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如何看待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的爆炸

恒浩网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如何看待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的爆炸?

首先更新一下消息,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目前已经宣布对这件爆炸袭击事件负责,也就证明是塔利班策划了这次爆炸。上个月25号,美国务卿蓬佩奥刚刚访问了阿富汗,并且表示美军已经告诉塔利班,美军将会撤出阿富汗。随后30号,美国与塔利班代表在多哈进行了关于撤军的谈判。本次的爆炸事件,或许是因为双方谈判产生分歧,塔利班的报复警告行动。

塔利班给美国施压

其实就在美国务卿蓬佩奥访问阿富汗的时候,两名在阿富汗的美军士兵就遇袭身亡,不过这一次袭击美军的事件,塔利班没有宣称对这件事负责。其实很明显,塔利班不会正面的公开的再攻击美军,毕竟现在美军已经宣布结束了在阿富汗战争行动,而且后来还会撤军,这样塔利班就完全没有了美军的威胁,这对塔利班来说是好事情。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如何看待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的爆炸

所以塔利班不会在美军已经明确表示要走的情况下,还继续攻击美军,这样可能会激怒美国,可能撤军的时间延长,或者不会撤军。甚至美军可能对塔利班采取报复打击行动。塔利班应该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不会刻意的挑衅美国。

虽然塔利班不会公开袭击美军,但是塔利班还是会通过其它的方式给予美国压力,告诉美国塔利班在阿富汗强大的存在。就比如这次发生的袭击事件,虽然针对的是平民,但是爆炸的地点是非常特殊的,发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使馆区,非常靠近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袭击地点如此选择,或者是塔利班想给美国一个警告,也是对30号谈判结果的一个回应!

所以这次爆炸的原因,不是直接针对美国的袭击,而是警告美国或者西方国家的袭击,阿富汗塔利班是有能力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使馆发动袭击的,能够威慑美国!

美伊关系紧张之际,爆炸事件再次涉及伊朗

虽然这次事件的袭击地点发生在阿富汗,但是目前中东地区最关键的问题不是阿富汗问题,而是伊朗问题。阿富汗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只是美军没有彻底的解决阿富汗塔利班组织,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目前美国最关注的还是伊朗问题,所以就开始选择放弃阿富汗地区的军事存在,结束了在塔利班的军事行动,大部分部队也已经撤了出来,只留下了大概八千规模的士兵善后。

这件事情发生过后,难免会有人联想这件事是否和伊朗有关,反正目前只要发生的冲突事件和美国有关,和美国的盟友有关,或者对伊朗不利的事件,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指责是伊朗参与袭策划的,就比如阿曼湾油轮袭击事件!如果这次的爆炸事件,要是塔利班不第一时间出来宣布对爆炸事件负责,那么伊朗绝对会是最大的怀疑对象了。

其实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第二起和美国大使馆有关的袭击事件了。5月19号晚,一枚火箭弹落在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附近地区爆发,很多人都以为这是直接瞄准美国大使馆的,只是没有瞄准,事后伊朗依然被说成是这次事件的幕后策划者。

一般这样的袭击事件,有组织宣称负责了,这个组织应该就不会再过多的解释袭击原因了,反正涉及到的各方心里都懂!

您怎么看?

阿富汗为什么被称为亚洲心脏?

根据麦金德陆权论的解释,“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谁就控制了世界。”东欧主要指的是乌克兰,其是由伏尔加流域到中国长江流域呈现一个弧形的新月地带区域内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区域。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乌克兰并非心脏地带的核心区域,心脏地带的核心其实也就是亚洲的心脏区域,大致就在今天的中亚、阿富汗一带,其事通往亚洲各个区域的十字路口,其东接中国新疆,西邻西亚,北上可深入中亚复地,南下可达印度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崇拜陆权的苏联曾经凭借其近水楼台之利,在1979年大举入侵阿富汗,然而深陷阿富汗的苏联,并未成功控制这一区域,却葬送了自己的国运。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信奉海权论,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不重视陆权,对于战略区域的争夺一直是美国对外战争的主要目的。美国借9·11反恐雷霆之势,将势力深入到了中亚、阿富汗,

