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教育局,馆陶高中暑假放假通知?
一、放假时间
全市小学、初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放暑假时间为2023年7月5日,普通高中7月15日。开学时间为9月1日。各幼儿园可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二、有关要求
(一)切实做好放假前各项工作。各县(市、区)教体局和学校要围绕市教育局全年“12981”总体工作思路,对本学期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各学校要统筹课程安排,合理做好期末复习、考试等工作,提前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
(二)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各学校放暑假前要对学生做足、做全、做好暑期安全教育。围绕生命健康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和防火、防盗、防汛、防溺水等开展安全专题教育,通过网站、公众号、家长会、主题班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安全工作合力。加强校园安防,制定并执行严密的值班和保卫制度,实行24小时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上报,严防各类安全和不稳定事件发生。
(三)合理安排学生暑假生活。各县(市、区)教体局和学校要落实“双减”和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关爱学生幸福成长活动,教育和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正确理性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引导学生自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倡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学校积极探索暑期托管服务。按照“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四)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暑假期间,各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在校自习,不得利用暑假举办学科培训班、特长班、奥赛班、兴趣班、提高班等。不得出租(借)学校场所用于举办各类补习班、暑假班,不得与校外机构合作举办各类补习班,不得组织或诱导学生到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补课、培训等。在职教师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不得到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举办的文化补习班兼课。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辖学校办学行为的督查,对不规范的办学行为,经查实后,要严肃处理。
(五)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各县(市、区)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片区化、网格化、常态化督查,保持假期对地下违规校外培训机构和变相违规培训机构高压治理态势,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切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
汉武帝的生平简介?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
历史评价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西羌、楼兰、车师、轮台、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早期经历汉武帝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前156年),是汉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汉景帝后,汉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就逝世了。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
前元四年(前153年),刘彻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同年,景帝的长子、他的异母长兄刘荣获封为太子。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月,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第二年(前150年)春正月,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夏四月乙巳(前150年6月6日),刘彻之母王氏被立为皇后,丁巳(前150年6月18日),刘彻被立为太子。
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前141年3月9日),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君临天下汉武帝登基之初,汉朝建立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们都希望天子举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禅大典,改换确定各种制度。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学说,就通过贤良方正的科目招纳贤士。赵绾、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学而做官,达到公卿的高位。他们想要建议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为朝会诸侯的地方。他们所草拟的天子出巡、封禅和改换历法服色制度的计划尚未完成,正赶上窦太后还在推崇信奉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不喜欢儒术,于是派人私下里察访赵绾等人所干的非法谋利之类的事情,传讯审查赵绾、王臧,赵绾、王臧自杀,他们所建议兴办的那些事情也就废止了。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他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王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教育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在长安创立专门的儒学教育——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征伐四方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在军事上,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起。
巫蛊之祸征和元年(前92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是不寻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处死。冬十一月,汉武帝征调三辅地区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进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严。巫蛊事件开始出现。
桑榆晚景后元元年(前88年),马通、马何罗等谋刺武帝,金日磾发觉并保护了武帝。[43]同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44]在这段时间里(具体时间不详),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因过”受到斥责,忧死于云阳宫。一般认为是子幼母壮,为了防止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找借口处死了她。[45]
后元二年二月乙丑日(前87年3月27日),汉武帝于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丙寅日(即次日),汉武帝对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人加以任命,要求四人接受遗诏并共同辅佐幼主。丁卯日(前87年3月29日),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戊辰日(前87年3月30日),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三月甲申日(前87年4月15日),葬汉武帝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邯郸市区有哪些高中?
邯郸市有邯郸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然后按07年高考排名依次是峰峰春光中学,邯郸市第四中学,邯郸市第三中学邯郸市第二中学和邯郸县第一中学。
其中除邯郸县一中外都是邯郸市重点中学,峰峰还有两所普通中学是春晖中学和春华中学,原名为峰局一中,峰局二中。
峰峰地区有两所职业高中,一所是峰峰集团下属的职业教育中学,又叫技校。还有第二十中学。哦,对了,邯郸峰峰还有一所中学在彭城,名为第十五中学,没
浙江历史上出过哪些军事天才?
