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强新浪博客,你对荐股有何看法

恒浩网

英强新浪博客,你对荐股有何看法?

2018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廖英强操纵股价的违法所得4310万元,并处8620万元罚款,总计金额达到1.29亿元人民币。

根据证监会在处罚决定中提供的信息,廖英强的操作手法,其实一点也不复杂。简而言之,他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而在推荐股票前,他已经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了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的下午或者次日,集中将这些股票卖出,赚取差价。

英强新浪博客,你对荐股有何看法

此类操作手法在华夏大地并不罕见,而其奏效的原因,就在于有足够多的人跟随。只要有足够多的散户听了荐股专家的建议,去购买该股票,使股价迅速拉高,就给廖英强们创造了“出逃”的机会,并从中牟利。

令人震惊的是,即使证监会对廖英强发布了处罚决定,他也没有丝毫的悔悟和反省,反而认为是花钱给其所在的“爱股轩”网站做了广告,非常值得。在廖英强随后发布的一则网络视频中,他说道:“现在作为我们爱股轩的观众,应该是更有危机感了,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个平台,因为这件事,我应该是打了将近一点多亿的一个广告,现在廖英强的一个名字应该算是家喻户晓。”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概说的就是廖英强和他的粉丝之间的关系。

我知道,绝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对廖英强这样的“电视荐股大V”是不感冒的。但是,抛开这些建“老鼠仓”的大V不算,听从那些真心荐股的专家去炒股,是否能够获得好的投资回报呢?

电视荐股专家的投资业绩如何?

和大家分享一个美国的真实案例,主角是一档美国超火爆的荐股节目“疯狂的金钱(Mad Money)”的主持人,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

“疯狂的金钱”是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重金打造的一款荐股节目。主持人克莱默是一个在美国知名度很高的“网红”,在推特上有100多万粉丝。他的主持风格非常夸张,充满激情,让人感觉血脉喷张,立刻产生去开户炒股的冲动。

研究表明,克莱默对于美国股民以及股市具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举例来说,有研究人员(Bolster, et al, 2012)统计了从2005年7月到2008年12月之间,克莱默在电视节目上做过的1592个买入建议和700个卖出建议,得出以下结论:平均来讲,当克莱默在电视上推荐某只股票时,该股票会在当天上涨0.38%,第二天上涨1.88%;当他在电视上推荐卖出某只股票时,该股票会在当天下跌0.73%。

可见,有很多美国股民,确实是听了克莱默的建议去进行买卖操作的。

问题在于,听着他的建议去炒股,其真实回报究竟是多少?粉丝有没有获得收益?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Hartley and Olson, 2018)仔细分析了克莱默管理的AAP(Action Alerts PLUS)慈善基金的投资业绩。该慈善基金按照克莱默通过其公司对外出售的投资建议执行,能够准确反映其投资建议的价值。该研究显示,从2001年8月,到2017年12月,慈善基金的投资总回报为97%(约合每年4.1%左右)。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其总回报为204%(约合每年6.8%左右)。慈善基金会的投资回报,完败于标普500指数。在这一期间,慈善基金会的投资夏普比率为0.16,大约是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夏普比率(0.32)的一半。如果从2005年1月算起(即克莱默开始主持“疯狂的金钱”这档节目算起),其投资组合的回报依然不如标普500指数,每年的超额回报在-3%至-4%之间。

所以,不管是看纯粹的投资回报,还是风险调整后收益,跟着电视投资大V去进行买卖的股民,都蒙受了不少损失,并没有获得任何投资的好处。

专家凭什么帮你赚钱?

指望顺着电视大V的建议去炒股赚钱,从逻辑上就很难说通。

首先,如果电视大V确实是股神的话,他们就不会整天在电视上教你炒股了。

自己去股市里日进斗金,或者成立基金做基金经理,岂不是更好的选择?在电视上成为一个受众人拥戴的大V,恰恰证明其个人能力在于媒体运营,而不一定是投资。

其次,假设有一位大V确实良心发现,愿意“普渡众生”,帮助大家致富,那么这位大V越成功,其粉丝可能获利的机会,反而越小。

这是因为,看这位大V的节目的观众越多,那么在他给出任何投资建议时,顺着这个建议去操作的人数也越多。因此,市场上股价的变化,也越快。如果你的手不够快,很可能到你想买入/卖出该股票时,其价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他的投资建议,也就不再那么有价值了。

研究(Engelberg, et al, 2005)表明,当克莱默推荐某一支小盘股时,其当天的交易量,大约为平时的交易量的9倍左右。在克莱默推荐某只股票的后一个交易日,对于该股票做空的交易量,比平时上升7倍。

这些做空的单子主要来自于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在克莱默推荐某只股票的后一天去做空呢?其逻辑就是:由于克莱默的荐股,大量“韭菜”跟进买入,因此股票的价格在短期内上涨过快,偏离基本面。在股价上涨后的一天,开始做空,并在股价回归基本面后立刻卖出,就能获得短期的利润。

克莱默的粉丝们可能没有想到,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成了对冲基金职业投资者的“盘中餐”。

为什么电视荐股节目深得人心?

