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看市,如何操作才能盈利

恒浩网

基金看市,如何操作才能盈利?

说实话刚开始亏损很正常,我开始时也亏损,就是因为不够坚持,犯了和股市一样的毛病!

后来我基本都做基金定投了!就是亏损也是暂时的,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地摊薄成本,亏损的也慢慢变成盈利了!

基金看市,如何操作才能盈利

这就是微笑曲线的魔力!

至于定投的一些细节问题,可以关注我,@财富梦 看我以前的回答!

新手买基金,最好从定投开始,先要盈利,除了有好的行情外,就是坚持!坚持到有一定的盈利后,千万别忘记止盈!

为什么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业绩更好?

这是一个入门的投资者需要弄清楚的最基本的概念。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基金可以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这两者在募集对象、募集方式、投资门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而最为投资者关注的其实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基金的业绩表现。这和两者成立的目的、运行的机制以及当时的背景是很有关系的,这直接决定了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私募基金的业绩并不一直比公募好,公募的业绩也有比私募业好的时候。接下来,笔者从这两者在产品要素方面、过往发展中的不同特点以及过去2年的业绩进行对比说明,让题主对这两类基金有个更为宏观的认识。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

公募基金就是对标美国的共同基金所创立的,目的是为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提供一种参与股票投资的工具。既然面对的是广大投资者,那其监管必然是非常严格的,从发行主体的要求,到产品的发行、资金的募集和监管、到产品设立后资金的使用和运行期间的持续监管,都是受到全面且严格的监管的。因为那是广大投资者的资金,容不得出任何的差错。

私募基金则是随着投资者的需求的进一步进化所衍生出来的产物,最早的表现形式就是“地下私募”,也就是代客理财。随着代客理财的规模越来越多,开始出现了阳光私募,直到2013年底,私募基金纳入监管体系,私募基金得到了正名,也就成了现在的私募基金。其之所以出现,是市场自然发展所产生的的,其运行模式在诞生之初就带有“灰色”的成分,因为其并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的,也长期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所以,其在发行主体、投资者群体、运行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和公募有着明显的差别。

从表面上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至少在发行主体、募集对象、募集方式、信息披露、投资限制、业绩报酬、投资门槛六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首先是发行主体。公募基金的发行主体都是要经过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全国也就是130多家,私募基金的发行主体则是只需要通过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公司,这类私募积极全国超过8000家。公募基金是受到严格监管的金融机构,私募基金就是相当于备案就可以拿到资格的“假”金融机构,因为两者的监管要求完全不是同一个等级的。

其次就是募集对象和投资门槛。公募基金针对的是广大投资者,因此其投资门槛注定就要很亲民才可以的。比如天弘余额宝,其认购门槛是1元;门槛稍微高一点的股票、混合基金,其投资门槛一般也就是100元。而私募基金针对的是相对小众的高风险投资者,因此对于私募基金,其一般的产品门槛是100万起,而且投资者必须提供相应的资产证明才能够购买。监管部门之所以把私募基金的门槛提这么高,就是因为这类产品的监管相对宽松,没有太多的约束,因此投资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风险识别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投资门槛就是最为简单有效的一个标准。

最后就是投资限制。公募基金的投资限制通常都会比较严,对于投资于单只股票、某一类资产以及仓位的限制、流动性的管理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要求公募基金每个季度都公布运行的报告,确保及时、透明的进行信息披露。相比之下,私募基金几乎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了,投资策略和投资限制完全看双方之间的约定,只要是国内允许的投资方式和渠道都可以纳入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

因此,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其实在各个方面的差别是很大的,最简单的区别就是发行的主体、面向的投资者以及投资限制。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两种类型的基金在运行模式方面的具体差别,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业绩表现。

私募基金的高光时刻

私募基金从地下转到地面,是通过和信托公司合作,转身为阳光私募,而阳光私募正式被投资者关注到是在2008年的大熊市。因为仓位限制相对较少,私募基金在熊市中的优势凸显。2008年,上证指数跌幅高达65.39%。泥沙俱下,这一年,由于公募基金的仓位限制,其2008年的整体业绩也是集体的下滑。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报告中显示,2008年度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50.63%,指数型基金平均业绩为-62.60%,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业绩为-49.75%。即使是当年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冠军,其全年的涨幅也是-31.61%,虽然这个业绩已经相当的优秀了,但是放在当年私募的业绩当中却可谓是大为逊色。根据数据统计,存续期超过一年的79只私募基金,其2008年平均业绩为-35.8%,足见当时的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之间明显的业绩差距的,但是如果我们看回2008年私募基金业绩前十名就知道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了。

