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什么时候开市,散户有哪些不得不知的细节

恒浩网

北交所什么时候开市,散户有哪些不得不知的细节?

你好,北交所开市在即,很多投资者已摩拳擦掌准备入市,大量证券中介机构也加大对北交所的宣传,积极组织客户开户。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广大投资者都十分重视北交所,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做得不错,届时北交所顺利开市、平稳运行是完全可以预期到的事情。

北交所什么时候开市,散户有哪些不得不知的细节

一、北交所企业和沪深A股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目前来看,北交所企业更早、更小、更新,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初期。比如药品还处于研发阶段还没上市的诺思兰德,还在初创期;比如做锂电负极材料的贝特瑞、做碳纤维原丝的吉林碳谷等,还处于成长初期。

而沪深A股大多处于成长中后期,还有很多处于成熟期,如:房地产行业的万科、做空调的格力电器,衰退期:做水泥的海螺水泥、做客车的宇通客车等。那么,对于北交所企业来说,就像一个小孩子,很多其实基本面会变化很快,隔几年就有很大的变化,不会像A股的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这样的大蓝筹股一样稳定增长。

可见,喜欢护城河、静态的竞争优势、稳固的竞争格局、现金流折现这些投资理念的传统价值投资方法,可能在北交所不太适用。

投资北交所股票,必须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捕捉企业的重大发展变化。个人将这种同样基于价值投资理念但是具体方法又有很大区别的投资体系,称之为基于基本面拐点的价值投资,更加适合北交所的土壤。二、任何参与对北交所的投资,我们都要做好准备,特别是要有风险意识

作为投资者,光有对北交所的一片热情还是不够的,作为新三板改革的产物,它是从精选层发展过来的,从上市公司的标准到股票的交易规则,还有市场的内在特征等,都不同于沪深主板及创业板、科创板,因此要参与对北交所的投资,还是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特别是要有风险意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年多前,新三板推出了精选层(现在的北交所就是在精选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批准拟挂牌的公司发行股票。当时很多投资者都以为这是与沪深交易所一样的新股发行,只是规模小一点,所以被称为“小IPO”。但是首轮发行并上市以后,发现破发率很高,即便有盈利的也没赚多少钱,完全不像在沪深交易所申购新股动辄就有暴利。

究其原因,主要倒还不是精选层的股票发行价格偏高,而在于它是从创新层递升上来的,本来就有相应的流通股,而在精选层所进行的股票发行,显然不是IPO(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而是一种向合格非特定投资者增发股份,而这些新发行的股票上市时,之前已经在创新层流通的股票,也同时进行流通。显然,这就不是什么“打新”了,自然更不能按照“炒新”的思维来操作。

好在首批精选层挂牌公司,大都业绩还不错,有的在短暂破发后又收复了失地,有的是低开高走,行情颇为强劲。但是,随着扩容的进行,这种状况是否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呢?现在有不少人把投资北交所看作就是在那里申购新股,这说明他非常不了解北交所。如此盲目操作,风险自然是很大的。

还有按照规定,北交所的股票,除了是从新三板精选层中平移过来,还有是创新层中的股票经过相应的程序,通过注册制的模式批准升格而来。应该说,都是在新三板中磨砺了多年,从公司治理到企业经营,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它们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盈利有限以及本身还不是很成熟等一系列问题。简单来说,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在北交所中得到进一步的培育,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也因为这样,北交所实行了较为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虽然开户门槛较精选层等还是要低了不少,但总体还是属于较高水平。因此,在其运行过程中,除了会出现企业的经营风险,还可能出现股票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对流动性风险,不少人现在还不以为然,但其实这种情况很可能还是会比较明显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很多投资者对北交所还不太了解,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刚入市时还不会有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虽然北交所的开户门槛与科创板相同,但两者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而且科创板中一些市值不太大的股票,现在多少也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而一旦这种状况发生,显然会影响到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估值。

当年创业板、科创板刚推出时,市场都出现过一段十分活跃的行情,相关股票也都出现了大涨,但不久后行情则逐渐走弱,在持续深幅回调后再逐渐企稳反弹,而要行情平稳向好,则需经历更长的时间。作为新生的北交所,能否避免这种大起大落的局面呢?

