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董事长是谁,十倍股怎样层层筛选出来

恒浩网

三一重工董事长是谁,十倍股怎样层层筛选出来?

这个问题,追求的不光光是收益,还有确定性。对持有时间要求不高还算好,降低了对收益的追求,要是对持有时间还有要求就真的无解了。

但再困难的问题,既然问出来了,那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而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步解决。

三一重工董事长是谁,十倍股怎样层层筛选出来

我认为至少需要分两步。

第一步,筛选行业。赛道不好的雪球怎么滚也滚不大,所处行业不好的公司怎么成长也成长不了十倍,不光成长不了十倍,说不定十年后就没有了。

我仔细梳理了下,筛选能出十倍股的行业必须要满足以下标准:

1.所处行业商业模式不容易出现变化,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容易被颠覆被替代,行业本身难以革新或者没法革新。类似于手机,互联网这些行业商业模式变化很快,行业革新很快,这些年被淘汰的企业也很多。是肯定选不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企业的。

2.行业竞争结构已经相对稳定。如果还是红海的行业不能保证我们选的公司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比如之前的电视行业,长虹就是在红海的竞争中落伍。

3.所处行业依旧有增长空间。像煤炭钢铁石油这种总需求向下行业就直接排除了。

按以上三条标准筛选,筛出来行业只有两个,消费或者金融。当然科技,医药股里肯定是有十倍股的,但科技和医药行业竞争格局不够稳定,选出的企业即便现在有竞争优势10年后或许就被淘汰了,诺基亚摩托罗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确定性不够强。

而消费和金融行业不同,虽然行业成长性没有医药科技那么强,但胜在大多细分领域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而且行业技术革新的可能性低可替代性弱。

十年前茅台是白酒里最好的,十年后的今天也是;十年前伊利蒙牛是最好的牛奶,十年后的今天也是。

选出消费,金融这两个行业之后,我们就需要在行业中选出行业里最好的公司了。

金融行业其实同质化挺强的,从成长性来看保险>证券>银行;从竞争格局来看保险>银行>证券。

成长性是一目了然的,现在国人的保险意识还很薄弱但是存款意识早已经很强了。竞争格局大家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一下你觉得知名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能写出数量越少的竞争格局肯定越好。

.......

消费行业会复杂很多。我提供以下几个维度给大家作为筛选标准。

1.高端>低端。拿白酒举例子,不同白酒之间的制作工艺都是相仿的,但茅台的价格和二锅头的价格有天壤之别,自然茅台的投资价值是优于顺鑫农业(二锅头)的。

在这里拓展一下,品牌知名度高>品牌知名度低,这个很好理解。

2.保质期长的>保质期短的。猪肉,烘焙产品(如面包),鲜牛奶酸奶都是属于保质期比较短的,保质期意味着销售半径比较小(工厂生产产品能覆盖的人群少),销售的时效性要求强,对周转要求高。这些公司要么就只做区域性的销售,要么就要通过大量建厂开店的方式来拓宽自己的销售半径(成本比较高)。

而像常温奶,奶粉,火腿肠,饮料这种产品保质期相对上述产品来说就比较长,可以单一工厂生产后像全国输送销售,销售半径更宽覆盖人群更多,生产成本更低,周转成本低。

白酒就更牛逼了,保质期最长而且存放时间越长反而越贵,根本不用考虑任何周转问题,在这个维度中无疑是最好的品种。

3.渠道。渠道会复杂一些,不同类别有一些区别,但在大多数成熟的消费行业细分领域,直销>经销,经销控制力强>经销控制力弱。

直销和经销的区别其实更多是服务与成本的博弈,直销的成本往往更高,但提供的服务会更好效率会更高。在一些成熟的行业里,由于企业对行业的耕耘已经很多年了,在各个地区省市都已经建立成熟的直销网络了直销和经销的成本区别就没有那么大了。

但我们也不能单从渠道一个方面去判断,周黑鸭(直销)就在和绝味(经销)的竞争中落后了,这和产品的经营策略营销策略行业特征都有一定关系。

4.上瘾品>社交品,普通消费品。上瘾品是最好的消费品,我国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的产品香烟就是上瘾品,上瘾品一次性解决了客户复购和用户粘性的问题,上瘾品客户往往品牌忠诚度还很高。除了烟以外。

