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平均绩点GPA,别看这词儿听着挺洋气,其实说白了,就是学校用来算学生成绩的一个方式。你看,以前咱上学那会儿,哪儿讲究这些呀,分数高就好,低就得回家被爹妈训。可现在不一样喽,人家大学里是用GPA来给成绩算个“分数”。
GPA是个啥?
咱说GPA吧,它全称叫“Grade Point Average”,翻成大白话就是“平均绩点”。也就是把你每门课的成绩折成一个分数,算个平均值。一般来说,这个GPA呢,大多都是从0到4.0这个范围,最高是4.0,这就跟“全优”差不多意思了。
GPA怎么算出来的?
这算法可有点意思。你每门课呢,学校给了一个学分,这个学分嘞,有的课多,有的课少,代表着这门课的重要性。然后每门课你得了啥分数呢,就有一个“绩点”对上。比如你考了90分,那就是A,绩点4.0。要是考个75分,那就是B-,绩点2.7。你上了一堆课,每门课的绩点乘上学分,加起来再除以总学分,就得出这个GPA喽。
用个简单例子嘞,假如你学了三门课,语文3学分,数学4学分,外语2学分。语文考了85分,数学80分,外语90分,那它们对应的绩点就是语文3.7、数学3.0、外语4.0。最后算算呢,就是(3.7×3 + 3.0×4 + 4.0×2) / (3 + 4 + 2) ,这么一算就知道你的GPA啦。
GPA有啥用呢?
这GPA看起来就是个分数,但可不止是分数,它是用来评价学生学业表现的。学校拿GPA来作为你能不能毕业、能不能拿学位的一个标准。GPA高的呢,那是学霸,大学毕业找工作、考研、出国留学,都有好处。那些外国大学嘞,特喜欢看这个GPA,还把它当成录取学生的一个硬标准。
还有嘞,现在公司招聘,不少大公司也看GPA。人家说啦,GPA高,说明学习扎实,肯定聪明勤奋,所以招人时就优先考虑。这不,招聘会儿有时会把简历上GPA都划一条线呢,低于3.0就不行,有些公司直接就只要3.5以上的,竞争可是激烈得很。
GPA的历史
这GPA嘞,说起来还是舶来品。以前国内学校没这个讲究,都是用分数来打分的。后来才慢慢引进了这种“绩点制”。据说最早咱中国是1919年开始接触这个制度的,但那会儿也只是少数大学才用。一直到了近几年,尤其是教育部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后,国内高校才普遍把GPA制纳入标准。这一套就跟欧美的大学接轨了,现在好多大学都用这个办法评价学生了。
GPA和学分、绩点的关系
说到这儿,咱得理清楚几个词:学分、绩点、GPA。这仨东西,可不是一回事儿。
- 学分:学分就像是每门课的“重量”,课越重要,学分就越多。一般来说,大课学分高,比如数学、外语,学分3、4分的都有,小课学分就少,像啥选修课就1分、2分。
- 绩点:绩点就是每门课对应的分数等级,你考多少分,就能对上一个绩点。绩点的最高是4.0,通常满分才有这个分。
- GPA:GPA就是所有课绩点的平均数,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数值,能代表你的整体学业成绩。
总结一下
GPA这东西吧,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它就是一种评分制度,用学分和绩点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表现。成绩好不好,不是只看一个分数,还得看学分权重。现在呢,国内不少大学也把GPA纳入了评分体系,甚至在学业评价、就业招聘上都有很大的影响。GPA搞得高一点,日后对找工作、申请奖学金或者留学都有好处。
这GPA呀,看起来平平无奇,可实际上关乎到不少学生的未来呢!
Tags:[GPA, 平均绩点, 学分绩点制, 大学成绩评估, 学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