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现在做证券还有前途吗?
证券从业人员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做证券行业还是很有前途的,如果真的有机会,请抓住机会。
当然我所说的证券方向可能对所在部门和岗位均有一定的要求。我从以下4点陈述了一下理由。希望我的回答能解除你的疑惑。
1)证券公司的部门和岗位
2)关于证券公司的业务说明
3)关于证券公司的未来和前途
4)证券公司福利待遇
1)证券公司的部门和岗位
从部门来说:券商的组织结构架构为三级结构:集团总部-分公司-营业部,组织结构类似于银行。
集团总部:总部的职能主要是管理职能,极少涉及具体的业务。总部主要通过向下辖分支机构下发业务政策,指导业务工作,任命分支机构高管以及下发工资等方式管理下辖机构。此外,总部会统一调配分支机构的资源,分配业务范围,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一般券商的互联网应用均由总部开发并向下推广。
分公司:大型券商在各个省/直辖区/自治区等建立省分公司,分公司兼具管理和做业务职能,分公司统一调配辖区内营业部资源,推进业务发展。有些券商还会在某些经济超强的特区,地级市等设立分公司,如xxx香港分公司、xxx深圳分公司、xxx苏州分公司等。
营业部:营业部是业务第一线,用户通过券商应用申请开户均需要分配给营业部,由营业部客户经理进行服务。营业部的职能主要是开疆拓土做业务。
从岗位来说:这里说的岗位主要是针对证券公司的正式员工,其中证券公司的外包团队,软件服务商以及证券经纪人除外,这里重点说一下证券经纪人,要知道证券经济人不属于正式员工哦,券商是不为证券经纪人缴纳五险一金的。
2)关于证券公司的业务说明
在很多人的眼中,证券公司就是让人开户炒股的,而炒股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都是一种“不务正业”的事情,和赌博一样,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引起这种误解,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的股市不稳定,熊长牛短,疯起来像窜天猴一样,掉下飞流直下三千尺,所以很多散户亏得倾家荡产,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奔驰变自行车的事情将证券投资或者炒股变成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其实让人开户只是证券公司的业务之一—— 经纪业务,证券公司还有其他更多业务。证券承销、研究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管理、自营业务、衍生产品投资、期货介绍、财务顾问、直投业务、境外业务等等,而经纪业务是与散户关联最密切的业务,其他业务多是针对机构做的。所以千万别怕再证券公司是赌场了,以及证券公司就是拉人去炒股的。
当然因为我国的金融制度不健全,公司上市退市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制度不严格,以及政策过度干预市场等原因,导致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比较畸形,但我相信随着金融改革呼声渐强,金融开放不断加大,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会日趋完善。
3)关于证券公司的未来和前途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10年内极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庞大的经济资本势必需要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以促进资本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分配。
截止2020年,我国证券市场A股总市值为80万亿人民币。美国为50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5万亿人民币,是中国的4倍之大。而香港,作为我国的经济最大发达地区,香港股市的总市值达到了40万亿人民币,占到了A股总市值的一半。由此可见,我们过的金融潜力有多大。
4)关于证券公司的福利待遇
我相信大家对此都非常感兴趣,在国内,大部分券商都是国有企业。券商的薪资待遇不弱于银行,基本组成为基础薪资+季度奖金+年终奖金+节日福利。此外一般大型券商都有良好的员工保障制度,额外的医疗保险,住房补贴,补充公积金和医疗保险,以及企业年金计划。完善的员工福利保障。用一句话总结:虽然吃不到,但绝对比大部分人过得不错。
此外隐形的优势在于大平台,企业资质优良,对于未来的信贷大有帮助,还可以学习更多的投资理财知识,帮助您未来管理财富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关注私信我哦~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够满意。
证券公司是国企吗?
证券公司既有属于国企的,也有非国企的,如平安证券、九州证券等都是非国企,如中信证券、国元证券等属于国企。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约有51家证券公司是国企,都是国有的中央汇金、财政部、当地财政厅及国企的集团公司控股,少数证券公司属于私人筹资兴办的,如九州证券。
深证上证和证券有什么区别?
1、交易场所不同。深证全称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地址在深圳;上证全称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地址在上海。
2、构成指数不同。上证指数是把在上证上市的所有股票加权平均得出来的指数;深成指是深证按标准选出来的500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用成分股的可流通数作为权数,以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所有深成指的算法更像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
3、股票代码不一样。上证主板A股代码以6开头(比如中国重工/中国联通)、科创版以7开头、B股股票代码以900开头(比如老凤祥B)、新股申购以730开头、配股代码以700开头。深证主板A股代码以000开头(比如万科A)、中小板以002开头、创业板以3开头(比如第一只创业板股票特锐德)、B股代码以200开头、新股申购代码以00开头、配股代码以080开头。
4、新股申购基数单位不同。上证每1000股为一个基数单位,深证每500股是一个基数单位。
5、B股标价不同。上证以美元竞价,深证以港币竞价。
6、上证采用指定交易,深证采用自动托管,随处通买。
证券行业有前途吗?
