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概念股,医疗板块大跌

恒浩网

冬奥会概念股,医疗板块大跌?

你好,目前医药板块内部有一定分化,中药大涨,CXO大跌,但是这种分化并不是因为资金对医药板块的基本面产生分歧。

冬奥会概念股,医疗板块大跌

站在长期视角,医药行业长期增长的本质,还是医药刚需的长期拉动,是健康消费升级的长期拉动,并且当下的需求满足度和渗透率极低,这是医药最为长期的大逻辑,虽然集采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但集采不会是一个长期逻辑的限制,做多算是中短期干扰项,从中长期看,我们还是可以对医药板块保持乐观。一、先来说说:近期医疗类基金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相信有不少人都在关心医药的走势,医药的下杀已经明显地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正如网上一句玩笑:老公做房产,媳妇做教育,买了中概互联,抄底了医药,葛兰也从葛女神变成了葛大妈,药明康德放量跌停,康龙化成大跌超过6%等,医药的投资逻辑让人跌到怀疑人生。

在我看来,其实医药下跌最主要的两个原因,那就是国内集采和美国的实体清单有关。《金融时报》一篇文章:美国的商务部把中国的一些CXO生物技术公司列入了清单,这则传闻让医药板块迅速下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集采政策。

我们先来分析下第一个原因,美国《金融时报》的文章,美国是否真的会把中国的CXO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首先要说明的是从2018年开始,美国一直都看我们不顺眼,实体清单更是从我们这里敲竹杠,无非就是担心我们的芯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和自己的地位越来越近受到了威胁,在加上美国的不断放水并没有缓解自己国内压力,于是开始对我们进行了实清单制裁。

目前来看CXO是否在制裁清单内尚不可知,如果真的被制裁,那么后果确实非常严重。 大家主要购买的基金就是中欧医疗和赵蓓的,因为葛兰、赵蓓、郑磊这些王牌医药领域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医药基金无一不在重仓CXO(医药研发外包)公司。

比如药明康德:综合性的医药研发外包龙头,覆盖CRO和CDMO领域; 凯莱英:小分子制药CDMO行业龙头;泰格医药:国内最好的CRO创新药外包服务公司之一;康龙化成:CRO行业龙头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进行列举了。

CXO好处就是可以缩短医药的研发周期,和降低成本,你可以理解中国是世界工厂,同样医药领域,中国也是工厂。 以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2021年中报为例:

药明康德海外营收占比76%,泰格医药海外营收占比46%; 而康龙化成、凯莱英这两家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估计超过了90%。

而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除了中国区的百分之十几外,剩下营收的80%-90%都来自于美国,药明康德更加夸张,药明康德的第一大销售市场就在美国,如果美国真对我们的CXO下手,那医药下跌可能仅仅只是开始,药明康德在上个月16号也做出了回应。

当然,我对次则持乐观的态度,主要是因为:

第一美国虽然是生物医药全球领先,但是中国也是最好的世界工厂(没有之一),就像苹果非要把自己的产业转移到东南亚一样,最后还是频繁的遭受打脸,更何况CXO的技术难度已经远远超过苹果组装机的难度,中国的医药人才储备,别人代替不了,中国CXO所带来的利润:例如(创新药研发进程缩短,研发成本可以尽可能的降低,美国是不会舍近求远的)所以医药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逻辑非常低。

第二,虽然美国占了CXO营收比的大头,但除了美国,还有其他著名药企,如英国葛兰素史克,瑞士罗氏、诺华,法国赛诺菲等完全可以取代这部分市场。就算不能完全取代,美国也不可能找到第二个跟中国一样的CXO代工厂,因为医药的研发周期要十几年才能成功一款,一款创新药足以养活一个几百亿市值的企业,如果进行CXO转移,第一不会成功,第二就算成功了代价是美国根本承受不起的,如果我们CXO企业采用和别的国家合作,美国药企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美国至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依然保持我的态度,因为不管从成本转移,还是技术难度,CXO被制裁的可能性几乎为0。

从这里不难看出,医药逻辑和中概互联的逻辑是差不多的,在我们这里集采不受待见,在美国那里还受到打压,不过我对医药的乐观程度会更加好一些,因为医药是基本民生,不管用那个角度去考虑,我们对于医药的支持力度只会越来越大,中概互联在美国上市,美国可以吃到中国的红利,医药企业美国人民虽然没有吃到红利,但是这种外包模式却让美国的药企赚的盆满钵满。

至于集采问题: 第一是这些CXO企业主要的应收是针对美国市场,我们再怎么集采也针对不到CXO企业,第二,医疗集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那些救命药,至于镶个牙齿,看个眼睛,修个脚和医美等企业,根本就不是集采的目标,集采药是为了救命,不是为了让你臭美享受生活的,享受生活可以自掏腰包。所以大家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和恐慌,综合来看,我对于医药行业的总体趋势还是比较看好的。

