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资源优选,今年买的最后悔的基金是什么?
吴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投资基金,到现在也差不多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其间阅基无数,有些让吴哥大赚特赚,也有些让吴哥落荒而逃,还有些让吴哥深陷其中无法摆脱。
亏钱的印象总是比较深刻,比如说,吴哥的第一只基金,鹏华创新未来18个月,就让吴哥吃了个大大的苦头,虽然退出大部分,但仅有的一些一年多收获近20个点的跌幅,让吴哥每次看到都要在心里问候一下王某合;
比如说中途短暂持有的中概互联,总以为抄在底上,没想到其实是半山腰,无奈之下割肉离场;
还有一只新发行的债基,年初为了求稳申购,结果一点不像债基风格,不是该稳稳地赚钱吗,但过去9个月了,还是负数,说好的绝对收益呢,哪里去了?
当然吴哥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还是失败更让人刻骨铭心吧!其实逐一反省,还是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的:
一、不要投资新基,特别是锁定期长的新基关于为什么不投新基,吴哥写过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搜索查阅一下。主要也是说新基在牛市下建仓节奏慢,且会有种种弊端。这里吴哥想重点说一下锁定期长的基金为什么最好不要入手。
有人说,锁定期长,可以让基金经理安心操作,自己也不会乱来,其实前半句是对的,基金公司当然希望有一个稳定的额度,可以让基金经理能够把自己的策略有充分的实践空间,但这是一把双刃剑。
变动的份额,其实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因为如果基金净值表现不好,就会发生份额赎回,基金净值好看,则份额增多,管理难度是会增大,但投资的余地也更大些。所以,单纯说锁定期长份额确定其实是有利于基金管理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是把一个巨大的风险加在自己的身上。
就如我前面说过的鹏华创新未来,同时发行了五只,都是锁定18个月,但只有鹏华的表现最差,没有之一,好在因为蚂蚁上市失败,让这只基金有了中途退出的几个机会点,但如果没有把握住,后面就只能苦挨这18个月快点到来!目前我还在数,还有半年时间,我就能摆脱了!
而我在一月初入手的一只债基,也是锁定一年的,确实,这一年时间,我基本上不可能动了!我现在只希望这一只基能够转正。
当然,也有人说今年不是国投瑞银施成的新基和信达澳银曾国富的新基很不错吗,我认为这是少数成功的案例吧,对于新基来讲,前面的建仓期,基本上就是撞大运!
二、对于明星基金经理,要辩证看待我估计很多人今年要后悔投了张坤、谢治宇、董承非、刘彦春、朱少醒等人的基金!没错,这些都是明星级基金经理,特别是张坤,他在前几年的业绩变成了神一样的存在,圈粉无数,即便今年的业绩不行,但是不妨碍基金规模仍是全网第一。
一开始吴哥是有点迷糊的,为何张坤今年业绩这么差,但仍占据销售榜前排位置,后来直到一位老基民给我展示了她的帐户,我才知道。
有很多老一辈从2019甚至是更早时候投资易方达蓝筹的,他们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认为张坤的能力是被证明过的,是给他们带来甜头的,目前的一时失利是暂时的,是市场风格变化的暂时现象,未来会好起来的!
想想也是啊,至少易方达蓝筹近一年的收益跑赢固收还是妥妥的。
但我们也深刻想一想,为什么上面提到的几位明星基金经理在今年的行情中普遍低迷,这与他们的基金规模过大,投资思路过于僵化保守密切相关!
反观今年排名靠前的基金的基金经理,很多之前都是无名小辈,甚至很多从业不满或刚满一年,属于资历很浅的基金经理,但他们有专业知识,懂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勤奋积极进取!
这给吴哥的教训就是,不要过于相信明星基金经理,而且明星不都是从小白进化来的吗?
三、对于基金规模大小,要辩证看待学习基金投资知识之初,我们都被告知不要投资规模过小的迷你型基金,因为会有被清盘的风险。
但后来我们逐渐发现,基金的规模越大,给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就越大。比如一些规模越大的基金经理,如易方达蓝筹,除了张坤自己的保守和风险意识过强外,基金规模大,也让调仓换股是有一些客观上的问题。
还有另一类基金,典型例子就是刘畅畅的华安文体健康,这只基金的风格是持仓分散,换手率大,那么这样的一只基金,显然规模就是收益的大敌,因为规模大,换手的难度就大很多,特别是更关注中小盘的风格,所以这只基金现在也开始限购了!
但并非规模大就一定是坏事,例如吴哥也关注到在新能源领域里,华夏能源革新、农银新能源主题等,都属于规模大的,但业绩还不错。
所以规模大小,也和赛道选择,赛道中的企业基本情况密切关联。比如上述两只基金同属新能源赛道,里面也有如宁德时代、隆基等超级大盘股。
所以,对于基金规模,吴哥目前更愿意选择1亿到10亿之间的小规模基金,这会对基金经理来说更加友好!
