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实力,安徽省有哪些不错的大学

恒浩网

首创实力,安徽省有哪些不错的大学?

安徽省共有大学119所。在这119所大学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985、211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是211大学。除了这3所,安徽目前排名靠前的大学,还有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建筑大学都是安徽省大学综合实力前10强的大学。在2018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中国高校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榜。在500强潜力大学中的中国高校中,安徽有四所大学上榜,分别是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疑是安徽最好的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评学科为28个,获得A+的学科为7个,位列全国第五位。参评学科具体情况如下:合肥工业大学双一流、理工类、211大学,被誉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1个学科荣获A类学科;5个学科位于B+类学科档;6个学科为于B学科档;5个学科位于B-学科档;C类学科一共8个(含C+C、C-)。关于安徽省大学的排名,版本不同,排名有异。来看看校友会排名

首创实力,安徽省有哪些不错的大学

哪所985大学低调?

谢邀!兰州大学真的很不错,我家表妹今年上兰州大学,分享一下她发的日志:

2019.12.11我 一个已经在兰大呆了快一学期的人 决定来答这个问题!宝贝儿们 榆中校区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可怕 我刚来的时候看到一路上那荒凉的山 我的心真的也是凉透透的 (毕竟我是一个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来的人 习惯了绿水青山)但是呆久了 就觉得这里的恬静真的很让我舒服 而且这里有好多鸟雀都不怕人 猫咪也特别可爱

我知道 高考完以后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搜兰大的情况 但回答都过于久远了 所以我会时不时更新一下吧 我真的很喜欢这里的天空啊

所以先上一些我拍的兰大的天

傍晚天猫超市门前闻欣堂旁边拍的月 真的很静很美

校园的小径每天都有环卫阿姨打扫,很干净,不过偶尔也能看到满地落叶 我觉得超唯美

昆仑堂附近的树和体育馆 我的拍照技术真的很烂 但是拍起来还是超级好看 每次看到这些照片心情都超好 所以心情不好就抬头看看蓝天 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随手拍的天和树 好像是十月底了 所以树叶都掉了 但树却意外的很美 最后两张的鸟是戴胜 超级好看有没有

昆仑堂附近的树 真的太好看啊啊啊我太i蓝天了 万里无云在榆中从来是常态

我真的好喜欢榆中宿舍楼的风格 红砖房真的太好看了好吗!而且现在新生基本是四人间上床下桌了 稍微布置了一下每天心情都很好 最值得一体的是现在宿舍楼有浴室了 而且有浴帘!!有浴帘!!学校在努力的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楼妈楼姐们也都很可爱可亲

这些粉色的房子真的好戳我 太少女了 可能年纪大了就开始喜欢这种小女生的东西吧(›´ω`‹ )

西操场和篮球场、游泳馆、玉树苑都在一块儿 每天都有人在操场跑步刷圈或者运动 嗯 假装自己也很爱运动

参观兰大博物馆 图太多了就不一一放上来了 常常听到有人说兰大的辉煌属于上个世纪 我不能否认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兰大的学生 我依然不能否认什么 但我觉得抵触 作为学校的一份子 如果你不能为学校添砖加瓦 而只是一味地想仰仗学校的辉煌 那我认为 不是学校配不上你 是你配不上学校

啊 这不是重点 但就是有一种维护自己学校的情感吧 既然你自己没有办法让兰大更好 你也没有资格指责它

学校的社团还蛮多的 我加了美协和绿队 虽然都没去几次 但是就还挺开心的 偶尔可以画画水彩也可以向美协的同学请教 想爬萃英山的时候随时在绿队群里就能找到愿意带你的老人

学校还是有挺多文艺活动的 经常有戏团来演戏 前不久若水戏剧社还出了个岁月有痕校史剧 闻欣堂现在有校园院线活动 会上映一些比较新的电影 只有十六块一张票 不过我每次都赶上上课 只在参加培训的时候免费蹭了一场哈哈哈 我平时也很懒 常常窝在宿舍 不然其实每周周末都会有各个学院各个社团举办活动 如果有兴趣都可以去参加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张天空的照片 拍的时候路灯突然亮起来了 感觉好奇妙

说到食堂 这个我没法说什么 诚如大家所言确实一般 但是呢 比起后市和后门一些店吧我还是觉得食堂更安全一点……虽然有人会说食堂也很脏什么的 但是至少环境是好很多

以上!希望能够改变大家对兰州大学的看法~

咸丰帝为什么同意地方办团练乡勇?

