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股价指数,为什么美国股市分道琼斯大盘股指数和纳斯达克小盘股指数?
其实美国股市分成纳斯达克和道琼斯指数是已经很久远的事了,而这两个市场也是各有特点,完全有存在的价值:
道琼斯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股票指数,他的全称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通常人们所说的道琼斯指数是指道琼斯指数四组中的第一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特点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它反映的是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基本指数是100。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公司包含所有新技术行业,包含软件、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零售和批发贸易等;
而道琼斯指数: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是价格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指数,是用以反映美国30只成分股的变现。成份股的甄选多属于有份量的公司,广为投资者持有,且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见称,及有良好的企业发展史。
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了解,祝大家投资顺利!
一旦出现一阳穿三线形态?
上涨中出现的"一阳穿三线"更容易走牛,下跌中出现的“一阳穿三线”骗线的概率大。
根据以往的走势经验,具备上涨趋势这个必要条件,配合3个特征走牛的个股居多。
一阳穿三线是比较简单、并且普遍的技术信号,与macd金叉和macd指标一样骗线居多。
骗线之所以多,是因为在技术上一阳穿三线被投资者采用得多,任何技术只要被一致认可的多,用来做陷阱就比较行之有效,诱多投资者接盘事半功倍。
要想破解一阳穿三线,先要了解什么时候骗线最多。
1、一阳穿三线很多投资者吃过这种形态的亏,不是说这种形态不行,而是用着比较形而上学,只看形态,不理解本质,不同位置出现的信号,有时候是牛股,而有时候是熊股,从棕熊到灰熊,最后到北极熊,一个形态就可以冷的发抖。
来看看近期失败的一阳穿三线案例:
上证指数,这一轮大跌中,有三次出现一阳穿三线的陷阱,第一次是遇到前高阻力位回调,第二次下跌中的横盘,第三次下跌中的横盘,第三次还没有走出反趋势,所以暂时看做陷阱,在股市谨慎点是件好事。
指数的走势=80%的个股,个股走势也是类似一阳穿三线诱多走势。
图一看图一的走势,一个波段之后,连续三根大阳线作一阳穿三线形态,走成了筑顶走势,跌下来之后反手又给了一个一阳穿三线,这个诱多凌厉,跑的慢,就被深套,看看下面的走势一路下跌。
图二的走势下跌中继陷阱,一根阳线有向上失衡的走势,结果第二天直接杀跌,然后连续跌,跌破了横盘的平台,这次一阳穿三线充当了下跌中继的角色。
图三是大涨之后出现的,大涨后的空间大,便于出货,这时候的主要目标是把股票卖给投资者,寻找接盘侠,大涨后出现滞涨,可能是短期调整在向上,也可能是高位横盘出货,出现一根一阳穿三线后,单枪多,寓意上方阻力大,多头弱,然后向下跳空,开始向下通道。
