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证券,文化富豪刘波去世

恒浩网

温州证券,文化富豪刘波去世?

总的来说,刘波有入世的干劲,却缺乏出世的觉悟。

刘波的生平简介:被称为“文化第一富豪”的刘波确已于11月14日上午10时许,因心肌梗塞在东京去世,享年53岁。他因涉嫌诈骗罪,14年前东逃日本,成为红色通辑令目标。诗人圈子里,他是余秋雨的“闺蜜”,曾和著名演员许晴有过一段恋情。

温州证券,文化富豪刘波去世

1964年,刘波出生于湖南工业重镇株洲。14岁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5岁出版过两本个人诗集,而后又以湖南中医研究院硕士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读博,期间曾师从国学大师季羡林。

刘波精通诗歌。20岁出头时他写了一首现代新诗《年轻的布尔什维克》,据说凭借这首诗,刘波被以弱冠之龄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被誉文坛神童。80年代,他还担任过湖南株洲共青团干部,创办了《青年诗报》。

据公开报道,毕业后的刘波下海,以鲜为人知的方式接触文化产业后,建造起“传媒帝国”。他的发家史肇始于90年代,恰逢海南建省设立经济特区。他也因此,在海南留下了一段“传奇”往事。

当时31岁的刘波创立了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其参与编制、出版的123卷本《传世藏书》,史无前例的6.8万元的定价引发出版界轰动。这套恢宏巨制使得海南诚成集团获得多达数亿的资产评估值,成为刘波今后走向资本市场的“通行证”。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收购武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后,刘波将公司更名为诚成文化。董事会成员名单上,余秋雨等文化名人被列其中。

事实上,在逃匿前,刘波的传媒帝国就已初粗具规模。诚成文化旗下先后“拥有”《华声视点》、《少年文摘》、《中国医药导刊》、《香港风情》、《东方文苑》等10多家杂志。更有媒体称,诚成文化鼎盛时期,刘波曾收购40多本期刊的经营权。

除此之外,他还投资证券公司、拍电影、开夜总会、做房地产、办药厂……与新华书店总店、陕西诚成邮政报刊发行、岳麓书院文化教育产业等方开展合作。

引爆舆论关注的是2003年一则报道,让刘波陷入诈骗丑闻。该报道称,刘波涉嫌欠下40亿元的贷款黑洞,以及数目不详的担保贷款。此后,其欠债潜逃的传闻坊间流传。

2003年7月,刘波东逃日本的消息,被海南警方的抓捕行动证实。1997年至1998年期间,刘波提供虚假信用证单据和证明文件,骗取中国银行海南分行38.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

刘波潜逃前,曾与许晴有过一段恋情。在一期《鲁豫有约》里,许晴首次承认,“我跟刘波确实谈过恋爱,他带给我很多美好,结果真的不重要”。

说到刘波先生,就不得不说他打造的《传世藏书》一书了。《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门类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共计二亿五千万字、一百二十三册,总计一万四千印张,二十一万一千二百页。是继《四库全书》二百年来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打造《传世藏书》的过程

尽管后来刘波在北京闯出了“文化和金融两栖大亨”的名头,而且和许晴演绎了一段被广为传诵的恋情,但当时他的确对北京这个城市一无所知。他只是凭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认为自己应该到这里,他觉得那就是他的“宿命”。

身揣数千万元巨款的刘波在北京一度无所事事,找不到项目投资。在一次同几个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刘波突然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能不能将5000年来各门类、各学科的学术经典加以整理、甄别后集中出版呢?

被自己的想法激动得不能自已的刘波,迅速在脑海中闪过几个念头:一,这套丛书要有绝对的权威性,要做成真正的经典,就叫《传世藏书》;二,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求名又能获利。要保证丛书的权威性,自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毛头来做主编显然不合适,必须找学术界公认的权威。于是,他想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

第一次去找季羡林,刘波被一位老大姐挡住了,并被委婉地告之老先生不可能来做这个主编。“后来季老对我们讲,当他听说刘波要编撰《传世藏书》后,第一感觉是,这个人如果不是骗子,就是华而不实。”刘波的好友兼合作伙伴姜汤回忆说,“因为这个工程太浩大了,基本上没有完成的可能。”

但刘波并不死心,他一次次去找季羡林,向老人家解释自己的初衷和诚意。最后季羡林终于被刘波的诚意打动,答应出任藏书的主编。在丛书编辑部成立的当天,刘波就将1000万元打到了编辑部的账上,作为项目的运营费用。