咸丰帝当然害怕团练割据,允许地方办团练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清朝正规军已经指望不上,根本不可能打过太平天国起义军。

团练是什么?

团练就是民间自卫武装,它的军费在自筹的,不再朝廷编制内,也不属于朝廷指挥,作战范围原则上局限在本乡本土,跟今天的民兵相似。

具体操作流程是,让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制定团练章程和互保之法,一般在户籍保甲制基础上进行组建,即10户为牌,10牌为甲,10甲为保,保有保正,甲、牌各有长。

每二或三保或组成为一团,是为团练。

团练置团总一人,团副数人,负责本团防御和各团之间的联络。

团练组建后,定期在一起训练,每月数次集训。

一旦起义军来到,团练成员迅速集合,在团总指挥下统一行动,抵抗起义军。

概括地说就是,没事的时候,大家拿起锄头种地;有事的时候,拿起刀枪“防贼”。

需要指出的是,朝廷平时并不拨给团练军费,军费由地方上自己筹集资金解决;只是在团练立功的情况下,朝廷酌情进行奖励。

团练历史悠久

团练并非清朝的发明,在宋朝就有了,大文学家苏轼43岁那年因为犯错被贬,担任过一段黄州团练副使。

乡勇跟团练没有多少区别,也是地方武装;乡勇也是古已有之,《三国演义》第一回乡勇一词 就出现了,出自主要人物张飞之口)曰:“吾颇有资财,当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

团练和乡勇在其它朝代,比较常见,但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它销声匿迹。

究其原因无非是清朝是一个满族建立的政权,他们对汉人百般提防,唯恐他们手中有刀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他们比谁都懂。

正因为如此,团练乡勇这些在其它朝代常见的民间武装,到了清朝被取消了。

清朝的团练,并非开始于咸丰时期,嘉庆皇帝就做过这样的尝试。

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达州地区农民不堪清政府压迫,发动起义(史称白莲教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势如破竹。

嘉庆皇帝闻讯后惊恐万状,立即调兵遣将进行镇压。

但是经过四年的围剿,耗费大量军费,损兵折将,也没有将起义镇压下去。

从嘉庆五年起,朝廷不得不让老百姓武装起来组织团练,坚壁清野,保卫家园。

如此一来,起义军所到之处,既得不到粮食,也无法进行兵员补充,还处处受到当地武装的袭扰,无法开展大范围的游击战,随即陷入困境,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最终被剿灭。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道光皇帝也采取过老爸嘉庆的先进经验。

当时英军在广东沿海地区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道光也下令在广东实行团练用来对付侵略者。

而咸丰皇帝面对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允许地方办团练乡勇,并非首创,只是借鉴祖宗的经验而已。

但是咸丰时期的团练又跟之前的团练有所不同,主要是规模很大。

前朝的团练是局部的,咸丰时期的团练是大范围的,涉及大半个中国。

咸丰二年十月初九(公元1852年11月20日),时任御史的徽州人王茂荫向咸丰帝上的一道名叫《筹备安徽防剿事宜》的折子,建议恢复团练。

自咸丰二年(1852)五月至咸丰四年五月,清廷先后向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14省实行团练。

那么,咸丰皇帝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兴办团练,就不怕他们尾大不掉,威胁到自己统治吗?

实属无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任何一个朝代的政府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之后,都会腐化堕落,丧失战斗力,清军也是如此。

清军1644年入关,到了咸丰时清朝建立已经200多年,这时候的清军早已不是当年所向无敌的铁骑。

咸丰元年(1851年)广西爆发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军势如破竹,清军难以阻挡,两年之间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数省大部分地区落入太平军之手。

而且太平军一部还在1853年5月发动北伐,他们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河北)长驱北上,一度当年10月底打到天津西南的静海。

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起义军就会攻入紫禁城,清朝就会覆灭。

当时的起义军发展到50万规模,比当年英军规模大几十倍,也比白莲教的兵力大十几倍,气势也是空前的,对清廷的威胁是前所未有的,也是致命的。

起义军气势如虹,震动了咸丰皇帝。

这期间,咸丰也调集清军精锐,在钦差大臣琦善和向荣等老将指挥下,对太平军围追堵截,但都无济于事。

在此情况下,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允许汉人办团练,但将来有可能尾大不掉;二是不许办团练,很快让起义军要了自己的命。

