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防汛概念股一览,国内A股行情快速上攻中?
券商股。国内A股行情快速上攻中,我心目中的牛股是券商股。
一、券商股是强周期股。券商股是属于周期性非常强的股票,熊市时,股市无人问津,成交稀少,证券交易开户不见人影,人人谈股色变,不愿意谈股票,更不想让人知道自已在炒股票,券商业绩亏损严重,股价大幅下跌。牛市一来,券商股就成了抢手货,股价大涨。
二、券商股是牛市旗手。牛市行情,国内A股行情快速上涨,成交量放大,股票交易活跃,证券开户人满为患,券商业绩大增,股价暴涨,券商股产生一批牛股,三至五倍是起步,五至十倍的牛股也是常见。
三、投资券商股必须要提前埋伏。券商股的强周期性,牛末熊初必须要远离,避免下跌大风险。熊末牛初要提前埋伏业绩弹性大、小盘次新类的券商股,牛市到来时,容易产生十倍左右的大牛股。骑上牛股关键是要守的住,并且在熊市到来及时获利了结。普通投资者没有这个逃顶抄底的能力,可以通过定投证券基金,享受行情快速上涨时券商牛股的福利。
投资理财又风险太大收益也不佳?
点击右上红色“关注”,你会看到更多理财资讯和技巧。
这其实是一种矛盾的心理。
很多人面对通货膨胀,觉得把钱放在银行虽然安全,但是却跑不赢通胀,但是把钱放在一些其他的投资渠道里面,却又担心不安全,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一个矛盾。出现这种矛盾,最关键的是一种投资的心理误区,总希望以确定的方式来应对不确定的情况。
01其实通货膨胀率是多少是不确定的。
像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的公布CPI可以达到5%,但是最近我们又发现CPI已经降到2%以下,所以我们如果要考虑未来的CPI是多少,其实是不太确定的。
过去很多人都说通胀很厉害,以为未来通胀也很厉害,但说不定未来的通胀会慢慢的缓和下来。但是反过来也有可能,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低通胀了,你以为通胀不会再变的很高的时候,说不定又突然间高起来。
所以未来的三年五年,或者十年、二十年通胀会怎么样,我们是不太确定。
既然这个东西不确定,还想有一个确定的收益率来抵御通胀,那就变成不可能了,因为我们连通胀是多少都不知道,还想获得一个固定收益,能够大过通胀,这本身就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
换一个例子可能比较容易明白,比如说我们现在要修一个大堤用来防洪。
过去50年一遇的水位可能是到某个位置,那我们修个大堤高于这个水位就可以防洪了,但是我们防的只是50年一遇的洪水,如果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一样防不了。那假如你修的大堤,可以防得住百年一遇的洪水,说不定又会出现三百年一遇的洪水。
其实道理就是这样,如果我们现在找到一个固定收益4%的东西,目前是跑赢了通胀,但未来难说。就算我们找到一个8%收益的,在某些时候也有可能没办法跑赢通胀。
02其实在投资理财里面,我们就用不确定的收益的投资方式,来抵抗未来不确定的通胀风险就好了。
一般来说,通胀越高,银行的利率也会越高,各个企业从银行贷款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越高,但是这些企业依然愿意借,是因为他们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比如现在的通胀是4%,银行的贷款利率可能就要达到8%,那么,当一个企业愿意以8%的贷款利率借钱,那说明它的利润率至少应该有15%,否则他没钱赚,风险很高。
换句话来说,通胀越高,企业的利润率应该越高,所以投资股市就是一个好办法。
去年猪肉涨得很厉害的时候,与猪肉生产有关的上市公司股票就是涨得很高,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用股市投资来抵御风险,抵御通胀风险的案例。
所以,不要再期望找到类似银行这种安全保本收益率稳定的东西来抵御通胀。最好的方式还是用不确定收益的投资来抵御不确定的通胀。
怕赔?那就不要怕通胀贬值。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昌平有哪好玩的地方?