一方面围堵俄罗斯战略南下;另一方面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这可谓一举两得。

如今,阿富汗战争结束已经接近20年,阿富汗政局已经平稳,塔利班当中的温和派一直寻求与阿富汗政府和谈,以结束国内动乱,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军一直没有放弃对塔利班的围剿,破坏和平进程,为持续驻扎寻找理由,在2016年7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暂缓了美军的撤离计划,如今在阿富汗仍然驻扎着8400名美军。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潜在威胁,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1为阿富汗位置,2为苏军入侵阿富汗,3为驻阿美军,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去阿富汗可以免签吗?

不可以。

签证是你要去的国家允许你进入的证明,由其驻外领事馆签发,使旅行者便于入境的许可证。

发展中国家的公民申请签证,大多都有阻力,中国也不例外。因公出国由政府外事部门通过外交部领事司统一申办签证。有近3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只限因公护照或其中的外交、公务护照)。因私出国连免签证的优惠都没有。目前中国公民持因私护照前往任何国 家(入境)均须申请签证.即使国际通行的转机免签(TRANSIT WITHOUT VISA),在美国、加拿大、阿富汗、英国等国对中国因私护照也不适用,必须另行办理过境签证。

塔利班在美国驻阿富汗喀布尔大使馆附近发生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呢?

9月17日,塔利班在美国驻阿富汗喀布尔大使馆附近发生自杀性爆炸案事件,造成了几十人伤亡,引起轩然大波。当然塔利班组织的恐怖主义行径,不仅仅受到美国政府的严厉谴责,而且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为了理清思路,我们有必要把阿富汗发生的事件,做认真梳理,让我们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特朗普总统希望结束已经18年的阿富汗战争,因为阿富汗战争已经让美国付出了2300名士兵生命的代价,使得美国有几乎5000名士兵伤残,花费了美国军费几乎一万亿美元。但是如果战争继续下去,美军在阿富汗的15000士兵的生命受到威胁,而且每天也耗费着无穷无尽的美国军费。同时也拖累了美国大国战略的事实,不符合美国的国防安全法案与美国的战略安全法案,不利于一心一意参加2020大选的特朗普全力以赴投入竞选。

第二,特朗普叫停阿富汗战争,从阿富汗撤军,符合塔利班组织的利益,符合美国利益,不符合阿富汗傀儡政权的利益。但是如果不能与塔利班组织会谈,美国撤军就会困难重重。所以当第九次会谈结束后,特朗普总统拒绝与阿富汗总统和塔利班组织在戴维营会晤,塔利班感觉到重建的阿富汗可能会失去机会,未来的阿富汗政权就失去执政机会。所以发动爆炸案就是让美国感觉到不能把塔利班排除在外。

第三,9月12日,俄罗斯政府接见了塔利班组织的代表,后来公开表示,美国特朗普政府必须重启与塔利班组织的谈判,否则后果会很严重。说明了塔利班组织也是美国撤军的决策障碍。

总之,特朗普政府撤军的愿望是人们表示欢迎的,但是一定要尊严阿富汗境内的客观现实,不要从自己的主管愿望出发,而要从阿富汗境内的各方政治势力的实际出发,让他们和解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如果偏听偏信,估计美军撤军也不会顺顺当当。

为何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频频发生暴恐袭击?

11月23日,中国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的领事馆,遭到三名恐怖分子的暴力袭击,巴方安全部队果断还击,三名匪徒被击毙,而两位巴铁警察也在过程中不幸中枪牺牲。

事后据BBC消息,俾路支省(Balochistan)非法武装“俾路支解放军”(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BLA)宣称策划了袭击事件。