一种威胁是迫在眉睫的,一种是日后的;只要智力没有障碍,都会选择前者。

咸丰不是不知道团练危害,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是无奈之举。

但即便如此,咸丰也不是放任自流,

领导权控制

地方武装并不可怕,只要他们没有人领头,就是乌合之众。

换言之,只要将这些团练和乡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就不怕他们“胡作非为”威胁到清廷统治。

咸丰皇帝深知这一点,他在一开始就注重领导权问题,将团练和乡勇的训练指挥权置于“自己人”领导之下,陆续委任了退休、现任和候补官员担任的"团练大臣"。

负责组建团练的人士,则大多是"在籍绅士"。

所谓的"在籍绅士",就是政治思想过关,坚决拥护咸丰皇帝的本乡本土的乡村知识分子。

而且这些人不但熟悉当地地形和风土人情,而且在当地村民中很有名望,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当地人都愿意服从其号令。

负责组建指挥团练的,除了候补和退休官员及"在籍绅士",还有一种人就是丁忧的朝廷官员。

所谓丁忧,就是在职的朝廷官员,父亲或者母亲去世,离职回家守制(守孝)的官员(守制时间为二十七个月)。

晚晴名臣、湘军创始人曾国藩,就是母丧在家,于1852年(咸丰二年)开始组建团练抗击、镇压太平军起义的。

无论是在职还是丁忧官员,他们都是体制中人,利益集团成员,跟大清生死与共,

对朝廷忠心耿耿,一般来说是不会背叛朝廷,进行割据的。

比如团练大臣陈孚恩,官居刑部侍郎,深受皇帝恩宠,特赏头品顶戴,允许在紫禁城骑马。另一位团练大臣罗绕典,官居北巡抚,因为对大清忠心耿耿多次受到表彰。

这些人跟大清已经形成利益共同体,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割据的。

即便如此,这些团练大臣并没有独立的领兵权,要无条件服从上级指挥。

团练在名义上是独立于绿营体系之外(绿营是清朝以汉族为主的地方常备军事武装,中高级军官由旗人担任),但实质上扮演的却是“帮同、协助”的角色。

团里在朝廷高官的领导下开展军事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依旧处于地方大员或朝廷派遣高官的监视之中,并服从他们的领导。

如先于曾国藩在湖南组建团练的湖南籍官员罗绕典,必须要服从钦差大臣赛尚阿、湖广总督程矞采指挥;另一位团练大臣,江西籍官员陈孚恩则要听命于江西巡抚陆元烺。

所以,咸丰皇帝比较放心。

作战范围控制

除了对领导权控制,还有对团练的作战区域限制。

团练在朝廷的定位中,就是地方自卫组织,跟正规军不同,作战范围受到严格控制。

在谕旨中,咸丰帝再三强调:“着各该督抚分饬所属,各就地方情形妥筹办理,并出示晓谕,或筑寨浚濠,联村为堡;或严守险隘,密拿奸宄。无事则各安生业,有事则五卫身家。一切经费均归绅耆掌管,不假胥吏之手。所有团练壮丁,亦不得远行征调。”

圣旨的重点在于“不得远行征调”,换言之团练只能在自己家乡范围活动,不能远离。

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团练达到个人目的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即使在火烧眉毛的情况下,咸丰皇帝对汉人还充满戒心,想方设法避免汉人将团练当做自己实现个人野心跟清廷对抗的武装力量。

团练大臣顾虑重重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些造反的人大多是光脚的;一旦穿鞋,就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首鼠两端。

相比之下,洪秀全是光脚的,曾国藩等团练大臣是穿鞋的。

洪秀全造反没有任何顾虑,他是无产者,造反失去的只是锁链,输了也无所谓。

而那些团练大臣,有财富有美女,又有权力;即使条件许可,他们也不会轻易割据、造反。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咸丰三年春(公元1853年)太平军从武昌顺流而下,攻占江宁后,通过西征和北伐划江而治,震动大清国半壁江山。

太平军定都天京(南京)后,咸丰才真正着了急。

他的策略不得不从“防汉”向“依汉”转变,在咸丰三年初放开了对汉族在籍官员筹办团练的指挥权限制,即责令在籍绅士专办团练(如曾国藩),遣京官回籍办理团练(如吕贤基),拥有对团练的独立指挥权,不再听命于朝廷大员。

