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怎么了,河南人说普通话如何去掉河南口音?
说话节奏放慢点~吐字清晰些! 地方字眼少用或不用!慢慢的就听不出来了!
河南人到底值不值得交朋友?
对于这个问题,你首先就带有了地域歧视和地域黑,你说从公正客观的角度让人怎么去回答?要知道大家都是中国人,那里都有好人和坏人,武汉疫情的时候,胡辣汤援助了热干面,河南水灾的时候,热干面也去援助了胡辣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至于交朋友,没有说那里的人值不值得交,而是你自己要学会识人辨人,不要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任何地方都是有好有坏的,带有地域性只会显得你很狭隘。
河南人得特点是什么?
我做为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呆过的人来讲,相对于其它地方的氛围,河南人给人留下最深最大的印象应该是爽快实在,踏实肯干。只是可能在九几年的时候,河南第一批出去务工的部分河南人员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口耳相传,所以造成一些人会对河南人有偏见其实,一旦有了这个观念,就容易在以后的经历中加深,人都是这样的。但99%的河南人并没有因为被一些无端黑而傲慢无礼或者置之不理,而是一直向别人解释自己的家乡,尽最大努力塑造好自身的形象,这是我遇到的亲身经历。所以这几年河南一直在努力转变外的形象,也做了很多事情,涌现很多英雄或者感人事迹,但第一印象行成之后,要想转变就会比较困难,所以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但总会实现,其实这样我觉得对大多数朴实的河南人是很不公平的。
另外,讨论某一个地方的人怎样怎样没有什么意义,中国人民其实都一样,大致性格也就那么几类,哪个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只是刚开始形成传播形态的时候,一些部分现象在传播中被放大了,对一些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第一印象坏了,其它很多好的地方也就视而不见了,其实,目前整个中国网民的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缺少独立思考、实事求是、慎言慎行的精神。
河南人怎么都恋家呢?
河南人还好,并不是很廉价,外出务工的河南人有很多,建筑工地上有很多河南人,真正恋家的是山西人。
为什么有人说新疆的河南人不少?
新疆的河南人何止是不少,凡汉族聚居区几乎都有河南人,你想想到底有多少了吧!河南烩面不是没有,也有,只不过集市上找到一家烩面馆不太容易。而且在新疆拌面超级光环之下,哪一种面不得相形见绌、退避三舍呢?
尽管河南是小麦种植第一大省,几乎占据了全国产量的25%,但是相对于中亚腹地的面粉质量,质地上根本不能同日而语。河南烩面吃的往往不是面的本味,而是面太过于借助汤味,面本身的筋道爽滑表现不够。
所以喜欢吃面的一定不会喜欢吃汤面,而是吃的面条本身!拌面类,面和菜相得益彰,你不太借助我的味道,我也不过于侵犯你的味道。所以在新疆,人们宁愿把揪片子叫做汤饭!值得一提的是,汤饭的配菜的丰富性和口感,老王认为远超烩面。
不得不承认,陇海沿线一直到苏北,这个地区吃面食都很猛,河南自不必说。多年以前,我的一个项城同学来到吐鲁番市,把拉条子吃的咱不绝口,整整一个星期每天中午必吃托克逊拌面王,而且拌菜都没变过!就是那个曾经说过我一年不吃一次米都可以的同学。
在新疆拌面、拉面、皮带面、汤饭、丁丁炒面、豆豆面各种面食之下,我想没有人再去开个烩面馆,即使开了也是服务小众。最重要的是,河南人进入新疆,现在早已土生土长!
就是河南老乡进入新疆,在饮食习惯上也几乎无差异,几乎不会水土不服,反而会吃的生龙活虎、乐不思蜀。因为大中原,吃面食太猛!至于偶尔见到河南烩面馆,算是思念故土中原吧。
最后老王决定用一首新疆流行歌曲结束这篇,虽然歌风有点耍流氓,有点调侃,有点地理优越性,叫做《新疆的英孜》:我的名字叫英孜那姆,全国各地我都走遍,河南丫头嘛跟我谈的嘛姑娘的各自我看不上,四川丫头嘛跟我谈的嘛,姑娘的个子我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