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破产,中兴未来的出路在哪

恒浩网

紫光破产,中兴未来的出路在哪?

多事之秋的中兴,能否靠游戏手机在国内翻盘?

近日,索尼宣布正式停产掌机 Ps Vita,预示着将要彻底抛弃被手机挤占的掌机市场。去年任天堂推出 Switch 时,被誉为村里最后的希望。而这些挤占掉掌机市场的,正是手机游戏。

现在手游用户不仅完全挤占了掌机游戏市场,其 68.7% 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了端游,甚至出现了像《王者荣耀》用户反超《英雄联盟》的现象,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蛋糕,厂商们纷纷打起了专门的游戏手机的主意。

紫光破产,中兴未来的出路在哪

早在去年的WMC大会上背靠中兴的努比亚便曝光了红魔,并号称是国内第一台电竞手机,无奈发布会被黑鲨抢了先。不过无论是黑鲨还是红魔,都不是第一个想要为游戏专门打造手机的厂商,之前的许多先驱者由于时机未到,全都以扑街告终。

▲就火了五分钟的雷蛇手机

那么,游戏手机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努比亚能否摆脱中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在发布上所说的那句——与小米一起开拓游戏市场?

Geek君有话说

手机游戏入门难度低,受众面广,深受大众喜爱,游戏手机应运而生。但厂商们或许还需对定位更果断一些,单吃准手游用户就已经够赚,无需为了覆盖普通用户而做出功能上的妥协。

努比亚所说的联合小米共同开创游戏生态圈思路是对的,要获得游戏厂商的注意才能争取到更好的游戏优化。只是目前中兴腹背受敌,不知努比亚能否摆脱负面影响在游戏手机领域突出重围。

饼已经摊好了 就看谁能抢先

13 日与 19 日先后发布的两款游戏手机黑鲨和红魔,就这两部手机而言各有优劣。

▲左黑鲨 右红魔

散热方面,黑鲨上了水冷。而红魔则走的是风冷的路子,机身多处开槽空气交换提升 73%。温度控制得到使得两部手机都可以保持 CPU 满血状态,主流游戏开高帧率高画质不是问题。

▲图片来自黑鲨发布会

得益于背靠小米,黑鲨是目前能买到的最便宜的 845 手机,性能自不必说,面对一些吃配置的游戏时也能展现良好的画面效果,在吃鸡夜间状态下相当于持证开挂。

不仅是性能方面强劲,在外设上黑鲨手柄也是一大杀器。同时兼容物理与触屏操作,左手遥感骚走位,右手触屏出招不用记键位。

两个功能自定义的侧面按键,在吃鸡过程中也可实现移动+射击+瞄准同时操作。游戏手柄在一定程度上,能为黑鲨圈得一定量的用户。

▲黑鲨搭配手柄使用效果

而红魔也并非完全没有吸引力,至少在外观方面,相较于黑鲨的三防机外形,红魔更时尚一些,拿来当主力机也并不违和。

▲努比亚红魔背面

虽说 835 不是最新的处理器,但也还是比较能打的,且无论是高配还是低配都比黑鲨整整便宜了 500 。当然科技产品买新不买旧,然而问题是现阶段的黑鲨也并买不到啊。

▲努比亚红魔6+64GB=2499 8+128GB=2999

吹了一波两部手机的好处,在这里还是要点名批评一下两家在游戏手机领域不够「专一」。作为主打游戏的手机电池容量都不超过 4000mAh,即使优化的再好对于重度手游爱好者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还是摆脱不了一边充一边玩的命运。

希望两家都能认清自己的市场定位,前后两千万、双摄像头什么的都可以省一省,啥都想要很容易全而不精,美图手机就比较有灵性,主打女性前置拍照市场,其他方面的缺失也并不影响其精准用户,卖出好销量。

无法放弃普通用户的游戏手机下场早有教训,2017 年雷蛇在推出手机时为了游戏上了 120Hz 的屏幕,但又不肯为续航牺牲一下机身轻薄度,什么都想要的最终结果就是,定价过高黯然离场。

