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浪子,历史上最风流的文人是谁

恒浩网

花间浪子,历史上最风流的文人是谁?

李白举杯邀明月图

花间浪子,历史上最风流的文人是谁

玉真公主影视像

玉真公主欣赏李白的诗作图

应该是非李白莫属!

“风流”二字有三重涵义:

**一是指政坛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彪炳千古,业绩永恒,推动历史发展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二是指才华横溢,文采出众,著作颇丰,风流倜傥,生活浪漫,而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文人墨客。这类人物历朝历代都有。如:战国时的屈原;汉代的司马相如;三国时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时的苏东波、柳永;明朝的唐伯虎;清季的纪晓岚,......。

**三是指男女之间的放荡不羁的行为。这类所谓风流不能登大雅之堂,实际上是低俗、腐朽、糜烂生活方式的映照。

**题主的题意明确是“最风流的‘文人’”。这就不是第一类,更不是第三类,而是第二类。统观历史上第二类“风流文人”中最杰出的,我认为非李白莫属。请看以下事实:一、创作的诗歌数量登顶。

李白一生写诗无数,可算是最高产的诗人。杜甫夸赞他“斗酒诗百篇”。《全唐诗》共收录有唐一朝3780多位作者的诗55730首,其中仅李白一人就有987首,散佚的更多。试问谁能与其媲美?

二、诗歌的艺术成就至高。

李白众多诗歌中的极品,如《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行路难》等,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深邃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豪放,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即使屈原与之相比,也逊色三分。

三、荣做皇上贴身的高级秘书,

开元三十年,即天宝元年,由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举荐,43岁的李白,被唐玄宗封为翰林学士、待诏,成为为皇上起草诏书圣旨的秘书。后来虽被奸臣权贵排挤,在朝中为官不到两年。然而,就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李白横溢的才华,蔑视权贵的气概,不拘封建礼教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杜甫诗中所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为他把盏,贵妃给他敬酒,醉卧朝堂,一挥而就,立马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词调》三首,和“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山花插宝髻,石竹锈罗衣,……”《宫中行乐词》八章。充分展示了他非凡的诗歌天才。

四、一蹴而就《答蛮书》,既为国争了光,又羞辱了佞臣权贵,使李白出尽了风头。

这年中秋,朝廷正在欢庆佳节,某番国派使臣送来番书(实际上是战表),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能识得番文,不知番书是何内容,使玄宗皇帝既气又急。秘书监贺知章推荐李白能识得番文。李白奉诏在朝堂朗朗宣读番书,朝堂上大臣惊得目瞪口呆。

李白不仅能识得番文,而且能用番文作《答蛮书》,但提出一个要求,要国舅兼权相杨国忠磨墨,要大将军佞臣高力士为其脱靴。现在是用人之际,皇上满口答应了这一过份要求。李白在朝堂上当场用蛮文,手不停挥,一蹴而就草拟好《答蛮书》,并用汉文写一副本呈皇上御览审核。皇上审阅后十分高兴地说:“甚合朕意,诏语堂皇,足夺番人之魂。”值殿官宣番使来到殿前听诏,李白将诏书朗宣一遍,吓得番使瑟瑟发抖,不敢仰视。番使回国后不久,送来降表,永远称臣,不敢复萌异心。不用一刀一枪,不伤一兵一卒,就降服了一国。李白居功至伟,历史上文人谁人能与其相比?

四、在长安遭到权贵和佞臣的排挤,主动提出辞职。

李白出口成章、落笔万言的才气,李白恃才傲物,蔑视权贵的思想,李白不拘礼教,放荡不羁的性格,使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杨贵妃(起初她还很欣赏李白,后因高力士挑拨说李白的诗《清平词调》辱骂她,使她一反初衷),还有翰林院的主官、驸马张垍(不读“自”,读“记”)等一干大腕,对李白,如鲠在喉,在唐玄宗面前说尽李白坏话,阻挠皇上给李白封官(原打算封为礼部侍郎——副部长),千方百计疏远皇上与李白的关系,他们不安排李白的日常工作,被架空起来,致使李白在翰林院无所事事。皇上虽然惜才,但也无可奈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这种情况下,李白主动请辞,要求归山。开始,皇上挽留他,后来在李白一再坚持下,皇上格外施恩,赐李白敕书一道:

敕赐李白为闲散逍遥学士,所到之处,官司支给酒钱,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得怠慢。

李白拜受敕书,皇上又赐与锦被、金带与安车、名马。这样荣耀风光的退休待遇,可以说是少有。此后李白游历全国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不愁吃住,不愁没酒喝。这也是李白的一件风流盛事。

五、玉真公主苦恋李白,至死不渝。

李白祖籍陇西,其先祖一度谪迁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纳马城),后迁入四川昌明县(今江油县)青莲乡。少年时的李白,也比较顽劣,安不下心来认真读书。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一位“铁杵磨针”的老妪,受其启迪和教诲,从此潜心学习,到二十三、四岁时,已很有名气,成为巴山蜀水的青年才俊。

满腹经纶,志向高远的青年李白,抱着“济苍生”、“安梨元”的理想,25岁时跪别父母,怀揣诗文,出夔门,过三峡,以自己的才学和报国热情,想通过干谒(拜访和依靠达官显贵举荐进入官场)实现抱负。第一站来到江陵。在这里结识了天台山道教大师司马承贞,和他的女扮男装的弟子唐玄宗的御妹玉真公主。

李白因仰慕南齐大诗人、曾任宣城太守的谢朓,由江陵来到宣城。在江陵,玉真公主见到李白后,被其才华所倾倒,暗恋李白,随即也来到宣城。两人情投意合,结为挚友(公主没有公开身份)。公主鼓励他来年参加大比之年考试,在长安等待他的佳音。然而李白对科场考试并不以为意,公主回京城后,李白继续走他的干谒之路。

干谒之路行不通,李白的钱财散尽,只得到长安寻找玉真公主。之后,李白被封为翰林学士,本文在前面已叙述。李白在京城为官近两年,他和玉真公主的关系发展到谈婚论嫁的程度,皇上也基本默认。然而,世事难料,李白被排挤出长安,皇上当然不会再同意御妹公主嫁给辞官还山的名义学士,限制公主行动自由。

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自顾不暇,出京避乱。玉真公主趁机带着贴身宫女桂月逃出长安,不嫌路途遥远,千里奔波第三次到宣城寻找李白。到宣城后,方知李白作为永王李璘的幕僚,随师东下,北上平叛去了。于是,她和桂月就在敬亭山的道观中隐居下来,等待李白平叛凯旋归来。

早已在陕西灵武即位的唐肃宗,认为永王的举动是反叛,是与他争夺皇位,派大军围剿,永王兵败自杀,李白逃到浔阳被抓获,投入大牢。本应处死,因郭子仪的有力营救,免遭诛杀,被判长流夜郎。

玉真公主满怀希望等待李白归来团聚,先后传来上述两个噩耗,公主承受不了这两个沉重打击,不久患病不治而香消玉损。

李白前往流放地夜郎,走到白帝城时,传来大赦喜讯,急忙从白帝城赶到宣城,其诗《下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其兴奋、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可是,当李白赶到宣城敬亭山时,玉真公主已于数月前仙逝,就地葬在敬亭山南麓。李白万分悲痛和失望。在玉真公主坟茔边守了百日。第二年,死在宣城郡的当涂县。李白有这样一位高贵的红颜知己,追求他一生,始终未嫁,至死不渝,可算得是文人一件纯洁的风流韵事!

综上所述,从李白在文学上的造诣,从他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丰富人生经历,李白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风流的文人!师友们可认同?

哪些网剧虽然很冷门?

《花间提壶方大厨》

因为这部剧里面的菜好看又好吃,剧情虐狗不脑残还甜到掉牙,男女主人公的互动自然不做作,你喂我一口吃的,我顺便给你剥个橘子,完全就是普通人家恩爱小夫妻的日常啊!所以说一口气18集完全不是问题。

开头女主(方一勺)不是在卖馄饨吗,长这么大什么馄饨没吃过,那一大锅丝毫没有引起我的兴趣。

等下一个镜头出现,女主往平底锅里扔了一把葱花,开始煎馄饨。

那“呲啦”一声油花响啊,那热气一蒸上来啊,那后期调色整的啊,葱绿面白煎面黄啊。

一句话,想吃啊!