最后,医药股下跌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泡沫过高。从大部分基金的表现上分析,去年毫无疑问是医药行业的“牛年”。

根据Win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A股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从308家上升到了352家,总市值从4.42万亿增长到了7.83万亿,涨幅高达76%。

其实有些消息只不过是给自己的下跌找借口,医药行业同样也不例外,前期炒作之后进行回调也是正常的,消息只不过是个接盘侠一个交代罢了,好让你认为你能力卓越,只不过运气不好而已继续安心的当韭菜,茁壮成长。二、高瓴风向标:高瓴卖出的逻辑不是基本面、也不是估值,而是政策

毫无疑问,高瓴的避雷能力绝对是一流的,特别是在规避行业级重大政策风险上总能提前逃顶。

2021年一季度卖掉教育股后,在线教育行业基本覆灭了,"时间的朋友"一时间备受市场争议。2021年二季度、三季度密集减持CXO行业后,市场又热议一番,不过CXO行业景气依然,新签订单赚到手软。

直到药明康德跌停后,高瓴的"眼光"再一次得到了市场验证。其实在高瓴的投资组合中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大涨,比如格力和恒瑞就一直在下跌。也不是所有贵的都会卖,符合政策风向的宁德和隆基就没卖。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高瓴卖出的逻辑不是基本面、也不是估值,而是政策。

药明康德本次的风险主要来自海外,美国目的很明确,科技强了就干科技,医药研发能力强了就弄医药,清单的背后其实是大国之间的博弈。

CXO(医药外包服务)按产业链环节分工包括CRO、CMO和CDMO。服务的基本都是创新研发型药企,多数都是海外的头部药企,所以整个CXO行业的利润都是靠海外厂家支撑。以药明康德为例,公司是CXO行业营收规模最大的一家,上半年境外客户贡献营收80.36亿元,收占比高达76.26%。药明康德上半年105亿的营收中,有29.67亿元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可想而知一旦受限的话,公司超过一半的经营都要受到影响。

也因此药明康德A股跌停、港股跌了19%,整个CXO行业全部扑街,其他CXO企业跟药明的情况差不多。

当然,CXO还有一个比较长期的逻辑是产业转移,跟集成电路、电子代工的情况差不多,均是考虑到人工成本低,环保压力相对欧美较小。所以,这几年海外头部药厂都在缩减欧美地区的研发和生产服务,纷纷将生产外包转移至亚洲,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凯莱英前段时间刚签了一份价值30亿的CDMO订单,30亿是凯莱英2020年全年的营收了。

长期来看,医药毕竟是大家生活的刚需,随着创新药行业竞争加剧,医药投入研发的费用也在快速增长,撇开海外不谈,单国内的研发投入加速就非常明显。

以药明康德为例,2020年上半年国内客户贡献收入16.86亿元,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增长到25.01亿元,增速48%。

医药行业的未来只有创新这一条路可走,目前国内药企的研发绝对额和费用率相较海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正处于快速提升期。比如自研能力强的恒瑞今年就没怎么跌,公司已经将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从费用化改成了资本化,这是为加大研发投入做足了准备。

三、最后,医疗板块基金大跌,后面我该怎么办?根据我的观察,最近投资者一是在追逐新能源等行业,另外一点就是随着医疗类基金的持续下跌,观望、担忧情绪加深,使得资金撤离医药赛道,这就使得投资者与医疗类赛道之间形成了‘负反馈’机制--越跌就越不敢买,越不买就越跌。

很多医疗类基金的重仓股就那么几只,持仓相对集中,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集体下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当前市场趋势不在医疗,当前投资者的心不在医疗,流入的资金就不足以繁荣此行业了。

对我而言,当前医疗基金的操作:已经在这个位置,我是准备躺平一段日子,后续企稳后发力继续投资有关的基金。我目前持有医疗基金,其实都在大跌的时候隔天分批买入。

当然,如果我们从短期的行情来看医疗板块的话,医疗板块的所有股票基本上都处在严重高估的程度,这就意味着医疗板块的基金也严重高估。如果你现在选择入场医疗基金,我觉得你很有可能会买在高位。

也就是说,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调,目前医疗类基金估值仍不便宜。当前全指医药PE值41.17,比历史上66.75%的时候都高。再换个话说,组合中配置的医疗类基金短期内收益不会很好,甚至略差,考虑好这一点后再决定是否配置。

不过,医药是长牛行业,从2014年到现在,仅有两年的时间是回调的,其余时间均出现了上涨。其中下跌的时间分别是2018年大熊市和今年的政策影响及估值回归。从长期看,我宁愿拥抱价值,短期的回调某种程度是给我们捡筹码的机会。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葛兰的持仓,除了CXO还有什么眼茅,牙茅,等,她的持仓虽然重仓了CXO但是也并不偏激,部分持仓也不会成为集采的真正目标,医药之所以下跌就是因为之前被捧上了天,现在只不过是在用时间内来消化估值,不过从长期赛道来看,消费,医疗,科技,高端制造依然是以后的主要赛道,完全可以进行长期的布局。

最后的话:虽然我本人非常看好医疗板块的行情,但这个看好也仅仅局限在长期行情里。不可否认,医疗板块公司的质地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耐心等待机会,等待业绩的拐点出现,当大多数都不看好,甚至都绝望的时候也许就是真正的机会,价值投资说白了就是在绝望的时间里验证未来的价值!