对巴基斯坦,中国人的印象通常还是比较不错的,毕竟这个南亚第二大国,可以说是地球上与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但与此同时,巴铁恐怕也是亚洲所有非战乱国家中,安全形势最为动荡的之一。恐怖袭击在这里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为什么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会这么频繁?这其实与这个国家特殊的国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直接的一点,当然是众所皆知的,与阿富汗千丝万缕的联系。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毗邻,并同为逊尼派伊斯兰国家;民族成分方面,巴阿两国也是颇有渊源,比如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普什图族,同时也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民族。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巴基斯坦基于伊斯兰的同袍之情,以及对苏联南下印度洋战略威胁自身国家安全的担忧,也积极参与到了美国主导的援阿抗苏大业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与阿富汗抗苏武装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联撤兵后,阿富汗出现权力真空,各派抗苏武装展开内战,得胜的塔利班,在以白沙瓦为首的巴国北部地区拥有强大影响力,同样跟巴基斯坦军方也瓜葛颇深。本拉登就长期受巴基斯坦内部某些势力暗中庇护,最终也是在巴国北部境内被美军击毙——由此可见巴国与阿富汗恐怖势力之渊源。

既然跟塔利班、基地有这么大的瓜葛,巴国想太平自然也就成了难事。特别是911之后,美国掀起反恐战争,并强令各国站队。巴基斯坦当然不敢违抗美国,必须承担相应义务,但同时又跟基地、塔利班斩不断理还乱,再加上巴国内政一向不稳,不仅社会矛盾较激烈,政坛、军方派系斗争也十分频繁,这本身也导致了政府对社会秩序的控制下降,并且给了恐怖势力大量的可乘之机。这种情况下,恐怖袭击在巴基斯坦频繁发生,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并不是所有的恐袭,都和基地、塔利班有关。比如这一次对中领馆的恐袭,宣称对此负责的,就是一支以少数族群——俾路支族建国为目标的恐怖势力——俾路支解放军。

这就涉及到巴国内部恐怖事件频发的第二大渊薮——民族问题。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角,是南亚——中西亚两大地缘板块交汇处,历史也是中西亚势力入侵南亚的陆上通道。这种地缘区位的特殊性,使得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的民族构成十分复杂、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然后这四大民族又可以分为与印度高种姓渊源颇深的印欧族系(旁遮普族、信德族)和中亚族系(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相应的,在语言上,也分为印度语族和波斯语族。

这就很麻烦了。虽然多民族国家并不罕见,但巴基斯坦却有一个问题——就是主体民族的优势并不太明显。作为第一大民族的旁遮普族,仅占人口的63%——并没有达到绝对多数,而且聚居区也局限于东部和东北部,即便是加上第二大民族信德族(人口占比18%),聚居区也最多就扩展到东南部的信德省——二者加起来,大致就是印度河流域这个狭小范围。广袤的西部,以及北部山区,在民族、文化、语言方面深受中亚影响,与印度河核心区的差异比较明显。

当然,如果巴基斯坦主体文明够强大,那也足以对西、北少数族群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或者是威慑力。但巴基斯坦本身就比较贫弱,国家资源又主要用于跟东面的印度对峙,所以能投入到内部维稳或者融合的资源比较有限;而且在文化上,巴基斯坦本身也没有什么原生主体文化——虽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但印度文明的核心早已转移到了恒河流域;而巴基斯坦本身的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支撑——逊尼派伊斯兰教,其本身是源自中东。

这意味着,巴基斯坦的本部核心区,在面对西部、北部少数族群时,既缺乏足够的物质资源,也不具备足够的精神向心力,所以很难对当地形成实际控制,更别说文化融合。

这自然就会导致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的猖獗。比如俾路支高原上的俾路支民族,地缘上自成一体,文化方面和主体民族差异明显,再加上经济落后,社会形态以部落为主,国家意识天然淡漠,这些天然都是分离主义滋生的隐患。这些问题,再加上当年印度撤出南亚时,故意埋下的民族分裂地雷,以及后来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对俾路支人独立运动的利用(美国至今拒不承认俾路支解放军为恐怖组织),这一切,都导致了俾路支强烈的分离主义情绪。

而这只是俾路支族而已。在其他民族或者族群之间,这种矛盾同样存在,民族融合程度整体较差。而巴国的贫弱,不仅意味着大家必须中央手中的资源有限,缺乏消弭矛盾和冲突的筹码;更意味各族群面对相对匮乏的资源,其争夺势必更为激烈,更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再加上外国势力的插足,巴基斯坦这种小国,又不具备中俄这种大国那样的抵制能力,各方面因素汇集,巴国民族冲突衍生出的恐怖势力滋生,恐怖袭击频发,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对民族融合度差这个问题,巴基斯坦政府也是想了办法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就是打造一条能得到各民族普遍认同的情感纽带,并将它凌驾于民族认同之上,这样一来,依托这条共同情感纽带,巴国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合民族分歧,增强国家凝聚力,降低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的风险。