客观而言,因为北交所推出而带来的制度红利,这几个月在精选层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关股票也都有了不错的表现,因此就北交所开业而言,短期内未必再会有很多新的利好刺激,其未来最大的机会应该是在对上市公司的持续培育以及由此实现的公司快速发展、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上。因此,北交所的投资者,应该有长期投资理念,而不是抱着短线炒作的思维入市。对一个新市场来说,尤其应该防范过度投机所带来的伤害。三、最后,我给大家附带上北交所新股申购规则

《北交所新股申购规则》具体如下:

【1】不需要准备市值

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均是采取了市值配售的方式。也就是打新前必须持有新股交所相应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才能参与。市值越高可以拿到的配号也就越多,中新股的概率也就越高。当然,一旦市值超过了顶格配售需要的金额后,多出来的市值暂时也就没用了。

北交所打新是不需要提前准备市值的,哪怕手里什么股票也没有买照样可以参加新股申购。

【2】需要冻结资金

当初之所以取消了冻结资金是考虑到避免每次新股申购时对市场产生“抽血”效应。但新三板的资金本就不多,不太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故还是使用了冻结资金的方式。

具体来说,你申购多少新股就得准备多少钱的现金,申购期间申购资金被冻结。等到申购结束后会扣除申购到新股所需要的资金,剩下的部分归还给投资者。

比如,一只新股发行价为10元,李四申购了1万股,那么冻结资金10万元。最终李四中签了1000股,则申购结束后扣除1万元资金买新股,还给李四9万元。

【3】中签规则为“比例配售、时间优先”

这是新三板精选层(未来北交所上市的公司)申购新股的一大特点,有点像港股申购新股的中签规则。

比例配售、时间优先使得人人都有可能中新股,且最少中100股(以100股为一个交易对象),当然在申购过于热情时可能一股也中不到。用理论解释中签规则比较晦涩难懂,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

例子1:某新股线上发行1000万股,共计申购了1亿股。比例配售:中签率为发行的1000万股/申购总数1亿元=10%。按照这一比例为投资者分配中签新股。

假设李四申购了5500股,那么李四中签5500*10%=550股。由于最小中签规模为100股,故先分配给李四500股,剩余的50股暂时不分配。将那些不到100股的中签股全部累加在一起进行第二次分配。

时间优先:如果李四的申购时间靠前则可以获得第二次分配,再拿到100股,那么李四一共申购到600股新股;如果李四的申购时间靠后则轮不到二次分配,本次共申购到500股新股。

总结:这个例子是行情没有太火爆下的情况。李四或多或少都能申购到一定数量的新股,申请早与晚的差距也就是100股。极端一点,哪怕只申购了100股,只要申请的时间足够靠前就能确保100%中签。

例子2:新股发行1000万股,但总共有申购了10亿。比例配售,中签率为1000万/10亿=1%。按照这一比例为投资者分配中签新股。李四还是申购了5500股,那么只能中签5500*1%=55股。直接少于最低中签规模100股,进行二次分配。

回到精选层,股票A总共发行了1000股(10手),参与申购资金有200万,则每20万可以获配1签(100股),当你参与的资金有39.99万,那么可以稳中1签,而剩下的19.99万加上我一手申购的100块钱正好20万,我俩可以再得到1签,出了100块钱的我因为先申购,所以这1签归我,而你出了39.99万,最终也只获配1签。

时间优先:如果李四的申购靠前则可以通过二次分配中100股;如果申购得晚了则新股将被前面的人分配光了,一股都拿不到。

总结:在申购行情火爆的情况下,是可能发生一股都拿不到的情形的。但只要你申购的早还是有机会分到100股的。在最最极端的情况下,例如所有申购者第一次分配的均少于100股,那么二次分配后会发生所有中签者均只是中了100股的情况。

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冷静一下,未来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均是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有较大的风险。再加上北交所股票涨跌停限制为30%,这使得投资风险会更大。大家还是得充分衡量好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后再投入交易,当然可以先把权限开通了。

1、资金申购和一手申购是什么意思?