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了荐股专家的建议不靠谱,为什么电视台愿意投入资源去做这样的节目呢?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看的人多,收视率高,可以卖更多的广告。那么,为什么爱看这类节目的人多呢?其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

首先,A股的散户股民众多,基数较大。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就达到了1.95亿人,其中自然人投资者1.94亿人。也就是说,高达99.49%的A股投资者均为散户。

其次,散户期待短期收益,操作频繁。

如上图(左图)所示,散户的股票交易量,达到了股市中所有交易量的80%以上。在如此高的交易量背后,体现的是数亿散户对于短期投资建议的强烈渴求。他们需要一些行业专家,在电视里直接告诉他们:接下来XX板块会比较热门,在XX价位购入/卖出YY股票。他们认为,听了这些专家的意见直接去股市上进行买卖操作,就可以赚到一些“快钱”。这就好比是“免费的午餐”,怪不得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第三,散户缺乏投资能力,热衷于跟风和听从小道消息。

如上图(右图)所示,虽然散户的交易量占到了股市总交易量的80%以上,但是他们的投资所得仅占总盈利的9%。一个人如果在一项活动中持续亏钱,却还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只能用“上瘾”来解释。对于这些散户来说,他们真正享受的,是买卖股票这个过程,而并非最终的盈利。

理性的投资者,不盲从荐股专家。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缠论厉害的人可以到什么程度?

学习缠论厉害的人可以到什么程度?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出最先串出的是网友们调侃的不同版本小龙女。同样是小龙女,李若彤版小龙女大家奉为经典正品,给人的感觉是清雅冷艳,飘逸出尘、仙气十足最符合原著;刘亦菲版本的小龙女被戏称为高仿,虽然颜值也还是很美的,但总感觉少点什么,或许少了点灵魂;陈妍希版本的小龙女则被吐槽为淘宝特。言归正传,精通缠论者和缠论半吊子学习者在市场面前,差距甚至比上面三个版本的人物给人的反差还要大,体现在账户上,就是账户长红和账户暴跌。

01第一重:最高境界——缠论鼻主即缠师本人,这点相信毋庸置疑。

(1)缠论鼻祖李彪是股市理论的集大成者,在精通各类传统分析技术后,精准找到各种技术理论的缺陷,然后开创性的创造了缠论。

(2)如果把股市分析理论比作建房子,那么缠论就是房子的地基和框架,其他理论诸如K线、均线、成交量、macd等等只能称之为盖房子用的材料。房子地基和框架是根本,其他材料可以完美融合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替换。

(3)缠师精准判断和实战陪伴广大缠迷一起见证2005年-2007年大牛市的底部和顶部。准确预测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将传导引发全球性的经融危机。在亿安科技上的经典操作等等,相信缠迷都再熟悉不过了。这样的大神级别,毋庸置疑是广大缠迷们心中的最高境界。

02第二重:熟练掌握缠论,能够实现稳定盈利但是距离高手有一定距离的缠门弟子。

缠师曾经说过有炒好股票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独立的子系统。

(1)子系统一:基本面——精通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能够准确判断天下大势和大的行业格局,以及所处的状态。

(2)子系统二:比价系统——比价系统包含横向、纵向对比国际、国内局势、行业大势;不同行业相对性价比比价;同行业之间相对比价等。

(3)子系统三:技术操作系统——缠师倡导一般散户在基本面和比价系统方面比不过机构的现实情况下,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系统。

03最烂的第三种人:学艺不精又害人害己的半吊子。

好比武侠小说里,同样的师傅,同样的武功秘籍教出的弟子都有三六九等。在缠论学习领域也是如此,缠师是开创鼻祖缠论的集大成者。而缠论学徒里面也出现了学艺不精,假借缠论之名蒙骗新手韭菜的无耻之徒。

我是缠徒,热爱缠论,研究缠论、实践缠论。欢迎志同道合的禅门师兄弟一起将缠论发扬光大。也欢迎不同意见者批评指正。加油!!!