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去年发行的五只创新未来基金,大家募集资金情况相当,投资范围相当,起止时间相当,是最考验基金经理的时候,谁行谁不行,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其实这也是吴哥不选择新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即新基的时间短,业绩增长情况不具代表性,而且往往基金的持仓要很久后才知道,对于该基的投资范围和投资风格都是后知后觉的。
吴哥目前也越来越喜欢把定性分析结合定量的方式来评测同一赛道内的基金,比如说吴哥比较过新能源车的主题基金、光伏主题基金、医药主题基金、白酒主题基金等。在这些评测的过程中,吴哥通过基金的一些参数和过往表现综合进行打分,最后累加看谁得分高。
以这种方式,吴哥还真的选出了一些入手后表现出色的基金。这其实也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一个体现。
未来,吴哥还会继续做类似的评测,以便给大家一个更好的参考,大家也可以把想要评测的基金类型在留言区告诉吴哥!
五、合理的止盈策略和持仓策略我见过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针对同一只基金,诺安成长这一只网红基金,有些人把握到了其中的波段,获利不斐,而如果只知道拿着不放的人,当然也只能收获一个平庸收益。
另外,举吴哥自己的例子,我是在2020年底入手了易方达蓝筹的,而当时的蓝筹如日中天,在春节前就累计有30%的收益了,而在春节后开市的第一天,我选择止盈一小部分,当时发文出去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多人说,基金不是这样玩的,蓝筹就该放着不动才会有好收易,结果吴哥的基金除了止盈的一小部分外,一直回撤到快要收益清零,于是才忙不迭出手了。
吴哥经常告诫一些小伙伴,现在的市场是结构性牛市,不比2019-2020的大牛市,基金持仓都抱团,市场经历了一段美好的持续上涨过程,那个时候的持仓策略,可以是找准明星基金就不动如山,大概率盈利颇丰。
但今年大盘的风格显然是彻底改变。板块轮动越来越快,一个时期的涨势,不一定具备下一个时期的延续性,板块的起伏也很大。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通过达到一定收益目标后适时止盈的方式来锁住利润。
而且对于我们错选的一些基金,如果发现势头不对,也要勇于掉转船头,从一艘慢船切换到另一艘快船上,即便小有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吴哥强烈建议大家要有合理的止盈与止损策略!
总结来说,基金入手以后可能会后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仅要怪选中的基金不给力,但更重要的还是反思一下自己在选择基金时的思考方向和策略是不是出了问题,只有擅于总结分析,才能够让自己的交易体系更加成熟也更有效率吧!
我就是对场外基金进行极限研究,帮你们找出百里挑一的好基金的吴哥,关注@吴基指谈 @基金实盘手记,基金投资你将收获稳稳的幸福!
高瓴突然清仓阿里巴巴蔚来理想小鹏?
资本市场需要有预期,需要有希望,当利好被消耗到差不多时,资本就回立马抽身,转向其他更有利润的领域。
张磊的高瓴资本近来清仓了不少股票,同时也新进入不少仓位,只是领域不同而已。
清仓阿里巴巴是很容易理解的,阿里的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瓶颈,阿里将流量全部导入到天猫,淘宝几乎快活不下去了,这直接导致了拼多多强势崛起。
相对于阿里巴巴,拼多多的潜力更被张磊所看好,一直重仓持有拼多多,阿里成为被抛弃的对象。但是有一个现象,高瓴在抛弃阿里,高盛却在大把的增持阿里。
新能源的梦魇?
新能源从来就没有得到过重视,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过一次新能源革命,但是很快就被美国的石油大亨给灭了,一直到特斯拉上市才又火了起来。
2020年新能源的火爆要归功于拜登政府的上台,这可不是民主党真心要推动新能源革命,更多的是美国两党的互撕,民主党要搞臭特朗普,打击共和党,共和党的传统支持者就是石油集团,所以民主党一直强调加入《巴黎气候协议》,发展新能源等等。这就是直接给予共和党致命一击,没有金主的支持,共和党就很难与民主党抗衡。
再加上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大放水,美元满天飞,大部分集中到美国金融市场,马斯克每天推文不断更是助推了这一波新能源企业股票大涨,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这都是短期行为。
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从欧洲和日本汽车厂商的布局就能看出,这是早已经形成的产业,也是未来都看重的行业,但是都会按部就班的来落实,日本的丰田有雄厚的技术储备,但是丰田并没有在这一波新能源行情中被过多报道。
保时捷的电动车技术在二战就开始研发,技术储备更不容忽视,只是都没有过多的宣传,大家都在按部就班的行动。被炒作的主要是中美两国的电动车企业,这更多的是金融层面的炒作。
所以,张磊作为投资大佬,对市场的掌控应该是非常全面,也看到了短期的过分炒作带来的风险,清仓新能源股票也是情理之中。
22年100万买基金?
我是剑平,私信回复“投资”,送你投资大礼包
年化收益10%-20%之间的基金,我推荐定投指数基金
什么是指数基金?