昌平自西汉设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誉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美称。境内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汤山是知名的温泉旅游胜地。我来具体说说昌平都有哪些景区吧。
(一)5A景区(1家):1、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天寿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筑群,辖区内自然景观幽美,文物古迹荟萃。联票135元。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截止2021年,北京明十三陵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且康陵是2021年4月28日首次向游客开放。除了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也就是说到现在明十三陵开放了四个陵墓供游客观。(二)4A景区(6家):1、龙脉温泉度假村,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门票120元,是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档度假村2、中国航空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汤山脚下,门票免费(洞库等展厅需另收门票),景区有毛泽东座机、“功臣”战机、香玉剧社号等。3、居庸关长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门票45元,景点有云台、南北券城、城楼、敌台、水门等。4、银山塔林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西湖村,门票25元,铁壁银山不但风景宜人,还以众多古塔著称。银山的辽代塔群是中国现存辽塔最多的著名风景区。5、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门票无,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乐多港假日广场,位于北京昌平区乐多港游乐场,门票项目收费,北京全客层、广业态、多功能的立体式的旅游、商业及文娱体验场所,及集购物、餐饮、休闲、住宿、会议、文化娱乐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圣地。(三)3A景区(5家):1、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门票20元,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659米,因其山势起伏如大蟒,故名蟒山。2、静之湖度假酒店,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桃峪口市级旅游度假区,门票项目收费,网球场、户外垂钓园、小型跑马场等。3、艺麓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龙脉燕山脚下,门票无,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占地规模约50亩,共有房屋88间,均是木结构,榫卯技艺槐宝体现的惟妙惟肖。4、北京草莓博览园,位于北京昌平区兴寿镇,门票无,展示部有国际草莓产业展、国际草莓风情展、草莓科普文化展、中国草莓科技展、草莓日光温室展五个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中国自育草莓品种、国外草莓优新品种、野生草莓、红花草莓、土壤消毒、立体栽培、草莓加工以及中国独有的节能日光温室。5、中国北方国际射击场,位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西约 1.5公里,门票项目收费,是中国第一家开展娱乐性射击活动的大型旅游场所,国家国防教育重点基地,是大、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好场所。(四)2A景区(5家):1、敕赐和平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门票10元,敕赐和平寺,由唐代名将尉迟恭临建,由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2、虎峪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北虎峪路,门票15元,景点有中国百仙神洞原始大世界、虎峪沟、红房子度假村等。3、北京后花园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门票项目收费,风景区由北京白虎涧森林公园、后花园客栈、原始森林沙滩浴场、延安窑洞伟人居、射击场、神童徒手高空走钢丝、骑摩托车环球飞车走壁和招商筹建中的天下第一桥(申报吉尼斯)、千年古城(原始部落、唐、宋、金、元、明、清)度假区、传媒寨长寿寨、野外生存寨、滑雪场、千年古寺修复区、猴山、中华大圣、影视基地等三十六个人文景观和五百余处自然景观组成。4、大岭沟猕猴桃谷风景区,位于北京昌平城区西北部20公里,燕山山脉脚下的狭长山谷之中,门票免费,风景区共分三个区域,最外是旅游休闲区,这里可以欣赏山野风景,走进自然,领略京郊别样风光,往里就是采摘区,可以在每年不同时刻亲自采摘山果,最里是猕猴桃谷风景区,这里被原始森林覆盖,林木茂盛,夏季十分凉爽,也是一处避暑胜地,还能品尝到野生猕猴桃。5、双龙山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县长陵镇境内,门票无,景区全长5华里,森林繁茂,瓜果飘香,奇花异草,腾萝伞盖,百米荫棚,峻峰、怪石,又有古边墙遗迹尚存,有着浓郁的“野趣”,两侧山石壁立,一峰独秀,双峰并列,故有京西小黄山的称号,山青水秀,被誉为世外桃园和绿色果品采摘基地,在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清新的空气和绿色食品的当今世界,双龙山森林公园成为人们旅游、观光、度假、采摘的绝佳去处。(五)其它景区(9家):1、北京九龙游乐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十三陵水库,门票100元,北京地区一块集水文化、龙文化、旅游文化为一体多功能的旅游休闲胜地。(已经关闭)2、十三陵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门票无,集防洪、水利发电、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及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北京市和昌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北京军都山滑雪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真顺村588号,门票160元,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滑雪场之一。4、北京军都旅游度假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水库路12号,门票无,酒店。5、红苹果观光采摘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昌崔路18号,门票无,采摘园。6、北京市昌平区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0号,门票免费,昌平地区唯一的一座综合展示昌平历史、文化及现代经济建设的综合馆。7、中国坦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昌平区阳坊镇,门票18元,馆内共设人民装甲部队发展史、坦克装甲车辆、坦克训练模拟器、兵器仿真造型四大部分,共11个展厅。8、朝宗桥,位于北京昌平区城南10公里,门票无,为七孔石桥。全长130米,宽13.3米,中间高7.5米,七孔联拱结构,桥两旁有石栏柱53对。是明朝帝后、大臣谒陵北巡的必经之路,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它与卢沟桥、永通桥(俗称八里桥),并称为“拱卫京师三大桥梁”。中国人为什么被称为龙的传人?