上面的失败的案例共性,都是下跌中,或者大涨之后的鱼尾行情,单一的一阳穿三线还是比较困难研判的,所以要配合其他指标验证更好一些。
2、成功率比较高的一阳穿三线,结合这3个方面更高一些。
60日均线走平,60日均线是中线的生命线,向上是中期行情的必要表现,在底部的时候,一轮大跌把60均线往下拉,即使出现一阳穿三线也只是短期的小波动,形成不了气候。
60日均线向下,一轮的下跌趋势,有不少的套牢盘,要把套牢的筹码打出来,主力集中收集需要时间来消化,小上小下的维持波段,这也就是时间换空间。
等待60均线走平,中期积攒的压力缓解之后趋势展开更贴合实际。
大阳缩量强势突破,大阳以涨停板为佳,涨停板是资金实力的象征,不管是什么位置的涨停板都有向好的意义,如果涨停板穿三线,对于后势影响比较强烈。
要想大涨首先主力要控盘到位,涨停板缩量说明控盘强度好,没有大的抛压,拉升是轻易的事,所以缩量的涨停板一阳穿三线,上涨的概率很大。
黄金坑之后的一阳穿三线更容易走牛,股票在上涨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小幅度回调,这个小幅度的回调,就是俗称的“黄金坑”,黄金坑之后的走势多数是突破,突破主升浪的概率也就很大了。
黄金坑是上涨的蓄势动作,也是制造虚假的弱势,让不坚定的投资者出局,但回调到阶段底部的时候,经常会极速拉涨停板,这样的好处是不让别人拿到便宜的筹码,涨停板出现后也就会经常上演一阳穿三线形态。这时候出现,价值是最高的一阳穿三线。
3、总结一下,胜率高不是100%,一味强调一阳穿三线形态,显然是不妥的,股市最不缺的,就是意外、就是幸存者偏差,千万别犯教条主义错误,一阳穿三线后未能走牛的股票,比比皆是。
胜率最高的案例,多数是上涨趋势为前提(底底抬高),配合三个特征:60日均线走平,缩量涨停板,黄金坑之后的一阳穿三线这些技术分析。
技术上形态配合之外,一阳穿三线个股,在风口上的、板块利好上的,突发事件催生,政策倾向,这样是大牛股的附加条件。
想赢就多学习,多复盘。
分享的不是秘笈、不是魔法、不是神奇的财经知识。
喜欢点个关注。
怎么查询已经过去日期的大盘指数啊?
1.在股票软件上选择查看上证指数,然后利用键盘的左方向键,一直摁着,会出现一个十字的坐标,选到想看的日子就可以了,或者用鼠标键在柱状图上双击也会出现一个十字坐标,然后拖到想看的日期上就可以了。
2.炒股软件也就是股票软件,它的基本功能是信息的实时揭示(包括行情信息和资讯信息),所以早期的炒股软件有时候会被叫做行情软件。
3.工作原理炒股软件的实质是通过对市场信息数据的统计,按照一定的分析模型来给出数(报表)、形(指标图形)、文(资讯链接),用户则依照一定的分析理论,来对这些结论进行解释,也有一些傻瓜式的易用软件会直接给出买卖的建议。其实,比较正确,或者实在的用法,是应该挑选一款性能稳定、信息精准的软件,结合自己的炒股经验,经过摸索之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用法则,那样才是值得信赖的办法,而机械地轻信软件自动发出的进场离场的信号,往往会谬以千里。
4.看盘方法进入炒股软件后,默认的是上证分时走势图,黄白两线分别为平均价与分时走势。当黄线在白线上面时,说明分时走势大于平均价,股价在上涨,平均线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如果涨的太多,请在黄线与白线相交时买入。当白线在黄线之上,股价在下跌状态,这个时候不应买入,黄线可起到阻碍走势线上涨作用。不过分时走势图对于股市的参考价值不高。黄白线下面,红绿竖条表示成交量,成交量与分时走势一般情况下有一定正比关系,成交量越大,价格越高,这就是股市中的量价原理。
什么是股票指数?