市场普遍认为白酒具备一定的上瘾品特征但不完全是上瘾品,调料也具备一定的上瘾品特征。这里需要注意上瘾的意思并不是其表面含义像烟一样会上瘾,更多是考虑复购率,会不会反复购买?比如调料盐,味精,酱油复购率肯定是很高的,大家用完就要买无可替代,这部分必需消费品我们常都认为是上瘾品。

还有部分产品是像白酒一样有一定上瘾品的特征的,比如可乐,甜品,部分人都是对其上瘾的。

但猪肉不是上瘾品,主要是猪肉和牛肉鸡肉鸭肉等是互相替代的,不一定非要复购,另外现代健康生活理念中对猪肉的需求越来越低,行业空间还在变小。

社交品,就是具备一定社交价值的品种,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送礼会送的品种。比较常见的有酒,保健品。社交品不一定比普通消费品更好,因为社交的频次更低但毛利率往往更高,二者之间优劣难以直接比较。

如果同一个产品既具备社交属性又具备普通消费品属性那他肯定比只有消费属性或者只有社交属性的产品要好。比如白酒就比阿胶要好,坚果也比阿胶好。所以很多坚果企业比如三只松鼠会拓展其社交属性(做礼盒装),使其具备社交属性提升价值。

普通消费品,瓜子,鸭脖,包括上面讲的猪肉,牛肉就是我们常认为的普通消费品了,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是相对最低的。

......

筛选标准出来了,接下来就是筛选了,后面我会阐述我的筛选结果和认为合理的估值情况。大家也可以考虑自己做做筛选,其实消费品的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是可类比的,做出了筛选之后可以看看你选择的标的过去十年的涨幅情况,看看筛选的准确率。

另外,最近市场受贸易战影响调整比较大,很多消费股也被带动杀跌,但本质上消费股受贸易战影响是很小的,只有在贸易战升级真正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对消费股有所影响。

今年以来物价也出现了明显上涨,虽然CPI反应的不甚明显但大家在生活中应该有所感受。

提价对于消费股的毛利率是会有明显提升的,毕竟他们这个月的成本和上个月比并无太大区别。今年在有一定通胀的情况下,消费股业绩往往能有比较好的表现。

把握错杀之后合理的建仓机会,买到一个更合适的价格会让十倍之旅事半功倍。

文章借用筛选十倍股这个大背景,事实上是给大家谈了消费和金融这两个大板块的内部的一些逻辑。

在做进一步阐述之前,我想先就消费板块本身的逻辑在做一个阐述。

首先消费股和成长股不同,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后者的市场空间更大,更容易想象,比如万孚生物所在的POCT(体外诊断器械)想象空间就很充分,体外测试是否得了癌症的试纸,一旦研发出来市场空间是不是很大?

但消费股不同,消费股的市场空间并没有那么大了,比如白酒行业,我们甚至可以说随着人们健康生活习惯的普及,未来白酒行业总的体量肯定是下滑的,行业总量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但高端白酒由于其拥有的社交属性和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传统酒文化需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除非出现一种社交效果比高端白酒更好的饮品。

而且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行业会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会逐渐提升。头部企业还具备下沉发展多元化发展吃掉其他层次市场份额的可能,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

而中国消费品行业的细分领域大多竞争格局都已经非常清晰,白酒,乳制品,

最重要的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物价的上涨,消费品的价格是一定会持续上涨的,但科技产品不一定,汽车,电视,冰箱这些过去的高科技产品在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价格并没有持续上升反而是下降的,这是消费品和科技品完全不同的属性造成的。

回到话题,前面我们通过对消费板块整体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消费股高端>低端(品牌知名度高>品牌知名度低);保质期长>保质期短;在大多数成熟的消费行业细分领域直销>经销;经销控制力强>经销控制力弱;上瘾品>社交品,普通消费品。