今天的中国人一提起中国的象征,或者图腾,第一反应多半是“龙”。而且我们经常很骄傲地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那么问题来了。龙在中国,自汉代以来,大多数时候是皇家专用,是皇权的象征,一个老百姓张口闭口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就不光是“你也配姓赵”的问题,而是要连累全家掉脑袋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象征是龙?为什么不是熊猫或者小白兔?说起来,这个锅还得一大半甩给外国人。
已经擦亮眼的值班编辑 / 老梁
这个怪物不认识,不如叫蛇吧1556年,葡萄牙修士加斯帕·达·克路士(Gaspar da Cruz,1520-1570年)来到广州,回国后写成了一本《中国志》,据说它是16世纪欧洲人记录中国最全的报告文学。
在书中,克路士说他见到了穿着龙图案衣服的省长。
“每省有五位最高的官。五位大员及其助手胸前和背上有皇帝权力的记号,那是用金线织成的一种蛇形,其中许多到了葡萄牙,常常被交给教堂作装饰之用。”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一是说“蛇形”的龙图案代表了皇帝的权力;二是说传教士见到了龙图案,不过描述时用的是“一种蛇形”;三是说这种龙图案在他之前已经流行到了欧洲,成为了教堂装修的图案。
● 当时欧洲书籍中描绘的中国龙舟
受克路士的影响,西班牙的历史学家门多萨随后写就的《中华大帝国史》,在碰到有龙的地方,都用蛇来背锅。
譬如描写省部级官员时,这样说,“总督坐在一把用象牙和金制成的十分富丽的椅子上,上有一张华盖,其中织有皇帝的纹章,那是些盘绕成一团的蛇(serpientes)”。
● 说起来,当时的中国人将官服上这种四爪的龙称为“蟒”(龙为五爪),
官员会穿着“蟒袍”,所以说这是蛇,也误打误撞的不能算全错……
该书无论是1585年的初版西班牙本,还是1588年法文版,所使用的“serpientes”抑或“serpens”,对应的意思都是蛇,可以表示“巨蛇”,不过,绝非“龙”。
想想也是,外国人到了异域风情的国家,碰到了一种古怪的动物图案,知识一下子不够用了,没法子,只好用多多的形容词来描述。
将中国龙对译成dragon,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孔子加耶稣”宣教方式的利玛窦(Matteo Ricci,1522-1610年)。他在中国呆了近三十年,成绩斐然,为了讨好中国把中国画在了世界地图的中央。
利玛窦写了一本书,叫《利玛窦中国札记》(实际上这本书的原名是“基督教远征中国史”,非常霸气)。
利玛窦观察入微,他注意到皇家服饰、瓷器、家具、建筑等物件上都有龙的图案,又发现大臣行君臣礼时,“供着雕有皇家标志的金龙和其他图饰的宝座”。
● 明代龙袍的龙纹
他还收集过与龙相关的风水知识、民间故事。这些涉及到龙的地方,利氏用的词是“dragoni”或“dragone”。在1616年出版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法文版中,这个词被一律译成“dragon”。
这是中国龙与dragon的首次对接。
不过欧洲“dragon”在它们的活动区域名声一般不太好,以吐火喷毒邪恶著称。而且dragon有两个翅膀,中国的龙则细长无翅。
不过,中国龙和欧洲龙还是分享了一些基本的特征,比如巨大的,像蛇一样的,能够入地或潜水,并永远有神奇的传说。
● 圣乔治屠龙图,1435年,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要说利玛窦及其后的传教士用“dragon”来抹黑中国龙,大概是冤枉他们了。
利玛窦就曾说过,“龙在中国是皇权的象征,除了皇室之外,谁都不准用龙来作为徽记。在皇宫里,一切家具都饰有龙形,有的是浮雕的,有的是绣的或画的”。
这说明,利氏知道龙在中国后台很硬、背景很强大。他向欧洲同道介绍时,尽量语气平缓、内容平实。他的有关龙形象的论述,也确实影响了西方人的最初认知。
● 歪果仁眼中的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区别
当然,利玛窦的同道中也有人质疑中土龙的真实性。明末崇祯年间,来华传教的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年)就说:“中邦之龙可得而见乎?抑徒出之载籍传闻也?”