答:资金申购是指账户申购的资金可以获配一手以上;一手申购是指每只新股仅申购一手(100股)。

2、申购时间要求是什么?

答:系统报单是9:15—15:00。

3、什么时候可以申购?

答:精选层新股不允许隔夜申购,因此都是申购日当天申购。各券商允许的申购时间不同。

4、你的券商8:45可以申购,而我的券商9:00才允许申购,那我是不是吃亏了?

答:不是的。券商都是9:15开始向交易所报单。

5、如果我顶格申购,是不是就不用天不亮就起床申购了?

答:是的,有钱可以任性。8:45和14:45 申购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能多获配1手。

6、一手申购拼的是什么?

答:第一是手速,第二运气。

7、申购当日晚上,账户持仓显示我申购的全部中签了,是不是我运气特别好?

答:这只是表示你申购成功了而已,持仓不代表你已经中签。

8、什么时候可以知道是否中签?

答:申购周期不跨周末,是t+2日的晚上;申购周期跨周末,是t+4日的晚上。

9、会不会我花了20万元申购结果一签不中,而隔壁老王花了1000块钱中了一签?

答:很有可能。

10、中签的会破发么?

答:有可能。

11、中签的什么时候卖出?

答:看对公司的理解。会估值的可以持有到目标价,不会估值的也可以采取和可转债打新相同的策略。

12、交易的佣金是多少?

答:一般比主板交易佣金贵。

总之,北交所的开市意义重大,但是它和多数普通投资者没有任何关系,毕竟开户资金需要50万,一个家庭拿着50万全部拿来投注北交所,这本身就会有一定的门槛,能跨越这个门槛的散户对投资的认知自然是不低的。

在咱们国内,房住不炒将是长期国策,群众手里的资金需要新的蓄水池,天量的社保养老基金也需要投入到持续增值的渠道,这些都需要更大更强的市场来实现。进一步说,咱们国家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强大,跟美国市场的规模还有一定差距,成立北交所也是延续着继续做大蛋糕,加强制度的思路。

最后,我就一句话概括“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一环”,中国资本市场五年后究竟是一个金字塔形还是个醒酒器形,即将见分晓。

吸引高新科创企业上市的北交所?

北交所有豆腐乳企业跟它的战略定位有关,管理层一开始就想的很清楚,北交所不同于沪深交易所,更像是小企业的孵化园,属于新三板的升级版。

新三板属于场外交易,相当于大马路上摆地摊,北交所类似农贸市场,把成规模的摊位(精选层)都归拢到一起,肯定比以前看起来好的多,但也仅限于此。

相比之下,沪深交易所属于正规商场,有更多的品牌商家以及人流量,地位自然高于北交所。

当然,从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北交所成立是基于进一步完善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以及股权转让渠道的考虑。

虽然这点和我们普通人没有直接关系,但却是中小企业的福音,对它们来说沪深的门槛太高了,北交所看似没那么高档,可能反而是最适合。

在成交量上就能看出来,今天北交所78支股票只成交了95.76亿,其中过亿的只有24支,最低的常辅股份只成交了1000多万。

市值方面,这78支股票加起来是2886亿,而中午这个数字是3000亿,早上开盘的时候更高,说明全天都在走震荡下行。

看热闹的多,等真开业了所有人都用脚投票,一个二个跑的干干净净。

核心问题还是资产质量不够高,但凡有点影响力的公司都削减脑袋往沪深跑,去不了的才退而求其次上北交所,资金不傻,明明可以买到质地更好的,为什么还要死抱着次一级的不撒手。