游戏手机市场这块饼是已经摊好了,但目前来说谁能抢到最大的一块还是个未知数。

距离掌机还差一个手机版的Steam

早在 2003 年,手机霸主诺基亚就曾经推出过一款具有掌上游戏功能的手机——N-Gage。

得益于在当时诺基亚的大哥大地位,许多游戏厂商都对 N-Gage 平台抱有乐观态度,纷纷为该平台做起了移植工作。雷曼、古墓丽影、使命召唤等当时大热游戏,也都登陆了 N-Gage 平台。

▲运行古墓丽影,影像来自YouTube

但可惜的是,那时掌机在移动端游戏方面还仍旧占主导地位,GBA 几倍于 N-Gage 的游戏足以将其秒杀,索尼也在 2004 年推出了屏幕更大、画面更清晰的掌机 PSP1000。

▲PSP 1000

更雪上加霜的是,N-Gage 不仅在游戏方面捞不着好处,甚至由于其奇葩的接听电话的方式,在手机这一领域也并不讨巧。

▲听筒安置在侧边,影像来自YouTube

由于设计上的失误,再加上 299 美元的定价虚高,没有大量游戏支撑的 N-Gage 很快便暴死了,而诺基亚也未等到再次将游戏手机这个企划捡起的那一天,便被以苹果为首的智能机拍在了沙滩上。

无论是当年一枝独秀的诺基亚,还是现如今百花齐放的雷蛇、黑鲨、努比亚,要想完全取代掌机市场,首先需要一个资源丰富的游戏平台

但好在现在玩手游的比单机游戏的要多得多,所以游戏资源并不是什么问题。

万水千山总是情 优化一下行不行

靠强大的配置,出色的游戏平台,并不能高枕游戏手机头衔无忧。目前的手游,为了降低入门难度,其他大多对配置要求并不高,但仍旧还是有许多手机无法流畅运行热门游戏的原因就是没有针对性的优化。

苹果手机打游戏流畅,是由于 iOS 系统的市场占有率极大,优化起来回报率更高,且也更容易。安卓机市场,处理器的选择上就五花八门,做到全局优化谈何容易。

除了处理器不同,各安卓机系统又都根据自身做出了深度定制,一个个针对优化实在是太过麻烦。只有像 VIVO 这样与腾讯经历了神秘交易后,才能得到优先优化权,在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上获得可媲美 iPhone 的游戏体验。

也因如此,当时的安卓机用户里掀起了一阵改机型的热潮。360 也趁机搭了个便车,游戏模式里自动更改机型为 VIVO X9 Plus,以此来骗过系统获得能够开启高帧率、高画质功能的权利。

所以说,即使是不谈单机游戏这一块,单就手游自身,也是一场资源大战。谁能获得更多游戏厂商的支持,拥有专属的优化,谁就能拔得头筹,成为手游用户的心头好。

更多有趣有料的问答、视频、新鲜科技资讯,尽在——极客视界

苹果能否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

苹果能否完全脱离中国的技术与供应链,要看苹果与中国合作方之间扮演的角色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从现在实际的情况来看,苹果公司现在仍然是核心技术方,而中国合作方依旧是有实力的供应链厂商,两者现在仍然在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世界高端科技产品。

1.苹果对它的产品依然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合作厂商只是负责高标准生产制造。

很多人对苹果的产品评价都很高,从手机到电脑等苹果相关数码产品都一直是科技行业的标杆。

而这些优质的产品能够诞生,自然离不开苹果公司优秀的研发水平和部分中国合作厂商精益求精的生产制造(现在是全球经济化,苹果的合作方还有其它国外公司),这是两者双向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

就以苹果的iPhone手机来讲,苹果公司现在主要发展的方向是:让iOS操作系统能够越来越流畅更干净,而且能够为更多APP应用提供更多的优质收费服务。当然,iOS操作系统想要让手机用户得到更好体验其硬件方面也要跟上,比如性能更优异A系列的处理器研发、屏幕的优化调教、无线传输技术的适配等。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苹果在手机这款产品上仍然把握着核心技术的机密,而中国方面的供应商和生产厂商现在只能负责产品部件的组装和检测。但并不是说中国供应商和生产厂商没有实力,通过苹果公司对高端产品的追求,也让中国富士康、比亚迪等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代工制造企业在手机制造领域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工艺标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关产品流水线的高效生产能力。