平时大家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股票指数。比如在金融电台和报纸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上证综指今天报收XXX点”之类的消息。这里的上证综指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的简称。
股票指数为大众提供很多价值,比如如果有人问你,今天股票涨了还是跌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回答。因为每天的股票市场中,有些股票涨,有些股票跌。如何来综合判定股市的涨跌?股票指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
有了股票指数,即使对金融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能够知道股市的涨跌。比如大家看了上面这张图表,就能很直观的得出结论:中国股市在2007年和2015年经历了两次大牛市(股票价格快速上涨),但是两次大牛市都以暴跌结束(2008和2015年)。
那么像上证综合指数这样的股票指数,是如何编制的呢?这些上上下下的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股票指数的编排是一门技术活,值得我在这里稍微展开解释一下。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股票指数不同的编排方法。
假设我们可以投资的股票市场有几十个国家,每个国家有好几百支股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世界股票指数呢?我们可以考虑下面几种选项:
(1)市值加权:市值加权是最常见的股票指数编排方式。该方式根据每个股票的市值,去决定该股票在世界股票指数中的权重。大家耳熟能详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就是市值加权指数。国内一些主要的股票市场指数,比如上证180,沪深300等指数,也是市值加权指数。
(2)GDP加权:该指数编排方式根据每个国家的GDP大小,去配置这个国家应该在世界股票指数中的权重。举个例子来说,2015年世界上GDP最大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日本,那么在世界股票指数中,占权重最高的就应该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的股票,并且其权重和他们各自的GDP成正比。在确定了每个国家的权重后,在各自国家之内,再选择市值加权或者其他加权方法来确定每支成分股票的权重。
(3)价格加权:价格加权指数是根据股票市场上的每支股票的价格来决定其在指数中的权重。世界上历史最长的股票指数之一,道琼斯工商指数就是典型的价格加权指数。日本的日经225指数也是价格加权指数。
(4)等权重指数:等权重指数的意思是给予指数中包括的所有股票每个成员相同的权重。比如标准普尔指数有500只股票成员,那么每个成员被分配到的权重就是0.2%。等权重指数和市值加权指数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等权重指数中,小规模股票(比如标准普尔指数中第300-500名公司)占到的权重要更大,而大规模股票(比如标准普尔指数中最大的100家公司)占到的权重要更小。
等权重指数和市值加权指数的另外一个区别是等权重指数需要通过不停的再平衡来调整其指数成员的权重。由于每只股票的市场价格在随时变动,因此即使在一天之后,其每个成员的权重也会发生变化,偏离原来设立的等权重的目标。因此理论上来说,要保持等权重指数中股票成员的权重始终等权的话,指数管理者需要时刻去买卖那些股票调他们的仓重。过于频繁的买卖会导致过高的交易费用,从而拉低投资者的回报。
世界上第一个指数基金就是等权重指数基金。1971年,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William Fouse和John McQuown开始为Samsonite公司管理世界上第一个指数基金账户,启动资金为600万美元。该基金管理的指数追踪纽约证券交易所上1500支股票的回报,每个股票受到等权配置。由于上面提到的频繁交易导致费用过高,投资者回报不佳,在1973年富国银行将该账户追踪的指数从等权换为标准普尔500指数(市值加权指数)。
等权重股票指数在最近几年重新引起了学术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在Zeng和Luo于2013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中,作者回测了1990-2010年30年的历史回报,得出结论标准普尔500等权重指数比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每年高出2%左右,但这个超额回报是在扣除交易费用之前得到的。也就是说如果等权重指数的交易成本比加权指数的交易成本高出2%或者以上,那么等权重指数的回报就会不及指数加权指数的回报。
也有其他研究指出,等权重指数在理论上获得比市值加权指数更高的回报的主要原因是等权重指数承担的风险更高,这个风险主要来自于流动性(Liquidity)和波动性(Volatility)风险。投资者承担的风险高,投资回报才高,体现的还是市场有效的原则。
有这么多不同的指数,哪个指数更好呢?