而嫁入沈家之后,一勺跟大家的基本对话就是:

相公,你饿吗?想吃啥我去做!

爹娘,你们饿吗?想吃啥我去做!

XXX,你想吃啥?我去做!

而男主的日常就是,吃……

这不是恶霸,这是饿霸啊!不是我故意要丑化男主,他的吃相就这样,没有偶像包袱的演员就是棒。

反正自从一勺来,下厨的就是这位新婚少奶奶,厨子?知府家没厨子,天知道一勺来之前他家做饭的是谁。

那我们的方大厨做的菜长啥样呢?

这部剧里面做菜的技法也很良心,一看就是(脸大脖子粗的)专业大厨。

放不了动图你们自己想想吧,反正看完很想说谁给我上一碗白饭……

看完这些好吃的,大概理解为什么女主妆面奇怪、男主造型雷人了,所有的灯光、滤镜和钱都燃烧在做菜上了。

偶像剧男女主必须要童年相遇、青年失忆、相逢认不出、纠缠八百集的桥段,这部剧统统没有!第一集还没演完,拜堂成亲进洞房。

男女主身边必须有个作妖的女二,以及一个苦情的男二?都没有!最像女二的方瑶至今活在片尾曲里,还没看到长啥样。

最像男二的大概是沈老爷收的义子,可他天天不是在查案就是在帮沈勇擦屁股,苦情?没时间。

男主吊儿郎当,但骨子里有担当。比如他俩没圆房被娘亲知道,他说“一勺还小她不懂,这种事总要你情我愿才最好”。

女主萌归萌,关键时刻绝不含糊,在她的鼓励下男主开始看书、学武功,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他们在小打小闹中携手前进,什么“你听我说”“你无理取闹”之类的台词一句没有,这就是这部剧最感人的地方,拍出了平凡生活中爱情最理想的模样。

不是非要有狗血的剧情才叫偶像剧,不是随便做几道菜就叫美食剧。有菜好好做,有饭好好吃,有话好好说,希望其他剧组都能注意一下。

前面不是说男主颜值不太高嘛,看了两集就能感受到这是一种痞帅,大概就是用演技改变大家的审美吧……

和大侠魂相似的小说?

与大侠魂相似的小说有小说白袍总管、拜见教主大人、九鼎记、死人经、最强BOSS系统、逍遥派、侠行天下、龙吟之天下第一帮、雪中悍刀行、英雄志、昆仑、江湖拾遗录、杯雪、洛阳女儿行、沧海、灵飞经、千门、飞云惊澜录、缺月梧桐、偷天弓、武林旧事、妖刀记、长安古意。

有哪首诗让你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作者?

《*汉子*》

文/@汉子诗人【原创】

印堂旭日升 目藏月弯弓

襟敛红尘泪 袖褶天地情

仙风香道骨 浪迹沧海行

举杯邀彩虹 满桌唐诗宋

〈李恭觉~2019元月26日*腊月初廿一日*12点29分于北京〉

《六兮一一大秋风歌》

[原创]

我乘凌风八万

里,千峰万壑

我昂藏。

我梳江河姿韵

妙,我歌天高

地幽香。

四季唯我大将

军,天公遇我

避路旁。

<李恭觉~2018年10月29日于北京>

唐朝有哪些不知名的诗人?

唐朝的诗人有很多,男诗人更是不胜枚举,但是对于女诗人,可能关注度会比较低,今天骆驼就来盘点下骆驼知道的女诗人。以下排名和能力无关,只和骆驼的熟悉程度有关。

第一位: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不光是一位智略过人的政治家,在文学方面也很有建树。当初李世民为了唐高宗李治,及后来的子女能继承他的衣钵,统治好李氏大唐,曾经写过一本皇帝养成攻略《帝范》。而武则天上位后也是不逞多让,也参与编纂了一份大臣操作手册《臣轨》,除此之外她还参与编纂了上百卷的文书。她流传下来的诗歌也有五十多首,她的诗中既有“憔悴支离为忆君”的温婉,也有“万仞高岩藏日色”的豪迈。