中国代工厂商在制造领域不断的进步,让苹果现在也很担忧,因为它害怕被反噬害怕自己的产品更依赖中国制造,毕竟自己的创新速度永远赶不上中国内生产制造的快速形成。

苹果手机产品生产的高标准不仅推动了国内制造领域的进步,还让国内一些制造商主动争取了其它手机厂商的产品代工制造。由于这几年苹果正在逐步减少中国制造的依赖让中国国内一些公司发现端倪后,不得不主动寻求国内其它科技研发厂商的合作,比如富士康、比亚迪先后在2019年~2020年与华为合作生产手机、电脑和汽车等相关产品。因为它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套相关产品的标准生产流程,能够极大满足国内其它电子研发厂商生产高端产品的需求。

2.苹果曾多次尝试过脱离中国相关合作方,但是下一家合作未必比中国更好已经开始影响它的业务进度。

2020年5月8日,苹果公司由于受中国境内新冠疫情的影响,把300万部至400万部的基础版AirPods的生产线转移到越南进行生产,短期内不再由中国富士康进行代工生产。

2020年5月11日,苹果公司开始考虑将从中国转移400亿美元的产能到印度,而且很明确的表示:这部分产能将从中国富士康和伟创力中进行剥离。实际上就是苹果准备在印度重新建8家代工厂,实现苹果在全球的产品代工多元化,降低对中国代工厂商的高度依赖性。

从上面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公司现在对中国相关代工厂商并不放心,它把代工的对象逐步的在中国其它周边人口较多国家进行布局。

这种做法不仅能降低自己的成本,而且也能逐步摆脱中国代工厂商对苹果产品制造生产的依赖度,让苹果自己也能够更放心的去研发自己下一代产品,保证自己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然而事实并非如苹果想的那么顺利,即便越南和印度的人口较多且离中国也很近,但是他们在代工方面的经验和实力都与中国的代工厂商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印度和越南的工作者并不会向中国人那么勤劳,他们不会像中国人一样非常遵守代工厂苛刻的工作制度,反而会不断的通过工会组织去要求苹果的代理厂商定期“涨工资”,这在中国是很少见到的。而且,在亚洲市场上尤其是印度的经济市场一直是不透明反而比较排外,这为苹果在印度长期的投入和布局新的代工厂加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也是富士康之前在印度投资败北的原因,因此在印度投资确实存在较大风险。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上面两个事件看到苹果更真实的一面:印度和越南虽然现在都有苹果的代工厂,但是都是苹果现在最基础的产品(或中低端产品)。这也侧面反映出苹果对这两个国家的市场和代工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对中国代工厂商能够胜任苹果高端产品制造的一丝无奈,毕竟苹果自己也要真正赚点钱。

结语:

总的来看,苹果依然掌握着自己的核心技术,特别是产品的研发能力和设计能力,而中国相关的代工厂商仍然只能在苹果相关产品的硬件上下足功夫。不过,苹果高端产品的研发也促进了国内代工厂商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上的进步,通过代工厂商的进步也进一步使苹果增强了产品创新的自信心。

苹果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高端优质产品品牌,它想在短期内完全脱离中国的代工技术和供应链是不现实的,除非它自己想要主动没落。另外,我们国内也需要多出现像苹果一样的高科技公司,这样在高端产业上就更不会受制于人,也能减少国内失业率。

谁能通俗易懂解释联想集团怎么了?

联想集团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面对司马南提出的6个主要质疑,联想至今不敢做出正面回应?一家曾经代表中国民族之光的企业,为什么突然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甚至被直言早已经成了一家给外国人挣钱的公司)

印象里的司马南是一位“角度刁钻的学者”,联想则是遍布中国办公室的电脑生产供应商,两者怎么看似乎也联系不到一起。

本来没大感兴趣的一件事,却发现新闻媒体最近几天开始铺天盖地的讨论“司马南6问联想”。

本着吃瓜要吃透的精神,我开始查阅了不少博主对此事的表态及看法,才发现这个事件居然如此大,如此不简单,如此骇人听闻。

由于涉及方向不少,我只能给各位整理一下此次事件中“联想集团被质疑最多的几个问题”一览。

01、国有资产到底有没有外流司马南“6问联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把国有资产贱卖出去?