证券行业有前途吗?
作为证券公司员工忠告你,只要有别的选择,别入证券行业。进入证券行业真是悔得要死。
中国的证券公司真的毫无技术含量。有句话说得好,证券行业是一流的人才进来,三流的人才出去。意思是就算你再优秀,进来混几年人生也就废了。如果你有强大的人脉,可以进来捞点钱。但你人脉要足够好,去哪里不能赚钱呢?
证券公司底层员工收入很低,而且晋升路径非常模糊。一般来说,你想从员工一步步晋级到高管是没可能的。只能一步步从底层员工升级为次底层员工,看起来不那么底层的员工。但无论怎样,还是员工。除非你的背景深厚,有人在上面拉你。
有人说证券公司年终奖高,那是证券公司的领导年终奖高,普通员工很低。正常情况是,部门的分管领导会拿走部门奖金包的一半,部门负责人拿走剩下一半的大部分,剩下的还要打点相关后台部门,最后剩下的那一点给部门所有的普通员工分。高层领导都是富得流油,底层员工忙于生计。隔三差五的行业不景气,普通员工年底可能一毛钱都拿不着。
如果有机会,还是进入实体经济好一点。至少能培养核心技能,有明确的晋升路径,普通人也有机会出头。进入证券行业,一切都是虚的,恐怕除了一张嘴跑火车忽悠人,其他真的什么都学不到。
为什么市面上有这么多证券公司?
在没有互联网这个可以足不出户就联通全国的工具之前,证券业务是和证券营业部密不可分的,比如你以前开证券账户,是必须要临柜的;你买股票可能还要到营业部的交易大厅去交流看盘;想要了解投资资讯,最好的方法是参加证券公司举办的投资研讨会,包括现在你要开通创业板或者科创板的交易权限,都必须到营业部现场办理。在全国只有两个交易所的情况下,需要有足够多的券商和营业部场所来为普通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券商和营业部的根本原因。
在1995年混业经营以前,证券公司只是商业银行或者信托公司的一个部门,而随着中国的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的需求也开始迸发,在1995年中国的《商业银行法》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管理制度以后,证券经营机构纷纷从原来的主体剥离,成立专业的证券公司。当时国内的三大证券公司分别是华夏、南方和国泰,注册资本都达10亿,但在证券行业的发展浪潮中,前两者已经被湮灭,只剩被合并的国泰君安。
从十几家,到近百家,到截止2019年4月的一百三十一家,那这些证券公司在各项业务上到底有什么差别?下面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证券公司有分类评级,业务能力各有差异每一年中国证监会都会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根据资本充足、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动态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安全、客户权益保护、信息披露等6类评价指标,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 这个评价是证券公司自动参与的,并没有强制要求。
目前证券公司的评级共有5大类11个级别,分别有A(AAA、AA、A)、B(BBB、BB、B)、C(CCC、CC、C)、D、E五个类别。其中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的券商,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显示,98家参与评级的证券公司被分为4大类9个级别。一如既往的,没有任何一家AAA级券商,但是有12家AA级券商,比2017年多了一家;同时多了一家D类券商华信证券,这家互定位“资本交易型投行+互联网券商”的券商目前部分业务已经暂停,且其2017年的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给出了“无法表示意见”的结论。
那评级对证券公司有什么影响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当地证监局对监管要求会不一样,同时对其申请新业务、新产品、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等都会有影响。比如高评级的券商可以降低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缴费比例;可以提高发债的评级,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优先取得一些新业务的资质等等。
去年排名第一的是广发证券,但是估计今年铁定没戏了,碰上了康美药业这摊事,广发的双A评级估计地位难保,分列2-12位的券商,分别是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平安证券。
这是十二家券商都是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大型券商,但是每家券商都有其业务特点,也就是各有所长。比如中信、广发、华泰、东方的资管业务,中信、海通、中金的上市承销保荐业务,中信、国泰、银河的经纪业务,中信、国泰、中金、华泰的自营业务,都是排在行业前列的。
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证券公司提供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业务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具体要看是什么业务。
经纪业务大同小异,其他业务各有千秋因为券商涉及的业务其实比较多,其中主要可以分位个人和机构业务,下面我将以与投资者息息相关的个人业务作为切入点,给大家介绍一下经纪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的区别,对于投行、自营等业务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经纪业务门槛低,服务差异差别不大