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能算天才之一。“越甲、越人剑、吴钩”,在春秋时代可是大名鼎鼎的。
又有三国时代富春人、江东猛虎孙坚,及其子小霸王孙策,二人皆不世出之天才。但这些人物,众人早已耳熟能详,就无须多说了。
讲一个三国将军:曾救过孙权性命,又深受孙权器重赏识,正准备委以重任时,却不幸病亡,时让孙权闻知后哀伤不已的东吴大将——浙江余杭人凌统。
自晋室与北宋两次南迁,浙江文风日愈昌盛,似乎名将猛将稀少。然而在三国时代及其之前的浙江,却完全不是这回事。
其时浙江一带,王权止于城邑而不及乡野,山越之民,多断发纹身,能在山林沼泽间赤足如飞,高尚力气,作风剽悍,惯习战斗而不服管束。名头很响的丹扬精兵,其中一部就是专指浙皖交界处的兵源。
东吴立国之后,一大半的战争就是吴军与山越之间的战斗。东吴将军凌统,就在东吴平定山越战争中崛起的一颗将星。余杭豪杰,凌氏父子英雄。凌统字公绩,其父名叫凌操,世居于吴郡余杭,就是今日的杭州余杭区。
史书称凌操为人,轻侠而有胆气。
小霸王孙策扫江东,凌操闻名投效。然后跟着孙策打仗,每有战斗,便奋勇先登,数次战斗之后,便以勇闻名军中。
凌操率部驻守于永平,被任为永平县长。三国时代的县长,是要带兵的,凌操在任上屡次击灭山越叛乱,剿平盗匪,威服民众。又以功绩升迁为破贼校尉。
古地名永平,即今江苏溧阳。
孙权成为吴主统军后,跨江讨伐江夏黄祖,凌操率部从征。
夏口之战,凌操驱轻舟先登破阵,斩杀黄祖的先锋将,但激战中被时为黄祖部将的甘宁射中,伤重阵亡。
而凌统时年仅十五岁,但已英武不逊其父,常获左右交口称赞。
孙权亦以凌操死于国事,为嘉其功。便拜少年凌统为别部司马,并以代理破贼都尉的职务,使统率其父凌操麾下的部兵。
“有辱及亡父者、虽赴死必杀之。”——血气方刚、恩怨分明的少年将军凌统。三国时代的南方,因为多有高山大泽,不服管束的山越部落与盗匪,一直是东吴严重的内患。所以东吴的名将,包括了在献计夺荆州、破关羽,又在夷陵击败了刘备的陆逊在内,极大多数将军都是要参与剿匪战争的。
孙权亲率大军讨伐保屯、麻屯等地的山贼。攻破保屯后,孙权先撤军,留下凌统与部督将张异等各率本部兵力留下、围攻麻屯。
麻屯、保屯二地,在今湖北嘉鱼县。
诸将约定了对麻屯发起总攻的日期之后,在帐中设宴聚餐,
席间,有一个老资格督将,名叫陈勤。
此人脾气暴躁,举杯行酒令时往往随性乱使,不按规矩,还倚老卖老、瞧不起少年就获都尉职、独领一营兵的凌统;屡对凌统出言不逊。
于是,凌统恨其侮慢,当面反驳,让陈勤下不了台。陈勤怒,不但破口大骂凌统,还连带辱骂了其亡父凌操。
少年凌统被触及亡父之痛,心中悲愤,于是任陈勤放肆,只是流涕不答。这样一闹,这酒也喝不下去了,众人散席而出。
但是陈勤因让一少年伤了面子,却还不肯罢休。乘着酒劲,又于道路上拦下了凌统,继续大骂其父子。
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凌统终于忍无可忍,杀气升腾,于是拔佩刀,一刀下去,陈勤当场被破翻在地。数日后,伤重而死。
陈勤死了,而诸营约定会攻麻屯的日期也到了。
凌统对众人说:“主上信任我,以我为将,而今我却以私恨而杀了一将军,非死无以谢罪。”
于是,率所部先登,身先士卒,冒矢石、触锋刃,率先摧破敌屯,诸将乘胜进击,大破贼军,而凌统为首功。
战后,凌统命部下将自已缚住,然后向“军正”请求拘押,并上书向孙权请死。
军正:古代军中专管军法职务,
孙权获悉此事后,为凌统的勇烈果毅大为感慨。于是,下令:以先登破敌之功赎凌统之罪。
在战争中崛起的将星。一:江夏之战,勇冠三军。
因孙坚之死,东吴与江夏黄祖之仇,已是不死不休。