司马南表示2008年联想的净资产为139.73亿元,其中中科院持股29%,价值40.52亿元。

结果后来这29%的股份居然只以27.55亿元就卖出,有超过13亿的国有资产出现贱卖流失现象。

关于这一点是否属实,我查阅了不少财经专家的解读,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意味国有资产流失质疑可能不成立)

很多财经类专家表示,2009年联想股权转让程序没有问题,定价也合理。之所以外行人以为是低于净资产出售,就是没有弄清楚合并净资产和归属净资产的区别。(我也是外行人,难以解读清楚,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了解)

02、集团27名高管,其中14人都是外国籍,安全吗?关于“联想事件”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联想还算不算一家中国企业?

而之所以有此疑问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能够控制且主导企业运营发展的高管人群中,外国籍人士居然占比超过一半以上。

据说联想集团目前高管共计27人,其中14人都是外国籍人士。

这其中甚至包括联想集团的首席财务官(英国人)和首席技术官(美国人)。

联想当年创立的时候可是靠着中科院的资金做起来的,怎么也算是国有企业。结果这些年不断的股权转变,不断的私有化,整个高管群居然一半以上都成了外国人?

2018年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参加《财富》全球科技论坛的时候就被主持人直接问道:你们到底是一家中国公司还是美国公司?过去十几年跳来跳去。

杨元庆并没有直接表态联想是一家中国企业,而是说道:联想是一家根植于中国的全球化公司,我们的希望是能取之于全球,用之于全球。(关于这个回答虽然后来也做过澄清解释,但一直被网友用来调侃联想到底还有没有“中国芯”)

03、高管薪资高的吓人,合理吗?由于寻求上市,联想集团的高管薪资也是随即曝光在大众眼前。

CEO杨元庆,年薪1.7亿元;柳传志退休后一年拿近1亿元;单独公司高管群体每年的工资支出就是11.8亿元。

要知道2020年联想全部利润只有38.6亿元,结果其中三分之一用来给高管发工资了。(这种高管薪酬占企业利润30%的情况,真是闻所未闻)

利润几千亿的茅台公司,公布数据显示高管收入最高的才97万;市值比联想大100倍还多的苹果公CEO库克的基本年薪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00万。(库克加上绩效奖励应该在1400万美元)

说的直白一点,多少比联想做的好,做的大,赚的多的企业都没敢这么给高管发工资。用司马南其中视频中的一句话来说:联想这个公司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养人。(这句话出自鄢烈山)

04、联想超高负债率,甚至比恒大还严重,会爆雷吗?近三年来,联想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是86.3%,87.4%,90.5%,而处于爆雷风波中的恒大集团大概是82%左右。

一家志在科技上市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居然比房地产企业还要高?以后是否存在爆雷风险?如何解决如此庞大的债务危机?

其次联想超过2400亿的资产里,其中有500多亿都是无形资产,如果把这一块删减掉,那真实资产就成了负数。

所以这又能回到上一个问题,你居然负债率都这么高了,财务状况都这么严峻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给高管发那么“离谱的薪资”?

05、产品研发投入仅3%,被调侃为组装工厂,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联想最近想上的科创板,超过200家企业在过去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营收的比例大概为9.43%左右,而联想过去三年研发经费占比只有2.4%左右,连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更夸张的是,常规的科创企业,产品研发费用的支出大多为材料,设备投入,而联想这3%都不到的研发费用里,居然大部分还是用来发工资了。

数据显示联想但年度90多亿的研发投资经费,其中58亿元居然用来发工资了......

所以大家就纳闷了啊,你这么一点点研发费用,还都用来发工资了,那到底研发了个啥?

也正因为此,哪怕是以做电脑研发成名的联想集团,现在也被网友们调侃为“电脑组装厂”,压根就没有什么太核心的技术。

结语以上是我这两天关注联想事件能看到网友们讨论最多的几个问题,也是司马南质问联想集团的几个主要问题。

由于距离老百姓实在太远,所以看不懂也说不上,只能简单整理给各位看一看。

说实话,作为老百姓吃这种瓜多少有些费劲,一个个专业名词让人“望而却步”,“云里雾里”。

所以各位有自己的看法即可,犯不上人云亦云,更不用较真下定论,安静吃瓜即可。

未来手机厂商或不到四家?