那么,什么纽带,可以承担这个历史重任呢?就巴基斯坦现实国情而言,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只有一个——即宗教认同。

巴基斯坦虽然内部民族众多,彼此间融合程度差,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宗教认同——伊斯兰教逊尼派。通过强化对逊尼派伊斯兰教的认同,巴基斯坦就能够有效淡化民族分裂风险。

而且,逊尼派伊斯兰教对巴基斯坦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众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历史上渊源极深。印度河流域本就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旁遮普人和信德人也都属于印欧人种——与印度的婆罗门、刹帝利系出同源。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面对明显更加强大的印度,巴基斯坦如何维护自身国家的独立性?或者说,如何维持国民——尤其是主体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和认同感,而不被印度给吸走?

答案依然是强化伊斯兰认同。在族群认同下,旁遮普和信德人跟印度高种姓本就系出同源,所以讲这个的话,巴基斯坦面对印度的文化沙文主义时,完全缺乏反抗之力。而强化伊斯兰认同,这下与印度教文明的差异性就凸显出来了。只有在穆斯林这个宗教身份下,巴基斯坦才能有效抵御来自印度的“种族认同”的蛊惑。

所以,无论是基于内部的族群融合,还是外部的抵御印度,伊斯兰认同都成为巴基斯坦的立国之本。内部族群矛盾越深,外部印度压力,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化倾向就会越明显。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对宗教的太过推崇和强化,反过来,不仅也会扩大宗教在民间的影响力,而且也会使巴基斯坦民众在宗教的认知方面,更加倒向原教旨主义——而这又与恐怖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巴基斯坦再用推崇伊斯兰维护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同时,恐怖势力打着原教旨主义旗号的极端思想和行径,得以在巴基斯坦社会层面大肆流传,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同。

这就让巴基斯坦政府很尴尬了。他们当然不想恐怖势力泛滥,但他们又不能淡化民众对伊斯兰认同——反而要不断加强。其结果就是,随着民众的宗教情结过分增强,恐怖组织的那套“圣战”理论,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终尾大不掉,让这个国家,成为恐怖袭击的温床!

以上三点,就是巴基斯坦恐袭不断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困境呢?很简单,对内发展经济,对外缓解印巴冲突。

印巴冲突如果能够缓和,巴基斯坦借宗教认同抵御印度族群认同冲击的必要性就大幅下降,同时也能抽出更多的资源,来用于缓和民族冲突,或者收拾恐怖分离主义。

而发展经济也是同样是这个道理。经济发展了,不仅巴基斯坦政府手中的资源多了,而且各民族也不必在为了有限的资源,而争的你死我活,民族矛盾得到缓解,借强化宗教认同来压制民族分歧的必要性也会随之下降。

而这两者的实现,和中国都大有关系。

虽然印巴近年来已经有所缓和,但想让印度从根本上放弃对巴基斯坦的敌意,这个还是有难度的。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在大西南的经营和布局,随着这种威慑力的增强,印度再想甩开膀子跟巴基斯坦大干特干,那也更加不容易。而中巴经济走廊,更是巴基斯坦脱贫致富的最大指望。

但换个角度,这也让中国成了巴国恐怖势力的眼中钉之一。要是中国牵制了印度,让巴国将资源回调国内,又再帮巴基斯坦脱了贫致了富,那恐怖分子在巴国的生存土壤就凉了。上述原因,再加上美国的撺掇,这些恐怖势力自然会想方设法的来针对中国。之前屡次爆出的对中国工程师的袭击,乃至于这次对卡拉奇领馆的袭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那么,这次恐怖袭击,会对中巴经济走廊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呢?未来的合作过程中,如果频繁发生恐袭,中巴又该如何应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系列1892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国际时事分析系列文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