又说:“中邦之言龙也,谓其能屈伸变化,诧为神物。敝邦向无斯说,故不敢妄对耳”。这位仁兄骨子里压根就不相信有真龙的存在。
中国龙的好日子利玛窦的书在欧洲流传之后,中国的龙被翻译成“dragon”基本就是定了。
之后一个详细介绍龙的西方著作,是《中国图说》。书的作者是17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年)。
这哥们压根就没到过中国,却于1667年用拉丁文写了这部图文并茂的畅销书。
英译本的翻译工作者称颂说,“该书出版后的二百多年内,在形成西方人对中国及其邻国的最初印象方面,《中国图说》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著作”。
由于道听途说,这部书的靠谱程度跟百度百科差不多。
该书集成了众多教会兄弟的智力成果,在对中国龙的解说上,除引用利、曾两人的观点外,还参考了汤若望、卫匡国等人的著作。
书里中国龙的样子,完全以西方龙来描摹↓
● 《中国图说》中的江西龙虎山,画中有长翅膀的龙(1667年)
这哥们还配过大清顺治皇帝的画像↓
● 《中国图说》中的顺治皇帝像(1667年)
画像几近欧洲君主的扮相、欧洲人物的面孔,龙袍上的龙更像一头长着鸟嘴的野猪。
对中国龙描绘得比较靠谱的,得说一位名叫李明(Louis Le Comte,1655-1728年)的传教士。他称颂康熙帝是“圣明的皇帝”、“亚洲最伟大的君主”、“宇宙间最强大的君主”,直至语无伦次。
1696年这位老兄出版了两地书《中国近事报道》,扉页即康熙皇帝像,像框用四条大龙和两条小龙作为装饰,表达对圣明皇上的敬服倾慕之意↓
这本书还介绍了不少有龙装饰的气象仪器,比如黄道浑仪↓
李明说,“仪器由四个龙头托举,龙身经几番盘绕到达两根呈十字交叉的青铜柱的顶端,以承受机器的全部重量。选择龙这种动物,因为龙是组成皇帝纹章的动物。根据中国人对龙的概念,四龙在云的环绕中,龙角上覆盖着毛发,下颌有浓密的胡须,双眼圆睁,牙齿长而尖利,龙嘴大张并不断喷射着火焰”。
可以想见,他对中国龙下过一番观察功夫。
上面说的这几位传教士老兄,都晓得了龙是皇家的标配,是帝王龙,并不是国家或者全体中国人的象征。
不过,要说把专属皇上一人的龙升华为全民享有的龙——“国龙”,还得感谢一位外国人。
他叫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1674-1743年),尽管生平未曾来过中国,但该先生朋友圈很广,很多到中国传教的兄弟,给他写信,介绍中国的情况。这些信件涵盖了中华大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知识,从而成就了由杜赫德编纂的,于1735年面世的四大卷本的《中华帝国全志》。
该书自从出版以来,至19世纪末,都是欧洲关于中国知识的标准著作,很受大众的欢迎,并推出了多个语种的版本。这本书中明确说,龙无疑是中国人的国家象征,正如鹰之于罗马。
于是,龙是中国人的国家象征的事,就这么被硬点了。
老实说,那时的欧洲,政治尚未民主,经济尚待发展,技术有待突破,当突然发现一个有儒家民本思想治国、科举公平取士、并有一位礼贤下士的英明帝王来管理的国家时,内心没有不触动乃至崩溃的。
● 《中华帝国全志》中描绘的中国人物形象,非常端庄高大,跟后来猥琐矮小的中国人形象对比鲜明
东方的月亮比西方圆。中国的服饰、瓷器、家具乃至建筑,凡有龙图案的,都得到了欧洲人的追捧。
本来西方人视龙为凶恶不吉之物,彼时却对这个东方dragon产生了一种欣赏的美感。
● 当时流行的、用中国龙纹装饰的英国瓷器
在17-18世纪,欧洲这股“龙时尚”的拉风的程度,比今天的“星条旗”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断挨打,让龙的形象深入人心一直到19世纪,鸦片战争之前,欧洲贵族们依然非常迷恋中国风格。
比如英国的摄政王乔治四世(George IV,1762-1830年),他把宫殿装修成中国风格,使用了大量中国风的家具、龙纹的吊灯。
由于迟迟不能从中国贸易中赚到钱,英国平民正对中国不爽,就拿他的中国情结开涮。
有两幅漫画借用中国元素来讽刺这位英国统治者↓
● 漫画家乔治·克鲁克香克画作《在布莱顿的中国行宫》,约1816年作品
● 罗伯特·西摩的《伟大的乔斯和他的玩偶》,作于1829年
这两幅图上方,都有模样古怪的龙在盘旋,中国龙的形象开始堪忧了。
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两次鸦片战争。面对中国官员的愚昧腐败,英国人开发出了丰富的“辱华表情包”。
