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了,两年了,康恩贝的混改究竟带来了什么? 这家曾经以“康恩贝”品牌闻名遐迩,坐拥“国民药”的企业,如今却在资本市场上步履维艰,甚至不得不停牌寻求新的出路。
“混改”这把双刃剑,在康恩贝身上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混改的初衷,是希望国资的注入能够为康恩贝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帮助其摆脱困境。 事实并非如此。
康恩贝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经营不善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
产品缺乏竞争力: 自我保健产品业务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新的增长点。
线上业务发展乏力: 未能抓住线上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在新零售领域缺乏突破。
管理层缺乏创新: 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而混改的这两年,康恩贝除了出售亏损业务和剥离非主营业务,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突破。
频繁的资产重组,更像是为了填补资金缺口,而非战略性调整。
国资的注入,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更像是维持现状。
难道混改就只能成为“救火队员”,无法真正推动企业发展?
康恩贝的停牌,或许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爆发后的必然结果。
国资注入,并非万能药。
康恩贝的未来,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
也许,康恩贝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改革,需要的是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需要的是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混改两年,康恩贝的“辉煌”能否再现?
答案,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康恩贝发展历程
时期 | 重大事件 |
---|---|
1996年 | 全资收购金华制药厂 |
2000年 |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
2019年 | 首度出现亏损 |
2020年 | 重点拓展非处方药和健康消费品业务,加快发展线上新零售业务 |
2021年 | 混改方案正式落地,国资成为控股股东 |
2022年 | 停牌,拟以现金方式出资9.945亿元受让贵州拜特制药51%股权 |
康恩贝的未来,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改革,需要的是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需要的是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只有这样,康恩贝才能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你认为康恩贝的未来会如何?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