那今天我们就借着上面的结论来推导,究竟哪些细分领域的公司具有十倍股的潜质。

我们先对消费板块的细分领域做一个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调味品,白酒,饮料,乳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纺织服装,保健药品,家电厨电,家具。(产品类非服务类)

之后我们根据推导的结论对这些细分领域进行分类。

第一档:调味品,白酒。

调味品是消费板块中唯一具备上瘾品特征的产品,人们对于口味的依赖解决了其复购率的问题,而调味品大多保质期长,运输半径长。行业内竞争格局也相对比较稳定,多呈现寡头局面。代表企业:海天味业,千禾味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由于调味品板块的高确定性,行业内大多公司估值都比较高,虽然公司优秀但如果买入的时机不好容易陷入长期不盈利的尴尬情况。此外天味食品一类火锅料,菜肴调料类产品确定性弱于传统调味品,主要是考虑到人们对于这些菜肴调料接受度还比较低,市场空间较小。

白酒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高端白酒,高端白酒具备一定的上瘾品特征,也具备社交品,消费品特征,此外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不用过度考虑保质期问题商业模式极佳。代表企业:贵州茅台,五粮液。

但白酒行业中低端白酒不具备社交品特征,不会用低端白酒送礼。而且由于品牌价值较低容易受到高端白酒下沉的降维打击,关注价值较低。

第二档:乳制品

常温奶,常温酸奶解决了乳制品保质期运输半径的问题,酸奶的推出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乳制品的上瘾性,行业内竞争格局也比较稳定呈现明显的寡头局面,整体来讲乳制品也属于比较好的赛道。代表企业,伊利,蒙牛。

但乳制品社交属性比较弱,大家少用乳制品作为礼品馈赠;成本比较高而且有一定周期性的影响,上游是牛奶,收奶养牛的成本还是较高,毛利率低于调味品和白酒。

第三档:家电厨电,家具。家电厨电和家居都是低频次的消费品,因此都属于消费品而不具备上瘾品和社交品的特性,家电中的小家电赛道较好,具有一定的社交品的特征,属于赛道最好。

此外家电厨电家具这个领域一般很难做到直销,因为使用周期比较长,需要售后服务,直销成本很高,不仅仅需要搭建销售网络还要搭建售后服务网络成本高于其他消费品。但小家电直销难度低,这一点依旧优于其他产品。

总的来看,小家电是最优的选择,空调由于竞争格局稳定,行业变革技术更新慢,渗透率还有空间(全球变暖一些凉爽的地方也有家电需求,比如去年的东北)优于其他细分领域。代表企业苏泊尔,格力,美的。

其他细分领域竞争格局都不稳定,且技术革新快(比如电视的技术OLED,家具的板材,厨卫的集成灶抽油烟机之争)值得关注程度较低。

第四档:休闲食品,肉制品。

休闲食品和肉制品有相似之处,他们只具有消费品的特征,虽然在开拓社交属性(三只松鼠的礼盒装)但社交属性依旧较弱,也不具备任何上瘾性。

而且休闲食品和肉制品大多定位都比较低端,火腿肠坚果瓜子很难出现品牌溢价的情况,毛利率也较低,休闲食品中良品铺子高端转型销量大幅下滑都说明二者难以高端化。

二者之间肉制品竞争格局更好,新希望(美好火腿肠),双汇寡头垄断,且二者都是打通了上下游(猪肉养殖和肉制成品)成本控制力强。

休闲食品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竞争格局不同,瓜子竞争格局最好,恰恰食品基本一家独大。

这里讲个机会,当下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把握住了,你就是胜者。近几日,我了解到市场情绪分化比较严重,我根据市场资金走势,行业趋势,业绩情况等,整理了一份市场上极具价值的潜力龙头名单,好股不在多在精,共计10只,目前已有资金介入,趋势极佳,极具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关注笔者简介了解详情!