有了季羡林的支持,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更艰巨、庞杂的工作还在后头。这时,刘波超凡的指挥和组织能力就表现出来了。他在全国范围内找来各个学科内的专家学者2000多人,每个人负责所在领域内的一部分文献整理,稿子出来后,再经过若干次讨论审定,最后定稿。1997年,历经3年时间,多达139卷(一说123卷)的《传世藏书》终于编撰完成并顺利出版。刘波决定印刷1万套,市场售价每套6.8万元。

书出来了,如何推向市场成了摆在刘波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刘波深知媒体炒作的重要性,于是一方面向社会名流和部分外国元首赠送样书,一方面通过媒体大力报道宣传。在营销渠道上,刘波也大胆创新。他把代售费转给建设银行,由订书者直接到建行交款,同时又平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作担保。

《传世藏书》当时一共销售出去5000多套,扣除成本和给销售商的折扣,刘波大概赚了2亿多。

经此一役,刘波在京城文化界名声大振,不仅赚足了金钱,儒商的美名更是一夜之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言归正传,如何评价刘波一生呢?总的来说就是有入世的干劲,而缺乏出世的觉悟。

首先是刘波这个人。在他的身上,有着传统文化人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聪明,勤奋,有恒心,读了很多书,做事讲感情,恋旧,等等,这些都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好书生。但刘波偏偏选择了从商。

文人从商也未必是坏事,成功者也大有人在,比如张贤亮。正如余秋雨所说,学术界应该改变贫寒化、低端化的弊端,刘波的本来可以树立起一个“儒商”的新标版,但他却在一次巨大的成功之后心甘情愿卷入了资本市场的洪流。

刘波的噩梦始于对武汉长印的收购。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对资本市场的驾驭能力,而高姿态飞行一旦脱离了现实业绩的支撑,就只能变成束缚自己的透明枷锁。我们无法指责民营资本对快速发展的渴求和因此带来的内心骚动,但刘波的惨痛教训再一次向人们说明“量力而行”是多么重要。

然后是一个人的心态。刘波在编完《传世藏书》后,向季羡林提出想读他的博士。季羡林当时已经不再带学生,就对他说,如果你通过正规的程序能够考进来,我可以收你。当时已是亿万富翁的刘波,竟真的从此埋头苦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大,成为季老的关门弟子。那个时候他的心态是何其之好!如果能够始终保持这份沉静和淡薄,刘波的成就大矣。遗憾的是,面对都市的迷彩和诱惑,刘波没能坚持到底。

商场不是一个可以意气用事的场所,它自有其规则。在刘波误入资本市场之后,他其实有过几次机会全身而退(也许会有所损失,但至少不会伤及元气),但他都一一放弃了。原因就在于他想赌一口气,他舍不得放下那个他已经设计、坚持了很久的梦想。这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赌徒,一个因输红了眼而丧失了理智的赌徒。

在诚成文化已经很艰难的时候,刘波心态开始失衡,常常喝酒到大醉。他多次去西藏,希望在那里找到生命的真谛和起死回生的答案。

但可悲的是,这位哲学博士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他最大问题就在于,对企业运作这样形而下的问题,他却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着形而上的解答……

姜汤对刘波有一个评价,觉得他是一个“智慧、可爱、充满文化味的小兄弟”,不可能随便割断自己成长历史。然而,当一个人在人生的岔路上滑得太远,他真的还能堂堂正正、合理合法地“回来”吗?

温州有几个证券公司?

截至2023年9月1日,温州有大约10家证券公司。其中包括国有证券公司、股份制证券公司和私募证券公司等。这些证券公司提供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的交易和投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温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证券市场也相对活跃,吸引了众多证券公司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以满足当地投资者的需求。

中国最好的财经大学是哪个?

中国最好的财经大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即使是2017最牛财经大学排行榜也是各不相同,先来看看几个排行截图

但是,好大学就是好大学,不管按照什么标准,不管谁来排,下面三所财经大学不可能出了前三甲,简单介绍一下三甲大学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注我额:寒门小子

上海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院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

上海财经大学始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商科,它是中国人自主创办,中国第一所研究商学之最高学府,也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根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该校入选中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上财人铭记“厚德博学、经济匡时”之校训,励精图治,奋发进取。

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简称中央财大、中财大,英文简称CUFE,位于首都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由教育部、财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学校同时入选“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加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联盟”。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现有学院南路和沙河两个校区。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Economics),原名四川财经学院,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其前身是创办于1925年的上海光华大学,在抗战的烽火中内迁成都杜甫草堂迤西,从此开启了西南财经大学的光荣历程。

该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和全国财经院校中唯一的“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金融行业影响力是学校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唯一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财经学府,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