2008年,在运行满一年的79只私募基金中,有6只基金依然取得了正收益,排名第一的金中和更是取得了23.97%的收益!在大盘狂跌60%多的背景下,这只私募基金不仅取得正收益,还获获得了20%以上的收益,这一数字让整个投资者都为之惊愕。经此一役,广大投资者开始对私募基金刮目相看。

2009年,中国股市在四万亿的刺激下出现强劲反弹,这一年,私募的业绩再次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目光,使得私募基金开始被更多的投资者知道。2009年沪深300上涨96.71%,公募的178只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9.15%,而存续期在一年以上181只非结构化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54.9%,明显跑输公募,但是在冠军产品的对比上,公募基金却是全面的落后。

当年公募基金的业绩冠军是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当年的业绩为116.19%,但是私募基金却有15只产品的收益盖过王亚伟,排名第一的新价值,其当年的收益率更是高达192.57%,超出王亚伟76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作为新生事物的私募基金风头无两,一时之间成为了被广大投资者所追捧的投资产品,这也是笔者所认为的私募基金的高光时刻。

在私募基金发展的初期,由于监管宽松,投资限制较少,投资策略更为多样化,其更能适应证券市场的风格变化,并且寻找到市场套利的机会,这里面自然也有很多打擦边球的行为,包括内幕交易、操作股价等等,只是限于当年的监管手段,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管。因此,个人认为,私募基金在2008-2012年应该说时有过一段黄金的发展期的,这里面有监管宽松的政策红利,也有市场监管不规范的助力因素,但是随着私募基金纳入监管以及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私募冠军的概念了,因为大家的收益水平并不会相差太远。

2019年公募和私募基金的业绩差距并不明显

2019年大盘探底回升,整个市场的表现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几乎绝大部分的基金产品都取得了正收益。其中全部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2.41%,全部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3.48%,从整体上来看,私募基金要表现更好一点,但是从细化来看,其实公募基金在权益类产品方面的表现是更为出色的,只是受到其他类型公募基金拖累而在整体上表现不济。

先看公募基金的业绩情况。所有类型的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为正数,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为39.61%,其次是混合型基金,收益率为32.04%,这两个数据都明显要大幅领先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仅为25.98%,明显落后于公募两大类权益产品,从这个角度看,私募基金股票策略的产品差异应该说是比较大的,否则这个平均值应该可以更高。

再看私募基金的业绩情况。私募基金的策略相比公募基金更为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股票策略、债券策略以外,还有宏观策略、组合基金、多策略、市场中性、管理期货等等,这些策略我们不能仅看业绩的,还要结合其风险控制能力、波动率以及风险收益比等方面才能评价。从类型上看,私募基金是没有货币基金的,这也成为其平均收益率较高的原因,因为公募还有个平均收益率为2.54%的货币基金需要平均。

其实这几年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已经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两者满足的投资者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公募的目标是帮助广大投资者取得超越市场的收益,而私募基金则承担着投资者更为高要求的投资需求,比如收益高于公募债券基金,但是风险要低于公募混合基金的产品;即使市场大幅波动也能获得稳定收益的产品,比如市场中性、管理期货等等。

综上所述,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其实在产品主体、募集对象、投资限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是这个差别在业绩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少,并不存在私募基金明显优于公募基金的说法。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会不会导致经理被动减仓?

按照监管要求,基金一般不会满仓操作,7成到9成之间的实际仓位让基金经理拥有了应对投资者赎回的“战略空间”,基金也会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用来支付赎回申请,正常情况,不至于因为基金赎回导致被动减仓。

当然,如果发生“巨额赎回”,基金的现金储备不足以填补赎回的费用,那么,此时就需要卖出基金持有的股票或债券等资产,导致基金净值暴涨或暴跌,影响剩下持有人的利益。

01 什么是“巨额赎回”?

根据2018年11月23日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下发的《关于更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填报指引>(试行)的通知》:若本基金单个开放日内的基金份额净赎回申请超过前一开放日的基金总份额的10%,即认为是发生了巨额赎回。

通常,A股出现“大事件”,例如今年的新冠疫情,或者基金自身投资暴雷,就容易导致投资者因为恐慌,集体出逃,导致巨额赎回的发生。

02 “巨额赎回”对基金有何影响?