高瓴资本入股长城汽车?

首先看你懂不懂价值投资,如果你对价值投资不认可,或者不能去实践应用最好还是先敬而远之不要去抄高瓴资本的作业。因为其近年很入股的公司基本处于高位才开始进入,一般人看股价就恐高更不用说高位买入一直持有了。

只要把价值投资深入骨髓彻底的理解才可以,这一般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只能靠自己去实践,有时候别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去做一次。所以这样的情况下还是要多读一些价值投资大师的经典作品,理解并逐步的去实践才会慢慢成长起来。

很多人判断一个公司的估值高低,很容易通过股价的高低去判断,所以看到像茅台或一些白马股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市场太疯狂太高估。但事实上是片面的。这些公司是在基本面支持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要看公司的基本面和未来的成长空间和确定性去判断,而不是公司股价高低来判断有没有价值。

牛市的轮涨顺序是什么?

说实话,没什么顺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去看了15年牛市之前A股各大板块的走势,发现牛市真的到来的话所有板块都在涨,而且非常凶残!

先上硬菜,以稳如老狗而闻名的银保地板块(银行保险地产)走势是下面这样的:

这三个我干脆放到一起给大家看看,可以看出启动的时间都差不多,你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赶上两波牛市福利,说实话不容易,有可能还不如稳稳拿住赚钱多,不信你可以问问有多少人在牛市亏钱的,还可以问问他们是不是因为贪心想多赚钱所以才亏得妈都不认识!

再看看其他板块的走势,情况也差不多

为了方便对比,我截取的图片开始时间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看到起飞位置稍有不同,可是达到巅峰的时候却相差不大,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几个板块轮换炒股吗?

另外这里必须要提一下A股的奇葩——白酒股

为什么非要单独说白酒呢?因为只有这个板块向来是小亏大赚,不断创新高,不服不行啊!

特高压产业链能否成为新基建重头戏?

我国已完全实现特高压关键装备国产化

自从1960年以来,俄罗斯、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都已开始研究特高压输电技术所涉及的过压、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和生态效应等其它领域的技术,且在世界各地建成了大量特高压实验工程,但到目前为止,受制于经济、政策、地理等因素影响,国外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使用。此外,部分国家在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效益问题最终导致降压运营或停止运营。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进行特高压技术的研究与探索,2009年建成全球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至2021年底,中国已累计建成28条特高压线路,特高压关键装备已实现100%国产化。

特高压设备市场投资规模达300亿元

特高压市场空间达千亿规模。2016-2018年,我国每年特高压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0~1000亿元。特高压纳入“新基建”还将进一步带动投资规模。根据国家电网计划,2020年初步安排电网投资4000亿元以上,特高压项目投资可分为设备、铁塔、线缆和基建等投资。

具体来看,2018年,我国先后核准并开工5条特高压重点工程,投资建设规模达658亿元;2019年,先后核准并开工2条特高压重点工程,投资建设规模达553亿元;2020年,核准并开工“五交两直”共7条特高压重点工程,投资建设规模达919亿元。经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特高压投资建设规模约为851亿元。

在特高压项目投资中,设备投资约占25~35%,铁塔与线缆投资和特高压线路长度相关,约占30%,基建及其他投资占35%。在直流设备中,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和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投资额较大;在交流设备中,1000kV GIS、变压器和电抗器投资额较大。

以特高压设备占投资额最规模比重35%测算,2020年特高压设备市场规模为322亿元。经初步统计,2021年特高压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98亿元。

竞争格局:特变电工占据中国变压器主要市场

——交流特高压设备市场

以中标金额计算,2020年我国交流特高压设备市场中交流变压器主要竞争企业分别为中国西电(30%)、特变电工(35%)和保变电气(30%);GIS主要竞争企业分别为平高电气(45%)、中国西电(30%)和新东北电气(20%)。

注:截止2022年5月26日,未有权威机构统计2021年市占率数据,故以2020年数据分析,下同,不再赘述。

——直流特高压设备市场

以中标金额计算,2020年我国直流特高压设备市场中交流变压器主要竞争企业分别为国电南瑞(50%)、许继电气(30%)和中国西电(15%);换流变压器主要竞争企业分别为特变电工(30%)、中国西电(20%)、保变电气(20%)和山东电力设备(20%)。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特高压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