第二名:气质女冠——鱼玄机

鱼玄机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鱼玄机是她出家后的名字,她的本名叫做鱼幼微。她的诗歌虽然流传很广,但是她本人却未见于正史,传闻她出生于倡优之家,幼时天资聪颖,十岁时就写出了“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这样的佳句。长大后身世玄奇,曾嫁给有妇之夫的李亿,但后来为正妻所不容,无奈出家,并留下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千古名句。她还和“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诗歌交流不断,后来因为一场离奇的命案而被判处死刑。

第三名:女中诗豪——李治

李治也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幼年早慧,六岁时就写出了“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样的诗句。后来她被父母送去女道观中做了女冠,不过她自学能力很强,所以在诗歌一途上越走远,她虽然身在沙门,但是并不拘泥于世俗礼法,和很多文人墨客都有很深的友谊,晚年时因为在诗词上的才华,曾被唐德宗召入宫中,但后来又被唐德宗下令处死。不过她曾留下了“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等诸多佳句。

第四名:蜀中才女——薛涛

薛涛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围绕她有三件事比较出名,一是她和唐朝著名诗人元稹(官至武昌军节度使)、韦皋(官至中书令)都有深厚的男女友谊;二是根据她的名字命名的“薛涛笺”;三是她在诗词上的造诣。据说她曾作诗五百余首,流传至今的也有近百首,其中以《送友人》流传最广。

第五位:诗歌双绝——刘采春

刘采春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她在唐朝的的职业是四处走穴的艺人,她比较擅长的是唐朝“二人转”参军戏,她非常拿手的是唱歌,据说她的唱法和邓丽君类似,甜而不齁,迷恋她的粉丝非常多,据记载,她只要一亮嗓子“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她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对于是否是她所做尚有疑问。

第六位:一诗留名——杜秋娘

杜秋娘是杜仲阳的艺名,她出生于镇江,后来被李渊的同宗,李神通的六世孙李锜买回家中当歌姬,后因一首《金缕衣》而被李锜纳入偏房。后来李锜带兵造反被杀,杜秋娘又被唐宪宗收入后宫,两人感情很好。不过随着宪宗、穆宗、敬宗接连死于非命(据说和宦官有关),杜秋娘企图主导政变,剿灭宦官,但因事情败露而功败垂成,晚年的她曾被杜牧遇见,杜牧把她的经历写到了自己的诗里,《金缕衣》作为附录也被记录了下来。

第七名:后宫才女——徐惠

徐惠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她天资聪颖,八岁就仿照《离骚》写出了“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她因文才而被李世民纳入宫中,她在宫中对李世民的一些行为做过劝谏,都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长门怨》是她诗歌中的代表作。

第八名:胸有沟壑——鲍君徽

鲍君徽的遗作不多,但后人曾把她和初唐诗词界的五朵金花(大诗人宋之问的五个闺女,人称尚宫五宋)相提并论,证明她的诗歌在当时还是很有知名度的。她流传下来的诗歌,除了应制(称颂帝王的套路彩虹气)诗平淡无奇外,其余的诗都很大气,非胸中有沟壑难以写出,比如《关山月》中的“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第九名: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入宫时只是一个婢女(她是犯官之后),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武则天重用,在宫闱中权倾一时,被誉为“巾帼宰相”。后来又成为唐中宗的皇妃,在宫闱之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文坛上自成一派,很多文人才子都聚归在她的门下,后来因为参与叛乱而被处死,她的传世之作有三十多首,其中最出名的是《彩书怨》。

第十名:尚宫五宋——宋氏五姐妹

她们五人是大诗人之后,自幼又都聪慧过人,在诗书上的成就非常引人注目。她们五姐妹不光写出了《女论语》,注解《女论语》,《牛应贞传》等精彩文章,还都被召入宫廷担任过女学士,所以诗词对于她们来说只是小道,她们流传下来的除了《嘲陆畅》(“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鸾相对立梧桐。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外多是应制诗。

骆驼所知有限,算是抛转引玉吧,希望对您有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