为什么连巴菲特都推荐买指数基金?
我选取专栏里面的一篇文章作为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1“剑平,我看很多基金理财书籍都推荐基金小白购买指数基金,你能给我讲讲什么是指数基金?”“其实不只是基金理财书籍推荐指数基金,甚至连著名的巴菲特也推荐购买指数基金,因为指数基金有好几个好处。”“你先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指数基金?”“要理解指数基金,这就不得不提到指数基金的两种不同管理风格:主动管理型和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分类真多啊,前面我们把基金按照投资标的分为货币型、债券型、股票型;按照投资的股票分为小盘、中盘、大盘;按照投资策略分为价值型、平衡型、成长型;现在按照管理风格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那什么是主动型、被动型?”“没错,基金在不同维度上的分类不同。我们讲一下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基金就是基金经理通过挑选股票,选择合适的买卖时机等方法,希望获得比大盘指数高的回报率。而被动型不需要挑选股票,也不需要选择买卖时机,采取完全复制的方式来进行投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数基金。”2“又回到老问题了,什么是指数基金?”“首先,我们说说什么是指数?指数就是加权平均值,用来反应市场平均水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指数,例如一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一个城市的人均收入,这些都是指数。现在中国A股市场有四千只股票左右,股票指数就是用来统计某一类股票的平均价格。”“指数基金就是跟踪一个特定指数的基金,例如上证50指数基金。每一个标准的指数就像是一张张严谨的菜谱,而对应的指数基金就是厨师(也就是基金经理)完全按照这张菜谱(指数)进行做菜(买入股票),力求做到一模一样。”3“你刚才提到上证50指数,那什么是上证指数?”“上证指数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盘,它的全称是上证综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包括在上交所(上交所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有1701只股票,它按照股票市值的加权平均来计算,反映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上证指数基金就是基金经理完全按照这1701只股票来购买股票。”“有1701只股票!怎么投资?除了这个指数还有其他哪些?”“1701只股票确实太多,太分散了。除了上证综指外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上证180指数和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是选取行业内综合排名最靠前的180只股票,上证50指数是在上证180里面挑选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例如: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都是这里面的股票。”4“中国现在有几个证券交易所?除了上证指数外还有哪些指数?”“中国现在有3个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和北京,因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还没有指数。如果我们要挑选反应整个A股市场的指数,那就非沪深300指数莫属了!”“沪深300是什么指数?”“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组成的。这个指数覆盖了所有中国上市企业的各个行业,反映中国市场的总体行情。我们之前还提到过中证100指数,这个指数就是从沪深300中挑选出规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组成。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跟踪在上海上市的公司就选择上证50和上证180,如果想要跟踪整个中国股票市场就选择沪深300和中证100指数。”5“指数基金的定义我清楚了,那为什么要推荐购买指数基金?”“指数就是显示一个群体的加权平均值。比如一个班级有10个班,每个班有100名同学,如何比较不同班级的学习成绩?我们只需要计算出每个班级的成绩平均值,比较平均值就可以了。而股票指数就是其中某个样本的平均值,我们知道选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个股存在很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比如做假账等违规行为,而指数基金就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这些风险同时享受到股市整体向上带来的收益。”“也就是说跟踪指数可以让我们获得市场的平均值,而且还可以避免个股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作者:剑平,投资领域创作者,私信我“投资”,送你投资大礼包。在投资的世界里,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我把自己投资的10年经验做成了一门课程:15节极简基金投资课,让你实现资产从0到100万的跃迁点击下面的链接荔枝微课大摩资源基金怎么跌得如此快啊?
投资有风险的嘛。这几年股市一直在跌,所以股票型基金就跟着跌了。大摩资源优选基金就是股票型基金。没办法的。
你现在手上持有多少支基金?
现在手上还有十几只基金,收益最好的是银河创新成长混合这支半导体的基。
我是从去年7月开始玩基金的,那个时候正是基金最火的时候,刚接触的时候,就网上看了下大概的一些知识,然后就哪个火就买哪个,科技,医药,半导体,军工,白酒,券商、混合基基本上买了个遍,最高的时候买了29支基好像[捂脸]。
过年大跌前的那段时间最高的时候持仓10万,获利最多有9000左右,但是因为年前只减了一点仓,所以年后大跌最低的时候收益-10000多,从天上到地下像过山车🎢一样的,大起大落。
经历过这次之后我就明白了一些道理,正好从那之后各个基金板块都等到了一次上涨的机会,医药,白酒,新能源,半导体,军工基本都涨了一遍,借着这个机会基金盈利后就及时止盈,达到预期或者觉得要跌的时候就及时清仓,虽然好多都走早了,但是因为自己能力的问题,首先要保证自己不亏,所以也就看开了。
直到现在手里已经清仓了一半多基金,剩下的一些都是近半年都没怎么涨的混合基,不是想主动持有,实在是没分清形势被套了,只能拿着等回本了[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