经济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证券公司提供的最基本的就是交易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纪业务。在目前IT技术成熟的背景下,目前所有的券商提供的经纪业务差别并不明显,也就是没有本质的区别。除非你是采用程序化交易策略的投资者,对于交易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否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哪个券商开户其提供的交易服务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但是在交易量猛增的情况下,依然会有部分券商的交易系统会出现无法登陆或者交易的情况,比如在2015年牛市高潮的时候,多家券商曾出现过这种问题;同样的情形,在2019年的2月底再次出现,至少有6家券商的交易系统出现了故障。但是整体来看,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于投资者日常的交易而言,并无本质区别,最关键的就是成本和使用体验。
现在券商几乎都可以互联网上直接开户了,因此成本费率是投资者首先应该考虑的,其次是使用体验。不同的券商在APP的开发投入和力度方面有所差别,在功能上也会有所不同,投资者只要选择成本更低,APP的功能更加易用和完善的券商开户即可。
这也是为什么自从2013年华泰推出万三佣金互联网在线开户业务以后,券商的佣金率不断下降的关键原因,因为大家发现去哪家券商开户其实对于一个只需要交易的投资者而言是没有差别的,最大的影响就是成本,那当然是谁的成本更低就找谁。
在这样的背景下,券商开始纷纷转型,希望在经纪业务的基础上,为投资者提供更完善的财富管理、资产配置业务等等,比如提供盈利才收费的投资咨询服务,更为多样化的产品销售服务等等,目的是提高佣金率或者增加其他的业务收入。这一现象在业务被称为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因为业内都知道靠天吃饭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不进则退,转型是面对经纪业务下滑的出路。
转型财富管理业务,看好资管能力出色的券商从去年至今,已经有不少龙头券商开启了转型工作,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各龙头券商的年报就能略知一二。比如中信证券在去年底,就已经将公司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将相关的职能一并纳入到新的部门中进行管理,并着重围绕财富管理转型进行调整。
还有经纪业务和资管管理能力都较为出色的华泰证券,也在2019年对公司的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将经纪业务的职能并入网络金融部,并计划通过智能化的科技运营和管理,以投资顾问的专业服务为依托,有效引导财富管理业务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再有老牌经纪业务能手银河证券,刚在今年的1月份将经纪业务总部更名为财富管理总部,主要围绕金融产品的供给及投资者的需求进行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的转型。
但是回归到投资者的实际需求上来,财富管理业务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股票投资、金融产品、资产配置都涉及到财富管理,但是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
股票投资,其实很多券商都尝试过推出投资咨询服务,有的是分成的,有的是盈利才收费的,但是无一例外没有做得好的,因为要指导普通投资者做到短线盈利是很难的,而长线投资者是根本不需要券商的服务的。
金融产品销售,是这几年券商拓展力度比较大的领域,只要表现在产品的多样性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公募基金了,但是其依然无法摆脱为了销售而销售的现实,这会使得券商较少考虑到投资者的实际利益,在牛市的时候销售火爆,但是容易亏损严重,在熊市的时候无人问津,但是稳健安全。最好的服务是资产配置,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及资产状况量身定制投资方案并进行资产配置,目前国内比较接近的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提供定投或者资产配置服务。
而要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资产配置服务,需要券商有丰富的产品池、出色的投研实力或者资产管理能力,但是个人更看好具备较强资管能力的券商。因为出色的资管能力能够在为客户创造收益的同时,不断的丰富产品池,从而延伸至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
这里我引入2018年的资管营收数据而不是规模去看他们的资管能力,因为规模有些券商有些社保资金,规模就会很大,但是收益却无多少。根据2018年的资管营收数据,排名第一的是东证资管,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方红”系列产品的管理人;排名第二的是华泰资管,第三的是国君资管。
券商和银行不一样,银行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体,即使现在没有资管能力,其依然可以通过与各方合作去建立一个产品池来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或者财富管理服务;但是券商的优势明显在于资产的管理端,只有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的稳定的回报,才能够赢得投资者的芳心。因此资管能力出色的券商将在未来的财富管理业务中占据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越来越高,资本市场越来越有效的情况下,散户投资者是越来越战胜市场的,通过金融产品参与并分享市场的收益是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个人认为,普通投资者在选择券商的时候可以着重选择资管能力较强或者公司金融产品丰富的券商,特别是在产品的筛选和跟踪方面具备成熟管理体系,拥有较为丰富的财富管理或者资产配置经验的券商,更有可能满足投资者未来进一步的财富管理需求。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