第五档:饮料,纺织服装

饮料这个赛道本来是比较好的,像可口可乐就具备一定的上瘾性大家复购率也比较高,但国内没有这样优秀的企业。国内代表企业是香飘飘,养元饮品,赛道都比较小众市场空间较小,口味依赖性弱。

此外饮料这个赛道在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易受到奶茶店,咖啡店的冲击,有被替代性。

纺织服装迭代比较快,过去流行运动,前些年流行快销,现在快销也逐步退潮,而且在受到淘宝个人品牌服装店的冲击,中低端竞争非常激烈,客户品牌忠诚度也并不高(上瘾性差)。这其中男装优于女装,男性品牌忠诚度高于女性。

纺织服装在过去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交属性降低,现在人们送礼很少送衣服了。

高端服装投资价值高于低端,奢侈品毛利率高,竞争格局稳定客群稳定,但国内没有相关企业。

第六档 保健药品

保健品也属于消费品品类,把其放在第六类并不是因为其最差而是由于其不确定而且市场认知在出现变化容易出现黑天鹅。

比如东阿阿胶在前些年既具备上瘾品特征又具备社交品特征。人们认为其对美容养颜有功效长期服用,其品牌建设好大家也用于送礼。但这些年受到大量批判后价值降低公司营收也出现下降,不确定性很强。

保健品中另一个汤成倍健未来也面临这样的风险,所以放在最后,容易出黑天鹅。

好了,就说这些,已经梳理出来了这些,希望大家能有点自己的认识,望阅后有益!

你知道正在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谢邀~关注我,可了解更多关于开发、架构的分享。

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来胡诌几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止IT,很多行业都不太景气

虽然我对经济、时政没什么兴趣,也很少关注这方面的新闻,但是今年明显可以感受到,很多行业都不太景气。

比如房地产,我微信里有一些中介,看他们的日子不是很好过;

一些在证券公司的同学,奖金缩水了很多;

我现在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从业绩上看还是不错的,多亏了董事长的英明领导(借此机会拍拍领导马屁),不过从增长趋势来看,是不如前几年的。

我的前公司,是一家软件外包公司,今年因为税改,对公司影响很大;因为这种性质的公司,大多数是没有按照真实工资上保险和公积金的,往年还略有盈利,今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很多IT公司的日子不好过

IT行业中,很多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我分析有这几种原因:

上面提到过的税改,以后是税务征收保险,会增加中小企业的压力;

互联网风口越来越少,前几年的网约车、P2P、共享单车、直播,18年基本上没啥新的风口;(这几年互联网公司的薪资,BAT还是最高的么?肯定不是)

很多细分行业都已经被占满了;创业潮也没有那么热了;

一些公司没有盈利收入,单纯的靠融资,而投资者没有往年那么疯狂,这样导致很多公司会裁员甚至倒闭。

我的体会:18年不能说是IT行业的寒冬,只是前些年太疯狂了,如今冷静下来了,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积极面对寒冬

作为IT行业中,一名普普通通的程序员,我们该如何应对所谓的“寒冬”呢?

很简单,裁员20%,那么就让自己成为前80%;裁员80%,就让自己成为前20%。

听起来很残酷,但这确实是我们保全的自己的唯一办法:根据岗位的需求,不断的深入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让自己从职员变成人才,让自己的工作不可替代,这才是面对寒冬的办法。

我将持续分享Java开发、架构设计、程序员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见解,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

三一重工校园招聘规模如何?

三一重工在学校招聘,特别注意校园背景,专业背景。规模视其专业而定,但是对湖南的大学情有独钟,如中南大学,这是三一重工董事长的母校,自然就偏向多招,还有湖南大学,也是热门学校。

土木的益阳城市学院也不错,财务的一般是湖南商学院,中南财大,财专等,还是第一句话,视校园背景和专业背景而言。

31挖掘机创始人是谁?

梁稳根。

梁稳根,男,汉族,1956年12月生,湖南涟源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工学学士学位,高级经济师,曾任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你见过最走运的股民吗?

