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费用,为什么发行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你可以把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看成两个过程。
一个是融资过程,即你增发股票取得资本。
另一个过程是投资过程,你用取得的资本再去购买资本。
而在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相关费用不能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的,只有在第二个投资过程发生的相关费用才能计入成本。
发行费用的计算公式?
发行费用是指发行公司在筹备发行证券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一般来说,这个费用可以在证券发行溢价收入中得到补偿。计算公式为:
如果发行总金额为A,证券发行溢价为B,发行费用为C,那么,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可得到:
1、B/A+C/A=0
2、(B+C)/A=-1
即,当A=0时,B+C=0。
发行费是资金占用成本吗?
发行费不是资金的占用成本,而是资金的使用成本。
为什么要从发行价款中减去债券的发行费用为债券的实际成本?
因为可转债通常都是溢价发行的(公允价值大于发行价),100元面值的可转债发行价发行时可以买到130元的,发行费用当然要抵扣溢价咯。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认的处理 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发行价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负债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借:银行存款(发行价格—交易费用)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倒挤)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权益成份-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 负债成份应分摊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计入了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中。
分摊交易费用后,对于发行方来说,自己承担的实际利率是高于市场的实际利率的。那么这个时候需要计算包含了相关税费的债券的实际利率,比如债券负债成分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分摊的交易费用为20万元,那么这里对于发行方来说,债券的公允价值其实就变成了880万元了; 因为发行方实际是支出了费用的,相当于是收到的发行收入减少为880万元了,那么应该按照新的公允价值880万元来计算实际利率。
也就是说,发生了交易费用后的实际利率和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是不一致的,此时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为什么发行费用计入资本公积?
确切的说,是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借方。
因为发行权益性证券,大部分情况就是发行股票,假设用它进行筹资,几乎都是溢价发行,因为折价或平价根本发行不出去,没有人会买一只没人要的股票。这时银行存款增加,并产生贷方的资本溢价。发行费用却会相应地减少银行存款,借方如果记投资收益,首先这是一项筹资活动,怎么会产生投资收益?其次,为什么溢价多出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而相应减少的部分要记入到投资收益呢?要知道这可是同一个交易事项。所以,只能抵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