行的申购阶段,A股的打新资金便对其新股“提不起兴趣”。
据浙商银行披露的网上申购数据显示,其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096.61万户,成为2019年沪市主板最“冷清”的网上申购,网上申购户数创下新低,较渝农商行(601077)下降165万户。
同时,叠加发行数量巨大,最终浙商银行的网上中签率高达0.6881%,意味着,顶格申购,可至少中5签(5000股),创下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
申购户数创下新低,或许尚不足以反应市场资金,对浙商银行新股“索然无味”的态度。
当意识到破发风险存在时,中签者最理智的行为便是,放弃认购新股。这尴尬的一幕,便发生在浙商银行身上。
据浙商银行披露的发行结果显示,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高达941.42万股,弃购金额达4651万元;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超400万股,弃购金额达1977.6万元,均创下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最高纪录。
最终,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的股份,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包销,联席主承销商包销股份的数量为1342万股,包销金额为6628.23万元。
打新资金甘愿冒着被禁止打新的风险,也毅然放弃缴款、认购浙商银行的新股,足以见得,资金的谨慎态度。
10万亿的邮储银行,瑟瑟发抖?
对于浙商银行新股的“滑铁卢”,最担心的或许是,另一只即将开启申购的银行“巨无霸”:邮储银行(601658)。
据Wind数据显示,11月28日(周四),邮储银行将进行网上申购,其发行规模将超过重庆农商行、浙商银行,发行总股数高达51.72亿股,以发行价5.5元计算,募资金额高达284.4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的网上申购上限为170.6万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706万元,成为2016年以来网上申购上限最高的新股。
与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类似,邮储银行亦是H股回归A股上市的,其H股的最新市盈率(TTM)为6.23倍、市净率0.81倍,均低于发行市盈率、发行市净率。
而截至到2019年9月份,邮储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更是高达101105亿元,迈过10万亿大关,明显高于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
诸多上市特征,均与破发的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一致,因此市场资金难免对邮储银行上市的破发风险,产生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浙商银行、邮储银行完成IPO,2019年便有多达8家商业银行登陆A股,远超2018年全年。
可见,自2019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奔赴A股IPO的步伐,明显提速。截止到11月22日,仍有16家商业银行正在IPO的排队区“候场”。
通过梳理各家商业银行的招股书,IPO募资的主要用途为:充实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不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良率都有所回升,部分商业银行面临着资本充足率的压力。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旦登陆资本市场完成上市融资,资本充足率将会得到补充,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银行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
最惨的破发,最牛的中一签赚6万
A股“打新必赚”的时代结束,但并不意味,在A股打新中签已无利可图。
实际上,复盘近期上市的新股(剔除科创板),除了几只银行股以外,其他次新股表现相当亮眼,赚钱效益巨大。比如,左江科技(300799)、钢研纳克(300797)、瑞达期货(002961)、中科软(603927)等新股,上市后连续一字板均超过15个。
其中,中科软的赚钱效应最大,每中一签(1000股)持有至首次开板卖出,盈利将高达6.77万元。
另外,从涨幅情况来看,2019年四季度以来,A股的新股(剔除科创板)首次开板日的均价,较发行价平均涨幅达194.43%。且,创业板、中小板上市的新股,较沪市主板的新股相对更赚钱。
可见,在23倍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下,A股打新亏钱,只是少数,且主要集中于体量巨大的银行股。
而实行市场化询价发行的科创板,则风险相对较大。截止到今日收盘,已有8只科创板个股的最低价,跌破发行价,破发率已突破14%。
且,上市后的破发时间越来越快,最近一只破发的新股为卓越新能(688196),其于11月21日上市首日,涨幅不足20%,第2个交易日大跌11%,第3个交易日便跌破发行价,最低价的破发幅度超7%。
股市有风险,打新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