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股美的,如何评价小米净水器和美的净水器

恒浩网

小米入股美的,如何评价小米净水器和美的净水器?

小米的净水器,是个小而美的净水器品牌,主攻线上市场。产品设计和功能上较为领先。产品由云米研发制造。依靠广泛的年轻消费者群体,有着不错的市场体现。美的净水器,作为电器帝国“美的”的系列产品,也是主攻线上,天猫为主,活动多,售后较为完善。在天猫上卖的也不错。总之,成功的品牌的成功之路总是花样百出。

小米上市估值达1000亿美元?

不同的角度,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小米。至于到底哪个是小米,见仁见智。

小米入股美的,如何评价小米净水器和美的净水器

一、如果你是从小米产品用户的角度来看,5%盈利策略,肯定算良心企业,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得起好的产品,有良心得很。

二、如果你是从小米的新投资者或股民的角度看,低盈利而高估值,就显得不是那么有良心了。当然,是否在港交所购买小米的股票,完全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好像也不涉及到所谓良心的问题。

三、如果你是从小米同行业企业的角度看,简直是良心大大的“坏”,这完全就是破坏行业生态嘛。你想想看,盈利低通常意味着没有足够的钱搞研发,尤其是对于小型公司来说,他们不能通过规模收益获取资金,冲击尤其大。

说了这么多,请问在你眼中的小米,算良心企业吗?

中国还有没有像华为和格力这样愿意花大力气做研发的企业呢?

说起研发费用这个就有点伤心了,中国这些年的研发投入虽然增长很猛,但是单个就企业来讲和美国企业还是有不少的差距的。

1、中国研发投入经费总量居于世界第二

中国在研发投入的经费自从2013年以来超过日本后,就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18年中国研发投入1.97万亿人民币,增速11.8%,增速方面中国一直是世界领先。总量仅次于美国,研发强度(研发经费/GDP)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2.13%),而在经合组织35个成员国中排名第12位,正接近经合组织平均水平(2.37%)。

对于那些认为中国研发很弱的人来说,和经合组织比什么啊,要比也是和发达国家比。那么这里笔者再普及一下知识:经合组织什么国家?牛逼吗?

很牛逼,等同于你们认为的发达国家吧,目前有35个成员国,反正你们认为的发达国家基本都在里面了,下面是经合组织35个成员国,你说牛逼不?

科技兴国,中国不是说着玩的,是认真的,是真金白银在投入的,我们曾经很弱,但是我们很努力,而且进步也很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中国经济有现在的成绩是和科技研发投入离不开的。

2、从单个企业来讲,中国的差距还很大

根据欧盟发布的2018年全球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榜单显示,上榜企业来自45个国家,研发投入大于2500万欧元的2500家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总计7364亿欧元。

从上榜的企业区域来看,中国企业数量排名第二,上榜438家企业,仅次于美国的778家企业,欧盟上榜企业577家企业,日本上榜339家企业。在欧盟国家中,德国上榜135家企业,英国上榜135家企业,法国上榜75家企业。

从全球占比上来看,从2008年至今,增长447%,从全球占比不到1%增长到5%,变化最快;美国企业增长57%,占比从35%上升到40%;日本企业占比从22.2%下降到13.6%;欧盟国家增长51%,占比一直维持在27%左右。

从研发投入增速来看,中国增速最快,2018年增速20%,位居第一,而美国是9%、日本5.8%、德国6.3%、英国6.9%、法国8.1%、韩国9.5%,会基本的计算的人也知道复利的厉害,按照中国当前的增速,用不了10年就可以从占比上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占比第二的国家。

这个榜单的前100名企业有8家中国企业上榜,华为以113亿欧元排名榜单第5位,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1位,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从增速来看,阿里巴巴和腾讯都超过30%。

3、华为有可能在2019年成为研发投入世界第一企业

最后,以上这些研发数据都是按照2017年的投入计算的(2018年发布榜单,用的都是2017年的数据),其实在2018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已经增加到了130亿欧元,而以上榜单中排名第一的是三星,投入金额是134.4亿欧元,其次是谷歌133.9亿欧元,排名第三的是德国大众131.35亿欧元,排名第四的是微软的122.8亿欧元,也就是说华为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2017年微软的研发投入总额,而2019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还在增长,如果保持和营收一样的增速,那么在2019年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60亿欧元,就看三星和德国大众以及微软和谷歌的研发投入增速有多快了,否则华为将成为第一!

2018年微软的研发投入是974亿人民币,低于华为的1015亿人民币!苹果的研发投入是977亿人民币,也低于华为的投入,但是谷歌和亚马逊的投入大幅增长,分别是1473亿人民币和1983亿元人民币,亚马逊是逆天了,谷歌投入也是逆天了,增速40%!华为要当第一还是挺难的!

4、中国企业投入排行榜

经过上文的分析,华为是研发投入的老大,投入最大,2018年的研发投入是1015亿元人民币,其他的企业我们只看上市公司的,因为有公布的具体数据,下面是中国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大于30亿人民币的企业排名,格力2018年研发投入70亿元人民币,排名第25位,低于美的集团的84亿元的投入和排名,于是就有以下排名:

1、华为:1015亿人民币;

2、阿里:374亿元人民币;

3、腾讯:235亿人民币;

4、中国石油:216亿人民币;

5、百度:157亿元人民币;

6、上汽集团:154亿元;

7、中国中铁:134亿元人民币;

8、京东:121亿元人民币;

9、中国铁建:116亿元人民币;

10、中国中车:109亿元人民币;

11、中兴:109亿元人民币;

12、中国交建:100亿人民币;

13、携程:96亿元人民币;

14、中国电建:92亿元人民币;

15、工业富联:90亿人民币;