当然,北交所也有可能诞生伟大的企业,但我们要关注这种可能性有多高,买彩票还能中500万呢,能中的又有几个,所以没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押到彩票上。

很多人把北交所类比科创板,行政级别上北交所比科创板高的多,但资产质量远远不如科创板,第一批上市的股票也许会有情绪溢价,但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型,这时候冲进去基本都是接盘侠。

中小企业的市值原本就很难评估,市场分歧比较大,股价波动也很大,而且北交所还把涨跌停标准放宽到30%,进一步给了资金闪转腾挪的空间。

统计了A股各级交易场所的日均理论最大盈亏,北交所确实刺激,地天板怒赚85%,天地板接近腰斩,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的盛况。

有网友说北交所里都是二流的公司却是一流的估值,能撑一天就已经算本事了。虽然这说的有那么点点偏激,但也确实一针见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话糙理不糙。

北交所即将开锣?

北交所即将开锣,如何掘金?一方面要选择北交所有优势的股票标的。另一方面要选择好入市的时机。同时要把控好价位。总之他是的确是有机会的。但是散户尤其需要把握机会,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即把北方的股票资源廉价的股票收集回来。又规避那些过贵的、物没有所值的垃圾股。

虽然门槛是50万,但即使拥有50万也是杯水车薪的,资金规模比较小的,是经不起亏损的。

作为小散户的浙江杭州中小投资者,不要被割韭菜,成为北京烤鸭就是万幸了。要想掘金的话,如同火中取栗。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必须也只能在乱中取胜了。

我觉得介入的时机非常关键。

通常中国古话有一个“始乱终弃”的说法。用在股市里面也很恰当。

开始的时候新发行股票的前面几只。很有可能被爆炒,炒出离谱的高价。

在这种情况下,小散户要介入的话。一方面资本小,一方面动作慢,亏损🉐血本无归的可能性最高,没有几回北京烤鸭可以当的了。

因此还有必要耐下心来,等一等看一看。比如说等500或者1000只股票都已经上市发行了以后。

也就是从大“乱”到别人大“弃”的过程当中,慢慢的会跌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这就像打仗一样,我们博弈的对手,尽管脑满肠肥的,但如果把大量的资金都已经套在了前面这些虚高的股票上的时候。

后面的上市的股票,哪怕质地很好,他们也舍不得再去割肉来买了。这个时候我们果断出击,或许有可能抄底了。这时候我们去吃北京烤鸭,可能味道就很鲜美了。

在这种情况下介入或许还会是比较有利的。千万要避免在大热的时候介入,恰好就是被割韭菜当烤鸭的良机了。

就个人流血的经验教训看:

沪深股市当中,深圳的股票平均市盈率要比上海大盘股高,其实收益率并不理想,买了不太合算的股,亏损的概率还比买上海的股要高。

上海的科创板平均市盈率又要比沪深股市的主板高。那么北交所的股票质地如何呢?

作为以前还没有资格上市的股票,我觉得从总体和大的概率来说,应该是不如上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应该低于上海主板才比较符合逻辑的。不管他们每只股票的故事讲的如何,事实就是事实。

假如说北交所上市的股票平均市盈率仅次于科创板,甚至比科创板还要高的话。

那么通常对于小散来说,未必就是一个太好的介入机会了。当烤鸭的概率太高了,还不如买主板的股票呢。

唯有我们发现它比主板更便宜,性价比更高,我们才能尝试去购买或者持有。

让我们好好的看一看作为美食的北京烤鸭吧,千万不要成为股市当中的北京烤鸭。#杭州头条#

有没有谁了解北交所?

中国应该重点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多在北交所上市融资,毕竟中国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城镇就业的75%以上,重要性和意义比国有企业重要得太多了!支持,顶起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