正常情况,基金为了应对赎回,不得不迅速出售基金投资到各处的股票或债券等资产,这种低价并巨额的出售,可能会引起股价的暴跌乃至停盘,被动减仓也会导致基金资产受损,进而导致基金净值暴跌。

反常情况,基金净值因为手续费而上涨。基金赎回会有对应比例的手续费,大规模的赎回,必然会扣除一大笔手续费,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基金的赎回费用会有一部分并入基金资产中,这就会导致净值的增加。

举个例子,比如某只基金规模100万份,单位净值为1元,持有人在持有时间不满7天的情况下赎回了95万份,剩余5万份,扣除手续费:95*1.5%=1.425(万元),假设这些赎回费用全部并入基金资产后的净值:(5+1.425)/5=1.285(元),单日暴涨了28.5%。当然,这种“暴涨”是没有持续性的。

作为普通投资者,大部分时候只能被动接受巨额赎回带来影响,如果遇到巨额赎回基金净值暴涨,那真就像中奖了一样。

03 基金公司如何应对“巨额赎回”?

当然,面对“巨额赎回”,基金公司还有有不同的处置方式的,基金经理能够通过妥善处理,尽量避免被动减仓造成的损失。

一是接受全额赎回。当基金管理人认为有能力兑付投资者的全额赎回申请时,按正常赎回程序执行。此时,基金的现金资产足以应对赎回,不会影响剩余持有人收益。、二是部分延期赎回。当基金管理人认为兑付投资者的赎回申请有困难,或认为兑付投资者的赎回申请进行的资产变现可能使基金份额净值发生较大波动时,基金管理人可以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上一日基金总份额10%的前提下,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

此时,基金经理可以通过时间换空间,逐步消化基金持有人的赎回申请,最大限度避免被动减仓带来的损失。

三是暂停赎回。连续2日以上(含本数)发生巨额赎回,如基金管理人认为有必要,可暂停接受基金的赎回申请;已经接受的赎回申请可以延缓支付赎回款项,但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并应当在指定媒介上进行公告。

此时,基金的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虽然赎回被暂停,但是被动减仓的损失已经很难避免。#理财大赛第三季#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忙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每月拿几百元来买基金?

其实金额不大的定投,也是有意义的,在不经意间,给自己一点额外的零花钱。前几年我小额的定投基金,没想到也赚了7000多块钱。

前几年的时候,我在公司有一张用来报销油费的银行卡,里面钱不多,一个月综合下来可能就四五百块钱。当时我就想着,怎么把这笔平时没怎么用得上的钱投资起来。

当时看见某宝上的广告推送,十元起投资基金。我就想着,我干脆把这些钱定投几只基金吧。

于是我就定投了两只他推荐的基金,当时我也没仔细研究,因为打算每只基金,每天就投20块钱,感觉也没什么必要去研究了。

如今我感觉价格有点高了,把大部分的基金都已经赎回,把每天扣款改成了每周2扣款10元。就维持一个继续定投的时间,看看跌下来后,在增加定投金额和定投频率。

定投的这几年,用每天感觉不到支出的钱,不知不觉还是赚了7000多块钱,给自己换个手机,他不香吗?

或许很多人看不上这几年赚几千块块钱的收益,其实这种生活中的小钱,投不投,对生活都没什么改变,但是在没有任何感觉的情况下,如果能赚个几千块钱,何乐而不为呢。每天几十块的小钱,哪怕就是短时间亏损了,也对你没有任何的影响。

这是我定投的其中一只基金,近3年的收益,也有200%。

这是另外一只基金,近3年的收益是65%。

中间有一个蓝色块哪里,是我去年在疫情期间,觉得可能有风险,把大部分都赎回了。不过还是在继续定投。

其实小金额的定投,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1、他有一部分强制储蓄的意义,你可能对定投的金额没感觉,但是几年后,也许就有几万块了。

2、本金少,无论是亏损还是赚钱,对生活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你长期关注这个,可能对基金会增加一些了解,那么对以后加大投资金额,也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至于盲目的投资。

3、对生活添加一份惊喜,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普通人,可能每个月几百块钱的投资不算多,但是在长期的投资生涯中,有时候一点点的收益能让我们高兴很久,有时候的下跌,也能让我们经历和感知风险。这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一点希望,或者是意外之喜。

大连市采暖基金哪年开始缴费的?

大连市采暖基金根据市政府80号文,从2006年9月15日开始实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