跳动的是K线,品味的是人生。我是【k品人生】,欢迎【关注】。一起炒股,一起赚钱!!!

原创不易,欢迎不吝点赞关注或评论转发,谢谢!!!

难道他们不怕自己的炒股秘术被人知道了吗?

太白观点:其实炒股没有那么神秘,根本没有所谓的“炒股秘术”。也就更不存在被别人知道了。具体写文章、开视频的,就需要仔细甄别其真实目的了。

作为一个专业投资者,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目前来说最为公认简单并且能够长期盈利的投资方法就是巴菲特所倡导的价值投资。除此之外,有许多所谓的投资高手,炒股达人都不可信,不要被其误导所谓的高收益,试想一下,年均收益率为20%的巴菲特都能常年位居世界首富前列,而所谓的大师又在何处?

炒股达人为什么要在网上写文章,开视频呢?其实很简单,不外乎就是名利二字。下面就说明下炒股达人这样做的目的。

第一,打造知名度。

打造知名度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作为职业投资人来说,有一群忠实的追随者打造出来的粉丝效应相当可观,在现在的信息流社会更为难得可贵。比如,每年的奥马哈有数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参加伯克哈撒韦的股东大会,甚至还被誉为一年一度的“朝圣大会”。

第二,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基本上是任何人的共同目标。从早期的电视荐股,发展到后期的网上博客,再到现在的自媒体。这里就来讲述下各个阶段所谓的挣钱套路。

1、电视荐股阶段。

这阶段以初期为主,那个时代网络还不发达,许多投资者接触的信息往往都来源于电视节目。由于股票的涨幅很大程度取决于资金推动,所以就衍生出一批以荐股为手段盈利的专家,比如曾经四川卫视股道争锋的股评家赵笑云(后其自称阮开立)推荐他的所谓猎豹战法坑害了无数人。

2、网络荐股阶段。

这阶段就已经有了微博博客等工具。操作模式很简单,事先买入股票,然后通过微博、博客等荐股后在卖出获利,跟以前的电视荐股如出一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这里以廖英强为最典型例子,非法获利高达4310万元。

来源于证监会官方网站警示案例

3、自媒体阶段。

目前正处于自媒体阶段。由于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一大批所谓的炒股达人,由于监管层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只能号称各种炒股高手,有所谓的“炒股秘术”,同时以收取盈利分成与会费等为主,这个在我身边就有受骗的例子,交了所谓的会费后还是接连亏损,到最后直接失联,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三,助人为乐型。

由于炒股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也会有部分人会不以经济利益来助人为乐。在投资之余,在网上公开发表自己观点,教人怎么炒股等。期间不乏有众多精华之处,让人受益匪浅,由于这类人基本属于财务自由型,一般不会牵扯到经济利益。这点代表性知名度极高的禅师为最经典案例,以缠中说禅的投资理论在博客上教人炒股票,虽然已经身故多年,但是现在缠论还是有不少追随者。

总结,只要牵扯到经济利益方面,就需要特别注意其行为动机,这方面的大部分都是骗子居多。我们要做的是多充实自己的阅历,这方面可以多阅览投资类书籍。不相信承诺所谓的暴利和炒股秘术才是真正的投资开始。

我国最有良心的股市分析师有哪些?

最有良心的分析师当李大霄莫属,最没良心的当徐晓峰莫属,分析到位的非刀锋莫属。

李大霄总是对市场充满着信心,如果你看好股市就多读李大霄的文章,虽然营养价值不高,但他乐观开朗健谈,即使大盘暴跌,他也宠辱不惊,会让你看到明天会更好,李大霄很有修养,能接受任何不同的意见。

徐晓峰对整个市场都极度悲观,从3000点到3700,除了看好过券商外,天天都在看空A股,他对股市的分析就如垃圾食品一样,不但没营养而且有毒,他整个人性格偏执,可能是文化层次太低、平时朋友太少所致。此人心眼非常小,不同意见的全部拉黑,有粉丝这样评论他:“这种小丑为何神一样的存在?应该评上中国股市十大怪象之一”。看徐晓峰的文章一年四季都不能炒股。

刀锋分析股市比较客观也有一定的水平,因为他有收费圈子,如果分析准确度低,就挣不到粉丝的钱;分析师的共同点就是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有多么的能干,而正真有能力的却不多。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