建安十三年。
孙权再次召集大军讨伐江夏;凌统随征,为报孙权之恩,自请为前锋。
吴军进抵江夏后,凌统从亲兵中选拔敢战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经常前出大军数十里外扫荡哨探。
当时,黄祖部将张硕率兵船出巡,以探吴军虚实,在右江恰与凌统遭遇。
张硕所乘船大、兵多,而凌统人少,船小。
然而,狭路相逢勇者胜,凌统毫不畏惧,驱船直迎上去,以小搏大、以寡击众;
激战,登敌船,斩杀张硕,敌军人船皆被俘获。回报孙权,以骁勇果决闻名全军。
吴军水陆并集,发起总攻。
吕蒙从水上进攻,大败江夏水军,而凌统引军兼道,又率先攻克城池。于是,吴军大获全胜,斩杀黄祖,终报孙坚之仇。
战后,孙权以凌统之功,升迁为承烈都尉。
二:赤壁之战,凌统终于由一名少年将领成长为了将军。
吴军灭黄祖后。同年,曹操南征,赤壁大战爆发。
东吴精兵尽归周瑜统辖,以扺御曹军。
凌统随周瑜在乌林与曹军交战,挫败曹军进犯。
曹操撤军北返,留曹仁守江陵。
凌统等部进逼江陵,屡与曹仁交战,直至曹军退走,积功升迁为校尉。
建安二十年,吴军攻破皖城,凌统所部力战建功,升为荡寇中郎将,并获授沛相之职。
同年。
东吴因刘备已占据益州,便向刘备索取荆州,却遭刘备拒绝。
孙权大怒,遣吕蒙为大将,统辖凌统等东吴诸将,往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亲率大军由川中返荆州,驻于公安,关羽率军入益阳,与吴军对峙。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因曹军入汉中,刘备急于回师与曹操争汉中,被迫议和,割让长沙等三郡与东吴。
孙权得到三郡,又因曹军主力西征,合肥空虚,便欲趁势攻取合肥。
于是,召集诸路军马,大举攻合肥。
凌统所部自益阳返回,受召开往合肥参与合肥大战。
凌统虽年少,又长在军旅,却每每亲贤接士,轻财而重义,被誉为有国士之风。
其时,东吴诸军云集合肥,号称十万众,连营十余里、兵势鼎盛。
凌统抵达前线后,被孙权任命为右部督。此时的凌统,年龄尚不足二十六,却已有大将之风。
逍遥津浴血死战救孙权。孙权攻合肥,遇上了克星一样的名将张辽,东吴军锋被挫,屯兵于城下十余日后,见合肥城已不可克,吴军撤走,无功而返。
大军既已撤退,包括孙权在内的东吴诸将谁也料想不到,胆大包天的张辽竟敢从只有七千兵马的合肥驻军中选出一支轻骑,潜行尾随吴军,并趁吴军在逍遥津渡河时,突然发起了攻击。
其时,吴军大部已过河,孙权亲率后军尚在北岸。张辽的猛烈突袭,使得猝不及防的吴军士卒惊慌乱走,将军召集不起成建制的部伍,顿时陷入了大乱之中。
孙权也身陷于激战之中,脱身不得。
曹军攻势凶猛,孙权左右多死伤,已险象环生。
正危急时,凌统率本部三百亲兵直杀入重围之内,救得孙权,杀出重围,孙权策马跃过断桥。
而凌统为掩护孙权脱险,率三百步卒就地结阵,皆殊死战斗,一步不退,阻击张辽。
终于,凌统在激战中格杀数十人,身负创伤十几处,左右亲卫全部阵亡。
孙权已走远,凌统于是撤出战斗,突围时,所部基本全阵亡。
这时候,渡桥已被张辽军彻底摧毁,道路已绝。凌统跳入河中,被甲泅水潜行,因曹军大多不通水性,才得身幸免于难。
当凌统逃出险境时,孙权已上了大船,得知凌统归来,大为惊喜。
孙权亲迎凌统上了自己座船,并急召医者,为浑身是伤的凌统敷药。
凌统爱兵,所部士卒皆为精锐骁勇健儿,而这一战,竟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故而悲不自胜,放声痛哭。
孙权叹息,用自己的衣服襟为凌统擦眼泪,并安慰凌统说:“公绩啊,亡者已逝,只要你仍在,又何患无人啊!”