我见过很多幸运的股民,但要说最幸运的,可能是我同事的一个客户,一位60出头的大妈。

这位大妈不能说是最赚钱的股民,但大妈总会因为各种原因,多次在行情最高点告别股市,在相对低点进入市场。

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可能是大妈是高手,只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2008年

大妈2008年的神奇故事,我也是道听途说来的。

那一年初,大妈说要把股票里的钱都拿走,一共70几万。

据说大妈本金只有5万块,06-07的大行情赚了十几倍。

大妈撤出股市的原因是儿子要结婚了,要重新买套房子,可能要200万,钱不够所以股票里的钱得拿出来。

那时候,即便是上海内环,一套比较像样的两室,也不过就70-80万。

200来万的房子,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即便和豪宅还沾不上边,但也属于豪华了。

听说当时的客户经理劝她留个10万继续炒股,大妈说不用了,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股市。

大妈顺利逃顶了,在近6000点的位置。

大妈的儿子结婚,不仅顺利逃顶,还在低位买房。

这不是重点,听说儿子和女朋友最终闹掰了,婚没有结成。

2009年-2011年

09年初,大概2000点的时候,大妈突然带着30万的资金回了股市。

当年年底,资金又变成了70多万。

听说09年房子涨价了,大妈在最高点又拿走了50万去买房了。

2011年,上海房子要限购了。

限购前夕,大妈又拿走了全部的股票资金,大概50万不到,说是还要买房。

我听到这儿,其实觉得大妈不仅仅是股神,更是职业炒房的楼神。

但是后来知道,大妈喜欢买房,从来不卖,都是租出去,是名符其实的包租老阿姨。

2013年-2018年

这几年,刚好是我在证券营业部的几年。

2013年是超级熊市,跌破了2000点,曾经的老领导让我去券商,因为招不到人,一片哀嚎。

其实机会都是跌出来的,真的没错。

这个大妈是2013年七八月回来炒股的,第一件事就是开通创业板。

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那个时间段,证券营业部里根本没什么人。

没错,老大妈又来抄底了,在所有人的哀嚎声中,她又回来了。

当时我就觉得老大妈有眼光,同事就给我们开始讲大妈的神奇经历。

后来2014-2015年的大牛市来了,股票一路飙升,大妈50万的资金,就这么涨到了200多万。

2015年5月份的,大妈又神奇的逃顶了。

这次的理由还是买房,只不过不是在国内了,而是去英国买房,说是儿子儿媳搞到了英国永居,要买一套房,问她借点钱。

大妈这次又是不遗余力的把账户全部掏空了。

当时同事就告诉我,大妈很厉害,每次都是抛在高位,我还不以为然,毕竟后来又涨了1个月,但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了。

股市跌跌不休,一路到了2638。

大妈是高人,是借着幸运做挡箭牌的高人。

2016年,熔断过后,大妈又回来了,又带着50万资金。

大妈几乎每次都是拿三五十万回市场,带走一两百万。

这一次,大妈一直没有清仓,而是始终满仓,直到2018年我离开证券营业部,大妈还没有逃顶。

只不过大妈买的都是茅台,美的,平安,招行之类的龙头个股,估计又是赚的盆满钵满。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妈隔三差五就会中新股,大家都知道中新股其实是非常赚钱的。

新股需要持仓才能配号,可能是大妈开始做长线的原因之一吧。

印象里的大妈

见过大妈好多次,据说就住在营业部附近,经常来营业部里,和一些老员工都认识。

大妈喜欢烫头发,每次看到都特别精神,穿的也很得体,手上没有金银,带的是佛珠,身高165的样子,看着很有气质。

平时偶尔也会评头论足,和老阿姨们讨论讨论股票。

大妈炒股的水平并不高,收益率也就是市场平均水平,只不过每次顶部底部的把握,特别让人倾佩。

大妈总说自己运气好,觉得自己很幸运,几次股灾都躲过去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她是有实力的,而且是大智若愚的那种世外高人。

运气是实力的见证

股票是个交易市场,不是一个运气市场。

运气只是一时的,撞上一个牛股,遇到一个重组。

一次两次是运气,三次以上靠实力。

或者说,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

我还认识很多自称运气好的,比如好早就买了苏宁一直捂着的,买了茅台一直持股的,买到云南白药一直没抛的。

很多拿着牛股的人,都说自己运气好,但是如果换作你,可能就不是了。

因为每个人都错失过大牛股,因为拿不住,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实力不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悟性。

这是我个人对股市的总结,也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大妈这样“幸运”的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