在综合考虑了上面提到的不同指数编排方法的利弊之后,我的结论是:市值加权指数是目前最适合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使用的指数。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GDP加权指数不考虑各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举个例子来说,截止2015年12月31日,按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498计,中国A股总市值为7.1059万亿美元,占到GDP的68%左右(以GDP10.41万亿美元计)。同期的美国股票总市值23.8233万亿美元,占到GDP的133%左右(以GDP17.87万亿美元计)。
根据GDP加权,在一个世界股票指数中需要包括非常多的中国A股。但是从一个全球美元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他可以购买的自由流通的中国股票非常有限,主要因为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完全跨境自由流动。因此让投资者去追踪这样一个GDP加权的全球股票指数有些不合理。
(2)市值加权指数不需要像等权重指数那样频繁的调权重,因此可以节省更多的交易费用,给予投资者更高的回报。
(3)绝大多数的金融研究都是基于市值加权指数,其合理性得到一些大家比较认可的金融理论,如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支持。
(4)市值加权指数也是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使用的基准。由于大家都使用这样的基准,因此追踪市值加权指数的指数基金数量最多,费用最低,流动性最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有最大的选择性。
(5)市值加权指数在理论上没有持有数量的限制。因为市值加权指数中,市值越大的公司其权重也越高。指数本身就是市场,因此不管投资者有一亿,十亿或者一百亿的资金量,在投资并持有市值加权指数基金时没有规模限制。
(6)市值加权指数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也比较容易复制,因此对于指数基金经理来说,这样的指数比较容易管理,其追踪误差(Tracking Difference)也会比较小。
截至2015年年底,在这个世界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上市流动的股票里,美国的股票大约占到全球股票总市值的一半左右。美国的GDP约占全世界的17%左右,因此从金融投资角度来看,美国的股票市值占比是非常高的。
在美国之后的股票大国是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中国(香港)的股票市值大约占到全世界的2%左右。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股票在上面这张饼图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当然,市值加权指数也并非完美。对于市值加权指数的批评一般有以下几点:
(1)市值加权指数在给指数中股票成员配重时只看市值,而忽略其“内在”或者“基本面”价值。在一个市值加权指数里,越是被高估的股票,其市值越高,而其权重也越高。比如在1999年互联网泡沫处于顶峰的时候,最被高估的那几个科技股,在指数中得到的权重也最高。这让一些投资者感到不甚合理。
(2)市值加权指数合理的一个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即“价格是对的”。关于有效市场理论的争论从未停息过,而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市场有时候并不“有效”。当然,有效市场理论从来没有说过市场总是有效的,这应该是很多人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误解。但不管怎么说,如果市场总有“无效”的时候,那么基于市值加权的指数也会有估价不合理的时候。
(3)如果再深一步细分市值加权指数的风险因子,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市值加权指数受动量(Momentum)和规模(Size)因子的影响比较大。举个例子来说,标准普尔500指数选的是美国市值最大的500家公司。按照标准普尔指数选公司的方法,被标准普尔500指数选中的公司是大股票(规模因子)或者价格上涨比较快的股票(动量因子)。并且规模越大,价格上涨越快,其在指数中的权重也越大。因此在风险因子层面,像标准普尔500这样的市值加权指数就没有包括小规模股票,并且在其指数中价值型股票的权重过低,从而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4)市值加权指数有时候可能会有严重的行业偏见。比如在1999年科技股泡沫破裂之前,指数中的科技和电信行业占比非常高。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指数中的银行股比重非常高。市值加权指数反映了不同行业周期的兴替,并将其放大。
在指数编制的选择中,没有完美的方法。作为投资者,我们只能在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后通过妥协和取舍选择最合适的指数。在综合了各种利弊后,我认为市值加权指数是目前最适合广大投资者的股票指数。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普500指数等等指数是如何计算的呢?
上证指数,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是都是属于综合股价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基日提数定为100点。在国内,上证指数,通常代表着的是中国股票市场,也就是所谓的股市、A股,上证指数的上涨下跌,也就是说中国股市上涨了若干好多,下跌了若干好多,相称于一个权衡的标准。
由于股市里的个股数量实在太多,计算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的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优劣混杂,所以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优质上市公司来进行一个指数的确立,有利于给投资者进行有效的参考,同样的可以起到一个所谓的门面的作用!并通过计算这些样本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用以表示整个市场的股票价格总趋势及涨跌幅度。
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为此,选择样本对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
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一般均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但随着计算频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
4、基期应有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不过由于现在的美股和中国股市体量太庞大,所以单一的上证指数,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已经不能反映出整体的一个状况!因此从大板块来看,增添了上证50,深证成指,创业板,纳斯达克等新型指数,以便投资者更好的参考和操作!简单来说,光看单一指数投资的时代已经结束,格局分化,走势分化的时代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