蓄辫的“满大人”(指清朝官员)和欧洲恶龙的形象搅和在一起,画风就变成了这样子↓
● 1860年英国《笨拙》(Punch)杂志的漫画《我们在中国应该做什么》
约翰牛的后裔们把中国龙从帝王神坛赶下来,还踹了一脚。不过霉运还远远没有结束。十年之后,山姆大叔也加入了整龙的行列。起因是大批中国劳工到美利坚去,抢了白人的饭碗。
于是,瞅瞅下图,龙一下发配成了“群众”↓
● 美国《黄蜂》(The Wasp)杂志所刊《移民,东方与西方》(1881年)。左图色调明亮,描绘白人举着“农业”、“劳工”、“资本”、“工业”等牌子满怀希望地走向东方;右图背景黯淡,狰狞的龙头上甩着辫子,身上写着“中国移民”,长白斑的地方有“天花”等字样,正恐怖地向西方白人女性扑来
再后来,甲午战败,日本也加入了踩龙一脚的行列↓
● 日本漫画杂志《团团珍闻》刊登《征服黄龙》(1895年),龙头是面黄肌瘦、蓄辫的中国人面孔
● 《笨拙》杂志上,日本武士砍向中国龙的漫画
龙的“苦逼”日子还没到头,四年后义和拳民砍杀洋人和教民的行为,让西方人勾连起了他们信仰中的恶龙形象,而他们自己变成了屠龙的圣乔治。
于是,群殴的场景出现了。
● 德军明信片《列强征服中国》,1990年。左上角为“来自北京的问候”
在这样一连串痛苦的打击中,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与龙的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有句话,叫“知耻而后勇”。
近代的中国文化人,比如闻一多,也接受了这个设定,将龙视为中国的图腾,希望通过对龙的认同,来凝聚大众,救亡图存。
龙的“中国代言人”地位,终于开始转正,并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通过歌曲、电视深入人心。
中国人全盘接受了“龙是中国的代表,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设定。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哪一个国家不要看我们龙的眼色?
参考资料:1.李奭学:《中国“龙”如何变成英国的“dragon”?》,载《读书》,2007年第5期2.施爱东:《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3.张国刚:《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034.(法)李明著、郭强等译:《中国近事报道》,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出品丨视知TV
视知TV(微信公众号ID:shizhimedia),知识解释类短视频“一哥”,致力于打破信息高墙,将深奥、枯燥、晦涩的知识用专业、精准、有趣的形式“翻译”出来,形式不限于视频、漫画和图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车、财经、电影、男装、宠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领域。我们的口号是,为你解释世界。泻湖环礁湖什么意思?
潟湖,台湾又称内海仔,常被错写为「泻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
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於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潟」这个字少见於现代汉语,是卤咸地之意,由於较常见於日语,不少人以为是和制汉字,其实不然。由於很多人不懂得「潟」这个字,所以经常都把它写错成为了「泻湖」。功能1。具有防洪的功能:潟湖可宣泄区域排水,因而很少发生水灾。
2。保护海岸的功能:有於外有沙洲的阻挡可防止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
3。是天然的养殖场:潟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的孕育场,也是邻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
4。由於潟湖外侧往往有沙洲作为防波堤,其内风平浪静,因此有时可以改建为人工港著名潟湖:七股潟湖、戈佐内海、科勒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