由是,孙权愈发器重凌统,拜为偏将军,并给凌统本部兵额增加了一倍。
这儿,必须说一下,可别以为东吴偏将军只是员偏将。
偏将军在东吴,已是可以统辖万人规模军队的大将了。
东吴的偏将军,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当得上的!可参阅东名将陆逊的履历。建安八年,21岁的陆逊入仕,历任海昌县令、屯田都尉、再于历次讨伐山越战役中凭军功升迁为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都督。
其间,陆逊还与孙氏联姻,娶了孙策的女儿,与孙权成了亲戚。
直至建安二十四年,已36岁的陆逊才因为献上袭取荆州的奇谋,被拜为偏将军、右部督。
从海昌县令到偏将军,陆逊用了十六年。
由此,凌统二十六岁即被孙权拜为偏将军,这在东吴诸将是罕见的。前面说过,东吴的战争,一大半是讨伐征服境内山越的战争。
合肥之役惨遭败绩后后,吴军又要继续对山越的征讨了。
凌统认为:
“山越之民多壮勇强悍者,虽然不服王化,但性格多朴素。除了兵威征讨之外,也可以施以恩义收服,恩威并行,才是王道。”
毫无疑问,这是很有建设性的提议。
孙权很赞赏凌统的建议,将平定浙江东部山区事务,专委任凌统全权负责。并令沿途郡县,全力配合凌统,凡凌统所需人力物力,皆须先尽力供给,然后再上报。
凌统率兵向浙东,路过余杭乡里,丝毫不摆大将威风,对本县长吏毕恭毕敬,以礼相待,乡人皆引以为荣。
凌统善于练兵,又爱护士卒,故而逍津一战,麾下士卒甘为之效死。
在浙东时,多有壮士闻名来投军,不多久,便收得精卒万余人。
一万余精兵,这在三国时代正史上,决不是个小数字,孙权闻之,为此倍感欣慰!
英年早逝,将星殒落。然而,正当这位年轻的东吴名将即将大展宏图时,一场暴病却夺了其性命,时年仅29岁。
凌统的突然病亡,应与逍遥津血战时身负多处重伤,又在河中潜渡,长时间浸泡于水中,以致落下隐疾有关。
当时,孙权正在床上歇息。凌统病亡的消息传来,惊而起身,悲痛不能自止,扶床大哭。
之后数日,孙权膳食减半,为凌统哀悼,每提起凌统,便泪流不止。
能让君王如此厚爱,足可见凌统之将才。
孙权对凌统的爱屋及乌。
凌统遗有二幼子,名曰凌烈、凌封,各皆年仅数岁。孙权将二子内养于宫中,视如己出,待遇与孙权自己诸子相同。
若宾客进见,孙权称呼凌统二子曰:“此吾虎子也。”
及二子及八九岁,孙权令教之读书,每十日令其学习骑乘马匹,训练武艺。
凌统的长子凌烈成年后,孙权追录凌统功勋,封凌烈为亭侯,命其统率凌统旧部兵马。后来凌烈犯事,因罪免职;孙权又让凌统次子凌封承袭爵位,继续领兵马。
【图片来自网络】
为何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李世民可能碰都没碰过武则天,又怎么能生下一儿半女?
