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华社说国足的事儿,大概意思就是输球不怕,关键是要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决心和勇气,敢去拼,敢去闯。这道理不光是踢球,搁咱们平常过日子、干工作,也是一个样。
这让我想起我之前捣鼓一个挺麻烦的项目那会儿。那阵子真是焦头烂额,接个活儿,难度挺大,之前也没谁做成过,至少在我们单位是头一回。刚开始拿到手,心里是真没底,团队里气氛也挺沉闷,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有点犯怵,觉得这玩意儿八成要黄。
硬着头皮上马
那会儿压力特别大,不光是技术上的难题,还有时间催得紧。好几次开会,大家都有点想打退堂鼓的意思。当时我也犹豫,这要是搞砸,影响可不小。但转念一想,总不能还没开始干就先认怂?这跟球场上还没踢就怕对手,有啥区别?
我就跟大家说,咱们先别想能不能成,先干起来再说。就算没达到预期,起码咱们努力过,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下次就有经验。咱们得有这个胆量去试错,去碰壁。不能因为怕输,就干脆躺平不动。
摸索着往前走
决定要干,那就真刀真枪地上。那段时间,真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
- 分工协作: 把大任务拆成小块,每个人领一摊,先啃自己擅长的。
- 天天碰头: 每天早上都凑一起,说说昨天遇到啥问题,今天打算怎么干,信息透明,互相支援。
- 熬夜加班: 那是家常便饭,晚上办公室灯火通明,大家一起琢磨方案,调试代码,有时候为一个问题能争论到半夜。
- 不断试错: 很多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路子,就一遍遍试,错就改,改再试。那感觉,真有点像球员在场上反复练习一个动作,直到熟练为止。
过程确实挺痛苦的,碰壁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好不容易有点进展,测试一下又发现新问题。但大家那股劲儿没散,就是憋着一股气,非要把这硬骨头啃下来不可。这就是所谓的决心,不放弃,不泄气。
结果与反思
项目磕磕绊绊总算是搞完。要说完全达到最初那个不切实际的目标?那倒没有。但是,我们交付一个能用的东西,比预期要好不少,也算是没白折腾。更重要的是啥?是整个团队通过这件事,凝聚力强多,大家也更有自信。
经历这么一回,我算是体会到,很多时候,勇气比能力更重要。你得先敢去做,敢去面对困难,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新华社说的,国足实力有差距是现实,但不能因此就没斗志,没那份敢于亮剑的勇气。
生活里工作上,不如意的事儿十有八九,遇到难啃的骨头也正常。关键是咱得有那份决心去扛,有那份勇气去闯。输不怕,爬起来继续干就是。怕的是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就真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