其实就我对智能手机的理解,我只能部分赞同余承东的观点。

未来的手机厂商或者不到四家?

这个命题在主流手机界也许是对的,我们来回顾下2017年手机销量的排行榜

市场份额前五名的厂商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以上。这说明目前智能手机业是有越来越集中化的倾向。

智能手机是一个供应链很长的,销售周期相对很长的一个行业。一款手机从设计,到原配件采购,广告,销售,库存,售后等等环节。都需要厂商对雄厚的实力支持。

如华为这样品牌底蕴深厚的厂商,在上下游供应链的话语权很强。对手机的品控做的好,又有自家自主产权的cpu麒麟系列加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销售底蕴,每年可以发双旗舰去抵御单旗舰手机在市场中的风险。并且有荣耀,麦芒,nova系列等子品牌。相较于其它厂商来说,华为的硬实力的确是很强。

未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会出现几家智能手机制造业的巨无霸厂商。他们掌握并把控了智能手机上游的大部分配件资源。其它中小厂家会因话语权不足,抵御市场能力不够而渐渐的被淘汰。但我认为几家独大的手机厂商是上游的手机配件厂商绝对不会想看到,这样的话手机厂商的话语权会过大,他们宁肯把多接几个中小厂家的订单,培养一些竞争对手。

我认为全球手机厂商,最终在十余家左右。会是比较合理的一个数字。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缺乏网红手机和手机网红

从目前的全球消费个性化的趋势来看,我认为今后的手机会有非常多的品牌。他们可能来自于同一家厂商的不同生产线。但个性和定制的手机会是以后流行和发展的趋势。

因为现在的手机配置过剩,系统趋于稳定化。在这样的前提下,个性和特点就是人们去购买一部手机的最大理由。

从目前的智能手机界来看,在国产手机中打了网红的基因的只有雷军的小米手机和老罗的锤子手机。而老罗的相声大会一年也只有一两次,雷老板在出了单曲《are you ok》以后便再无新的曲目。给我们这些观众留下的空白时间实在太多,这是智能手机业界同人们的失职啊!

为什么我在这里强调手机的网红基因呢?因为我们的用户对人是有包容度的,而对产品则没有。人无完人的道理大家都懂,而一款产品就应该是完美无缺的。

其实苹果的每一代手机都有缺陷。乔布斯时代的果粉就肯包容苹果的缺陷,而在库克时代的果粉就没有这么包容苹果的缺陷,导致苹果出现了各种门。——在乔布斯时代,果粉们买苹果是在为信仰买单。而在库克时代,大家买苹果只是想买一款完美的手机。

华为真的迟早能成为老大么?

这个问题,我觉得华为成为国内智能手机界的老大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放到国际上,三星和苹果是华为很难逾越的两座大山。在目前看来,华为和这两家企业比起来并无优势可言。三星牢牢掌握的手机产业链的上游市场,从cpu 内存,oled屏幕到手机生产,做到了产业链的垂直。

而苹果则牢牢的占据了智能手机界80%的利润。

华为想成为智能手机界的老大,超过苹果和三星。只能学苹果打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那样,弯道超车去开创一个智能手机的新时代,颠覆现有的所有格局。

中国的光刻机技术和荷兰的光刻机技术?

国产光刻机和荷兰光刻机之间的技术比较,归根结底还是上海微电子和ASML之间的技术比较。

上海微电子是国内最先进的光刻机厂商,这家公司目前能生产的最高端光刻机工艺达到90nm。前段时间上海微电子向昆山同兴达出货了两台SEMM光刻机,这再一次奠定了上海微电子在国产光刻机领域领先地位。

和荷兰ASML相比,上海微电子哦光刻机就显得有些‘小儿科’了。据悉,ASML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生产EUV光刻机的厂商,这种EUV光刻机是生产7nm以下工艺的关键设备。没有这些设备,台积电、三星等芯片代工厂商都无法生产7nm以下的高端芯片。

而在高端DUV光刻机领域,ASML也给全球各大芯片代工厂商供应光刻机。诸如我国的中芯国际、台积电、韩国三星都从ASML采购了大量的高端DUV光刻机。

由此可见,上海微电子和ASML的技术差距较大,二者并不在一个量级上。

那么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技术和ASML的光刻机技术,其关键点区别在哪呢?