而且武则天也不叫媚娘,真正的武媚娘跟武则天是没一毛钱关系的……
史书对武则天在太宗朝的记载很少,只有两件事。
一、武则天十四岁,太宗到洛阳时听说她很美,便召其入宫封为五品才人;
十一月,辛卯,上幸怀州;丙午,还洛阳宫。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年十四,上闻其美,召入后宫,为才人。——《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二、狮子骢事件,狮子骢事件还是武则天自己的回忆:
“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
第一件事情应该是这样子的:李世民到洛阳巡视,听说以故应国公的女儿长的非常漂亮,故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留用。
唐朝的才人虽是妃嫔,但也是女官。在宫里那是有活干的,不像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剧里的后宫妃嫔,一天到晚没事干就知道玩。
因此武则天入宫后,很大的可能性是李世民见她长的好看,又是一个小姑娘。所以封她为五品才人,让她端端茶倒倒水而已。
关于这一点,从狮子骢事件中武则天的描述也可以看的出来一二…
武则天说:“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
没错,她只是在旁边侍候的女官罢了。按武则天的性格,她这么大出风头,更多的可能性是李世民平时没把她太当回事,所以她想让李世民对其刮目相看……
当然,以上全是自己的猜测,下面我们来找点佐证。
佐一、长孙皇后的离世让李世民没有心思事实上,打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就很少再有那方面的心思了。除五六年后跟巢王妃杨氏生了十四子李明外,他就再也没有添过丁。
要知道长孙皇后去世之前,他可以说是平均一年一个的。那为什么长孙皇后去世他就不再生孩子了呢?
一、李世民跟长孙皇后感情甚笃,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走了后伤心欲绝,故而很长时间不碰其他女人,何况武则天是第二年才进的宫,与皇后去世的间隔并不那么长。
长孙皇后的去世,让李世民到底有多伤心?望陵毁观的故事大家肯定听过…
太宗葬文德皇后于昭陵,上念后不已,乃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尝引魏征同登,使视之,征熟视之曰:“臣昏毛,不能见。”上指示之,征曰:“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故见之矣。”上泣,为之毁观。——《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四》
当然要说长孙皇后的去世让李世民伤心到连碰其他女人都不会的地步,那大家肯定是不会相信的。但长孙皇后去世后的李世民,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超级奶爸”!
史书记载,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将晋阳公主和高宗李治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唐会要·公主杂录》
李世民是圣明天子,人治标杆,白天日理万机,忙的要死要活,晚上还要当超级奶爸,因此,短期内就更没那方面的心思,直到五六年后,与齐王妃生了十四子。
佐二、十四子李明的年龄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是李世民霸占了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其实这是谬谈。事实上非但不是李世民霸占的齐王妃,更有可能是齐王妃霸占的李世民。对此我在另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有详细的介绍,不再多言。
这里只介绍十四子李明的出生,据《新唐书》记载:
太宗长子李承乾于武德三年封中山王,年龄1岁;太宗三子李恪于武德三年封长沙郡王,年龄1岁,8岁进封为汉王;四子李泰刚出生就封为宜都王,1岁进封卫王;五子李佑于武德八年封宜阳郡王,武德九年进封楚王,年龄也就3—4岁;六子李愔、七子李恽、八子李贞、九子李治、十子李慎、十一子李嚣、十二子李简都是都是贞观五年分别封的梁王、郯王、汉王、晋王、申王、江王、代王,他们年龄最大的不超过5岁;十三子李福于贞观十三年进封为赵王,年龄5岁。
所以:从李世民十二个儿子(二子李宽不在其列)的封王年龄可以看出最大的不超过5岁,而李明被封为曹王是贞观二十一年,由此可以得出李明的生年不可能超过贞观十六年,关于这一点从李明就藩的时间也可以侧面说明。
这至少说明李世民和杨氏发生关系的时间是在贞观十五年左右,这是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唯一出世的孩子。
综上,杨氏有可能是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后的五六年里唯一临幸过的女人,这也是他想立杨氏为后,而被魏徵阻止的原因。
科普:武则天跟武媚娘没关系不知道是什么人以讹传讹,说由于武则天长的太美、太媚,因此李世民给武则天赐号“武媚”,所以武则天也叫武媚娘。
这其实是把以前流行的一首歌跟武则天弄混了,“武媚娘”是隋唐时期流行的一首歌曲,歌名就叫《武媚娘》。
李纲,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旧唐书·李纲传》
既然武媚娘跟武则天没什么关系的,所以就不要说什么“因为太宗赐号武媚娘,所以太宗肯定临幸过这样话了。”
最后:图1、图5、图9为纪录片《大明宫》中武媚娘的扮演着李翠翠,个人认为是最有味道的武则天,你说呢?
@夏天的雷风,一个一心做文史科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