16、联想集团:90亿人民币;

17、比亚迪:87亿人民币;

18、美的集团:84亿元人民币;

19、中国石化:79亿人民币;

20、网易:78亿元人民币;

21、中国建筑:76亿人民币;

22、美团点评:72亿人民币;

23、中国中冶:72亿元人民币;

24、宝钢股份:70亿元人民币;

25、格力电器:70亿元人民币;

26、潍柴动力:66亿元人民币;

27、小米集团:59亿人民币;

28、上海建工:52亿人民币;

29、华域汽车:51亿人民币;

30、海尔智家:50亿人民币(海尔旗下上市公司);

31、京东方:50亿人民币;

33、广汽集团:50亿元人民币;

34、百济神州:47亿人民币;

35、TCL集团:47亿人民币;

36、海康威视:45亿元人民币;

37、中国能源建设:41亿人民币;

38、长城汽车:40亿元人民币;

39、、蔚来汽车:40亿元人民币;

40、上海电气:37亿元人民币;

41、河钢股份:33亿人民币

42、紫光股份:33亿人民币

43、、搜狐:30亿元人民币;

44、江西铜业:30亿元人民币;

5、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在以上企业中,除了华为以外,阿里以374亿人民币的投入排名第二,但是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中研发投入超过400亿人民币的企业就超过17家,而且大部分是美国企业:

总结:格力的研发投入是比较不错的,在国内上市公司中能够排名第25位,不过低于美的的排名,华为的研发投入无疑是世界级别的,和世界同行是比肩甚至是超越的。

阿里、腾讯和百度的投入规模也比较大,但是和美国的同行相比(亚马逊、谷歌、脸谱)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中国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和美国企业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好在增速比较快,但是要赶上美国,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有多高?

谢邀!

其实不仅仅是空调行业,对于小米而言几乎就没有他不做的,事实上整个互联网行业包括科技行业,以及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手机行业硬件行业等等,其实都不外乎遵循一个道理,把以前的产品重新再做一遍。

纵观世界巨头,除了初生代的巨头之外,其他的巨头不过是在重复此前的事情在以最优秀的解决方案之后,成长为巨头,淘汰了老巨头,基本都是这个剧本,对于小米而言,进入家电领域不仅仅只是家电领域,而是为了自己整个生态链服务,包括自己所倡导的智能家居体系。

当然进入一些行业也是有壁垒的,比如说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PC行业包括家电行业门槛都相对比较低,所以小米能够快速介入,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空调领域,要知道其从诞生之初到如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在这上百年的发展之中,空调早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技术壁垒完全只是在能耗方面有着各家的技术研发。

但其实以目前国内用户使用空调的频率来看,这样的差别影响其实不是特别大,所以小米进入空调领域本身就有着技术先决条件,而且小米也选择了一个很合适的合作对象,那就是长虹,长虹虽然说目前没有海尔美的以及格力等等亮也甚至在流量上,还不如主打便宜货的奥克斯,但毕竟是传统的明星企业,技术上还是没得说的。

虽然小米的空调目前在整体的评价上还不是那么完美,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毕竟已经介入这个行业,未来小米将会拓展到全方位的呃家电家居体系,比如目前小米生态链就已经具备装备整个新家的条件,也能够通过米家互联网来达成全屋的智能体系,这对于新生代的用户,尤其是80后末90年初这一些即将到中年的用户,极具吸引力。

除此之外,5G时代其实已经到来未来,依托5G时代能够实现比宽带更强的通信,这就为智能家居体系提供了另一个先决条件,目前小米已经大力的在家电领域突围,无论是冰箱,洗衣机,电视还是空调,还包括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马桶,热水器以及燃气炉等等。

所以进入空调其实只是一个顺势行为,当然我们在回过头来说空调的核心技术,目前整个行业里多个巨头都宣称自己有很多核心技术,但我们其实方便了各家巨头在专利上的申请,最核心的技术层面几乎是很少的,即便是格力也是如此,更不要提其他空调品牌。

空调领域的核心壁垒,如今已经变成了变频里的功耗,以及舒适度,包括静音等等,在这一点上日系的空调其实做的是非常好的,而我们国内的格力在空调上的确是有两把刷子,但其实在体验上已经是拉不开差距,主打廉价版的奥克斯,同样能够带来不错的体验,这就是空调行业的现实。

所以如今的空调家电领域早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如果真要说技术壁垒,可能也是在中央空调层面,但这一部分的很多技术仍然是掌握在日系企业手中。

阿里和腾讯投资过同一个产品吗?

阿里和腾讯很少投资同一个产品,但是他们投资的有合并的;比如滴滴和快的,滴滴是腾讯投资的,快的是阿里投资的,在价格大战中,一天烧掉4000万,最后在马化腾的推动下,快的与滴滴合并,结束了价格大战,现在的滴滴出行就是两家都有股份。

腾讯和阿里的风格也是不太一样,腾讯投资的企业创始人往往拥有比较高的话语权。阿里投资或收购的企业创始热往往很容易失去话语权。比如腾讯对摩拜的支持,创始人胡玮玮是腾讯前员工。这两家企业的风格也不同,腾讯做产品是像养奶牛,挤奶挣钱;阿里的做法像养猪,猪肥了就杀掉卖猪肉。比如,搜狗做融资的时候,王小川先拉了阿里的投资,在后面为了摆脱阿里的控制,获得话语权,王小川找到了腾讯,就有了现在的搜狗。阿里收购的企业,都被阿里重新整合成了阿里自己的产业了,加上了阿里的标识;但是腾讯的却没有这么干。

两家都是大企业,存在竞争,风格也不一样,有人评价说:腾讯像书生,像大学!阿里像江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