1,上下游供应链技术的区别

有的人认为供应链技术不输于厂家的技术,对于这种说法我认为是不准确的。供应链企业愿意把产品授权给厂商使用,那么这就是厂商技术的一部分。

在光刻机领域,ASML获得的供应链技术应该是全球最多的。以一台EUV光刻机为例,这种光刻机有13个系统,3万多个分件,超过10个零部件,涉及的供应商超过5000家。

这5000家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都称得上标杆,比如蔡司的镜头,cymer的光源等。反观上海微电子的供应链技术就落后不少,比如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镜头来源于茂莱光学,光源系统来源于福晶科技,和蔡司、cymer相比,这两家公司的镜头、光源系统要有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2,在管理机制方面,ASML全球领先

很多人认为管理机制算不上技术,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殊不知很多高科技公司在全球招纳管理人,以此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

ASML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光刻机零部件采购、零部件打磨、系统分工、质量控制、技术支持等方面已经非常完善。

同样的一台光刻机生产,因为ASML出色的管理机制,它能在更快的时间生产出来,并且ASML生产的光刻机良品率、质量都要超过友商不少。试问这样的生产效率。有哪家光刻机厂商能与之竞争?!

3,ASML的技术积累更为深厚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刻机生产厂商,ASML积累了几千项专利技术,比如极紫外线光刻,这种技术只有ASML掌握,基于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光刻机也称之为EUV光刻机。比如双重曝光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ASML的光刻机可以生产工艺制程更低的芯片。

而在光刻机组装方面,ASM的组装技术也是世界一流。据悉,ASML已经解决了5nm的EUV光刻机组装过程中的透镜、光源、能量控制器等零部件的组装过程并能让这些零部件正常运转。

而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组装技术还停留在90nm水准,二者差距不可谓不大。

4,ASML能生产各类光刻机,而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还未达到28nm水准

按照光刻机的光源系统来分类,光刻机可分为EUV光刻机、ArF光刻机、KrF光刻机、I—Line光刻机。ASML是全球少有的能够生产所有种类的光刻机厂商,特别是EUV光刻机全球仅有ASML能够生产。

而上海微电子生产的光刻机只是最低端的光刻机,工艺制程在90nm水准。据悉,今年3月上海微电子向昆山同兴达交付了两台SEMM光刻机,这种光刻机的工艺水准仅为180nm,而ASML的5nm光刻机相差好几个代差。

虽然有消息表明上海微电子已经研发28nm光刻机,但这种光刻机并未得到验证,离量产上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5,虽然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技术和ASML相差甚远,但国内供应商也在努力,多项技术实现突破

客观的讲,在光刻机技术上,我国的上海微电子是远不如荷兰ASML的,即便是日本的尼康、佳能,上海微电子都相差甚远。所以拿上海微电子和ASML进行比较,这有些欺负人。

当然了,我国发展光刻机时间较短、技术积累薄弱、国际环境也一般,因此上海微电子都光刻机技术不如ASML、尼康、佳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即便如此,我国的半导体厂商也没有气馁,反而是奋发向上,在光刻机技术上实现多项突破。

据悉,哈工大团队已经研发出的超高速精密激光干涉仪,这款设备将为我国研发28nm光刻机提供技术支持,为7nm光刻机的研制提供技术储备。

而在光刻胶方面,国内的南大光电生产的ArF光刻胶也得到了下游合作伙伴的验证,这种光刻胶覆盖了28nm—90nm光刻机、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为国产28nm光刻机、芯片的研发生产提供材料支持。

可以这样说,我国在光刻机技术的进展位居世界前列,即便是老美也难以项背。

6,写在最后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光刻机技术和荷兰光刻机技术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供应链技术方面,荷兰ASML可以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撑。

第二,荷兰ASML在管理机制上更成熟,生产的光刻机质量更好,良品率更高。

第三,荷兰ASML拥有全球第一的光刻机组装技术、EUV技术。

第四,荷兰ASML能生产各大类的光刻机,而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还停留在90nm水准。

虽然我国的上海微电子光刻机技术和荷兰ASML光刻机技术有不小的差距,但我国半导体厂商在不懈奋斗,实现光刻机技术的多项突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光刻机技术会追上荷兰,实现光刻机的独立自主研发。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