正因如此,团练才能放开手脚,将太平军镇压。

这时候,咸丰已经是在进行一场豪赌了。

换言之,朝廷已经失去了对团练大臣的制约,曾国藩们割据和造反与否,全靠他们的政治觉悟。

即便如此,对咸丰来说团练依旧是利大于弊,相对于消灭太平天国,除掉尾大不掉的大臣,来个兔死狗烹要容易得多。

因为团练的指挥官很多都是朝廷官员,这些人一则对清廷死心塌地忠诚,二则他们已经拥有了高官厚禄,造反割据对他们说来说是孤注一掷,他们顾虑重重;不像太平军那样个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都是亡命之徒。

在此情况下,曾国藩们想要割据,面临很大的潜在风险,不会轻举妄动。

事实上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之后,湘军做大做强,有些人认为他们已经具备推翻清廷的能力,但是曾国藩没有那样做。

除了个人操守之外,担心自己的手下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中途变卦也是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团练乡勇是把双刃剑,既能捍卫清廷统治也能毁掉大清江山,咸丰这样做是万不得已,因为八旗军不争气。

最后团练大臣没有割据造反,不是必然的,只是偶然。

因此,不能说咸丰有远见,只能说他运气好。在镇压太平天国成功的六十年后,辛亥革命开始,各省汉族官僚新军一呼万应,清朝终究还是灭亡在了地方汉臣的手里。

形容人有能力的成语?

1、惊人之举: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2、独出手眼:手眼:手段和眼力。指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超独特,不同凡响。

3、架海擎天:架海:横跨大海;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4、才能兼备:既有才智,又有办事能力,二者具备。

5、奋矜之容:矜:自以为是;容:态度。自我认为比别人有能力的一种骄傲表现。

6、知效一官: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

7、豪杰英雄:指气概、胆识、能力都杰出的人物。

8、奇才异能: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9、材优干济: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10、聪明能干: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11、精锐之师: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12、知人之术: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能力。

13、热情奔放: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样子。

14、尽其所能: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15、曲尽其妙:曲:委婉,细致;尽:全部表达。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16、用贤任能:任用贤良且有能力的人。

17、笔头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18、善治善能:治:管理;能:能力。形容处理政事善于疏理,遇事善于变通。

19、梦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0、挥斥八极:挥斥: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处。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21、折节下士:折节:屈己下人。

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22、绰有余裕: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23、檠天架海: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24、胜任愉快:胜任:能力足以担任。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25、浴日补天: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26、一身百为:为:作为。一个人能干百样事。(m.lz13.cn)形容人有能力,能做各种事情。27、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

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

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28、擎天驾海: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29、巧同造化:巧:技巧,技艺;同:一样;造化: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30、先见之明: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31、各尽所能:尽:用尽;能:才能。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32、杀伐决断:伐:讨伐,进攻。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33、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34、风云际会: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35、谋事在人: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36、思虑恂达:恂达:通达;思:思索;虑:考虑。指头脑有识辨能力,思索考虑很通达。37、善文能武: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38、适材适所:指办事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场所相当。

昭通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昭通出过不少名人,这里介绍3位与读者分享。

龙云(1884—1962),彝族,云南昭通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

1914年龙云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曾任云南都督唐继尧侍从副官,第5军军长。1927年龙云逼唐继尧下台,独掌云南军政大权,此后主政云南18年,保持了云南相对稳定的局势,进行了多方面的整顿和改革,云南实力增强,他也被称为“云南王”。

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2年在6月27日在京病逝。

卢汉(1895—1974),彝族,云南昭通人,龙云的表弟。抗战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14年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滇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任60军军长、军团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1方面军总司令等职。率部参加台儿庄等战役。

日军投降后,卢汉率部赴越南受降,1945年10月被解除军政大权,任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为云南解放、西南解放做出贡献。曾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5月13日在京病逝。

龙泽汇(1910-1991),云南昭通人。龙云的表弟,卢汉的妻弟。国民革命军第93军中将军长。

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1期毕业。曾任第1集团军总部特务营营长,第1集团军副官处处长,第36补训处第1团团长,第1方面军兵站司令部司令,第93军暂编22师少将师长,第93军副军长,云南省保安第3旅旅长,第93军中将军长等职。

1949年12月9日率部随卢汉在昆明起义后。曾任第13军副军长,云南军区副军长,云南省林业厅厅长,云南省体委副主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91年3月3日在昆明病逝。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